<b>出發——中原大地走一趟。</b><div><b> 5月7日,繼去年10月“萬里行”后,又開啟了全景河南的旅程。</b></div> <b>坐上舒適的半臥式大巴心情就是爽。</b> <b>全程領隊曉亮服務周到,就像自己家孩子領著父母出去游玩。</b> <b>主人公亮相了,除了這三位,還有我,最佳組合——四俠客。古有徐霞客周游天下,今有四俠客坐汽車旅游,誰讓現代科技進步了呢!徐霞客望塵莫及呀!</b> <b>在服務區,看看走哪了?</b> <b>在服務區小憩。</b> <b> 從沈陽出發,頭一天是趕路,剛剛走到河北,第一天宿天津,我們的目標是河南。</b> <b>河南是中華民族與中華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造紙、火藥三大技術均發明于河南。 歷史上先后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誕生了洛陽、開封、安陽、鄭州、商丘等古都,為中國古都數量最多最密集的省區。河南有老子、莊子、墨子、韓非子、商鞅、張良、張衡、杜甫、吳道子、岳飛等歷史名人。河南的歷史文化積淀厚重,好期待來這里看看。</b> <b>5月8日,到河南的第一站是紅旗渠。</b> <b>說起紅旗渠,五、六十歲以上的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座被稱為“人工天河”、“中國水長城”的渠道是新中國水利建設上的一面旗幟。它的修建不僅使林縣(今林州)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更是孕育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這種精神滋養著無數中華兒女投身建設祖國的熱情。</b> <b>周恩來總理曾自豪地告訴國際友人:“新中國有兩大奇跡,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一個是林縣紅旗渠。”</b> <b>據史料記載,從明朝正統元年(即1436年)到新中國成立的1949年,林縣發生自然災害100多次,大旱絕收30多次。有時大旱連年,河干井涸,莊稼顆粒不收。林縣里許多青壯年都娶不上媳婦,俗話說,閨女跑下山,媳婦不上山,有一個村200多戶人家,其中40歲以下沒結婚的光棍就有30多個!這樣一來,有男方的家就籌了很重的聘禮,請媳婦上門,媳婦來了只有一個條件,她既不圖金也不圖銀,而是問你家有水嗎?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干旱嚴重到"人相食"。<br></b><div> <b>1959年,林縣再次面臨大旱,要解決水的問題,必須尋找新的可靠的水源,修渠引水入林縣。1959年10月10日,林縣縣委召開會議作決定把濁漳河的水引到林縣來,時任中共林縣縣委書記的楊貴發出了“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號召。專門研究"引漳入林"工程。1960年2月,林縣人民開始修建紅旗渠。</b><div> <b>工程于1960年2月動工,至1969年7月8日歷時近十年,紅旗渠工程全部建成。該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紅旗渠總干渠全長70.6公里(山西石城鎮-河南任村鎮)。紅旗渠建成后,林縣水澆地面積從不到1萬畝擴大到60萬畝。林縣人終于結束了看天吃飯的命運。徹底改善了林縣人民靠天等雨的惡劣生存環境,解決了56.7萬人和37萬頭家畜吃水問題,54萬畝耕地得到灌溉,糧食畝產由紅旗渠未修建初期的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br> 紅旗渠干渠支渠分布全市鄉鎮。據計算,如把這些土石壘筑成高2米,寬3米的墻,可縱貫祖國南北,繞行北京,把廣州與哈爾濱連接起來。</b></div></div> <div><b> 楊貴同志主持修建的紅旗渠是我國水利建設上的一面旗幟,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修建紅旗渠過程中誕生的“紅旗渠精神”,載入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永放光芒。</b></div><div><b> 毛澤東主席親切地握著楊貴的手,和藹地說:“林縣的楊貴,我知道你,治水很有一套嘛!”</b></div> <b>1990年夏,揚貴重訪林縣時題了增言十水。</b> <b> 紅旗渠的修建 徹底結束了當地缺水的歷史,也把“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旗幟插在了太行之巔。今天的紅旗渠已不是單純的一項水利工程,林縣人民在建設這項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工程中,鍛造了氣壯山河的"紅旗渠精神"。紅旗渠精神以獨立自主為立足點,以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為核心,以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為導向,既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勤勞、勇敢的優良傳統,又體現了當代中國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它與偉大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脈相承,構成了偉大民族精神的主旋律,它已成為民族精神的一個象征。</b> <b> 2022年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河南安陽林州市紅旗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紅旗渠就是紀念碑,記載了林縣人不認命、不服輸、敢于戰天斗地的英雄氣概。要用紅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社會主義是拼出來、干出來、拿命換來的,不僅過去如此,新時代也是如此。沒有老一輩人拼命地干,沒有他們付出的鮮血乃至生命,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要永遠銘記他們。今天,物質生活大為改善,但愚公移山、艱苦奮斗的精神不能變。</b><br> <b>紅旗渠景區有分水苑和青年洞兩部分。現在我們在風分水苑景區。紅旗渠分水閘是樞紐工程,紅旗渠在此一分為三,分為總干渠、一干渠、二干渠,三條干渠南去北往,將生命之水延伸林州各地。1965年4月5日,紅旗渠總干渠竣工通水慶典在此舉行。</b> <b>這座房子一點不稀奇,而房子上的大字卻是當年林縣人民的豪邁心聲。</b> <div> <b>紅旗渠精神:劈山填谷,工程艱巨,改變了河山舊貌。困難時期辦大事,展示了人民群眾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結束了林縣人民一直缺水盼水的歷史,為提高群眾生活和發展工農業生產創造了有利條件。</b></div> <b>歷史上著名的治水人物。楊貴同志可與之相比。</b> <b>紅旗渠的主要干渠。</b> <b>在紅旗渠奮斗的一輩人是比我們年齡還要大,我們也踏著他們的路走過來。</b> <b>景區里樹木參天。</b> <b>看這個小標志,是用紅旗渠來引領著太行天路。</b> <b>紅旗渠的另一個景區——青年洞。</b> <b>從景區入口向上蜿蜒的走棧道,這條棧道很長,走了十幾分鐘。</b> <b>乘景區車到半山腰青年洞所在之處。難以想象當年林縣人是怎樣將水穿過這高山。</b> <b>國家領導人李先念曾為青年洞題字“山碑”。</b> <b> 青年洞位于任村鎮盧家拐村西,進口左側為一條深溝,崖壁陡峭,西是一崖壁,像“弓”形,如同鬼斧神工一刀切,巖石青一塊、白一塊、紫一塊,構成一幅丑怪險惡的畫面,人稱“小鬼臉”。素有“小鬼臉,頂著天,山高鳥難飛,崖陡猴難攀”之稱。東面是巨石累累的狼牙山,上邊是金雞垴,穿過狼牙山,便可到盧家拐寺溝,是紅旗渠的又一艱險工段。在紅旗渠修建過程中,300名青年組成突擊隊,經過1年5個月的奮戰,將地勢險要、石質堅硬的巖壁鑿通,這個輸水隧洞被命名為“青年洞”。</b> <b>青年洞總長約616米,高5米,寬6.2米,位於豫、冀、晉三省交界之處,是紅旗渠總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b> <b>看啥呢?據導游介紹,當年為了保證工程質量,每段工程的承包人都要刻下村子和人名。現在這些村名人名還都保留著。</b> <b>紅旗渠修建初期正值我們過三年自然災害的困難時期,再多困苦也難不倒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資金短缺,民工們就帶著家里的鐵镢、鐵鍬、小推車上了工地,自己動手,想盡各種辦法解決住的問題,10年的修渠中,整個工地上沒有任何人用修渠的錢蓋過一間房子。技術短缺,指揮部工作人員不辭辛苦,翻山越嶺徒步90多里登門邀請技術人才。資金短缺,林縣人民精打細算自行解決。紅旗渠建筑物722個。總投資為4236.98萬元,其中國家補助款僅僅868.98萬元。為了省錢,他們設計了空心渡槽、雙孔隧洞,發明了空中運輸線、土罐車、土吊車、土鐵軌,創造了明窯燒石灰、自制炸藥、大炮爆破等施工方法,既提高了工效,又保證了工程質量,也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br></b> <b>紅旗渠修建10年當中,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眾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其中年齡最大的63歲,年齡最小的只有17歲。紅旗渠總設計師吳祖太不畏艱險,翻山越嶺,進行實地勘測。期間他遭遇了母親病故和妻子救人犧牲的巨大變故,仍沒有停下手中的工作,堅持奮斗在紅旗渠建設的第一線。1960年3月28日下午,吳祖太聽說王家莊隧洞洞頂裂縫掉土嚴重,深入洞內察看險情,卻不幸被洞頂坍塌掉下的巨石砸中,奪去了年僅27歲的生命。面對這樣的紅旗渠人,我們怎能不莊嚴的舉起手!</b> <b>體驗一下紅旗渠人用手推,用肩扛,用血肉之軀開鑿的艱辛。</b> <b>誓師會上表決心。</b> <b> 山間有一處石頭房子,漫坡的石頭路,房后的小草棚如同當年的青年點,不,比當年青年點的房子要好,青年點的房子是“干打壘”的,在這太行山上房子是石頭壘的。</b> <b>不管啥房子,感覺是一樣的,在大山里,見到這樣的房子親切。</b> <b>看笑成這樣,想起了當年青年點房后的約會。</b> <b>雖是幾十年前的事,但感覺是一樣的。</b> <b>我在青年點房后只有喂豬的份。</b> <b>山間有房子,還有一位老人,論起年零比我們小四歲。常年居住這太行山上,就成了守護太行的自愿者。</b> <b> 老人操著地道的河南話聊著家常。</b> <b>興起之時,穿上自愿者的衣服,給我們來了一段快板。雖沒完全聽懂,但大意我們明白,歌頌紅旗渠,贊頌太行山。</b> <b>老人依依不舍地和我們揮手告別。</b> <b> 俯瞰上下。</b> <b>導游給我們集體合影。</b> <p class="ql-block"><b>紅旗渠就是紀念碑,紅旗渠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紅旗渠是中國人奮斗精神的傳承。</b></p><p class="ql-block"><b>歷史資料來自網絡</b></p><p class="ql-block"><b>未完待續</b></p><p class="ql-block"><b>攝影攝像: 細雨 一絲風</b></p><p class="ql-block"><b>編輯制作:一絲風</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春市|
阳城县|
乐安县|
阿尔山市|
新昌县|
株洲市|
伊通|
亚东县|
韶关市|
油尖旺区|
大丰市|
灵川县|
囊谦县|
锡林浩特市|
尉氏县|
平果县|
蒙自县|
武威市|
化隆|
微博|
沁源县|
安平县|
林西县|
灵丘县|
剑川县|
昂仁县|
新安县|
北票市|
敖汉旗|
凤庆县|
威远县|
百色市|
呼和浩特市|
台中县|
那曲县|
宜宾市|
富锦市|
明星|
临夏市|
德阳市|
栾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