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鳳陽鼓樓尋夢</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鳳陽鼓樓之高大雄偉,號稱全國之最。這座古老的建筑,是朱元璋稱帝后,擬在家鄉建都的附屬工程,建成于洪武八年(1375年)。明崇禎八年(1635年)與咸豐三年(1853年),兩度毀于兵燹,僅存基座。鼓樓,又稱中都譙樓,由臺基和樓宇兩部分組成,臺基南北長72米,東西寬34.25米,高15.8米,是中國最大的鼓樓臺基。據史籍載,臺基上樓宇初建之時,“層檐三覆,棟宇百尺,巍乎翼然,瓊絕塵埃,制度宏大,規模壯麗”。北京和南京的鼓樓、西安的鐘樓等,均無法與其相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近日,鼓樓樓頂屋瓦墜落,瓦頂坍塌的視頻迅速傳遍網絡,可謂“一塌名天下”。而鳳陽鼓樓,也勾起了我的種種回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初見鼓樓,是1963年考入鳳陽中學,由鄉下進城讀書之時。當年的鼓樓,僅存臺基,墻有裂痕,頂部有幾株灌木從磚縫中長出,顯出這座建筑的古老與殘破。那時尚未重視保護古跡,開發旅游項目,這座古建筑并未引起人們的重視。但形容鼓樓之高大的段子,還是有的,說是麻雀在鼓樓頂上下個蛋,落到半空,就出了小麻雀——真是高聳入云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鼓樓位于縣城偏南。某月雪后,我第一次登上鼓樓。當年縣城多為平房,僅有幾座二層小樓。近16米高的鼓樓,是全城的制高點。臺基上荒草覆地,有幾個方形的石礎,偃仰其間。迎著寒風,放眼四望,但見屋宇鱗次,殘雪未化,枯樹疏落其間,透著幾分蒼涼。剛讀初中的我,還不會寫作,只記得登樓的感覺,異于尋常,但卻沒有描述的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鼓樓臺基下南北兩個門洞,西頭堵死,靠東一面開有小門。這兩個門洞內,是兩個大鼓書場。南邊的場主是胡某,北面的場主是余某。胡某大鼓書說得好,表演繪聲繪色,且輔以肢體動作。在人們沒有電視機,且難得看上一場電影的時代,他的聽眾不少。他還在縣文化館的組織下,到各公社巡回演出,在當地名氣很大。后來隨著電視的普及,他生意慘淡,靠為人刻墓碑為生,晚境有些凄涼。老余嗓音略沙啞但宏渾,仿佛現在流行的“煙嗓”,當年稱此聲音為“虎聲”,“哇呀呀”一聲怪叫,可以震撼全場。他后來到縣建筑公司做木工,我于1975年招工到縣建筑公司工作,常與他打交道。但我未向他提起我曾聽過他說書。老余好飲酒,但少飲則醉。鳳陽有歇后語形容他這種沒酒量的人是“床底下的夜壺——不是盛酒的家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到鼓樓門洞內聽大鼓書,每場需付錢一角。我于課余去聽書,手里攥著幾枚一分、兩分的硬幣,交給守門人,便可入內。書場內有磚頭支起的長板,找好位置一坐,便可聽上一晚上的書。胡、余兩人的大鼓書我都聽過。門洞無窗,其內共鳴效果頗佳。胡、余二人每說到兩軍對陣,驍將出馬,便要離開鼓架,扭腰展臂,輔以怪叫,表演一番。聽眾的心情也隨著他們的表演而振奮。說書的人都會賣關子,終場時的“且聽下回分解”,頗似現在肥皂劇的懸念,讓聽書者欲罷不能,下次再來送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鼓樓的東面,是個十字路口。低矮破舊的房屋自鼓樓臺基腳下向兩邊呈八字展開,往南有一小人書(又叫小畫書)出租屋。入內看書,兩分錢一本。看上一個下午的小畫書,花錢要比聽書多。當年小畫書比較暢銷,內容頗豐富。其時文革運動尚未開展,書屋內既有《楊家將》、《岳家軍》等古典內容,也有《烈火金鋼》、《林海雪原》等現代故事。我一度看得入迷,以致耽誤了功課。我上中學時成績差,是我不再受父親管束,信馬由韁所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鼓樓墻腳下往北,有一小飯店,每晚打烊很遲。聽書聽到夜里九、十點鐘,或看小畫書誤了學校食堂的飯時,便可進這家飯店,來一碗面條果腹。面條一角錢一碗,再加一角錢,可以來一小塊牛肉或兔子肉,一快朵頤。下飯店對我們這些窮學生而言,可謂加餐。不過加餐的錢,是我們星期天靠步行幾十里回家省下來的。學校每月伙食費6元3角,平均每天2角1分錢,星期天回家省下的伙食費,學校可以退給學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66年,文革狂飚動地來,很快發展到兩派勢不兩立的武斗。鼓樓作為全城制高點,被鳳聯委(G派)占領。他們在臺基上筑起堡壘,架起輕重機槍,以火力威懾全城,且建起簡易房屋,以供戰斗人員駐扎;又將龍興寺的大鐘運至鼓樓上,用于報警,并架起高音喇叭,用作輿論宣傳。鳳陽發生大型武斗時,鼓樓成了G派的最后據點。鼓樓的火力,可以控制樓東和樓西街,覆蓋半個城。我當年屬于鳳革聯(P派),武斗接近尾聲時,有一天我隨P派示威流行。我們經過樓西街時,鼓樓上突然響起啪啪啪的機槍聲,聲如爆竹,震撼全城。子彈像帶哨的鴿子,尖叫著從我們的頭頂上飛過,我們急忙躲進街邊小巷,才未致傷亡。武斗徹底平息后,鼓樓上的堡壘才被拆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68年,我被銷去吃商品糧的戶口,插隊務農。當地做飯燒草,需到距小鎮十余里的大洪山去砍,去摟。小鎮人很少進山砍草,因為那要在山里一住多日,而且進山的道路狹窄崎嶇,不便運輸,故多是摟草,可以當日來回。摟草的工具叫“大筢子”,長寬各二尺余,用繩子綁在扁擔上,大筢子的上端系一根繩,供人套在腰部,往前拖曳。我為了買大筢子,特地進了一趟城。此時,鼓樓的大鼓書場已經取消。中間門洞,成了一個很大的竹器店,其內有竹籃、竹筐、雞罩、蝦籠、毛竹扁擔,等等,當然還有大小竹筢。琳瑯滿目,品種豐富。我買了一個大竹筢,背著它不便在城里瞎逛,當即回了我插隊的地方。進入上世紀8、90年代,鼓樓東面開始大規模拆遷,先是辟出廣場,作為菜市。菜攤排闥,接成長龍。周邊進城賣菜的菜農,無固定的菜攤,路邊筐籃擠擠,在路兩邊排開。市容雖不美觀,但疏菜卻是鮮嫩欲滴,道地的綠色食品。我家住在文昌街,距鼓樓菜市頗遠,只是偶爾前往一逛。后為整頓市容,菜市場被遷往別地。記得當時鼓樓已經過維修,臺基頂上,砌起如同城墻上的箭垛。后有文物專家說,鼓樓上不應有箭垛,又被拆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95年,忽然傳來修葺鼓樓樓宇的消息。鳳陽中學一位語文老師,擅寫古體詩詞,有“鳳陽文豪”之譽。一日,他光臨寒舍,鄭重告知,為重修鼓樓,縣委宣傳部在全縣范圍內征文,問我愿不愿寫上一篇。我問他,征文有何要求?答曰:宣傳部長說,征文要仿照范仲淹《岳陽樓記》,寫出重修鼓樓之重大意義,記述地方領導重修鼓樓之功德,并要將最佳文章刻石立碑于鼓樓之上。我聽后不禁呵呵。文豪前來告知征文消息,也是不欲專美,有譽同享之意。我當時已重寫雜文隨筆,文章發表于許多報刊,寫此類歌頌文章,不免有違我心,便笑曰,寫這種文章,我還真不知從何下筆呢。文豪見我對寫征文不感興趣,也隨之轉移話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鼓樓臺基上建起樓宇,巍峨壯觀,夜晚燈光亮起,勾出鼓樓的輪廓,襯著暗藍色星空,如瓊樓玉宇。廣場鋪了水磨石地坪,周邊用鐵鏈圍起,禁止機動車進入。鼓樓腳下,白天聚集著許多愛好文藝的中老年男女,在那里吹拉彈唱,扭來扭去。到了晚上,交誼舞、廣場舞占據廣場。一隊隊舞者,身著統一服裝,翩翩起舞。舞曲轟鳴,遙遙可聞。交誼舞的地盤上,一群男女,在那里摟腰搭臂,左轉右旋。他們數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從青年跳進了中老年。另有不少散步者每晚繞廣場疾走,堅信這種運動可以延年益壽。我于2005年曾回家鄉暫住,也曾湊熱鬧到鼓樓廣場散步。但我平素不愛運動,沒幾天便不再前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從鼓樓建起至今,已有650年。600多年間,朝代幾經變遷,明朝被清朝取而代,清朝又被后來的政權所取代,其間兩遭兵火,可謂歷盡滄桑。自我初見鼓樓至今,已60余載。這60年間的變化,也足以驚人。而唯一不變的是嵌在鼓樓門洞上方,書有“萬世根本”四字的漢白玉牌匾。據傳,那四個字是朱元璋所書(看老朱的手詔,其字遠沒有那么工整剛勁)。那四個大字,把老朱的心思暴露無遺——他是想像秦始皇那樣,讓他老朱家的江山傳之二世、三世,于萬世啊!遺憾的是,明朝末年,民軍蜂起,老朱的百萬子孫,竟被民軍斬盡殺絕,嗚呼哀哉!觀其四字,令人不禁感慨:“滾滾紅塵如逝水,塵煙遮沒英雄。富貴貧賤轉頭空。鼓樓依舊在,幾度夕陽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寫罷此文,看手機得知,有權威媒體報道:鳳陽鼓樓,臺基部分屬于古建筑,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樓宇部分不屬于文物。1995年的修建計劃,未獲省文物管理部門批準,屬于違規建筑,是個“假古董”。不知那次重修鼓樓的征文中,是否有獲刻碑勒石,立于鼓樓之殊榮者;也不知地方官員修建鼓樓的“功德”,能否能流傳于后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闊別家鄉近三十年,若不寫下此文,我六十年間曾經活動于鼓樓周邊的身影,無人能知,我與鼓樓有關的記憶,更是無人能曉——人其實只活在自己的記憶之中,此言不虛。常言道,人生如夢,回首那逝去的歲月,與夢境何異?</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5年5月20日</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扎兰屯市|
桐柏县|
怀化市|
秦安县|
忻城县|
福贡县|
万盛区|
洛南县|
长治市|
宁安市|
新余市|
花垣县|
得荣县|
疏附县|
刚察县|
海淀区|
峨山|
西城区|
乐东|
客服|
张掖市|
从化市|
潜山县|
屯门区|
平凉市|
莲花县|
东港市|
西盟|
东方市|
闸北区|
涿州市|
南华县|
临海市|
固原市|
白银市|
济源市|
松原市|
南郑县|
浦江县|
尖扎县|
天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