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有一天看到一個視頻才知道北京居然還藏著這么一個塔林,所以就想去看看,然后就約了家人一塊兒去看了一下,真的很壯觀,主塔有13層,那也就是說是佛家的最高修為的高僧。</p> <p class="ql-block"> 銀山塔林,位于北京市昌平區興壽鎮西湖村。唐貞觀年間銀山始建寺院。自唐憲宗元和年間始,歷代名僧、禪師相繼來此。禪師圓寂及大小沙彌死后,按僧人在佛門的等級、地位,在法華禪寺院內及銀山山麓建靈塔,火化入弊,形成的塔群統稱“銀山塔林”。</p> <p class="ql-block"> 銀山塔林現存17座墓塔,大小高矮不等,高者20余米,直徑達7米左右,矮者只有兩三米高。從塔的形制上看,大體上可分為兩大類:一為密檐式塔,二是覆缽式塔。除這兩類墓塔形式外,還有一種組合式的墓塔,是將密檐和覆缽兩種形式的塔結合起來,集于一身,這種建造奇特的異形塔,堪稱塔林中的上乘佳作,是研究中國古代佛教和磚石建筑的寶貴遺產</p> <p class="ql-block">1988年1月13日,銀山塔林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唐貞觀年間,銀山始建寺院。遼壽昌年間(1095~1101年),滿公禪師在銀山創建寶巖寺。金天會年間,云門宗名僧佛覺大禪師海慧在銀山潛修,天會三年(1125年),重建廟字,在銀山中峰之下建大延圣寺。以后又有續建,成為佛寺塔群。據金大定年間的碑文記載,鼎盛時期在這里常住修行的僧眾有500余人。</p> <p class="ql-block"> 元代及其后,銀山一帶的寺院又不斷增建和改建。明宣德四年(1429年)四月,太監吳亮出資重修大延圣寺,正統二年(1437年)二月,告成。同年,明英宗朱祁鎮欽賜寺額“法華禪寺”。當時的法華禪寺,有殿5座,山門、禪堂、方丈齋廚等大小建筑配套,為銀山一帶主寺。</p> <p class="ql-block">此后,大小寺院陸續興建,共建有各種僧寺,尼庵72座,除主廟法華禪寺外,較著名的還有鐵壁寺、彌勒院、碧峰庵、遜峰庵、松棚庵等。各地有名望的高僧、禪師先后云游至此,演講佛法,吸引眾多僧侶云集銀山。禪師圓寂及大小沙彌死后按僧人在佛門的等級、地位建靈塔,火化人葬。歷經金、元、明、清四代,所建靈塔數量甚多,大小不一,形體各異,大者塔高數丈,小者僅徑尺。這些墓塔與寺院建筑融為一體,分布于法華禪寺院內及銀山山麓,布局相對集中,形成規模龐大的塔群,世有“銀山寶塔數不清”之說,統稱“銀山塔林”。</p> <p class="ql-block">民國三十年(1941年),侵華日軍進犯八路軍平北根據地,法華禪寺及附近寺廟大部被毀。此后,寺廟及古塔不斷受到自然和人為的破壞。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昌平解放,縣政府實業科派專職干部負責保護銀山古塔。1997年,銀山塔林作為旅游景點正式開放。景區內可供參觀的古塔有18座,塔的形制、風格各異,其中7座為密檐式磚塔。</p> <p class="ql-block">PS:我們是開車去的,從西城開車大概是兩個小時到的,雖然是五一當天,但是客流量并不大,過去了才發現這個地方其實是很多徒步愛好者的一個地方,可以走到這個山頂頭來去看到整個塔林的全景還是很美的,有徒步愛好的可以去,去了解這樣一個佛家的文化,在這個地方呢,一定要記著,盡量少拍一些和人合影照片,因為有一句話叫見塔如見佛。但是你可以側邊,如果非常想合影的話,也要保持尊敬的去合影。然后到了中午我們去吃了個飯,也是開車隨便在大眾點評上收了一個鐵鍋燉(大順漁村鐵鍋燉)評價還是可以的,就是他的菜做得太咸了,味道還可以吧,不能說非常好,但是正常。</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交城县|
明水县|
左权县|
通城县|
灵宝市|
鹤壁市|
藁城市|
大港区|
定南县|
岑溪市|
泸西县|
舒兰市|
龙南县|
运城市|
和政县|
万安县|
祁东县|
沙洋县|
嘉禾县|
蒲江县|
巫溪县|
岑溪市|
昌图县|
达拉特旗|
襄汾县|
张北县|
安平县|
格尔木市|
白朗县|
阳江市|
巴青县|
益阳市|
新干县|
云南省|
岳阳县|
屏东市|
江孜县|
南乐县|
雷波县|
如皋市|
延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