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白酒的發展演變與社會經濟、飲食文化等因素緊密相連,具體如下:</p><p class="ql-block">起源與早期形態:白酒的前身可追溯至元代出現的蒸餾酒,此前中國古代以米酒為主,秦漢時期米酒酒精度僅4度 ,至宋朝基本形成酒精度約15度的黃酒。元代蒸餾酒酒精度達六七十度,因飲用時有強烈刺激感而被稱為“燒刀子”,這便是現代白酒的雛形。</p><p class="ql-block">歷史地位與受眾差異:從元代至民國時期,黃酒在主流消費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白酒則主要為勞動人民飲用。這是因為白酒勁大、價格便宜,能快速讓人興奮,滿足勞動群體體力需求,且同等酒精度下,白酒的飲用體積更具優勢。</p><p class="ql-block">建國后的興起:1949年后,勞動人民成為社會主體,加之當時糧食供應緊張,大米作為主糧需優先保障食用,而高粱不適宜作主糧,恰好可用于釀酒。于是,以高粱為主要原料的白酒開始興起,逐漸發展成為具有代表性的中國酒類飲品 ,在近幾十年間流行開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或者說:</p><p class="ql-block">高度白酒在中國約有近千年歷史。</p><p class="ql-block">雖然中國古代早期以釀造低度的黃酒、米酒等為主,但在唐宋時期,人們開始掌握蒸餾技術,為高度白酒的出現創造了條件。不過,當時蒸餾技術更多用于提取花露、藥物精華等。</p><p class="ql-block">到了元朝,蒙古人將阿拉伯地區的蒸餾技術引入中原,蒸餾酒技術得到發展和推廣,高度白酒開始在北方流行,當時稱為“燒酒”。此后,經明清時期的發展完善,白酒釀造技術成熟,各地形成不同流派。新中國成立后,白酒行業更是快速發展,高度白酒的釀造工藝不斷創新和標準化。</p> <p class="ql-block">幾個主要品牌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高度白酒的發展歷程簡介:</p><p class="ql-block">茅臺</p><p class="ql-block">起源與早期發展:茅臺鎮制酒歷史可追溯至遠古時期,漢代有“枸醬酒”,唐蒙將其帶回長安敬獻武帝,獲“甘美之”贊譽。明末清初,茅臺鎮釀酒作坊興起,到道光年間,酒業興旺,白酒產量達一百七十余噸。</p><p class="ql-block">近現代發展:1951年國營茅臺酒廠成立。1952年在全國第一次評酒會上被評為國家名酒,列全國八大名酒之首。此后在國際國內屢獲殊榮,如1985年獲“國際商品金桂葉獎”,1991年“茅臺牌”商標獲首屆“中國馳名商標”第一名等。其釀造工藝于1996年被確定為國家機密加以保護,2001年列入國家級首批物質文化遺產。</p><p class="ql-block">五糧液</p><p class="ql-block">起源與早期發展:北宋時期,宜賓姚氏酒坊用五種糧食釀成“姚子雪曲”,黃庭堅曾盛贊。明初,陳氏家族創立“溫德豐”酒坊,形成“陳氏秘方”。1909年,鄧子均將酒更名為“五糧液”。</p><p class="ql-block">近現代發展:1950年,宜賓8家古傳酒坊組建聯營社,后更名為五糧液酒廠。1963年,五糧液在全國評酒會上脫穎而出名列第一,被授予“國家名酒”稱號,并在其后連續三屆評酒會中蟬聯國家名優白酒金質獎章。1998年,五糧液酒廠改制為五糧液集團公司和五糧液股份公司,同年股份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p><p class="ql-block">瀘州老窖</p><p class="ql-block">起源與早期發展:公元1324年,郭懷玉發明“甘醇曲”,釀制出第一代瀘州大曲酒,開創濃香型白酒釀造史。1573年,舒承宗建造“瀘州大曲老窖池群”,始建“舒聚源”酒坊,總結出濃香型白酒釀制工藝。</p><p class="ql-block">近現代發展:1952年,在第一次全國評酒會上,瀘州老窖被評為首屆中國“四大名酒”,并蟬聯歷屆“中國名酒”。1996年,1573國寶窖池群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推出高端白酒國窖1573。2017年,公司重回營業收入百億陣營,股價市值突破1000億元。</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邯郸市|
江都市|
株洲市|
伊吾县|
丰原市|
东乡族自治县|
乌拉特后旗|
中宁县|
长白|
如东县|
化州市|
榆中县|
伊宁县|
丰县|
红桥区|
彰武县|
甘谷县|
定日县|
柳河县|
肇源县|
凌源市|
中牟县|
岳普湖县|
楚雄市|
商水县|
稻城县|
青田县|
巢湖市|
宣恩县|
扶余县|
芦溪县|
宝坻区|
洮南市|
文化|
北票市|
隆化县|
大石桥市|
大余县|
凤阳县|
井研县|
东乡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