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衛河,發源于巍巍的大山深處。隋煬帝大業四年(公元608年),興修連接南北的大運河時,把這條已經不知流淌了多少年的天然河道,進行疏浚,拓寬和修整,使之成為了隋唐大運河一部分—永濟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遙想當年,永濟渠建好通航,自此之后的一千多年,由此登船,便可直達涿郡(今北京)以及以后的天津市。彼時,河道之上,帆檣林立,商人和乘客,盡舟楫之利,南來北往,東成西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河流曲曲轉,十里還相喚。</p><p class="ql-block">那比下江船,揚帆忽不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衛河秋望接天回,大艑高帆擁月來。</p><p class="ql-block">為問乘槎諸漢使,幾人元是謫仙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兩岸垂楊一葉舟,彌漫秋水浪悠悠。</p><p class="ql-block">艄人不用推移力,笑拽蒲帆得自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幾首詩文,為明代大文學家王世貞,以及明嘉靖二十八年時任山東興濟知縣的蕭蕃所作,把衛河千百年來的航運往事,用詩文描述出來,形象生動的呈現在人們眼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延續了千百年歷史的衛河航運,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因工農業用水需求增加,上游水源不足,以及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引黃濟衛工程造成的河道淤積,再加上京廣鐵路復線的建設,終于在1969年徹底斷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曾經的衛河上晝夜穿梭的貨船,碼頭上一派繁忙的景象,都成了過往的云煙,成了衛河沿岸那些船工后代在閑聊時,談起祖輩、父輩們當年以船為家,走南闖北,以船謀生的過往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夜色里,從市區西北進城,彎彎曲曲穿城而過的衛河,沒有汛期洪峰過境時水面的波瀾壯闊和危急,也再沒有了多年以前船工和纖夫們搖櫓,撐篙,拉纖時響徹云霄的船工號子,再也沒有了在河畔浣洗衣裳的女子,有的,只是一河緩緩東流而去的河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河畔,幽深寂靜的小巷中,不時地傳來幾聲犬吠,幾聲屋門開合的聲響,讓人仿佛置身于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眼前,低矮的小屋與遠處高樓大廈相互映照,寬闊的和平橋上,明亮的路燈下做生意的小販與等待的顧客,大橋下悠閑的夜釣者,還有河畔的大排檔里吆喝著喝酒納涼的食客,以及燒烤車上煙霧繚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就是生活,這就是生生不息的人間煙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郊外,衛河西環大橋。橋下,蛙聲陣陣,遠方城市的高樓,若隱若現。近處的兩岸,燈火點點。大橋上,車流滾滾,川流不息。衛河之上,再也見不到了昔日的繁忙和忙碌,昔日里美好的風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許,失去的永遠再也不會回來。而人生,亦是如此。向前走,無論前方如何,總會在那不經意的時候,讓人看到那意想不到的世界和風景。</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叶城县|
左权县|
邻水|
蓬安县|
庄河市|
长寿区|
杨浦区|
自贡市|
云林县|
山西省|
定南县|
儋州市|
巴楚县|
金昌市|
凉山|
安平县|
磐安县|
永城市|
陇川县|
哈巴河县|
金秀|
柯坪县|
兰州市|
靖远县|
沙河市|
岢岚县|
娄烦县|
巴塘县|
雅江县|
慈溪市|
伊金霍洛旗|
门源|
长顺县|
罗平县|
南汇区|
阿合奇县|
惠水县|
桂东县|
嵊州市|
丽江市|
克什克腾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