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朱陳大決戰鄱陽湖,歷史的見證地!</p><p class="ql-block">?鄱陽湖口古戰場</p><p class="ql-block">鄱陽湖口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從大禹征三苗到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江作戰,歷經大的戰事50余起。其中首推元末朱元璋與陳友諒鄱陽湖大戰。鄱陽湖古戰場以歷代鄱陽湖重大水戰為素材,以遼闊的湖面及沿湖山麓為基地,以參與活動為旅游方式,在鞋山建成古城墻、古棧道、烽火臺、鐵索橋等景觀。</p><p class="ql-block">?朱陳大戰,從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七月二十日至八月二十六日,朱元璋和陳友諒在鄱陽湖開展戰略決戰,以朱元璋獲勝告終,奠定了朱元璋統一全國、建立大明王朝的基礎。</p><p class="ql-block">元朝末期,政治腐敗,社會動亂,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極其尖銳,農民起義如火如荼。各路反元武裝在取得局部戰果后,相互攻伐。經過數年兼并,逐漸形成以朱元璋、陳友諒為代表的地方割據勢力。朱元璋采納劉基等人建議,制訂先奪金陵(今江蘇南京)為基地,平定江南,最后北伐滅元,統一全國的戰略計劃。至正二十年(1360),陳友諒東伐朱元。二十三年(1363)四月,陳友諒出兵60萬水、陸兩路進攻洪都(今江西南昌)。七月中旬,朱元璋率20萬水陸兵力前往救援。雙方在鄱陽湖擺開戰場。</p><p class="ql-block">經過一個多月的對峙,被困湖中的陳友諒軍糧殆盡,于是孤注一擲,想從湖口附近的南湖嘴突圍,進入長江退回武昌。朱元璋在湖口設立水卡,用火筏四面猛攻,陳友諒無法突圍,只得復走涇江,遭到傅友德伏兵阻擊,被傅友德射出的“風羽子駑箭”,一箭穿睛貫顱,當場身亡。傅友德是明朝開國將領,英勇異常,傳說鄱陽湖之戰中,他獨自駕著船沖殺于敵陣,刀劈劍砍,殺敵無數。</p><p class="ql-block">?傅友德是明朝開國將領,英勇異常,傳說鄱陽湖之戰中,他獨自駕著船沖殺于敵陣,刀劈劍砍,殺敵無數。后傅友德進擊漠北時,還曾創造七戰七捷的奇跡,最后被朱元璋賜死。</p><p class="ql-block">此戰前后歷時37天,時間之長,規模之大,投入兵力之多,戰斗之激烈都是空前的。這場戰役被稱為中世紀最大規模水戰,創造了中國水戰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為統一江南奠定了基礎。鄱陽湖大戰是中國歷史上繼赤壁之戰后又一個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p> <p class="ql-block">“一覽江湖兩色湖口”的神秘魅力,等你來探索!????</p><p class="ql-block">?江湖兩色奇觀</p><p class="ql-block">“江水西來而濁,湖水南來而清”。江湖兩色是石鐘山景區水上旅游的一個重要景點,也是中國現有為數不多的水上景觀之一,黃赤交界相匯長達數千米,是中國第一大江長江和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的交匯處。分界線南北走向,呈清濁(或清赤、清黃)兩色。1965年7月7日,著名的文學家郭沫若登臨石鐘山,對此景觀寫下了“江天一望寬,水文黃赤界”的詩句。</p><p class="ql-block">?石鐘山被稱為“中國千古奇音第一山”,它傲然屹立于長江之岸,鄱陽湖之濱,風景雄奇秀麗。繞行在石鐘山,從“江天一覽亭”向遠處望去,鄱陽湖水萬川歸一,蜂擁而出,長江浩蕩而來,一瀉千里。下山乘上大船,游行在長江、鄱陽湖的匯合處,一眼看去,水線分明,江水渾濁,湖水碧清,以截然不同的水色“劃”出了一條奇妙的界線,真的是“江湖兩色”的奇景。</p><p class="ql-block">?清濁亭,1993年建,圓柱圓頂,四面通透。站在亭內,可觀鄱陽湖、長江清赤兩水交匯數千米奇景,亭柱上有錢偉長所撰“江湖兩色,石鐘千年”聯。</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肃省|
佛学|
光泽县|
新建县|
郯城县|
清苑县|
阳城县|
金坛市|
唐山市|
长寿区|
焉耆|
龙游县|
改则县|
英超|
建阳市|
乌兰浩特市|
育儿|
崇明县|
仁怀市|
合水县|
且末县|
武乡县|
芒康县|
岑巩县|
彭泽县|
邹平县|
娄烦县|
合山市|
汕尾市|
盈江县|
望江县|
章丘市|
临沧市|
含山县|
天等县|
三台县|
郎溪县|
长宁县|
新余市|
勐海县|
昌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