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去大覺寺,是在好幾年前,那時,大覺寺還在擴建。這次,受朋友之邀,欣然前往。五一長假的第二天,恰逢2025第十屆海峽兩岸(宜興)素食文化暨綠色生活名品博覽會。人山人海中,尋訪故去兩年的星云大師,是癡人說夢。</p><p class="ql-block"> 佛光祖庭大覺寺,位于江蘇省宜興市,為禪宗臨濟宗道場,始建于南宋咸淳(1265年—1274年)年間,亦為佛光山開山星云大師出家的祖庭。1989年,大師返回宜興禮祖,見寺院片瓦無存,乃立志復興祖庭。2005年,因緣具足,大師重建佛光祖庭大覺寺。</p> <p class="ql-block"> 道路兩旁綠化帶邊,隔數十米就有一個石刻小和尚,大都閉著眼。讓我很納悶,回來后百度了一下,才解疑惑。它們象征超越、內省、洞察世間萬物的本質。營造寧靜安詳的氛圍,安慰心靈。“二分開,八分閉”的禪意表達,寓意要常思己過,不盯人非。強調了佛教所傳遞的宗教內涵和文化價值。</p><p class="ql-block"> 星云大師的思想與精神,從不曾遠去,像風、空氣與陽光,流動在這所寺院里。他1927年8月生于江蘇江都,幼年家境貧寒。童年的他,受外婆與母親影響已接觸佛教,能背誦佛經。1937年抗戰爆發后,其父在戰火中罹難。這段經歷深刻影響了他對眾生苦難的體悟。12歲時(1939)年在南京棲霞寺出家,因一位僧人見其“與佛有緣”而主動詢問,他當即答應。法號“星云”寓意光明與自由。</p> <p class="ql-block"> 他1947年畢業于焦山佛學院,系統接受宗、教、律三學訓練,后赴臺弘法。在臺初期曾因身份問題被捕,后以文化弘法突破困境,創辦《人生》雜志等。他的佛教理論受太虛大師影響,主張佛教應關注現世,提出“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凈化人心”四大宗旨。1967年于高雄創建佛光山,十年間將其發展為全球性佛教圣地。</p><p class="ql-block"> 在大覺寺的文化長廊,星云大師的一筆字雋秀流暢,也有摘自他的《佛光菜根譚》語錄,其思想的火花熠熠生輝。“自覺無理時,讀書可以明白事理;自覺庸俗時。讀書可以改變氣質;自覺煩惱時,讀書可以心開意解;自覺無趣時,讀書可以充實時間”。“養成大拙方為巧,學到真愚始知賢”。“被人冷落,正是韜光養晦的時節,不受重用,亦是沉潛自修的時機”。山光佛《生命之歌》星云:“春天不是季節/而是內心/生命不是軀體/而是自性/老人不是年齡/而是心境/人生不是歲月/而是永恒”。</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他的語錄是一劑劑救贖良藥,解人們的困惑、煩惱、焦慮、悲傷等眾多不良情緒的毒,將人們引領到一方福地。“人生如大地,可以普載萬物;人生如天堂,可以覆蓋大眾;人生如福田,可以耕種收獲;人生如智庫,可以擷取使用”。“給人方便,給人希望,給人歡喜,給人信心”。“有相皆虛妄,無我即如來”。“心到謙時能受益,事非經過不知難”。“人生如夢誰是我,到處能安即是家”。</p><p class="ql-block"> 星云大師的父母都是農民,本質上他也是農民。他把土地的精髓從家鄉帶到臺灣,又從臺灣帶向全世界,最后又回歸家鄉。大師是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臨濟宗第48代傳人,當代“人間佛教”的重要推動者。畢生致力于佛教事業,推動兩岸交流,強調“人間佛教”理念。</p> <p class="ql-block"> 大覺寺內書屋墻上寫著大師的話:與人為善說好話,從善如流做好人,心甘情愿行好事,皆大歡喜存好心。這些話與路邊閉眼的石雕小和尚與背靠的翠竹青山以及隔條馬路夕陽下波光瀲滟的云湖,都是大師外化的影像嗎?</p><p class="ql-block"> “海納百川流不盡,空容萬象是吾家”。“光榮歸于佛陀,成就歸于大眾,利益歸于社會,功德歸于信徒”。2023年2月5日大師圓寂,享年96歲。遺囑強調“施之十方”精神,要求凈財用于教育、文化、慈善。明確表示,圓寂后不留舍利子,體現其淡泊生死的態度。他一生遵循佛教戒律,未組建世俗家庭,自然無子女。其思想與實踐深刻影響了當代佛教的發展方向。</p><p class="ql-block"> 星云大師的思想與精神影響著全世界的人們。也許是受他感召力的影響,寺院內有許多志愿者,無怨無悔奉獻著自己的心力與時間、財力與汗水。溧陽文化館(主持)朗誦藝術團的馬亮與她的同伴們就是志愿大軍中的一部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栾川县|
比如县|
西昌市|
大邑县|
古丈县|
轮台县|
化州市|
栾川县|
石渠县|
通山县|
湘潭县|
潜山县|
池州市|
卫辉市|
肃南|
巫山县|
长沙市|
明溪县|
和林格尔县|
福州市|
两当县|
施甸县|
商河县|
黑水县|
峨边|
阿尔山市|
贡山|
五常市|
合川市|
鹤岗市|
中方县|
甘德县|
平顺县|
荥阳市|
保康县|
贵州省|
屏边|
合阳县|
洱源县|
高清|
鲁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