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楊篤先生在鄉寧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作者:閆炳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楊篤先生是我爺爺的姑父,故而在我們家好幾代,關于楊篤先生在咱鄉寧生活中的一些故事和傳說,就不絕于耳。下面回憶:</p><p class="ql-block"> 一、我們鄉寧城南面山上的那兩座塔對峙,是鄉寧的標志性建筑和一道美麗的風景。西邊那個塔是明代萬歷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縣令彭萬里修的,原先稱為“狀元塔”;東邊這個塔,是清代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由鄉寧四大家族之一的鄭氏家族鄭欽天修的,原為木質塔稱為“東山塔”;在清代咸豐九年(公元1859年)由我的高祖閻時康改建為磚石結構。而閻時康在改建這個塔的時侯,是楊篤先生提議的。那時,楊篤先生才25歲,正是準備考舉人前復習的緊張時候。那年春節過后,回鄉寧過年的楊篤先生正準備去天鎮。一天依戀著家鄉的他信步到南山游玩,巧遇他的丈叔閻時康,當二人來到鄭欽天修的木質“東山塔”下小憩時,不料時隔近百年的木頭朽了,一塊朽木險些砸在他倆人頭上。這時,楊篤先生緊皺著眉頭說:“這東山塔得重修了。”閻時康問道:“怎樣修好呢?”楊篤先生指著西面山上的“狀元塔”說:“修成那個樣子,值年緒。但這可是要花銀子的,不容易啊!”閻時康琢磨了一會說:“我給咱修!”一句擲地有聲的話,說得楊篤先生也興奮異常,指著西面山上的“狀元塔”說:“明朝萬歷年間鄉寧縣令彭萬里修的那個狀元塔,是彭縣令心中想的是讓咱鄉寧出個狀元,但咱鄉寧歷史上的確就沒出過狀元?!睏詈V先生嘆了口氣又說道:“要想能考上狀元,一定要文筆上乘,才能出其類扳其萃考得上狀元。你老人家若能把東山塔修成西山那狀元塔的模樣,這就形成了雙塔對峙的美景。我建議把這兩個塔易名為文筆西峰和文筆東峰如何?”后來,東山塔重修結束后,人們便依照楊篤先生所愿,把那兩個塔稱為文筆雙峰,或文筆東峰、文筆西峰。</p> <p class="ql-block"> 二、楊篤先生年輕時,隨父親楊鳳岡先生在天鎮學習,后來在太原令德堂書院任協講和編纂《山西通志》,回老家鄉寧時間很少,一般都是過年時才回。故而在他的長詩《羅峪桃花紅》中寫道“……明年春來我歸否?溪上桃花知不知……”從中能看得出楊篤先生苦戀家鄉的心情。</p><p class="ql-block"> 那年春節過后不久,我的高祖閻時康去城北垣的內陽村行門戶(隨禮)。當遇到親戚家用木制的饸饹床壓制山藥(土豆)粉條時,感到好奇便嘗了一小碗山藥粉條,覺得特別滑溜爽口,再加上那紅辣椒、鹽、醋、芥末子等調料的調和,使閻時康贊不絕口。回來時,問親戚家要了些山藥粉面,讓人在家里也效仿著北垣人用饸饹床子壓制粉條。正在這時,他的侄女女婿楊篤在回天鎮前來告辭??吹介悤r康興致勃勃的看著用饸饹床子壓粉條,并調了一碗讓楊篤先生嘗嘗。楊篤嘗完以后,也大加贊賞著家鄉特有的美味!他倆閑聊時,楊篤先生講起了木制“饸饹床子”的歷史遠源。</p><p class="ql-block"> 楊篤先生說:“咱們鄉寧和周邊縣現在用的木制饸饹床子,可以溯源于久遠的春秋時期。那時,晉文公重耳的母親戎子還未出嫁給晉獻公。在一次和她的妹妹小戎子到梢林中採山葡萄,採的多了后拿不了,便把一些山葡萄藏在一塊大石頭的窩窩中,并用雜草蓋住。誰料好長時間后,她姐妹倆找到藏的葡萄,那葡萄已經化成一壇液體狀了。她嘗了一下那紅色的葡萄水,味道特別好。喝了以后,臉上微微發紅,有些暈暈上頭的感覺。后來,她姐妹二人就叫了很多人採了很多山葡萄,回去后捂到缸里制成了緹齊(葡萄酒古時的名稱)。后來,發明了木質饸饹床子為制做緹齊的工具。再后來,人們才用這工具壓制面粉,成了現在的饸饹床子?!甭犃藯詈V先生講述,閻時康便說:“咱也用此法制葡萄酒行不?”楊篤先生笑著說:“山葡萄是梢坡野生的一種植物,由于較少,採摘很困難。你老人家田地廣,糧倉豐殷,要想在咱鄉寧造酒,不仿造糧食白酒,原料容易些,能形成規模?!?lt;/p><p class="ql-block"> 到后來,閻時康就在他的“同心玉”作坊造起了白酒。但由于水質問題,很難制出上乘的白酒。經過多次水質調查、反復試制,覺得張馬的石澗溝里水質最好。故而閻時康便在張馬建了酒坊。當時,鄉寧民間流傳著一段順口溜:“出西門,一條川,下縣大石頭羽子(蘆葦的土話)灣,張馬的酒坊灑的寬,過了黃河銷韓城,銷到宜川和延安。”</p> <p class="ql-block"> 三、楊篤先生在文字的斟酌上是非常嚴謹的,尤其是在給一些商號命名時,更是格外謹慎和細膩。清代同治年間,我的高祖閻時康在一次去新絳縣時,巧遇一個窮人家的小伙由于父親去逝,無錢發喪。在到處借錢時,在飯店碰見高祖閻時康。閻時康平常最憐憫孝子,故而出資幫那小伙埋了父親。在閑聊中,得知小伙子父親和他都是粉坊的技術上乘的技術工人,便邀請這小伙來鄉寧給我們辦起了“粉坊”。到后來,由漏粉條增加了釀醋、制醬、醬油、白酒、糕點、糖果等農副產品。還利用副產品糟類喂豬,生意越做越大,計劃在鄉寧街面上辦起肆坊。當年,高祖給肆坊立了個商號叫“同心?!?。意思是和山下新絳縣來鄉寧的工人們,同心協力,達到共同富裕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當時,楊篤先生正好回鄉寧。高祖閻時康兄弟三人,伯諱時中、(楊篤先生的岳父)仲諱時康、季諱時和。由于楊篤先生娶閻時中之女,閻時康做為丈叔,與楊篤來往相處甚密。閻時康把為其商號擬的商號“同心?!弊寳詈V先生把關。楊篤先生琢磨了一會說:“把這個同心裕的第三個字換成玉字。原來這個裕字,是富裕、寬綽的意思,有點太直白和淺顯了。換成這個玉字就比較含蓄了些。有道是黃金有價而玉無價,而且玉字還有一層事情必定玉成之意?!蓖ㄟ^楊篤先生解釋,閻時康醒悟過來,立馬把“同心?!备某闪恕巴挠瘛薄:髞硗挠窀某闪肃l寧糖業付食加工廠,現在又改成了“白薔薇”付食加工有限責任公司,是鄉寧唯一保留下來的“百年老字號”。</p> <p class="ql-block"> 四、清代同治六年(1867年)農歷十一月二十三,小郯王張宗禹率捻軍十余萬人,從吉縣壺口越過黃河(正值冬季結冰),先攻進吉縣,二十五日攻進鄉寧后兵分三路攻山下平川地方。捻軍過后不久,清政府要求山西各縣都辦起了“河防”、“城防”和“團練”民間武裝。當時,縣衙責令各商家為其“團練”出資,由于閻時康當年出資多,故而也成了辦“團練”的組織者之一。</p><p class="ql-block"> 楊篤先生回鄉寧過春節時,閻時康約楊篤先生一同去“結義廟”看“團練”操練。楊篤先生看了后,對鄉寧強行讓每戶出一丁、還有農村的農民也招來“練武”辦“團練”非??床粦T!為此還寫出了他的《團練行》長詩,鞭辟入里的把這種不切合實際的“團練”形式,給予抨擊!沒過多時,縣衙人又出了“新格格”,讓閻時康等人出資在城北垣的“暖窩村”修建一個關隘,美其名曰:“鄂山關”。對于這個計劃,楊篤先生到還勉強支持,并會同閻時康等人為“鄂山關”設計了吊橋以及守關人的營房等設施。</p><p class="ql-block"> 城北垣的暖窩村,原本是吉縣和鄉寧接壤的一條很深的溝壑,原先從吉縣到鄉寧只能下到溝底再上陡坡到暖窩村再到城北垣。為了抵御來犯者,人為的把兩面的人行小道給鏟成齊崖,在溝上修了吊橋。平常人行走吊橋放下來才能通行,故而那個地方就稱為“暖窩橋”。在鄉寧地界上修了一座城門式的雄壯守關樓,命名為“鄂山關”。</p><p class="ql-block"> “鄂山關”修成后,縣上又要修“鄂東關”和“鄂西關”。聽老人們講,好像這兩個關都沒修成。</p> <p class="ql-block"> 五、楊篤先生娶了大門閻時中的女兒,當年閻時中已不在世了,做為弟弟的閻時康義不容辭的成秀了大門的兒女婚事,故而楊篤先生對丈叔閻時康很是敬重。</p><p class="ql-block"> 到我爺爺這一輩,不論哪個在立名子時,閻時康都要讓楊篤先生立名子。楊篤先生做為姑父,也就欣然接受了。比如大門爺爺,楊篤先生給起的名子“閻必達”。我們三門的五個爺爺分別是:“閻必仁、閻必義、閻必禮、閻必智、閻必信”。楊篤先生把這些內侄的名子與儒家的傳統“五?!?,巧妙的運用,而且突出了一個“必”字和一個“達”字。必須達到中國傳統倫理體系中的:“仁愛”、“正義”、“禮制”、“智慧”、“誠信”五大德的儒家處世的人格價值觀,是對我爺爺輩及閻氏子孫后代寄托的殷切期望。</p> <p class="ql-block"> 六、光緒庚寅年(公元1890年)農歷七月十九子時,我的高祖閻時康不幸逝世,享年七十六歲。當時,大門我爺爺閻必達到太原令德堂乞求楊篤先生為閻時康撰墓志。楊篤先生對丈叔的逝世深感悲慟,揮筆洋洋灑灑寫了千余字的墓志。在楊篤先生撰的墓志中寫道:“……翁賦性抗直,耐勞苦,自奉極儉約,趨人之急,常若疾痛之在己。排難解紛,迎機立斷,然或非義,相干輒面斥,雖利誘威惕,不少動也。嫉惡尤嚴,親黨有非為,或屏絕,至終歲不通一言……”把閻時康的脾氣性格,描述得淋漓盡致盡致。當年農歷十月初,楊篤先生正在編撰《山西通志》的忙碌中,但他還是抽出時間提前回鄉寧來參加閻時康的葬禮。他回鄉寧后,在我家三門院內親筆書丹了千余字的《閻君仲衢墓志銘》,(仲衢是閻時康的字。在那時,楊篤先生做為晚輩,撰文是不能直呼其名的)并親自刻于石隨葬。</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由于祖塋閻家坡修公路,把閻時康的墓挖出了。當時,父親帥我與大哥、二哥配合土工把墓往后又打了二米多,埋時父親千叮嚀萬叮嚀說:“你們高祖這塊墓志,是我老姑父秋湄先生撰文、書丹、并親自刻的,千余字的墓志是秋湄先生的真跡,是咱鄉寧的一塊寶貝!”然后,命我和二哥兩人抬起墓志,放到棺槨大頭頂蓋上。又過了近十多年,再次擴修公路又把墓挖出了。當時,大哥在吉家原公社任教育指導員,就叫了些土工又把墓往后打了幾米。由于我沒參加,只聽大哥說他把墓志銘放到棺槨前面了。到九十年代末,公路又一次工程又傷及閻時康的墓。我在閻家坡附近的蘋果園又買了一塊墓地,在翻遷時楊篤先生寫的墓志銘已經找不見了,實在令人遺憾之極!欣喜的是民國版《鄉寧縣志》和《楊篤詩文選》中留有原文,但楊篤先生的千余字小楷墓志的遺失,是我心中難以抹平的心病。</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田县|
文水县|
铜梁县|
介休市|
女性|
封丘县|
灵石县|
西城区|
郴州市|
贵阳市|
阳春市|
郴州市|
枣庄市|
吉隆县|
白城市|
江西省|
江都市|
东丰县|
安泽县|
南平市|
塔城市|
福州市|
钟祥市|
锦屏县|
浦江县|
分宜县|
襄樊市|
多伦县|
云龙县|
探索|
西青区|
潞城市|
安陆市|
岐山县|
安阳县|
正阳县|
磐石市|
张家口市|
绥宁县|
鲁甸县|
吴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