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母親駕鶴西去,眨眼間已<b>近三十年</b>了,可自己卻一直覺得她并沒有走遠、仍然還在我們姊妹幾個和至近親戚們的附近或身邊。<b>母親</b>,不是一個簡單的名詞、尋常的稱呼,而是一個神圣的天使、大愛的象征,是子女心中神一樣的豐碑、海一樣的港灣。應該說,如今所有人對孝道的理解與踐行,皆是因<b>“她”</b>而生的,母親<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世界上唯一可與佛陀比肩的大善人!</span></p><p class="ql-block">母親仙逝之后,自己一直有要寫緬懷母親紀文的想法,由于諸多原因,主要是一想動筆,心就酸楚意亂的不行、久久也靜不下來,故,拖到了自己也已成了年逾古稀之人的今天。現來了愿,虧還未晚,于是便以機為箋、用指代筆、屏上展卷、緬懷母親。</p><p class="ql-block">可剛一聚神,<b>母親的音容笑貌</b>便又閃現在了眼簾間,<b>母親的諄諄教誨</b>重又涌現到了耳畔邊,<b>記不清有多少次、夢中與母親相見</b>時的情形、<b>眼望雙親遺像、手捧祭祀香燭</b>過年時的場景,剎那便在腦海中不停地翻轉。深切的緬懷與滿腔的祈禱,驟然間集于此刻;陣顫的酸楚與溫馨的感懷,瞬刻間涌進心頭,可一下子又不知從那說好,真是情難自禁啊!</p><p class="ql-block"><b>一、母親以“堅強”為筆,寫出了歲月的詩行。</b></p><p class="ql-block">母親王玉鳳,一九一三年出生于本縣遇駕夼村,身高一米六三(<u>這是我兩個一米六六多身高姐姐幫她比量出來的</u>),皮膚白皙,頭發烏黑茂密,二十歲時嫁給了我的父親,卒于一九九六年,享年八十有四。母親<b>“成人妻、做兒媳、為子母”</b>的前十六年,日子是相當的艱難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除了生兒育女、做家務、干農活外,還要盡責孝道、照顧公婆。這對于一個出身于殷實之家、裹了小腳、嫁人之后的女人來說,肩上的重擔和角色的壓力,是可想而知的。而且那時</span>又處在了落后貧窮的舊中國,再加上,家中人口又不斷地添加、新狀況又接二連三地出現,這都需要母親去直面、去應對。</p><p class="ql-block">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一年中最緊張最勞累的日子,莫過于秋收啦。天剛蒙蒙亮,母親就要跟著丈夫帶上干糧、去莊稼地或晾曬場去勞作。到了晚上,不是趁著月色剝花生皮和玉米粒、打地瓜片,就是點著煤油燈“紡線織布、搓麻繩、織花邊(<u>一種拿著纏線的小棒槌,在花邊桌上織出來的可賣錢的飾品</u>)、制做縫補衣服鞋襪”,經常要忙到凌晨一兩點才能歇息。因此,母親那雙白皙細嫩的手,便粗糙的不像樣子了,手指上的裂口也只能用膠布湊合包裹著,姥姥有時會握著她的手,輕輕地撫摸上一陣子,仿佛是想幫女兒把手上的厚繭給抹去。母親的堅強,好像是長在骨子里似的,不管遇到多大的難、吃過多大的苦,從未有見她抹過眼淚、聽她吭過一聲。</p><p class="ql-block">尤其是,一九四三年我<b>父親參軍走后的四年里</b>(<u>父親在連職位置上,因戰殘才回了鄉</u>),母親帶著四個年幼待哺的孩子(<u>大的八歲,最小的兩歲</u>),硬是咬牙撐著這個家,以行動支持丈夫當兵抗戰,說那時母親度日如年,是絕對不為過的。自己懂事后,奶奶不止一次地說過,<b>你媽媽吃的苦幾天幾夜也說不完,長大后一定要好好孝敬她!</b>奶奶的話猶如一顆種子,從此便在自己的心坎上生根發芽、存活到了今天。</p><p class="ql-block">實是求是的講,母親那時候吃的苦,不是唯一的,她可能同其他一些母親的遭遇一樣,都是身不由己的;原因也不是單一的,是因<b>國貧窮</b>與<b>家不濟、多變故</b>疊加造成的。但母親讓人欣慰驕傲的是,她非但未有抱怨,反倒是樂觀看待,積極應對,竭盡全力地做好角色、盡責擔當,最終把所有的坎坷都跨了過去。有人說<b>“母愛是歲月里永不褪色的詩行”</b>,此話太好啦!真是貼切、恰如其分啊!</p><p class="ql-block"><b>二、母親以“善良”為弦,彈出了人生的樂章。</b></p><p class="ql-block">母親天生血液里流淌著慈悲善良,不管做什么事,都是言而有信、先為別人著想,從不說假話、玩虛套。尤其是在孝敬老人方面,事必躬親,親力親為,是無可挑剔、令人誠服的,親戚和街坊對此也是贊不絕口的。三十年代初期之后,我大爺爺因兩個女兒嫁到了外村,身邊又無兒支使;母親有一兄一弟,哥哥與小妹妹,早就定居在北京,弟弟參軍又去了黑龍江雙鴨山(<u>我小舅媽后來隨軍也去了那里</u>),姥爺去世后,母親便把無人照顧的姥姥接到家里(<u>我大姨很早就去世了,我二姨條件不如我家,故一年至多能輪換照顧我姥姥個把月</u>)。母親與父親一起對五位老人的守護照顧,前后歷經了三十多年,這期間的付出與辛勞,絕大多數人是難能比及的。</p><p class="ql-block">土改前后,我家的糧食地大都是靠天吃飯的貧脊礓地,只能種些玉米地瓜、花生谷類等作物,只有一塊面積不太大的泊地可以種點麥子。因此,家中日常吃的食物,主要是以地瓜玉米為主,再加半糠半菜的谷物,只有過年和為老人慶生祝壽時,才能吃點白面飯食,但即便如此,母親也基本上是個例外。春節吃餃子時,她讓老人、丈夫和年小的孩子吃白面的,她和大的孩子只吃白面與地瓜面混合的、或純地瓜面的,除非被婆婆逼的無奈時才肯嘗一個。自己姊妹七個,弟弟七歲那年因患重感冒、被鄉下郎中打青霉素針劑過敏謝世了(<u>母親因此哭的雙眼患了火蒙病</u>),這樣自己便成了姊妹中的老幺,過年也有吃白面餃子的待遇。現每想起,心里甭提多不是滋味了,深感愧疚和汗顏,太對不起母親啦!</p><p class="ql-block">母親雖對己幾近酷刻,但對老人親戚鄰里卻是非常友善的,從不與之計較,對人大方舍得而不吝嗇,凡是能幫的事,都是有求必應,盡力而為,從不搪塞。所以,街坊鄰居和親朋好友都把她視為知己、當成了主心骨,有事都愿意找她幫忙拿主意。母親從未有因為受了苦、遭了罪,而掉過一滴眼淚,但她卻見不得別人的不幸,如果知道誰家有了變故、聽說哪人遭了災殃,便會同情憐憫、淚花打轉。解放前后,我們村常有一些因饑荒來討飯的外鄉人,母親對他們從不嫌棄,而是和顏悅色地對待,不論能給多少,從不讓來人空手而歸。記的有一年寒假,自己正在幫母親燒火做飯,趕巧來了個帶著五、六歲大小孩子討飯的婦女,當時家里除了正在鍋里蒸煮的飯菜外,再未有什么食物可給了,母親便讓她坐在小橙子上等著,飯好后便拿了兩個玉米面餅子、幾塊地瓜和一些咸香椿、蘿卜干給了她。后來有人傳話說,此事竟成了這個乞討者對人說的一段美談。</p><p class="ql-block"><b>三、母親以“責任”當杼,織出了生活的馨香。</b></p><p class="ql-block">母親因當時社會舊習的約束,沒有上過學,出嫁前大字不識幾個。到了婆家后,由于受環境影響(<u>我老爺爺和我爺爺都是興辦私孰的先生,這種氛圍給了母親很大的啟發和激勵</u>),所以,她便嘗試從認簡單字開始的學習,利用各種空閑時機,見縫插針,想到就問,讓也曾是老師的丈夫和上了學的子女教她認字識字。她常利用做飯間隙,拿著燒火棍把剛學的字,在灶臺前的地上不斷地劃拉著。幾年下來,自己粗略幫她數了一下,不但能認識<b>三百來個</b>生活中的常用字,諸如“吃飯睡覺、米面油鹽、地瓜麥子、花生大豆、蔥蒜蘿卜”等,以及“毛主席、周總理、朱老總、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五星紅旗、合作社、生產隊”等社會用語,并能<b>在石板上用石筆寫出自家所有人的名字</b>來(<u>石板類似黑板,是那時小學生演算與寫字用的工具</u>)。母親之所以能夠愛上學習,并小有成就,除了有家庭影響的客觀原因外,最主要還是她有一個不愿當<b>睜眼瞎</b>的主觀愿望,想用行動給孩子做個樣子。事實證明,我們姊妹六個之所以學習成績都不錯,這與父母親重視教育、言傳身教,是有著最直接的關系的。</p><p class="ql-block">母親對孩子的呵護牽掛,是無時不在、無處不有的,我大姐與我二姐相繼考上了師范學校后,為了讓她們能穿上合身的新衣服去學校報到,母親硬是趕工加點,自己紡線織布、染色剪裁、挑燈縫制,生怕耽擱了閨女的穿用,這情景是否就是<b>“游子吟”</b>詩意中的新增現實版啊!再是,我哥哥一九六五年六月奉命率連隊參加了<b>“抗美援越”</b>作戰,<b>“兒行千里母擔憂”</b>,這是一個母親的天性情懷,若在平時,這話還好理解,但要在出國作戰的情勢下,母親豈止是<b>擔憂</b>?那簡直就是<b>擔怕</b>啊!因有丈夫作戰負傷的前疼,母親那陣子整天心事重重、焦慮不安,真是提心吊膽、寢食難安啊!直到我哥哥一九六六年年底勝利回國后,母親才把心里的石頭給放了下來,并在供桌上敬了香、作了揖拜。</p><p class="ql-block">母親聰明賢慧,性格開朗,做事認真,待人親和,所以,與家人和親戚鄰里相處的都特別的好,與五位老人相敬如賓,從未有吵過架;與兩個兒媳親似母女,從未有紅過臉;與同輩的所有親戚、街坊鄰里情同姊妹,從未有鬧過氣。母親心靈手巧,做的飯菜稱得上是色香味俱全,尤其是她的手工小動物花饃,樣樣活靈活現,件件栩栩如生。還有紡線織布、織花邊、做針線、剪窗花等,也是無所不能、全都拿手,這在全村是出了名的。</p><p class="ql-block">母親過日子絕對是把好手,會精打細算,能勤儉節約,視糧如命,惜米如金,并常把會背、不會寫的<b>“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b>詩句掛在嘴邊,教育我們要養成勤儉持家、不能浪費的好習慣。隨著我兩個姐姐相繼成了拿工資的老師,我哥哥六O年、我六八年參軍,并都很快被提了干,家里的條件有了很大的改觀。可即便是這樣,母親仍然喜歡過節衣縮食的日子,新襪子一大摞,可她卻總愛把有洞的補好了繼續穿,說這比以前補丁摞補丁的好的多了。雖然,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但母親卻仍然像只閑不住的小蜜蜂那樣,凡是力所能及的活計,都要幫著去做。我三姐、我哥哥和我的孩子,都是母親一手相繼幫著拉扯大的。如果今天再來問這幾個已經是五十多左右的孩子<b>“這世上誰對你最好”</b>的話,我敢保證他們肯定還會說:<b>“是爺爺奶奶”、“是姥爺姥姥”</b>!</p><p class="ql-block">下筆千言,書難盡意,這是擬就此文后的真實心境。<b>本想還舊愿,卻又添新念。母愛深似海,永也寫不完!</b>自己的母親,同歷朝歷代天下絕大多數的母親一樣,一生以家為己任、以老小和丈夫為軸心,一年到頭忙里忙外,默默無聞,除了自家人和至近親戚能知其名以外,本村民和有關人至多也只是知道她是誰的妻子、哪家的兒媳婦而已。</p><p class="ql-block">母親的一生,雖然沒有做過驚天動地的事情、沒有什么彪炳史冊的名聲,但她在子女的心中,卻是一位了不起的偉大母親,在親朋好友、街坊鄰居的眼里,可是一個值得信賴敬重的好人。她為民族的綿衍,盡到了應有的責任和義務,為雙方家庭的興盛,奉獻了畢生的聰慧與汗水!</p><p class="ql-block">母親如同一顆暖陽,永遠都會在孩子的頭頂上熠熠生輝的;母親猶似一座圣碑,始終都會在子女的心目中高高聳立的。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要忘了母親的大恩大德,母親健在時,要多去陪伴她,別留下后悔;母親逝去后,要常去緬懷她,以教育后人!這既是天經地義的<b>責任</b>、更是義不容辭的<b>義務</b>啊!</p><p class="ql-block"><b>《我的母親》</b></p><p class="ql-block">賢惠慈祥擅持家,漿洗縫補全是她。</p><p class="ql-block">相夫教子不言苦,打點生活會計劃。</p><p class="ql-block">敬老愛幼心腸好,和親睦鄰眾人夸。</p><p class="ql-block">天性無私盡付出,平凡雙手托偉大。</p> <p class="ql-block"><b>《母親是天上的一顆星》</b></p><p class="ql-block">以前未有母親節時,</p><p class="ql-block">母親隨時都在。</p><p class="ql-block">自從有了母親節后,</p><p class="ql-block">母親好像剛從時空那邊走來。</p><p class="ql-block">母親的偉大,</p><p class="ql-block">非在驚天動地中,</p><p class="ql-block">而在家常便飯里,</p><p class="ql-block">卻是感天動地恩!</p><p class="ql-block">灶臺前,</p><p class="ql-block">油燈下,</p><p class="ql-block">針線筐邊,</p><p class="ql-block">磨房舂米間。</p><p class="ql-block">那尊頑強的身影,</p><p class="ql-block">那雙堅毅的眼神</p><p class="ql-block">那張慈祥的面孔,</p><p class="ql-block">那些樸實的語言。</p><p class="ql-block">演繹著清晨的炊煙,</p><p class="ql-block">縫補著燈火三更天,</p><p class="ql-block">不聲不響相夫教子,</p><p class="ql-block">忍辱負重任勞任怨。</p><p class="ql-block">歲月改變了容貌,</p><p class="ql-block">烏絲已成了白發,</p><p class="ql-block">臉色淡去了韶華,</p><p class="ql-block">腰板在逐漸彎下。</p><p class="ql-block">苦吃得最多,</p><p class="ql-block">福卻未有享啥!</p><p class="ql-block">這就是娘,</p><p class="ql-block">這就是咱媽啊!</p><p class="ql-block">母親節里,</p><p class="ql-block">多想再當面喊一聲,</p><p class="ql-block">媽!太想您啦!</p><p class="ql-block">您在天堂哪里還好嗎?!</p> <p class="ql-block"><b>世界只有媽媽好,</b>有媽的孩子是個寶;</p><p class="ql-block"><b>孝敬媽媽要趁早,</b>免得自己已成了草!</p><p class="ql-block">究竟是哪一天是子女要過的<b>母親節</b>那?</p><p class="ql-block">應當是母親十月懷胎<b>生下自己的那天!</b></p><p class="ql-block"><b>不管你多富有</b>,無論你官多大,</p><p class="ql-block">什么時候也<b>不能忘記咱的媽</b>啊!</p><p class="ql-block">要銘記啊!<b>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b></p><p class="ql-block">切勿忘啊!<b>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栾川县|
瓦房店市|
旌德县|
侯马市|
宁南县|
巩义市|
金川县|
建德市|
陆河县|
固始县|
拉萨市|
饶阳县|
东阳市|
呼伦贝尔市|
东明县|
伊川县|
兴国县|
鄄城县|
区。|
安图县|
通州市|
铅山县|
东明县|
永定县|
临西县|
藁城市|
长子县|
城市|
新竹市|
东光县|
恭城|
酒泉市|
小金县|
上犹县|
收藏|
武定县|
武鸣县|
星子县|
台北市|
长垣县|
台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