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一統江南,置會稽郡轄吳越地,郡治設于吳縣;漢代初期分為吳興、吳郡、會稽,會稽郡治遷山陰,史稱三吳,今泛指蘇錫常、杭嘉湖及紹興等地。 <br> 明代始設浙江布政使司,至清改為浙江省。以錢塘江為界,浙東地勢較高的寧紹溫等地合稱為“上八府”;浙西地勢較低的杭嘉湖統稱為“下三府”。 <br> 明代旅行家王士性在《廣志繹》中稱:“杭、嘉、湖平原水鄉,是為澤國之民;金、衢、嚴、處丘陵險阻,是為山谷之民;寧、紹、臺、溫連山大海,是為海濱之民。三民各自為俗?!? 防風傳說流行于太湖流域及浙東部分地區,是遠古吳越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防風氏,又名汪芒氏,是上古神話中的治水英雄。大禹誅殺防風立威,傳下紹興刑塘的地名,昭雪后在馬山設防風祠,為越地祭祀防風之所。德清防風祠據傳始建于西晉,五代吳越王錢镠立《修建風山靈德王廟碑記》,每年舉行春秋兩祭,吹古樂演社戲。德清禹越地名取自禹皇廟與越王廟的首字,以紀念大禹治水的功績。 秋祭防風壁畫 <br> 相傳春秋時期干將莫邪為吳王鑄劍,最早見載于東漢山陰人趙曄所撰的《吳越春秋》,德清莫干山因此得名。紹興人魯迅寫過《鑄劍》并收錄在《故事新編》。吳越爭霸以勾踐滅吳告終,德清蠡山的陶朱古井、西施畫橋、翠嶺馬回、竹林云屋等,均典出越國大夫范蠡功成身退攜西施泛舟的故事,長興為感念范蠡筑塘養魚,建有蠡公廟與蠡塘橋。 <br> 漫步古越城中石橋櫛比,八字橋、廣寧橋皆雄偉堅挺,構件造型可在湖州東苕溪沿岸的宋元古橋中找到同類;題扇橋堍立當代書法家蕭嫻題碑“晉王右軍題扇橋”,古今翰墨在此交相輝映。東晉瑯琊王氏南渡,以書法名世的王羲之于永和四年(384)赴任吳興郡守,公余常游山玩水,美食便條尊為《裹鲊帖》,三年后隨帶湖筆改任會稽內使與右將軍。多年后王獻之承父業任吳興太守,繼傳《吳興帖》《白鲊帖》,在中國書法史上并稱“二王”。 紹興古城 <br> 紹興城東舊有玄真坊、回軒巷、大夫橋等勝跡,均與唐代婺州人張志和隱居越州東郭有關,陸羽等文人曾特地專程前去造訪。張志和聞訊顏真卿來湖州擔任刺史,便駕舟往來于苕霅拜謁唱和,自號“煙波釣徒”,寫下《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菁山常照寺深受南宋皇家的隆恩,山陰名家陸游晚年曾應約親撰《湖州常照院記》,贊曰:“游息臨眺,燕休登覽,莫不極思致區處之妙,而西巖尤為勝絕曠快之地?!?<br> 登題扇橋北望蕺山近在咫尺,記起徐青藤“幾間東倒西歪屋”句,真是寫盡紹興臨河民居架構的筆墨之美。徐渭在杭州瑪瑙寺結識富家子弟潘生,經其介紹來雙林嚴家相親未果,后嚴氏女遭倭寇侵擾而罹難,徐渭聞訊作《嚴烈女傳》,并憤然投筆從戎隨浙閩軍奔赴前線抗擊倭寇。雙林莫蓉舊有戲臺聯曰:“行行行行行行行;盛盛盛盛盛盛盛?!眰鳛樾煳妓?,若按紹興方言來念更能領會其意,上聯是戲場熱鬧的鑼鼓聲,下聯是戲場觀眾的歡笑聲,僅用2字組合便把演劇現場的氣氛渲染得有聲有色。<div>“鑒湖越臺名士鄉,憂忡為國痛斷腸?!蔽挥诮B興城中心的軒亭口,是辛亥烈士秋瑾就義處。1906年,經嘉興諸輔成推薦,秋瑾來南潯女校擔任日語、理科與衛生課的教學,與校長徐自華成為摯友,在校學生吳惠秋是雙林人,后為秋瑾的機要秘書。幾個月后秋瑾被迫離開南潯,在上海與湖州志士陳其美、姚勇忱等相遇共商舉義。姚勇忱隨秋瑾到紹興大通學堂任教,又與紹興志士王金發相知。1907年,秋瑾遭清廷殺害,徐自華、姚勇忱等冒險將其遺骸葬于杭州西泠橋畔。</div> 永和四年磚硯 <br> 在討袁“二次革命”失敗之后,1915年,王金發與姚勇忱遭誘捕先后犧牲。魯迅多次提及王金發當初放掉殺害秋瑾主謀章介眉的教訓,告誡:“小有勝利,便陶醉在凱歌聲中,肌肉松懈,忘卻進擊了,于是敵人便又乘隙而起?!笨设b其“顯微鏡和望遠鏡”的洞察力! 2010年5月,“魯迅的藝術世界:魯迅博物館館藏文物精品展”在湖州博物館開展,觀眾隨著布展的線路移步前行,近距離走入魯迅的收藏世界。展出有錢玄同、沈尹默等湖籍朋友的書法,有紹籍后輩孫席珍簽名贈書,還有魯迅取漢畫圖案素材設計的書衣。魯迅的蒙學是民間文化,在日本求學時就喜歡逛書攤,他對漢畫的看法是:“惟漢人石刻,氣魄深沈雄大。” <br> 1908年,魯迅離日歸國,到浙江兩級師范學堂任教,結識在杭州的湖州人沈尹默、沈兼士、楊莘耜等,在共同反對頑固勢力的“木瓜之役”中,魯迅、夏丏尊、許壽裳、張宗祥等在楊莘耜的建議下進駐小營巷的湖州會館以示抗議,被譽為開啟新文化運動之先聲。1912年,魯迅與楊莘耜在北平教育部再度共事,分別住在紹興會館與吳興會館,彼此時常交換漢唐古物拓本,魯迅的居住地因與琉璃廠近在咫尺,故成舊書店或“鬼市”的常客。 錢貴蓀《鑒湖女俠》書影 <br> 從魯迅早期的日記記錄中可以看出,教育部的同事錢稻孫是交往最密切的湖州人,系鮑山病叟錢玄同的侄子,以翻譯家名世也長于美術,魯迅與錢稻孫既是酒友也是書友,還曾合作設計過徽章。錢玄同父親錢振常曾任紹興書院山長,錢玄同赴日留學前娶紹興徐氏為妻,其子錢三強自幼在紹興外婆家生活。1917年,時任《新青年》編輯的錢玄同,數次登門將周樹人從抄碑的隱默中拉出。1918年,周樹人署名“魯迅”,發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自此告別玩主生涯,“隱士”轉“斗士”,以筆為槍所向披靡,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 <br> 早在杭州,浙江兩級師范時期,魯迅與沈尹默就是同事,后在北大,魯迅又與沈氏三兄弟共事。期間,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由錢玄同、周樹人、沈尹默等七位編委輪流執編,后來魯迅與沈尹默同住上海。1933年,魯迅與鄭振鐸合編《北平箋譜》,執意約請沈尹默、沈兼士兄弟題簽,從審美角度而言可謂相得益彰。1956年起,人民文學出版社陸續出齊10卷本《魯迅全集》,由沈尹默題寫書名,新千年之初人文新版18卷全集亦沿用。 湖博魯藝展 <br> 在魯迅博物館館藏文物中,陳列有吳興嘉業堂刻本《武梁祠畫像考》。魯迅與南潯藏書家劉承幹未曾謀面,1934年他收到許壽裳寄來的《嘉業堂叢書錄》,便去上海的劉公館買書,結果連著三次均未果。魯迅先后托人輾轉購入《月河所聞集》《松隱集》等二十多種嘉業堂刻本,他對劉承幹刻書的評價是:“有用書亦不多,但有些書,則非傻公子如此公者,是不會刻的,所以他還不是毫無益處的人物?!? 魯藝藏品 海上畫派的早期代表人物中,任伯年與趙之謙都是山陰人。安吉吳昌碩年輕時曾得到趙之謙的提攜,其大寫意花卉賦彩對吳家樣產生過直接影響;任伯年以人物畫見長,1883年吳昌碩在上海初次拜望任伯年,其后系亦師亦友的關系。任伯年先后為吳氏造像,最早的《蕪清亭長像》今藏安吉博物館,較著名的有《棕蔭納涼圖》《寒酸尉像》等,任氏還指點吳生以篆籀、草書筆法入作畫。 <br> 上世紀50年代初,紹興教育家俞芳曾任湖郡女中副校長。1923年,魯迅遷居北京磚塔胡同與同鄉俞家為鄰,俞芳回憶大先生妙趣橫生,比如俞芳肖豬,俞藻肖牛,魯迅便打趣稱呼她們為“野豬”與“野?!?,而姐妹倆也不甘示弱回懟“野蛇”,因魯迅生肖蛇?!耙啊弊职岛顫娞詺庵?,而孩子不服輸的性情也是魯迅所樂見的。<div>新文學家孫席珍也是紹興人,1922年入北京大學并任《晨報副刊》校對,16歲就開始發表詩歌,魯迅、錢玄同、劉半農等贊譽其為“詩孩”。其后,他參加過南昌起義,留學日本,歸國后發起組織北方“左聯”,小說獲埃德加·斯諾的推介。1983年,時任浙江寫作學會會長的孫席珍,應邀來湖州師專講學魯迅與寫作,孫師在湖的杭大門生齊聚會場。同年,《湖州師范學報》刊登孫文《魯迅與東歐文學》。 <br> 湖州學者蔡一平在中學與大學時代,于杭州幸獲魯系紹籍文人許欽文與孫席珍的親炙,因受許老師的影響,他常去校內外的圖書館閱覽魯迅著作。1949年,蔡一平投稿上海《小朋友》雜志,受到兒童文學家陳伯吹的鼓勵,筆名“阿順”就取自魯迅小說《在酒樓上》中的人物。在浙江師范學院就讀期間,蔡一平曾到嵊縣參加土改工作,所作考據文《<懷舊>魯迅的第一篇創作小說》,雖成文較早卻發表較晚,收編《紹興魯迅研究??贰N挠研熘貞c,由研究魯迅入門兼及現代文學掌故,與茅盾、孫席珍、趙景深等亦有交誼。 <br> 在紹興步入魯迅故居的黑漆臺門,二進內堂陳列有湖籍畫家趙延年捐贈的《魯迅小說木刻插圖》原稿,周家故宅因數易其主,經改造后別有洞天,好似硬邦邦的紹劇大班里平添幾分蘇昆的水磨腔,有泉石勝,無市井喧。百草園與近旁的會館連通,轉眼又是一番“云谷紹芬”的別樣風景。</div> 云谷紹芬 <br> 1956年,全國舉行紀念魯迅逝世20周年活動,趙延年第一次專程來到紹興,以周家黑漆臺門為背景創作版畫《離家》,自此長期潛心于魯迅文學作品的插圖工作。1961年,紀念魯迅誕辰80周年,費新我應蘇州博物館之約,作《魯迅像》《魯迅與青年》等,他不襲舊程式卻自有筆墨,在寄望年輕人方面也是身體力行。 趙延年版畫《離家》 <br> 南潯籍畫家李以泰,1974年創作成名作《馬克思主義是最明快的哲學》,以魯迅在書房的堅毅身影而名世,先后在聯合國及歐洲等地巡展。南潯籍畫家莊弘醒從1977年開始,創作《魯迅在南京》《魯迅在北京》《魯迅的童年》等連環畫,他特地回南潯水鄉采風,并有幸進入嘉業堂查詢圖像資料。湖州畫家韋祖謀、張洗江等也畫過魯迅肖像。 <br> 紹興這塊地方鑲嵌在江南很是獨特,它同時孕育“黃鐘大呂”的紹劇與“纏綿悱惻”的越劇。1956年,劇作家顧錫東調入浙江省文化廳工作,成功改編紹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1958年后,顧錫東經常來湖州深入農村體驗生活,并創作越劇現代戲。1964年,越劇《山花爛漫》參加浙江省現代戲匯演,顧錫東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建人的接見。湖州越劇界的前輩藝人邢竹琴、幼素娥、錢彩云、屠雪娟、裘愛寶等,都屬于是紹興越劇的種子在湖地開枝散葉的成果。 越劇《山花爛漫》 <br> 1978年,浙江昆劇團招收新學員,紹興章金萊與湖州程偉兵均以戲二代的身份被錄取,章習武生,程工老生,同為浙昆“秀字輩”傳人。1986年,章金萊以“六小齡童”的藝名主演電視劇《西游記》一舉成名,程偉兵也在劇中客串白花蛇精一角。2007年,六小齡童帶隊《吳承恩與西游記》劇組,來長興拍攝“百姓送別吳承恩”的場景,還到博物館觀瞻歸有光撰文吳承恩親書《圣井銘并敘》碑。 藏家論磚甓云:“浙磚出兩地,一湖州,一紹興。湖州屬建康之陽,天目為椅,南臨錢江,右帶苕溪,多吉壤佳穴,士族閥閱蔚然從之,故出磚最佳。”魯迅珍視的一方“大同十一年”磚硯就得于越中,兩地六朝磚有質地堅松之別,不過紹興的“永和九年”晉磚因與王羲之《蘭亭序》同壽,深得書畫藏家青睞。 <br> 浙東山居,民習儉素聚豪氣;浙西澤國,民尚奢侈性溫潤。紹興采石可追溯到春秋時期,祖祖輩輩開山取石,采石工稱為宕師傅,柯巖、吼山、東湖都是利用采石遺跡造就的奇景。宋元時期,浙東人來德清開采武康石,隨之引入建橋工藝,孕育慷慨激昂的堅毅民氣。 <br> 北宋山陰人杜綰著《云林石譜》,對湖州的武康石與弁山石均有詳盡介紹。清代德清人徐承烈寓居紹興西郭,遍察全境作實考撰就《越中雜識》,成為研究清代越中地區方志的重要參考資料。東西相望、文史輝映,堪稱跨地域研學佳話。<div>前些年,筆者自上海購得清末《感癥寶筏·卷一》鈔本,翻閱細察原為“歸安吳坤安撰,烏程邵先根評,越醫何廉臣重訂,男拯華、光華錄”。據何氏緒言簡述:苕南吳坤安薈萃前人群言,于清嘉慶初成《傷寒指掌》四卷,后經烏程邵先根評點,惜其書未曾刊行而湮滅。紹興名醫何廉臣偶遇鈔本且高價得購,經其??毖a缺后易名《感癥寶筏》,將秘本付梓公諸同好。越醫以典籍宏富著稱東南,何廉臣曾居蘇滬多年由博而約,促進吳越兩地醫學交流,展現越醫開放無私的精神與海納百川的胸懷。</div> 鈔本《感癥寶筏·卷一》 <br> 紹興移民到荻塘沿岸謀生,初以大規模養鴨為主,繼而替絲綢機戶代耕。搖航船者也以紹興人居多,在輪船尚未普及之前,快班船是城鄉的主要交通工具。湖商中的巨頭如劉鏞祖籍紹興上虞,龐云鏳之父為紹興師爺,民間有“無紹不成衙”之說。吳地人善織綢精于經商,絲綢染整業勞動強度大,均由紹幫來承擔并壟斷。上世紀20年代,紹興人胡芝亭與湖州吳松巖、俞季九在塘棲先后合資創辦祥綸、華綸絲廠。 <br> 舊時,湖州、南潯、雙林、新市等古鎮都設有紹興會館,南潯紹興會館的戲臺聯曰:“吳越比鄰,莫問他鄉故里;滄桑往事,都歸檀板金樽?!苯B興的文學、戲曲、匠作、黃酒、梅干菜、臭豆腐、腌臘,也隨著舟楫往來而融入滬蘇嘉湖的運河流域。學者葛劍雄的父親,由紹興遷居南潯作銀匠業,后舉家至上海自制鉆頭謀生,再轉入軍用工廠成技術骨干。葛先生曾以紹興為例,作《移民與文化傳播》的研究課題,他認為“近代的文化傳播有一個特點,就是一個人如果想要有全國性的影響,就不能待在一個比較小的地方,更不能局限在一個偏僻的書齋里”。<div>1983年4月15日,紀念王羲之撰寫《蘭亭集序》一千六百三十周年大會在紹興舉行,湖州籍書畫家沈邁士、費新我、諸樂三等都欣然書贈題賀作品。費新我臨寫《蘭亭集序》;諸樂三行草:“看群賢畢至,喜四方少長咸集”;沈邁士書自題詩:“修禊蘭亭傳韻事,淵源遙溯永和年。承先啟后論書史,新局宏開繼昔賢。茂林修竹跡重新,曲水流觴思古情。逸少宏文炳千載,于今山水有清音?!贝藭蓵ㄊ分⑴e,筆者欣藏大會合影長卷。</div> 費新我《鵝池清趣》扇面 <br> 如今,長三角文化走親活動成為交流新時尚。2015年,湖州的“文化走親,越走越親;文化走親,常走常親”活動在紹興文化館劇場開演;2017年,紹興“越地湖城·情系一脈”活動在湖州大劇院舉辦。2022年,織里方志編委會組織赴紹興開展尋訪溇港活動。 <br> 湖州與紹興的文化交流,既有歷史積淀,又有現代創新,共同塑造了一幅多元融合的江南文化圖景。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赤水市|
玛曲县|
阿鲁科尔沁旗|
万全县|
南郑县|
东丽区|
峨眉山市|
曲周县|
始兴县|
抚顺县|
楚雄市|
云林县|
凤城市|
凤冈县|
津市市|
武安市|
皋兰县|
巍山|
栾城县|
青冈县|
惠水县|
华容县|
丹阳市|
虎林市|
桦南县|
黑龙江省|
许昌市|
新密市|
荣成市|
南靖县|
晋江市|
特克斯县|
呼图壁县|
嵩明县|
台北市|
千阳县|
伊川县|
额敏县|
罗江县|
沙洋县|
浦东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