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Citywalk 從安福路到武康路

金松定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昨天(5月17日)隨女兒一起參加通用電氣藥業(yè)(上海)有限公司工會組辦的2025Citywalk活動:徒步武康路和安福路。</span></p> (1)武康路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們行程是從武康路淮海路口走到安福路烏魯木齊路口。武康路,這條靜美的街道,猶如一部沉甸甸的中國近代史書。我們沿著武康路緩緩前行,仿佛穿梭在時光的褶皺里,每一步都踩在過去與當下的交界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初夏的武康路,陽光正好,微風不燥。朝陽穿過梧桐枝葉的間隙,在柏油路面上投下細碎的光斑。微風拂過,樹葉沙沙作響,像是老唱片里流淌出的舊日旋律。我們放慢腳步,任由自己沉浸在這條街道獨有的氛圍里——這里的一磚一瓦,都鐫刻著歲月的故事。</span></p> (2)武康大樓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武康大樓,這座矗立在淮海路、余慶路、天平路、興國路和武康路十字路口的地標建筑,遠遠望去像一艘即將啟航的巨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武康大樓,初名“東美特公寓”。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法國著名戰(zhàn)艦“諾曼底號”戰(zhàn)功卓著。大戰(zhàn)結(jié)束后,作為戰(zhàn)勝國的法國,命名這幢外型像是一艘大輪船的建筑為諾曼底公寓,以紀念諾曼底號戰(zhàn)艦。1953年,諾曼底公寓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并因大樓屹立在武康路口而更名為武康大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武康大樓的第一批入住者大都是歐美在滬僑民。1941年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租界淪陷,原本意氣驕矜的英、美等國人士,成了敵對國難民,被關入集中營。那段時期,武康大樓十室九空,幾無人聲。當時,離武康大樓一步之遙的電影制片公司就有新華影業(yè)公司和聯(lián)華影業(yè)公司兩家,于是,許多電影圈人士便陸續(xù)租住武康大樓。有“東方第一母親”之譽的電影演員吳茵與丈夫吳君謀一家當時就入住在武康大樓7樓。因電影《漁光曲》紅透中國的電影明星王人美也居住在七樓的一個房間。</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這里是國歌的誕生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電影《風云兒女》拍攝期間,武康大樓底樓的咖啡廳成了劇組修改劇本、切磋表演的場所。一個多月后,電影殺青,夏衍、許幸之邀請聶耳作曲。沒過三天,許幸之帶著還處于創(chuàng)作亢奮狀態(tài)的聶耳沖進武康大樓7樓王人美的住處,請她試聽。王人美打開鋼琴蓋,隨著她的手指在琴鍵上滑動,高亢激昂的旋律回響起來,透過武康大樓的窗戶響徹云霄……這就是后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抗戰(zhàn)勝利后,孔祥熙的女兒孔二小姐把武康大樓買了下來,成為業(yè)主。1953年,上海市政府接管了武康大樓,這里陸續(xù)住進了許多在社會上不乏聲望的人士,以電影界、文化界人士為多。著名電影藝術(shù)家鄭君里、趙丹、秦怡以及著名漫畫家葉淺予等都曾在此居住。百年來,武康大樓見證了不同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與建筑本身共同構(gòu)成了上海獨一無二的城市性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現(xiàn)在,武康大樓不僅是海內(nèi)外游客心中與南京路步行街、外灘等齊名的上海“打卡”點,在上海市民心中的意義也非同一般。</span></p> (3)上海電影演員劇團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從武康大樓沿武康路前行百余米,一幢銘著“武康路395號”牌號的巴洛克風格的大型花園住宅出現(xiàn)在眼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武康路395號,建于1926年。1936年,這里建起了國立北平研究院的藥物研究所和鐳學研究研所。從上世紀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嚴濟慈、吳有訓等一批科學家在這里篳路藍縷、披荊斬棘地苦苦經(jīng)營,為我國的藥學研究和原子能學科奠定了基礎。1950年中國科學院接管北平國立研究院,藥物研究所變成上海藥物研究所,鐳學研究所併入原子能研究所,遷去他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53年9月,上海電影演員劇團成立,10月入駐武康路395號。劇團首批共有112名演員加入,其中有金焰、白楊、趙丹、上官云珠、秦怡、王丹鳳、舒適、馮喆、孫道臨、沙莉、凌子浩、黃宗英等。文革期間,當局認為這幢花園住宅是西方資產(chǎn)階級生活方式的象征,硬將上影演員劇團遷出,轉(zhuǎn)手調(diào)撥給燎原服裝廠作為生產(chǎn)用房,多年后這幢建筑的部分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及裝飾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底樓損壞尤甚。1977年該建筑大修,上影演員劇團回歸原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影演員劇團”從1953年成立至今,已走過古稀之年的歷程。眾多演員在上影廠甚至全國的電影廠拍攝了無數(shù)部電影,為中國電影作出了自己的努力,而且得到全國億萬觀眾的認可、贊揚。多少演員塑造的人物形象,深深地走進觀眾的心中,成為幾代人的學習楷模。中國電影這些年大踏步地走向世界,贏得廣泛好評和贊譽。</span></p> (4)黃興故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沿著梧桐樹蔭漫步,武康路393號的黃興故居映入眼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座裝飾藝術(shù)派風格的四層建筑,曾是民主革命的秘密據(jù)點。1914年,黃興在此與孫中山商議救國大計,窗外的梧桐樹見證過他們緊鎖的眉頭與激昂的討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16年10月31日,黃興病逝于武康路393號寓所。在主喪友人孫中山、唐紹儀、李烈鈞、蔡元培、柏文蔚、譚人鳳的支持下,同年12月21日此舉辦追悼會。當時包括《申報》在內(nèi)的報紙都對黃興的逝世、悼念做了大幅跟蹤報道。當時上海《中華新報》發(fā)表悼文,贊譽黃興:“功被生民,名垂青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蒼松綠柏掩映的靈堂上,一眾辛亥革命元老、國民黨大員的挽聯(lián)中,有一對挽聯(lián)特別矚目——“無公則無民國,有史必有斯人”。這是章士釗對黃興的評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黃興逝世后,黃興家族搬離,房屋由政府收回,不久調(diào)撥給世界社使用。后來,世界社在這里建立了“世界學院”、“中國學典館”和“世界中學”,并在附近開設“世界小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世界社成立于1906年,由張靜江、吳稚暉等中國近代知名人士人在法國巴黎創(chuàng)辦,主要代表中國參與世界的教育文化會議,與世界各國合作,辦理中國學子赴西方國家“勤工儉學”。世界社先后在法國里昂創(chuàng)辦“中法學院”、在北京創(chuàng)辦“中法大學”,在上海創(chuàng)辦上海藥學專科學校、世界學校等,當時的許多留學生就是在世界社的幫助下出國勤工儉學的,不少人由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如今,這里是武康路旅游諮詢中心,游人可在廳內(nèi)觀賞建筑,思考歷史,聆聽資訊,倒也十分愜意。別看它的門面不大,但里面別有洞天。</span></p> (5)意大利總領事館舊址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黃興故居對面的武康路390號,是意大利總領事官邸舊址。它像一座從地中海飄來的城堡。紅瓦白墻、圓拱門與回廊,處處洋溢著南歐風情。當年,意大利駐滬總領事在此舉辦過無數(shù)場酒會,水晶杯的碰撞聲與留聲機的爵士樂,曾讓這條靜謐的街道熱鬧非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就在這個意大利總領事官邸,大批的有志報國青年通過這個窗口留學國外。1946年后,該建筑曾作為私立滬新中學高中部。1956年滬新中學并入南洋模范中學,該建筑交由上海拖拉機汽車工業(yè)公司(上汽集團前身)下屬上海先鋒機機模廠使用。從這里誕生了中國第一輛桑塔納轎車。1981年起,這里成了上海市機電局辦公地,1990年后成為上海汽車工業(yè)(集團)總公司(上汽集團)總部。1999年,該建筑被列為上海市優(yōu)秀近代建筑保護單位。</span></p> (6)武康庭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被譽為“魔都版小歐洲”的武康庭,基本是圍繞376號這棟建于1928年的新古典主義風格的花園住宅展開的。這幢別墅,早年是原民國政府外交部長郭泰祺的私人住宅,解放后一度作為超聲波儀表廠和長江計算機廠的辦公用房。上海早期著名電影人張翼則在三樓住過多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世紀九十年代,地產(chǎn)商將整個院落改造成了時髦生活區(qū),云集了咖啡店、獲獎餐廳、紅酒吧、藝術(shù)畫廊、精品店、買手店,2007年起就被著名的LUXE指南報道,且成為2010世博會定點接待游客的場所。現(xiàn)在,武康庭成功了文化創(chuàng)意、藝術(shù)設計、建筑設計、廣告?zhèn)髅降刃袠I(yè)的聚集地。這里,書店、畫廊、設計師品牌店錯落分布,陽光透過玻璃穹頂灑在/咖啡桌上,年輕人們捧著筆記本電腦碼字,或是圍坐討論藝術(shù)展。</span></p> (7)開普敦公寓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棟坐落在武康路240號的開普頓公寓,建于1940年。它如同縮小版的“武康大樓”,建筑面積不過429平方米,卻從“銳化”過的弧形轉(zhuǎn)角,流淌出包豪斯建筑的獨特韻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開普敦公寓是著名導演孫瑜的舊居。這位被譽為“銀幕詩人”的中國電影先驅(qū)人物,創(chuàng)作生涯貫穿了中國電影從無聲到有聲、從戰(zhàn)前到戰(zhàn)后的轉(zhuǎn)型期,《故都春夢》、《野草閑花》、《天明》、《大路》、《火的洗禮》、《長空萬里》、《乘風破浪》、《秦娘美》等一系列代表作,都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span></p> (8)湖南別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湖南路與武康路的交匯處的西北處,這里高高的圍墻和濃密的樹蔭,掩藏著一幢西班牙風格的假三層花園洋房。它黑色的大門緊鎖,顯得十分神秘。這處被稱為湖南別墅的宅院,它的產(chǎn)權(quán)的更迭也就像是一段微縮的中國近代歷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湖南別墅建于1931年,它最初主人是英商錦隆洋行的一位大股東。1943年湖南沅陵人、汪偽政權(quán)時期的上海市長周佛海,從外國人手里買下這棟豪宅,作為他在上海的官邸,門前的居爾典路,也隨著周的到來改名為湖南路,這棟洋房也被稱作“湖南別墅”。抗戰(zhàn)勝利后,周佛海被捕,這里作為偽產(chǎn)被軍統(tǒng)局接收,次年作為他們統(tǒng)轄的中國新社會事業(yè)建設協(xié)會總會會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9年的下半年,湖南別墅又迎來新的主人,他們是這座城市的新的領導者,是他們率領軍隊打進來讓這座城市變了顏色。那是鄧小平、陳毅兩家,鄧家住在二樓,陳家住在一樓。后來,陳、鄧兩家遷居別處,這里成了市委招待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50年,賀子珍接受組織安排來到上海,曾擔任虹口區(qū)組織部部長。后來,賀子珍因受刺激多次生病,由虹口移居到了武康路市委招待所。賀子珍是湖南別墅時間最長的一位“主人”。對于這位“前第一夫人”,周邊的居民都或多或少有些印象:穿著樸素整潔、慈眉善目,身邊除了服務員,好像并沒有家人——大家都知道她的身份,只是嘴上不說罷了。</span></p> (9)密丹公寓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湖南別墅的對面,是密丹公寓,其英文名"Midget Apartments"直譯為"微型公寓",生動反映了其緊湊的規(guī)模特點。中文名稱"密丹"正是這一英文名的音譯。建筑采用當時最先進的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共五層(局部六層),屬于現(xiàn)代派建筑風格,同時融合了裝飾藝術(shù)派和巴洛克風格的裝飾元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密丹公寓則講述著另一段傳奇。這座曾屬于孔祥熙家族的“微型公寓”,見證過俄僑的流亡歲月,也經(jīng)歷過戰(zhàn)火紛飛。如今,它依然矗立在街角,斑駁的墻面與新裝的玻璃幕墻對話,仿佛在訴說:改變是為了更好地延續(x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世紀60年代初,密丹公寓迎來了其歷史上最著名的住客——中國著名表演藝術(shù)家孫道臨。孫道臨在此居住期間發(fā)生了一段浪漫故事:他舍近求遠,特意到后來的妻子王文娟所居住的枕流公寓附近的公交車站乘車去上海音樂廳,從而與王文娟相識,終成夫妻。這段佳話為密丹公寓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span></p> (10)巴金舊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轉(zhuǎn)過街角,武康路113號,一幢歐洲獨立式花園住宅呈現(xiàn)眼前,假三層,細卵石墻面,裝飾簡潔。這便是巴金舊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座小樓始建于1923年,曾為蘇聯(lián)商務代表處,從1955年起,巴金一家就住在這幢三層小洋樓里,巴金在此樓居住了40多年,在這里,他寫成了《創(chuàng)作回憶錄》、《往事與隨想》、《長夜》、《一雙美麗的眼睛》等譯作及小說,被海內(nèi)外思想界、知識界和文學界公認為“說真話的大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當年,巴金與愛妻蕭珊一起搬入武康路上這座洋房的時候,他們都以為這將是后半生兩人一起廝守的地方了。可誰料,“文革”的驚濤駭浪打破了小院的寧靜,一家人平淡的幸福就此成為過往云煙。每晚,倆人都需要服用安眠藥才能入睡,但蕭珊一直用執(zhí)著的愛寬慰著巴金的心,他們知道,在這無邊的黑暗中,只有對方才是唯一的安慰。為了對方,自己要堅強地活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所紅瓦坡頂?shù)娜龑踊▓@洋房,交織著巴金后半生的悲歡,融入了他的希望、幸福、憂愁、痛苦、憤怒和暮年的吶喊。在這里,他用一顆赤誠的心寫就了5卷《隨想錄》,被譽為“講真話的書”。</span></p> (11)朱麗葉陽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巴金故居斜對面的武康路210號,是一幢西班牙式花園式住宅。這幢建于1932年,距今已有90年的歷史了的住宅,緊貼路邊,它全無遮擋的環(huán)境,十分有利于建筑愛好者們欣賞品味。建筑主體三層,局部二層,從整體到細節(jié)都有典型的西班牙式花園住宅特征:紅瓦屋頂,屋面出檐小,檐口一圈券齒帶飾,墻上另有綠釉構(gòu)件裝飾的小窗洞。細長的矩形和半圓形門窗洞散布建筑各立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幢房子,人們更多記住的是這個一步陽臺。小小的陽臺詩情畫意,人氣居高不下。上海著名作家陳丹燕也很欣賞這幢歐式情調(diào)的小樓,她在《上海的風花雪月》一書中以細膩生動的文筆描述了這個充滿愛情的陽臺:“不知道哪個朋友曾經(jīng)點著它說,那是羅密歐要爬的陽臺,從此,大家都叫它羅密歐陽臺。”陽光穿過梧桐樹葉,揮灑在武康路210號黃色的外墻上,恍惚間這條路上的建筑仿佛在低吟,向經(jīng)過的路人娓娓道來著過往的崢嶸歲月……</span></p> (12)劉靖基舊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坐落在武康路復興路口的武康路99號,建于1928年,英國鄉(xiāng)村別墅式花園住宅。原為英商正廣和洋行大班住宅。同宋子文沆瀣一氣的唐海安一度居住在此。解放后此房被沒收,潘漢年、魏文伯、王震都曾在這里住過,后來作為市委招待所。“文革”后落實政策,市府安排劉靖基先生(1902—1997)全家入住。房子后屬劉家所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電影《色戒》中,王佳芝與易先生約會的地方就是武康路99號的背景,而張愛玲筆下明明寫他倆約會的地方是在“愚園路”,可以想象導演對武康路99號擁有一種怎樣的浪漫的情結(jié)。低低的下窗檐,正適合覽看花園景色的人。一座英國鄉(xiāng)村式別墅,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迎合每一個匆匆走過的行人。假三層頂上的那扇老虎窗,有過多夢想,從那里向遠處眺望,一定能模糊地看到停泊在黃浦江畔上船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武康路99號其實不僅僅是浪漫和夢想,更是一種滬商精神的代名詞。曾經(jīng)居住著一位錢財萬貫的洋行大班鮑格·愛倫。鮑格·愛倫是經(jīng)營正廣和汽水的。他從英國初到福建時,正是三十出頭懷揣夢想的年青人,當時他的身份僅是一名采辦茶葉的代表。不過,在茶葉真?zhèn)渭皟?yōu)劣鑒別方面,甚為精明。靠著這點的精明,等到他升任大班后,離開福建來到上海,便開始從事洋酒、蘇打水、汽水等物品的經(jīng)營。而使他想不到的是,從英國進口的半成品玩意,然后在上海勾兌裝瓶之后,竟然深受市場如此歡迎。于是,武康路99號,在時機中茁壯成長。</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然而,這種消耗生命的東西,終究稍縱即逝。解放后,一代的洋行大班住宅,成為上海著名工商業(yè)者劉靖基的居住點。劉靖基是中國民族工商業(yè)者的杰出代表,愛國人士和社會活動家。1920年,與他人合辦常州大成紗廠。1938年,在上海公共租界創(chuàng)辦安達紗廠,任董事兼總經(jīng)理。1942年,任上海棉紡同業(yè)公會收花處常務理事和總經(jīng)理。抗戰(zhàn)勝利后,任南京江南水泥廠副董事長、董事長,上海大豐紗廠常務董事和全國紡織業(yè)聯(lián)合會常務理事。1948年任上海市商會常務理事、市參議員,并在浦東北蔡新建安達第一棉紡廠(原來安達紗廠改名為安達第二棉紡織廠,敝人大學畢業(yè)后踏上的第一個崗位,就在安達一廠,而且一直干了十五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個是經(jīng)營正廣和汽水發(fā)家的洋行大班,一個是民主資本家,雖然不是同行,但是都非等閑之輩,都靠著各自聰明才智,立足于本行。高低起伏的整個建筑的造型,仿佛有一種暗語,人生之路并不是一帆風順,而是要經(jīng)歷坎坷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有極大的耐心去磨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13)唐紹儀官邸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武康路40弄1號是民國首任總理唐紹虞的官邸,建于1932年,上海市第三批優(yōu)秀歷史建筑。辛亥革命時,唐紹儀作為袁世凱內(nèi)閣的全權(quán)代表于 1911年12月到上海參加南北議和。1912年3月,袁世凱篡奪辛亥革命的果實,在北京就任總統(tǒng),總理人選成為各方矚目焦點,南北雙方各有人選,相持不下,最后有人建議唐紹儀參加同盟會后擔任總理。3月底,唐紹儀由蔡元培、黃興介紹,孫中山主盟加入同盟會,后隨即北上就任民國第一任內(nèi)閣總理,成為當時的風云人物。 1938年9月30日,在這里被國民黨軍統(tǒng)(有說為日軍)謀殺,成為當時震驚中外的政治謀殺案。</span></p> (14)莫觴清別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武康路與華山路銜接處的武康路2號大宅,建于1922年,1925年絲綢大王莫觴清買下這幢洋樓,在此安居。高高的院墻內(nèi),遠遠的看見掩藏在梧桐樹下的西式花園洋房。百年前的美亞織綢廠商業(yè)投資走向全國的發(fā)展計劃,莫觴清與蔡聲白翁婿在武康路2號嬉笑間達成一致。后來,翁婿二人成了上世紀三十年代推動我國民族絲織業(yè)發(fā)展的牛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之后此地幾經(jīng)易主。上世紀五十年代后,這里成為上海市委第一書記柯慶施寓所。這位上海一把手搬到臨近的康平路以后,這里變成了市委機關幼兒園的所在地。1965年,這里成了市委寫作組辦公地點,姚文元在這里寫就《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引燃了文革的導火索。1978年,上海科學技術(shù)情報研究所入駐武康路2號,三年后的1981年,科技情報研究所撤離此地,其下屬的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正式搬入武康路號,這一入住就是整整二十五年。2006年6月,有一戶人家低調(diào)地搬進了武康2號,旁觀的人們只知道,這幢有著近百年歷史的花園洋房易主了。若干年以后,人們才恍然大悟,進去的原來正是這幢洋房原先主人的后代。</span></p> (15)丁香花園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與武康路2號一墻之隔,有一個規(guī)模甚大、庭院深深的私家花園,這里曾經(jīng)是晚清重臣李鴻章和愛妾丁香的別墅,里面有三座西式花園別墅,其中一號別墅就是李鴻章和丁香居住的丁香樓,現(xiàn)在這里改名為丁香花園,應該是對外開放的高檔別墅,上海有不少名人故居都改為私房菜或者花園別墅了,這里應該是很著名的一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丁香花園的大門開在華山路上,門面不甚起眼、內(nèi)部卻十分奢華。花園很多地方仍戴著神秘的面紗,當好奇的游人踏入龍門,便仿佛回到了那個老上海,一草一木,一花一樹都從未改變。墻外行人,墻里秋千。時光不老,盡在此芳園中了。</span></p> (16)安福路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安福路的西端連接武康路。在這條不長的馬路上,不僅有精品店、買手店,還有各式咖啡館、小餐館、小酒吧的聚集,整條道路有一種自發(fā)更新的動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安福路這條充滿古樸風情的商業(yè)街近年來因其獨特的建筑風格、林蔭道和特色小店而受到了眾多游客的喜愛,成為一處熱門的網(wǎng)紅打卡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狹窄而迷人的安福路沿途散布著許多老洋房和文藝小店,仿佛一幅寧靜而具有文化氛圍的畫卷。這里的街道不寬,但卻充滿著別樣的獨特魅力。古老的石板路、沿街的老洋房,都讓人感受到這里的歲月滄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安福路上布滿了五彩繽紛的“網(wǎng)紅”小店,是“潮人”最愛的“潮流街區(qū)“。如今,這里儼然成為了上海新的人潮聚集地,它代表著一種新銳、潮流、開放的年輕生活方式。</span></p> (17)永樂匯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永樂匯322是由一排5層建筑和一棟西班牙風格的老洋房(安福路322號花園住宅)合圍成一個帶有露天庭院的園區(qū),占地約2000平方米,包含6幢商業(yè)文化空間和1個露天場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安福路322號花園住宅建于1932年,建筑為西班牙式三層磚木結(jié)構(gòu)花園住宅,原是孔令侃私宅,新中國成立后,該物業(yè)曾長期由上海電影發(fā)行放映公司使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8)上海話劇藝術(shù)中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海話劇藝術(shù)中心是上海唯一一家國家級專業(yè)話劇團體,也是中國最優(yōu)秀的話劇團體之一。現(xiàn)在也是安福路上不可或缺的打卡點。</span></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世紀50年代初,上海市電影發(fā)行放映公司入駐安福路322號。2015年開始整體改造,形成成以電影和休閑為主題的文化創(chuàng)意園區(qū),引進各類店鋪二十余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看話劇來安福路,做話劇來話劇中心。”這里不僅僅只是上海本土的上海人民藝術(shù)劇院和上海青年話劇團的舞臺,北京 、香港、臺灣,乃至美國、英國等國的世界著名話劇團,都曾來安福路這個話劇“專賣店”展示過他們拿手的劇目。在這里上演了許多經(jīng)典演出,豐富了上海的文娛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19)安福路201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安福路201號原為漢奸潘三省宅邸,抗戰(zhàn)勝利后,作為敵偽財產(chǎn)沒收,上海國民政府最后一任市長吳國禎曾經(jīng)作為官邸住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9年4月14日,吳國楨舉家搭機離滬,去往臺灣。1957年,上海戲劇學院實驗話劇團成立,團址設于安福路201號內(nèi)。1963年,此處改為上海青年話劇團。在這里培養(yǎng)出了一批中國話劇表演藝術(shù)家,如祝希娟、焦晃、施錫來、婁際成、鄭毓之、張先衡、盧時初、李家耀等,被譽為“話劇圣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意猶未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從武康路的武康大樓漫步到安福的烏魯木齊路口,時光過得真快,不知不覺二個小時過去了,意猶未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武康路和安福路,濃縮了上海近代百年歷史的名人路、文化街,還有許多不為我知的老建筑和不曾聽說的故事,散落在圍墻之后、梧桐深處,期待著下次去繼續(xù)探索……</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金松定</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5年5月18日</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方市| 安国市| 辰溪县| 崇文区| 姜堰市| 垫江县| 日照市| 平武县| 临猗县| 抚州市| 同心县| 慈溪市| 泌阳县| 新龙县| 香格里拉县| 瑞金市| 获嘉县| 连平县| 阳朔县| 达州市| 名山县| 蓝山县| 巴中市| 禹城市| 偃师市| 嵊泗县| 镇赉县| 青阳县| 宿州市| 鄂托克前旗| 淅川县| 临泉县| 武威市| 城口县| 呼伦贝尔市| 武山县| 永登县| 九龙坡区| 沅江市| 宝山区| 南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