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原創 遍訪良醫</p><p class="ql-block">山東省棗莊市 李龍闊</p><p class="ql-block">2023年的秋天,棗莊市的一棟居民樓內,84歲的張有田側躺在炕上,臉色青灰,呼吸聲像拉風箱。就在剛剛,他在廁所摔了一跤,整個人當即癱倒在地,老伴將其攙扶到床上,連忙給兒女打電話。</p><p class="ql-block">一大家子人把張有田緊急送到市醫院搶救,診斷結果為“大面積腦梗”。ICU的醫生搖頭嘆息:“老爺子年齡太大,基礎病又多,手術風險極高,家屬做好心理準備吧。”</p><p class="ql-block">女兒張秀蘭攥著病危通知書,指甲深深掐進掌心。這些年,父親的糖尿病、高血壓早已拖垮了這個普通的家庭,為了湊齊搶救費,她借遍了各個親戚,醫院冰冷的白熾燈下,張秀蘭的面目越發蒼白。“帶爹回家吧,至少讓他走得體面些。”弟弟紅著眼眶低聲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弟弟開著面包車行駛在街道上,張秀蘭看著父親的臉,越發心痛和不舍,她想起鄰居曾跟她說的話:“光明東路有個中醫綜合診所,那里的李醫生專治醫院不收的‘死癥’。”她抹了把臉,啞著嗓子對弟弟喊:“調頭,去光明東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達診所時,已是晚上八點,弟弟背著父親,姐姐張秀蘭搶先一步邁入診所,她近乎哀求道:“李大夫,求求您,看看我爹中風還有救嗎?”李龍闊披著白大褂迎上來,他俯身探了探張老漢的脈象,指尖在寸關尺三處反復按壓,眉頭忽然送展開來:“氣血淤阻,陽氣未絕,快,把老爺子背到診療床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龍闊手持鋒針,在老人穴位處快速點刺,暗紅色的血珠連成一線。又取來火罐,沿著穴位拔出一串串黑紫色淤斑。張秀蘭死死盯著父親蒼白的臉,忽然瞧見他喉結微微顫動。“爹”她撲到床前,看著老人眼皮顫動,渾濁的瞳孔漸漸聚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天后,張有田已能扶著床沿顫巍巍地站起,李龍闊來家里繼續為其治療。治療完畢,張秀蘭端著一碗小米粥輕輕喂父親喝下,盡管米湯順著父親嘴角淌到衣襟上,但張秀蘭的淚水已然砸在搪瓷碗里:“都說閻王要收人,您硬是把我爹從鬼門關搶回來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時間倒回到1978年,16歲的李龍闊李龍闊在村里的露天放映場,接連觀看了電影《紅雨》與《春苗》。《紅雨》里,赤腳醫生身背藥箱、手持銀針,跋涉在山間為村民治病。“一根銀針治百病,一顆紅心暖萬家”——這句臺詞在他心里扎了根。彼時農村缺醫少藥,親戚朋友患病后常常只能硬扛,李龍闊便毅然報考了醫學院校學習中醫專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錄取通知書到來的過程頗具戲劇性。某個午后,李龍闊農忙歸來,村里一位啞巴堂哥突然拽住他,手指西北方向,又做出把脈的手勢。李龍闊愣了片刻,猛然醒悟:“我考上了!”這份無聲的祝福,成了他醫路的起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醫學院校畢業后,李龍闊被分配到老家衛生院。在藥房炮制藥材時,他偷師老藥師辨藥訣竅;跟著三甲醫院專家做手術時,他琢磨如何用中醫替代部分外科治療。十年間,他還牽頭衛生院與上級醫院合作,將闌尾炎手術費用從3000元壓到1500元,累計為村民省下數百萬元。但最讓他著迷的,還是民間流傳的古法技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0年冬,他三赴揚州尋訪一位治肝病的老太太。親眼見她用劇毒草藥外敷穴位,引出黃水治愈肝硬化患者后,李龍闊如獲至寶。回棗莊后,他改良藥方,治愈了數百例肝病患者。患者戲稱:“李大夫的野路子,比大醫院的機器還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經此一遭,李龍闊并未滿足,他越發意識到傳統醫學中各種療法的奇妙之處,開始廣泛涉獵各類古籍與民間偏方,探尋更多治病救人的良方良藥。在翻閱大量醫書的過程中,他對刺絡療法產生了濃厚興趣,并在坐診中加以運用,在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方面發揮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6年秋收時節,表弟媳在玉米地突發中風。救護車尚未趕到,李龍闊抄起三棱針沖進田間,在患者穴位處快速放血。待送到醫院時,主治醫生驚嘆:“腦梗溶栓的黃金時間只有4小時,你這幾刺搶回了半條命。”三個月后,表弟媳重新下地干活,成了十里八鄉的“活廣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種被現代社會視為“土郎中的土方法”,在李龍闊手中化作救命利器。高血壓危象患者放血后血壓驟降;眼底出血失明的婦人經穴位排淤重見光明。曾有同行目睹其治療方法后大為震驚,連連說“這不科學!”李龍闊則指了指書柜里的《黃帝內經》:“‘刺絡者,刺小絡之血脈也’,老祖宗的東西,你看不見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0年退休后,李龍闊在光明東路開了間小診所。每天一早,診室前就排起長隊,有從濟南慕名而來的白領,也有揣著雞蛋當診金的留守老人。他立下規矩:貧困戶藥費減半,危急重癥隨叫隨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現在人總等病了才治,其實中醫講究的是‘治未病’。”李龍闊常常這樣向患者念叨。在診療時,他不僅專注于當下病癥,還會從細微處為患者尋找可能引發疾病的隱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對年輕患者,他總是耐心勸導:“小伙子,不要仗著年輕就胡來,熬夜、吃垃圾食品,時間長了,身體就垮了。” 對老年人,他則細心叮囑:“早晚溫差大,別貪涼,寒從腳起,大意不得。”在他的循循善誘下,不少患者開始注重日常作息與飲食,一些高血壓、糖尿病的早期癥狀,在改變生活方式的過程中,悄然得到緩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龍闊常常調侃自己是時代里的土郎中,但他堅守的傳統療法卻凝聚著中華千年智慧,行醫四十五年,盡管不時遭受質疑,也曾有過困境,但他總是固執地認為,“中醫就應該用最簡便有效的方法,讓普通百姓看得起,也治得好病。”</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峨眉山市|
金秀|
定安县|
盱眙县|
威海市|
十堰市|
信阳市|
浏阳市|
余干县|
明光市|
长子县|
双城市|
邳州市|
兴文县|
古田县|
怀仁县|
岑巩县|
龙州县|
商城县|
卢湾区|
旬阳县|
云梦县|
溧水县|
吴忠市|
永新县|
克什克腾旗|
辉南县|
无极县|
咸丰县|
娱乐|
平昌县|
孟州市|
长治市|
自治县|
封丘县|
甘南县|
高陵县|
中牟县|
连山|
沅陵县|
克拉玛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