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三年自然災害期間,百姓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每天吃的是“六谷糊”,也就是玉米糊,就著菜邊皮和番薯勉強果腹。要是不幸得了浮腫病,想買一斤黃豆芽,還得憑借醫生開具的營養菜證明才行。帶魚鲞也被視作營養菜,有一回,我在路上撿到一張食堂菜票,用它買了一碗醬爆茄子,那滋味,至今都覺得是人間至味。我家糧食不夠吃,母親便去弄來豆腐渣,炒熟后給我們充饑。豆腐渣口感粗糙,帶著一股濃烈的豆腥氣,實在算不上美味,可在當時,有得吃就已經比餓肚子強太多了。</p> <p class="ql-block"> 1959 - 1961年這三年自然災害,是全國經濟困難時期。職工收入大幅減少,市場物資供應極度緊張,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急劇下降。城里人的糧食不夠吃,農村部分地區的吃糧情況更是艱難,甚至出現了有人吃樹皮、草根,乃至餓死人的悲慘景象。那時,我家的生活同樣艱難無比,父母為了養活我們兄弟姐妹幾個,整日絞盡腦汁,想盡辦法弄吃的。小舅在豆腐廠工作,母親便去他那兒弄些豆腐渣回來。不僅如此,母親還得琢磨著怎么把這難以下咽的豆腐渣做得稍微可口些,好讓我們能順利吃下去。父親每逢星期天,也會去農村尋覓些蔬菜,就盼著能讓我們少餓幾頓。</p> <p class="ql-block"> 我家弄堂口有一家糧店,那時我常去那兒撿米。買賣糧食時,偶爾會有米粒遺落,我把撿到的米帶回家,仔細挑揀、淘洗干凈后,放進我的蒸飯碗里。等飯蒸熟,看到自己碗里的飯比別人高出一截,心里別提多高興了,歡呼著:“哦,今天我的飯變多啦!”畢竟那時是按每人的糧食定量蒸飯。有時候撿到的米里沙石較多,實在沒法吃,就拿去喂雞。</p><p class="ql-block">經濟困難時期,全家一個星期難得吃上一回肉。父母為了給我們補充營養,就多買些不需要肉票的豬下水。那時,豬頭是我家餐桌上的常客,因為豬頭價格便宜,肉又多,吃完后豬頭骨還能賣錢。當時生活水平差不多的人家都愛買豬下水,所以豬頭成了緊俏貨。</p> <p class="ql-block"> 那個年代,經濟條件差,家里孩子又多,穿衣也是個大難題。我常常穿大哥穿舊了退下來的衣服。我和大哥相差十多歲,他的衣服根本不合我的身,母親只能把衣服縫短一點,肩寬就顧不上了,所以穿在身上特別難看。在平常人家,哥哥的衣服給弟弟穿,姐姐的衣服給妹妹穿,是再常見不過的事。現在過年穿新衣,大家都覺得稀松平常,因為平時就和過年一樣,經常穿新衣,稍微舊一點或者過時一點的衣服,就直接扔掉了,我看著都覺得可惜。可在那時,過年要是能穿上一件新衣服,心里能美滋滋地高興好長一段時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時,一到冬天,大家都穿棉襖,棉褲又厚又笨重,顯得十分難看。我聽母親說過,為了給兒女補衣褲,她晚上中班下班回來,哪怕困得直打瞌睡,也強撐著補衣服,就為了第二天一早我們能穿上。有時候甚至還要補襪子,在現在看來,這簡直難以想象,可在那個困難歲月,卻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以前的人都知道有句民謠:“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衣裳只要還能勉強穿,布料還沒糟爛,就會一直將就著穿下去。</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城市|
石台县|
锦屏县|
洞头县|
庄河市|
淮滨县|
滦南县|
凉山|
青神县|
娱乐|
高邮市|
增城市|
西宁市|
邓州市|
陆河县|
尼玛县|
前郭尔|
蛟河市|
尤溪县|
竹山县|
云阳县|
阿荣旗|
木兰县|
萍乡市|
邹平县|
龙山县|
武宣县|
徐闻县|
通城县|
义马市|
登封市|
莆田市|
抚松县|
大城县|
英吉沙县|
石景山区|
洪雅县|
集安市|
保山市|
桑植县|
东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