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段金泉</p> <p class="ql-block">站在西安城墻西北角的馬面上,青灰色的磚石在腳下延伸開去,猶如一條蟄伏的巨龍。護城河水泛著銀光,倒映出城墻厚重的輪廓,偶爾被游過的幾只野鴨攪碎。六百年風吹雨打,把城墻的棱角都磨圓了,磚面上深深淺淺的凹痕里,積著昨夜的雨水。我扶著那些被無數(shù)人摩挲過的雉堞,向城墻下望去,一座金碧輝煌的寺院撞入眼簾,那便是廣仁寺了。</p><p class="ql-block">這座嵌在城墻與民居之間的寺院,鎏金屋頂在灰蒙蒙的瓦浪中格外扎眼,仿佛天上宮闕誤落人間,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世俗與超脫,喧囂與寧靜,在此處達成了某種微妙的平衡。寺院紅墻上的佛眼圖案,正以慈悲的目光凝視著往來眾生,成為游客們爭相打卡的新晉“網(wǎng)紅”景點。穿漢服的姑娘們舉著自拍桿,不停地變換飄逸的身姿,展示著最美的自己。寺院門口,香火與不遠處燒烤攤的煙火相遇,竟分不清是俗世染了佛香,還是佛門沾了煙火。</p><p class="ql-block">廣仁寺的山門并不闊大,門前八座漢白玉雕琢而成的藏式寶塔,風格迥異,卻像士兵列隊一樣排列著。康熙御筆題寫的“廣仁寺”匾額高懸門楣,筆力雄渾中透著幾分清雅。據(jù)寺內(nèi)珍藏的《敕建廣仁寺碑》記載,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皇帝西巡至此,為鞏固邊疆、安撫蒙藏,特敕建此寺。門口一位穿紅袍的喇嘛給游客介紹,這寺院原是給過路的達賴和班禪歇腳的驛站,就像現(xiàn)在的五星級賓館。他說話時,手里的轉(zhuǎn)經(jīng)筒不停地轉(zhuǎn)動著,陽光在筒身的銅片上跳來跳去,晃得人眼花。</p> <p class="ql-block">廣仁寺是陜西地區(qū)唯一的藏傳格魯派寺院,是國內(nèi)唯一的綠度母主道場,也是文成公主在長安的奉地,因此又稱“喇嘛寺”。</p><p class="ql-block">踏入山門的瞬間,喧囂的市聲驟然遠去。迎面是一座青磚影壁,中央懸掛著珍貴的“蒙人馭虎圖”,是藏傳佛教傳統(tǒng)吉祥圖案。這幅創(chuàng)作于清中期的藝術(shù)品,用礦物顏料繪制,色彩歷經(jīng)百年而不褪。畫中蒙古勇士手持金剛杵,降伏猛虎的場景,象征著智慧降伏愚癡的佛教哲理。繞過影壁,眼前豁然開朗,幾位身著藏袍的信徒正在行五體投地大禮,他們的額頭在石板地上留下虔誠的印記;而一旁的游客則舉著手機,小心翼翼地記錄著這神圣的時刻。這種場景,讓人不禁感嘆信仰的力量。</p><p class="ql-block">綠度母殿是廣仁寺的主殿,來自吐蕃時期的圣像端坐蓮臺。這尊有著1300多年歷史的佛像,據(jù)傳是松贊干布為迎娶文成公主而送給大唐皇帝的見面禮。佛像通體貼金,面容兼具少女的柔美與菩薩的莊嚴。最令人驚嘆的是佛像的眼睛,無論從哪個角度仰望,都能感受到那充滿慈悲的凝視。靜立佛像面前,仿佛能聽到她在訴說著千年的過往,感受到那深厚的底蘊。殿內(nèi)懸掛著歷代皇帝御賜的匾額,其中乾隆題寫的“慈云普蔭”最為醒目。這些匾額,不僅是對寺廟的贊譽,更是對佛教文化的尊重和推崇。</p><p class="ql-block">轉(zhuǎn)入千佛殿,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上千尊鎏金宗喀巴大師像排列成莊嚴的曼荼羅圖案。正中供奉的宗喀巴大師像高約三米,頭戴黃色通人冠,面容肅穆。兩側(cè)的弟子塑像,同樣威儀莊重。酥油燈的長明火苗在佛像前搖曳,將金身映照得流光溢彩。一位年邁的僧人正在更換供燈,他布滿皺紋的雙手動作輕柔而精準,仿佛在進行一場神圣的儀式。</p> <p class="ql-block">寺內(nèi)主軸線最后一座殿宇,是藏傳佛教建筑規(guī)格最高的藏經(jīng)樓,頂覆金瓦,流光溢彩,朱紅的門窗,盡顯皇家氣派。正門上方的“佛教圣地”匾,是乾隆皇帝御筆,也是廣仁寺六大匾額之一。藏經(jīng)樓的東側(cè)為班禪行宮,西側(cè)是達賴行宮。在藏經(jīng)樓底層的中央,供奉著一尊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他的法相儀容與西藏拉薩大昭寺的十二歲等身像如出一轍,這尊佛像不僅意義非凡,而且是現(xiàn)今世上僅存的兩尊之一。</p><p class="ql-block">最稀奇的是綠度母殿西側(cè)那棵菩提樹。這棵百年菩提樹,2014年從遙遠的佛國印度菩提伽耶迎請而來。它歷時三年、長途跋涉數(shù)千公里,一路上不知經(jīng)歷了多少風雨與磨難。僧人用玻璃房子把它供著,空調(diào)外機在墻角嗡嗡作響,倒像在給菩提樹念經(jīng)。菩提的意思是覺悟、智慧,釋迦牟尼佛就是在菩提樹下,戰(zhàn)勝各種邪惡誘惑,獲得大徹大悟,成為佛陀,因此佛教視菩提樹為圣樹。</p><p class="ql-block">菩提樹下,一位老喇嘛正在閉目誦經(jīng),低沉的聲音與樹葉的沙沙聲,在空中緩緩流淌,交織成奇妙的梵音。我坐在一旁的石凳上,靜靜地傾聽著他的誦經(jīng)聲。雖然不清楚他在念什么經(jīng),難得的是可以讓這份清靜深入內(nèi)心。清風吹來,一片菩提葉子剛好飄落眼前。我拾起這片心形的葉子細看,它的邊緣有些微微泛黃,葉脈清晰可辨,像極了人手掌上的紋路。</p><p class="ql-block">“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有塵埃。”老喇嘛突然開口問我:“施主從葉片上看出了什么?”</p><p class="ql-block">我不知如何回答。老喇嘛自顧自地說:“樹會長,葉子會落,人來了又走。世間萬象,菩提樹見得太多了。”</p> <p class="ql-block">看著手中的菩提葉子,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是啊,這葉脈的紋路看似雜亂無章,實則暗含天道。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恩怨情仇,在菩提樹的眼里,不過是這片不起眼的葉子罷了。</p><p class="ql-block">在廣仁寺,漢藏文化的交融是一大特色。最有趣的是,寺內(nèi)居然有座伽藍殿,殿內(nèi)供奉的關(guān)羽像,身著金袍,右手輕捋須髯,左手持《春秋》,形象文雅。關(guān)羽以其仁義勇猛、忠義兩全的品質(zhì),贏得了世人的崇高敬仰,被譽為“武財神”,此殿也是財神殿。這種藏漢文化交融的現(xiàn)象,讓人感受到文化的包容和多元,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景觀。</p><p class="ql-block">經(jīng)筒廊下,一個漢族孩童正在母親的指導下轉(zhuǎn)動著經(jīng)筒。老喇嘛見狀,微笑著上前示范正確的旋轉(zhuǎn)方法:“要順時針轉(zhuǎn)動,心里默念六字真言。”孩子天真的笑臉與老人慈祥的皺紋,在旋轉(zhuǎn)的經(jīng)筒前構(gòu)成動人的畫面。這一刻,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文化,在這方凈土中達成了和諧的統(tǒng)一。這種現(xiàn)象,讓人感受到一種向善的力量。</p><p class="ql-block">在廣仁寺的每個角落,似乎都能感受到這種向善的力量。無論是那尊莊嚴的綠度母,還是那些虔誠的信徒,亦或是那位在菩提樹下誦經(jīng)的老喇嘛,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傳遞著善良與美好。這種力量,雖然無形,卻能深深觸動人們的心靈,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p><p class="ql-block">離開寺院前,我又回到菩提樹下。老喇嘛還在那里坐著,給幾位信徒計經(jīng),他似乎習慣了與這棵菩提樹為伴。歲月在他的額頭刻下了深深的印痕,卻也增添了幾分從容與淡然。見我來了,他微微一笑,起身遞給我一條潔白的哈達,輕聲說道:“菩提在遠方也在心里,請把煩惱留在樹枝上。”接過哈達,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p> <p class="ql-block">站在菩提樹下,我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感覺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寧靜與祥和。老喇嘛的誦經(jīng)聲還在繼續(xù),那低沉而有節(jié)奏的聲音,如同陣陣清風,拂過我的心田。</p><p class="ql-block">人生不就是這樣嗎?我們?yōu)榱诉h方的目標而奔波忙碌著,卻常常忽略了身邊的美好。而當我們停下腳步,靜下心來,去感受那些平凡的事物時,才會發(fā)現(xiàn),生活其實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復雜。</p><p class="ql-block">走出廣仁寺,陽光依然燦爛。沿著城墻根下的人行道慢慢走著,喧囂重新包圍了我。小販的叫賣聲,汽車的喇叭聲,游客的談笑聲,交織成一片。然而,菩提樹下的那一番感悟,卻在我的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p><p class="ql-block">回頭遠望,廣仁寺的金頂在陽光下依然熠熠生輝,像是濁世中的一方凈土。我知道,在這座千年古城里,每個人都是匆匆過客,我們留下的不過是一串深淺不一的足跡。</p><p class="ql-block">生活,原本就是一場修行。而我們每個人,都是旅途中的修行者。人生不會一帆風順,在漫長而又短暫的生命中,我們會經(jīng)歷各種各樣的事情,有快樂、有悲傷、有成功、也有失敗。這些起起落落,都是修行的課題。學會在挫折中堅強,在困境中成長,在快樂中感恩,在成功中謙遜,才能禪悟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抵達屬于自己的詩與遠方。</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庐江县|
平潭县|
永仁县|
鄂托克前旗|
大姚县|
嵊州市|
绥阳县|
手游|
会理县|
宽城|
阳泉市|
周宁县|
吉隆县|
谢通门县|
陇南市|
泰来县|
城口县|
晋州市|
都昌县|
巴马|
延寿县|
镇康县|
玉屏|
江源县|
柳江县|
杭锦后旗|
常宁市|
瓮安县|
榆林市|
威宁|
台北市|
武邑县|
左云县|
特克斯县|
阜平县|
宝鸡市|
田阳县|
雷波县|
乐业县|
永丰县|
郯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