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學者、各位來賓:</p><p class="ql-block">? 大家上午好!</p><p class="ql-block">?第六屆楚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屈原學會第20屆年會今天在楚國故都荊州隆重舉行。受方銘會長的委托,我謹致開幕詞。首先,我代表學會向蒞臨會議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海內外專家學者,以及荊州市政府、承辦單位長江大學的關心和支持,表示最誠摯的感謝! </p><p class="ql-block">?來到荊州,不由得想起耳熟能詳的一句話:惟楚有才,于斯為盛。楚國之才,首推偉大的詩人屈原。屈原的文學才情,有如長江巨瀾,千百年來助推著中國文學的前進和發展。屈子的精神,永遠催生和滋潤著中國人的愛國思想和中華文明的進步。而屈原留下的珍貴文化遺產,更是一代代學人的學術營養和在座諸位無窮盡的財富。</p><p class="ql-block">?來到郢都故地,不由感慨:惟楚有史,于斯為盛。李白有《荊州歌》云:“白帝城邊足風波,瞿塘五月誰敢過?荊州麥熟繭成蛾,繅絲憶君頭緒多,拔谷飛鳴奈妾何?”,李白的 “憶君頭緒多”無疑是一種歷史穿越。我們也是五月麥熟時節到荊州,當年,屈原在郢都“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 還有那合縱連橫、聯齊抗秦、秦楚纏斗、懷王死秦等等歷史人物和事件紛至沓來。身臨楚郢,思緒萬千,感慨萬端。許多思考與困惑,在荊州也許能找到破解的契機。前天,我登上紀南城故址,對“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就別有一番感悟。</p><p class="ql-block">?參加此次盛會,我們還有一重感慨:屈原學會,于斯肇始;蒞臨盛會,于斯懷人。1985年6月,我們共同的學術家園——中國屈原學會在荊州成立。第一屆理事會由姜亮夫先生任名譽會長,湯炳正先生任會長,魏際昌、聶石樵、褚斌杰、郭維森4位先生任副會長,毛慶先生任秘書長。這幾位功高德劭的學會創始人如今除了已登耄耋之年的毛慶先生在座,其他先輩均已作遠游。當年,在下剛考上研究生,尚未入學,還是屈原學的門外漢。逝者如斯,如今我們作為晚輩來到荊州,倍增對前輩學者的崇敬之意和懷念之情。</p><p class="ql-block">?學界前輩們為屈原學會的建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秉承其學術研究、文化傳承、跨學科合作、國際交流、社會普及的宗旨,四十年來,有賴于諸位同仁的共同努力,我們在楚辭文獻整理、楚辭文本研究、楚辭研究方法創新、普及屈原文化、參與社會活動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屈原和楚辭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2000年前后,學會主管單位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變更為教育部,學會秘書處由設在湖北省社科院改為設在北京語言大學,前任會長褚斌杰先生和現任會長方銘教授為此歷盡艱難曲折,多方協調,付出大量心血,終使學會平穩過渡。四十年來,學會按期換屆,并組織了數十次不同主題、不同規模的學術會議,出版了32期《中國楚辭學》等學術刊物,并促進了中日、中韓及與港澳臺地區的學術交流。學會會員發表的論文、出版的論著不勝枚舉;學會組織不斷壯大,現有會員近600名,設有宋玉研究、四庫文化研究、自主教育文化傳承與發展專業委員會等3個二級分會,有湖南、湖北、河北、新疆4個省級會理事單位,有宜昌、岳陽、池州、常德等市級理事單位,還有汨羅、漢壽、溆浦、澧縣、秭歸、宜城、鄖陽、西峽、青陽、石臺等縣級理事單位。這都進一步彰顯了楚辭學的顯學地位,也是我們得以告慰、緬懷前輩學者的成績和作為。在中國古代文學及中國文化領域的眾多學術團體中,中國屈原學會無論是學術規范、學術推動,學術成果,還是辦會形式、學會管理,都當之無愧位列前茅。</p><p class="ql-block">?回顧走過的光輝歷程,我們更堅信:楚辭之學,于斯重振。四十年的求索,四十年的艱辛,四十年的成就,使我們更加堅定學術信念,明確研究方向,執著追求學術。我們將不斷匯聚力量,壯大隊伍,開拓空間,打造平臺,銳意創新。中國屈原學會在荊州成立,也必將在荊州再創輝煌。在屈原上下求索的精神鼓舞下,牢記前輩的教誨和囑托,為完成研究者的使命和傳承者的擔當而不懈努力。</p><p class="ql-block">?預祝本次研討會和本屆年會圓滿成功。現在我宣布:第六屆楚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屈原學會第20屆年會開幕!</p><p class="ql-block">?謝謝大家。</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原市|
西和县|
高陵县|
利川市|
三台县|
象山县|
五指山市|
翼城县|
陆川县|
米林县|
会宁县|
内江市|
墨玉县|
连平县|
奉贤区|
永仁县|
五家渠市|
资溪县|
邵阳县|
泾川县|
辉县市|
富川|
元谋县|
南阳市|
梨树县|
三明市|
于田县|
古丈县|
苍南县|
定南县|
伽师县|
团风县|
金阳县|
延寿县|
乃东县|
襄垣县|
普陀区|
福安市|
五莲县|
霸州市|
甘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