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日產夏普牌磁帶錄放機</p> <p class="ql-block">日產夏普牌黑白電視機</p> <p class="ql-block">購于上世紀九十年代中(至今仍可用)的沖電飛利普雙頭剃須刀</p> <p class="ql-block">《我的外國品牌與日貨情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關于洋貨,有人反對,有人抵制,老生常談了。作為50年代的過來人,至今記憶猶新…談談我的洋貨情結吧:記得80年代改革開放之初,國門剛啟,很多國外商品、影視劇等逐漸湧入國內,由于多年的閉關鎖國,市場物質匱乏,大陸中國的制造業落后。除了洋貨,那個年代連港臺(尤其香港)也 令大陸人神往(大陸與灣灣的交往才有了后來的大小“三通”)。彼時的香港繁榮昌盛,頗受大陸國人青睞,當時流行時髦的詞匯就有什么港式花襯衫、哈蟆鏡、喇叭褲、港腔港調、港派什么的。那時的大陸青年,都以摹仿港臺青年裝束,行為舉止,以學港腔港調,追港臺影視劇、港臺影星歌星為時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世紀80年代初,國外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主要商品為日產,大宗的有汽車摩托車、小到家用電器電視機,洗衣機微波爐,收錄機影碟機、攝影機單反相機等等。清楚記得,彼時重慶市出租汽車“康福來公司”,引進的日本豐田“考斯特”中巴車,其豪華舒適靜音,坐上去就一享受的體驗。當時流坊間稱為“康福來”。后來“康福來”成為重慶坊間出租中巴車代名詞。與稍后引進的日產奧托車(后來有了長安廠總組裝的國產奧托)再后逐年升級換代至“羚羊”“天語”日產車,但坊間都將所有營運出租車,羚羊、天語(包括夏利、菲亞特、拉達、皇冠、桑塔拉)等等,都習慣呼為“托兒車”(奧托車)“托兒車”也一度成了重慶出租的士的代名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后,90年代初、中期,重慶長安鈴木公司引進和組裝的奧托、羚羊、天語車作為政府許可的專業營運的士。媒體曾一度宣傳并引以為傲的出租車國產化成就(實際彼時核心部件發動機變速箱等沒法國產),僅部分零配件自產而已。如國產化上了x級臺階的奧托、羚羊、天語車質量完全沒法與原裝進口日產車比,當時我曾預言:所謂“量升質降”,國產化提高三個臺階,或許將意味著產品質量下降一個臺階(后來事實確實如此被驗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還記得上世紀90代初,重慶建設機床廠(原國防兵工廠)最早引進的紅色日本雅馬哈無級變速摩托車(售價2700元),其設計精巧乘坐舒適,甫一上市,即引來不少路人欣羨的目光與圍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講下個人親身體會,坦白講,我一向喜歡日貨,日本商品之所以備受世人(國人)喜歡,原因主要是信得過質量好,設計人性化,價格也不算太貴(不然它不會有中國市場),就這么簡單。8、90年代,我的家用電器最熱衷的是日本貨,如電視機、收錄機、錄像機、音響設備、家用微波爐等等。清楚記得80年代初購有一臺12英寸的日立牌黑白電視機(464元),我家住老舊房臨街(公路邊),下班后回家飯后歇涼,打開放門口向街的電視機,每每引來路人與街坊鄰居圍觀。還有一臺日本原裝進口雙卡(450型)磁帶錄放機(700元)。再后來(90年代中),在解放碑某商場購得一臺松下牌錄像機,和日產愛華牌音響(20年后還健在),當然價格不匪,一件至少也四五千元人民幣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既使這些年,大陸科技和制造業長足發展(有的或許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我也只用或盡量選擇日本或國外其它品牌,這我有心得。比如我曾經愛好攝影,用的也是日本尼康單反相機(包括其配件三角架、鏡頭什么的都是日貨)從最早使用的佳能卡片機,通訊工具最先使用的則是米帝的摩托羅拉數字和中文BB機,之后的摩托羅拉手機(再后從蘋果4一蘋果7)。用過瑞典的“愛立信”,韓國的“三星”“LG”等等。之前也用過國產“金立”“天語”等品牌手機,據說華為手機照相功能強大,三年前特意處理掉我僅用兩年多的蘋果7,選用了國產6英寸華為maT30智能手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向自詡國產頂尖民族品牌,很多國人引以為傲的華為手機,為寫此文,筆者特意上網百度了下《日本經濟新聞》等相關資料,解構百度公開的信息報道:一部華為P30手機,共有1609個來自全球154家供應商的零部件,核心廠商92家。這部華為(P30)手機零部件,中國僅占80個、臺灣83個、美國15個、日本869個、韓國562個。意即這部華為P30除內存外,其余零部件幾乎全部依賴國外進口。筆者之所以后來選用華為,客觀上也是支持國貨。可問題來了,我選購這部華為手機,原來很多零配件竟然并非國產,而是來自全球各地那么多供應商(含臺灣),更為嚴重的是主要來自日、韓、美我們曾經抵制的國家?,F在尷尬的是我花了幾千銀子,所購這部華為mT30,原來“華而不實”。是誰誰賺走了我的錢?這令我本支持國貨的拳拳愛國之心,情何以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關于洋貨品牌(非僅指日美商品),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紀90年代初(至今至少30年)前,筆者在渝中解放碑友誼商店購得一價值300元的荷蘭飛利浦雙頭電動剃須刀,至今(2025年)除換了兩次刀片,依然能用,其電機基本沒啥問題。之后(十年前)也用過一國產(廣告宣傳可水沖洗)的飛科牌三頭沖電剃須刀,價格也300元左右,可用不到一個月,因三刀頭中有一刀頭不轉,多次更換維修,仍未徹底解決,后來因保修期將過,最終拋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筆者之所以鐘情日貨洋貨,基于花同樣的錢(既使稍貴一點,只要物有所值),我以為這純屬個人選擇,這與支不支持國貨,愛不愛國無關。我敢打賭一塊錢,誰誰敢講自己從未用過或拍胸口保證,今后不用國外商品?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雖然其新能源汽車、五G通訊、高鐵航天領域,比如大疆無人機,家電海爾、美的品牌等等?;蛟S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但照樣離不開世界先進的高科技產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認為國人用西方、美日的外國商品就是不愛國,就是什么奸,賣什么什么的話。那么請問?當今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汽車電腦、空調洗衣機,我們毎天須臾不能離手的智能手機等等等等,那一樣不是米日西方發明創造的?現代科技文明源于西方,這是不爭的事實。而今,我們的喉舌新聞宣傳機構,CCTv廣播電臺電視臺各地新聞工作者,無一例外的“長槍短炮”攝影機、單反相機等等無不都是西方或小日子的索尼、尼康、佳能或德系品牌。他們為什么都用洋貨日貨,而不用國產民族品牌?難道他們都不愛國,甚至都是某奸,某某什么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資源共享,互通有無。而今多元的全球化時代,世界或許離不開中國,但中國若要持續發展,促進經濟增長,人民生活更美好,更離不開這個世界。任何成熟的國產民族品牌,都不離不開連鎖配套供應商的合作(國外品牌也一樣), 況在中國境內市場上,所有經銷的商品(包括外國品牌)都是經過嚴格審批監管進口并向中國政府,依法納稅的合法經營。國人購買任何商品都是消費,廣泛意義上講都符合國家倡導的搞活經濟,拉動內需的政策導向,中外品牌依法依規的市場竟爭,有利于促進國家經濟與民族企業的發展,保障市場就業。 就是對國家程度不同的貢獻, 就是最好的愛國行為。所以購買選擇任何商品,純屬個人的自由選擇,無可厚非,不應與愛不愛國牽涉,沒必要道德和立場綁架,為杜絕U型鎖之類事件再度發生,應打破用洋貿等于不愛國的陳腐觀念與桎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0515</p> <p class="ql-block">12英寸的日立牌黑白電視機</p> <p class="ql-block">價格幾乎相等(300元)雙頭(購于30年前)三頭(新購)的飛利浦剃須刀</p> <p class="ql-block">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日產三洋牌便攜式磁帶錄放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东|
郓城县|
张家川|
枞阳县|
阳山县|
洮南市|
广宁县|
克拉玛依市|
调兵山市|
玉溪市|
乌兰县|
陈巴尔虎旗|
贺州市|
土默特右旗|
伊吾县|
成都市|
天水市|
当雄县|
沙河市|
襄城县|
华宁县|
顺平县|
迭部县|
皋兰县|
绥滨县|
高密市|
军事|
镇安县|
大方县|
方山县|
翁源县|
托里县|
夏邑县|
衢州市|
微博|
襄垣县|
弥勒县|
房产|
甘泉县|
山西省|
龙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