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漫步大同古城墻,這座屹立于山西北部的千年城垣,仿佛一部凝固的史詩。腳下青磚斑駁,城樓巍峨,護城河如碧帶環繞,而背后蘊藏的歷史厚重感,更讓每一步都踏響文明的回音。</p> <p class="ql-block">大同自古便是“北方鎖鑰”,地處農耕與游牧文明交匯處,北扼陰山,南屏雁門,漢代平城之役、北魏定都平城、明代九邊重鎮的故事在此層層堆疊。現存城墻主體由明代大將軍徐達于洪武五年(1372年)在歷代舊城基址上擴建,周長7.24公里,高14米,青磚包裹的墻體如巨龍盤踞,四座主城門命名皆取自典籍——和陽門、永泰門、清遠門、武定門,寄托著“武備安邊”的期許。城防設計堪稱古代軍事典范:甕城套月城的三重門禁、凸出城墻的馬面墩臺、54座望樓與96座窩鋪組成的瞭望網絡,以及四門外互為犄角的三座衛城,構筑起“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防御體系。導游指著箭樓垛口說:“當年守軍以米湯混合三合土砌磚,方使城墻歷經六百年風雨仍固若金湯?!?lt;/p> <p class="ql-block">登臨南城墻永泰門,眼前景象古今交融。修復后的城垣完整重現明代規制,護城河碧波映著角樓的飛檐,夜幕降臨時,燈光勾勒出城墻輪廓,恍若星河墜地。向東望去,代王府復建工程氣勢恢宏;西側城墻陳列館內,北魏夯土層與明代磚石并置,訴說著二十余個世紀的滄桑。沿馬道徐行,觸摸垛口粗糙的磚石,耳邊似有戰馬嘶鳴——這里曾是徐達抵御北元的鐵壁,亦是多爾袞屠城削墻的見證。</p> <p class="ql-block">下城墻時,夕陽為古城鍍上金邊。這座承載過拓跋珪的雄心、徐達的韜略、梁思成保護方案的古城,正以古今兼顧的智慧,讓千年軍事要塞蛻變為文化地標?;赝菈粲?,忽然明了:所謂“巍然重鎮”,不僅是地理的屏障,更是文明傳承的脊梁。</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武县|
寻甸|
中超|
昆山市|
天全县|
高青县|
龙里县|
江华|
临海市|
松江区|
左权县|
光泽县|
商水县|
巫溪县|
莎车县|
城市|
霸州市|
清水河县|
泊头市|
滦平县|
腾冲县|
林芝县|
鹿邑县|
红桥区|
玛纳斯县|
新疆|
灌阳县|
许昌市|
南通市|
理塘县|
莒南县|
台南县|
阳东县|
哈尔滨市|
阜城县|
雷山县|
竹溪县|
奈曼旗|
汪清县|
永仁县|
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