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風俗,不同的風俗衍生出了獨具一格豐富多彩的方言。“行娃子”這個詞兒就出自于白鹿原上的婚嫁習俗。</p> <p class="ql-block"> 過去的迎親不像現在靠浩浩蕩蕩的車隊進行,不管是人還是嫁妝,一五一十塞進車里就行。過去不管是接親還是送親,都是一行人靠著兩條腿步行完成的。新郎這邊接親的幾乎都是年輕小伙子,除新郎伴郎外,其他人要負責兩人一組把新娘的嫁妝抬回去,這些人就是俗稱的“行娃子”。與之對應的新娘這邊送親的人就叫“送女的”,他們的任務是護送新娘到新家,去“吃藍門”(參加婚宴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新娘子的嫁妝分門別類擺放在一個個大紅的花架子上,有鞋、被褥、各色粗布床單、各種毯子、暖水瓶、臺燈、鏡子、假花擺件等等。嫁妝有大有小有輕有重,身體弱一些的行娃子負責抬輕點兒的,體格強壯的就負責大件,比如大木柜、床頭柜、大衣柜、縫紉機等。當然過于大的大件就要用上架子車等工具了。有憨厚老實的人,自然也有偷奸耍滑的人,有些行娃子不舍得出力,早早給自己占了分量輕的花架子,老實娃就只能搬運那些重的了。</p> <p class="ql-block"> 迎親隊伍到新娘家后,行娃子起哄著配合新郎叫門、撞門。進門后,新郎參加其它儀式,他們則紛紛入席,開始享用四菜一面——四個涼菜,一個臊子面,這是白鹿原上堅持至今的標配。吃完后,行娃子們先一步出發,抬著花架子返程。會有幾個女方家的子侄輩親戚負責“壓嫁妝”隨同啟程,意在監督行娃子們一路上好好抬嫁妝,不要搞破壞。</p><p class="ql-block"> 不是女方心眼小,因為總會有行娃子在搬嫁妝時偷偷藏起來一些小件東西,然后在婚禮當天鬧洞房時為難新娘。有時候天氣突變,比如下雪刮風了,有的行娃子就會挪用嫁妝里一些東西來御寒擋風。有的行娃子做事粗枝大葉大大咧咧,在路上可能會損毀一些易壞的物品,比如暖水瓶鏡子之類的。記得再往后搬嫁妝用上了農用車,就有嫁妝里面的床單被風吹走,行娃子卻不曾察覺的事情。為了避免以上事情發生給新娘子添堵,就有了壓嫁妝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行娃子一路上搬嫁妝打前站,后面跟著送親的隊伍。一行人浩浩蕩蕩,吸引了無數路人的目光。大家攔住嫁妝進行圍觀,對著新娘評頭論足,好不熱鬧。</p><p class="ql-block"> 行娃子搬嫁妝辛苦了,回到新郎家后會享受到最高待遇——和新郎新娘家最重要的親戚一起坐頭趟席,這代表著主家對他們真誠的謝意。</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春市|
二连浩特市|
凉城县|
抚远县|
太谷县|
巴彦淖尔市|
东丽区|
封丘县|
安阳市|
高台县|
合江县|
元氏县|
通化市|
昌邑市|
宣汉县|
肃宁县|
突泉县|
万全县|
西华县|
阳新县|
灌阳县|
宁乡县|
奉新县|
泰和县|
南靖县|
扎兰屯市|
德安县|
阿合奇县|
霍城县|
嵩明县|
县级市|
水城县|
上虞市|
凤城市|
平乡县|
汤阴县|
通辽市|
阿坝|
蓬溪县|
枣庄市|
呼伦贝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