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鎮江,距我們南京近在咫尺,不足百公里。我們雖然游歷了國內的許多名山大川以及國外的許多風景名勝,可鎮江的“三山”只去過一、二次。</p><p class="ql-block"> 這次,我們從南京乘地鐵,轉公交,直達鎮江,游覽“三山”,并作美篇記之,以便今后翻閱。必竟年近八旬,記憶不佳,以美篇作為記憶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金山寺,位于江蘇省鎮江市潤州區金山路,地處鎮江市區西北,坐落在金山之上、金山公園內。</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金山寺始建于東晉時期,與</span>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為中國四大名寺。</p> <p class="ql-block"> 金山,海拔43.7米,占地面積數十公頃。</p><p class="ql-block"> 金山風景幽絕,形勝天然,自古為我國游覽勝地之一。</p><p class="ql-block"> 古代金山原是屹立于長江中流的一個島嶼,有“江心一朵美芙蓉”之稱譽。后由于江水漸離,與陸地連成一片,形成今天的模樣。</p> <p class="ql-block"> 金山寺高44米,寺內主要建筑為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閣、藏經樓、方丈室等。</p><p class="ql-block"> 金山寺整體處于坡地上,采取局部規則布置,分層筑臺。牌坊、天王殿、大雄寶殿等均位于寺院主軸線上。</p><p class="ql-block"> 金山寺山門面朝正西,是一座四柱三門的高大牌樓,牌樓之后為天王殿。天王殿向后,便是大雄寶殿。</p> <p class="ql-block"> 法海洞。</p><p class="ql-block"> 說起金山寺,大家都會想到許仙與白娘子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這個故事,述了人妖之間的純真愛情。白蛇為救許仙,水漫金山,大戰法海,最后被壓杭州的雷鋒塔下,是這個故事的精彩情節。</p><p class="ql-block"> 提起白蛇,還要說到成都的峨眉山內的萬年寺。</p> <p class="ql-block"> 在成都的峨眉山的萬年寺景區,有一處“白龍洞”,相傳是白蛇和青蛇修道成仙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斗龍垻。相傳,白蛇常來此嬉水,而青蛇貪圖其美色,欲霸為妻。白娘子提出比武斗法,并最終降服了青蛇,后者化為侍女小青。</p><p class="ql-block"> 后人將兩蛇斗法之處,稱之為“斗龍垻”</p><p class="ql-block"> 后,白、青二蛇來到江南,巧遇許仙,引出了之后曲折離奇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法海洞座落在金山頭陀崖,內有石刻法海像。游人均入內觀之。</p><p class="ql-block"> 是否確有白蛇、青蛇、許仙,無從考證,但是,法海,倒是確有其人。 </p><p class="ql-block"> 法海,唐代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河東裴氏子,其父裴休于唐宜宗時拜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法海自幼時起禮佛,在弱冠之年辭親出家。其初居廬山學道參禪,行頭陀法,人稱裴頭陀,繼而遍參名師,徹悟心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后來法海來到已廢棄的金山寺,</span>看到殿宇傾頹,雜草叢生,于是在佛前燃指一截,發愿修復古剎。一日,裴頭陀在江邊挖土得金若干鎰,即將黃金上交當時潤州刺史李锜,李锜又將此事上奏唐宣宗。唐宣宗感動之余,下令將黃金賜予法海用于修復殿宇,并敕令澤心寺更名為“金山寺”。</p><p class="ql-block"> 由此看來,法海是一得道高僧,而并非傳說中的惡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金山之顛的“江天一覽”系清代乾隆帝所書。乾隆下江南,豋金山,遠眺長江,只見水天一色,煙波浩渺,便手書“江天一覽”,并將金山寺改為“江天禪寺”。</p> <p class="ql-block"> 金山名勝古跡甚多,俯拾皆是。</p><p class="ql-block"> 慈壽塔立于金山西北山巔之上,玲瓏秀麗。高30米,和整個金山及金山寺配合的恰到好處,仿佛把這座山都拔高了。</p><p class="ql-block"> 塔磚木結構,上下通行,每一層八面都有走廊和欄桿,八面通風,面面有景。</p> <p class="ql-block"> 依塔之伴,距高之上,四周景色歷歷在目:遠觀大江東去,煙波浩渺,湖泊綠野相繞;近看殿宇重迭,黃墻黛瓦,魚歌聲響,檀香撲鼻。</p> <p class="ql-block"> 再如楞枷臺、妙高臺、觀音閣、法海洞、古仙人洞、古白龍洞等名勝古跡,皆依山旁勢鑿巖而建,構思神巧,令人贊嘆建筑之精美!</p> <p class="ql-block"> 樓閣相連,飛檐翹角。</p> <p class="ql-block"> 黃墻金瓦,層層疊疊。</p> <p class="ql-block"> 廊柵走道,精雕細琢。</p> <p class="ql-block"> 金山寺景區內的“天下第一泉”。泉水從池中涓涓而出,細碎的水泡緩緩上升。這就是稱之為“天下第一泉”</p> <p class="ql-block"> “天下第一泉”,原在揚子江心,稱為“中泠泉”。是萬里長江中獨一無二泉眼,</p><p class="ql-block"> 如今泉水宛如一條戲水白龍,自池底而出,泉水甘冽醇厚,特宜煎茶。</p><p class="ql-block"> 唐代名士劉伯芻品嘗了全國各地沏茶的水質后,將水分為七等,中泠泉依其水味和煮茶味佳為第一等,因此被譽為“天下第一泉”。</p><p class="ql-block"> 用中泠泉沏茶,清香甘冽。相傳有“盈杯之溢”之說,貯泉水于杯中,水雖高出杯口二三分都不溢,水面放上一枚硬幣,不見沉底。</p> <p class="ql-block"> “天下第一泉”旁有仿古建筑一座,上書“芙蓉樓”。</p> <p class="ql-block"> 這正是唐代大詩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寒雨連江夜入吳,</p><p class="ql-block"> 平明送客楚山孤。</p><p class="ql-block"> 洛陽親友如相問,</p><p class="ql-block"> 一片冰心在玉壺。</p><p class="ql-block"> 詩詞表達了作者堅守信念的高貴品質。</p> <p class="ql-block"> 從芙蓉樓處,遠眺金山寺。</p> <p class="ql-block"> 焦山,座落在長江中的風景名勝。</p> <p class="ql-block"> 從渡口乘坐游輪前往焦山。</p> <p class="ql-block"> 焦山勝境。遠處山頂的高塔為“萬佛塔”。</p> <p class="ql-block"> 定慧寺旁的碧波倒影。</p> <p class="ql-block"> 焦山碑林是江南地區最大的碑文化基地。</p> <p class="ql-block"> 焦山碑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摩崖石刻與碑林組成。</p><p class="ql-block"> 焦山碑林中的“御碑亭”,為乾隆手書??磥?,古代的帝王,許多都是有真才實學的。</p> <p class="ql-block"> 焦山古砲臺。</p><p class="ql-block"> 焦山古炮臺遺址位于焦山東麓,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六月,英艦侵人長江,曾遭到1500名炮臺守軍的抵抗,血浴奮戰六天六夜,彈盡糧絕,官兵全部壯烈犧牲,炮臺亦毀。</p><p class="ql-block"> 古炮臺呈扇形布局,由八個炮堡、一個大彈藥庫和營墻營門三部分組成,面向長江,現為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 它是鴉片戰爭時期中國人民抵御外辱、抗擊侵略的重要歷史遺跡之一。</p> <p class="ql-block"> 萬佛塔是一座明清式具有江南風格的仿古塔。因塔內供奉佛像一萬余尊,故名。</p> <p class="ql-block"> 定慧寺是焦山景區內最大的寺廟。</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東漢興平元年(194年),宋代稱普濟禪院,又稱普濟寺,是江南最古老的名剎之一。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改名定慧寺。</p><p class="ql-block"> 抗日戰爭時期,部分寺宇毀于日本侵略軍的炮火。解放初期曾予修葺,在“文革”中受到嚴重損壞。1979年6月,定慧寺整修大殿、天王殿。定慧寺大雄寶殿內雕龍描鳳的屋頂不用釘子,全部用小方塊木頭拼合而成,圖案美觀,還有飛檐、斗拱,屬中國國內少見。</p> <p class="ql-block"> 定慧寺內的石雕佛像。</p> <p class="ql-block"> 定慧寺內的綠枝上掛滿祈福的紅綢帶。</p> <p class="ql-block"> 焦山,一座美麗的風景名勝。</p> <p class="ql-block"> 北固山北臨長江,形勢險固,故名北固,高50余米。山壁陡峭,形勢險固,南朝梁武帝曾題書”天下第一江山”來贊其形勝。</p><p class="ql-block"> 甘露寺,雄居山巔,建于東吳甘露年間,有許多有關三國時代吳國的傳說和遺跡。游人至此,不由得要以劉備招親的故事為線索去尋找有關勝跡和傳說。</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亭臺樓閣,花團錦簇,春天的北固山、甘露寺張開雙臂迎接各方的游人。</p> <p class="ql-block"> 天下第一江山”石刻</p><p class="ql-block"> 在廊壁上,一塊長方形條石上刻著雄渾有力的“天下第一江山”六個大字,氣魄非凡。</p><p class="ql-block"> 相傳在三國時,劉備來東吳招親,孫權宴罷陪劉備觀賞江景,劉備見北固山雄峙江濱,大江東去,一望無際,氣勢雄偉,不禁贊道:“北固山真乃天下第一江山!”</p><p class="ql-block"> 后來南北朝時,梁武帝登北固山時,見北固山景色極為壯觀,興致勃勃地揮筆書寫了—“天下第一江山”六個大字。</p><p class="ql-block"> 從此,北固山就名正言順地有了“天下第一江山”之稱。</p> <p class="ql-block"> 北固山清暉亭旁,有一座四層鐵塔。鐵塔又名“衛公塔”,是北固山的重要文物。</p><p class="ql-block"> 它是我國僅存的六座鐵塔之一,也是江蘇省境內惟一的鐵塔,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鐵塔始建于唐朝定歷元年(825年),是唐代潤州刺史李德裕為“資穆皇(唐穆宗)之冥?!彼ā?lt;/p><p class="ql-block"> 后屢毀屢建,現塔為四層,一二層是宋代制品,三四層系明代所鑄?,F存的塔基(即蓮花座)和塔身均有精美的圖案,如云水紋、蓮瓣雙雀、游龍戲珠、佛像等,造型精美,生動逼真。鐵塔為北固山增添了莊嚴瑰麗的色彩,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冶鐵技藝的高超。</p> <p class="ql-block"> 鐵塔下的地宮,曾出土大量珍貴文物。</p> <p class="ql-block"> 華麗的長廊。</p><p class="ql-block"> 相傳,三國時劉備前往甘露寺相親,周喻曾在長廊伏以重兵,本想擊殺劉備。但此陰謀早以被諸葛亮識破,未能得逞。</p> <p class="ql-block"> 甘露寺始建于東吳甘露年間(265—266年),故名“甘露寺”。</p><p class="ql-block"> 相傳三國時,吳國想要回借出去的荊州,周喻曾設計吳蜀聯婚,騙劉備前往甘露寺相親。準備扣押劉備,以換回荊州。</p><p class="ql-block"> 但在諸葛亮的安排周旋下,吳國太十分滿意佳婿劉備。劉備在此抱得美人歸。而吳國卻“賠了夫人又折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從此,北固山便成為我國著名的歷史勝境了。</p><p class="ql-block"> 至今京劇中《甘露寺》(又名《龍鳳呈祥》)這一傳統劇目,已深入民間。因此,凡是來鎮江的游客,都要到此一游,登北固山,訪甘露寺,看看劉備結婚的大殿,聯想孫尚香出嫁的往事,耐人尋味。</p> <p class="ql-block"> 狠石</p><p class="ql-block"> 多景樓下山向西,有塊形似伏羊,大小與真羊相仿,無角的石頭,左側腹部刻有“狠石”二字,狠石又名“石羊”。</p><p class="ql-block"> 相傳孫權曾騎在狠石背上和劉備共商破曹大計,定下了赤壁之戰的妙計。</p> <p class="ql-block"> 北固山上座落著高大的建筑——北固樓。這座上千年的名樓,無論是其歷史地位還是文學成就,對后世都有著巨大的影響。</p> <p class="ql-block"> 特別是南宋朝抗金名將辛棄疾的兩首有關北固樓的詞,更使北固樓名揚天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多景樓之東的凌云亭,又稱祭江亭,傳說劉夫人孫尚香在聽到劉備去世的消息后,曾在此遙祭,而后投江自盡。</p><p class="ql-block"> 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登此亭時,觸景生情,感慨系之,寫下了名篇: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p><p class="ql-block">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lt;/p> <p class="ql-block"> 辛棄疾另一首寫北固山北固樓的詞:</p><p class="ql-block">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南宋·辛棄疾)</p><p class="ql-block">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p><p class="ql-block">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p><p class="ql-block">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p><p class="ql-block">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p><p class="ql-block">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p><p class="ql-block">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p><p class="ql-block"> 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p><p class="ql-block">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p> <p class="ql-block"> 北固山的眾多亭臺樓閣之中,至今尚有許多文人雅士會聚之處,提供談天說地詢詩作畫的空間。</p> <p class="ql-block"> 昔日的京口,今天的鎮江新貌。</p> <p class="ql-block"> 古今建筑交相輝映:遠處高樓拔地沖天;近前樓閣綠樹相擁,千年的歲月在這里交匯。這就是北固山甘露寺的迷人之處。</p> <p class="ql-block"> 北固山上北固樓,放眼四周,觀賞鎮江新景的視頻。</p> <p class="ql-block"> 鎮江的“三山”有著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和傳說:比如劉備招親、白蛇許仙故事、梁紅玉擂鼓抗金、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等都與之有關。</p><p class="ql-block">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昔日的京口,有著燦爛的輝煌。</p><p class="ql-block"> 經歷了戰亂、火災以及人為的災禍,今天的“三山”又恢復了往日的輝煌。</p> <p class="ql-block"> 鎮江的“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甘露寺)都是國家五A級景點。</p><p class="ql-block"> 非常值得來到那里尋古探幽。</p><p class="ql-block"> 另外鎮江的西津渡、南山、白娘子公園也值得一去。這些地方,我在以前的美篇中已作了介紹,歡迎選讀。</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神农架林区|
宁都县|
神木县|
凌源市|
伊金霍洛旗|
文水县|
潍坊市|
区。|
循化|
清丰县|
鄂托克前旗|
健康|
洛阳市|
鄯善县|
泰顺县|
正安县|
桃园县|
扬州市|
廉江市|
宜君县|
汽车|
珲春市|
深水埗区|
井冈山市|
嘉鱼县|
红河县|
邯郸县|
凌源市|
固始县|
丹棱县|
榆林市|
巩留县|
临猗县|
丹阳市|
江阴市|
衢州市|
逊克县|
巴彦淖尔市|
新野县|
桦南县|
黄大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