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乾坤浩浩,歲月湯湯;華夏煌煌,將星朗朗。杜義德者,開國中將,鐵馬金戈彰赤膽;忠魂浩氣,碧血丹心映昊蒼。其功赫赫,若昆侖之巍聳;其志昭昭,似長河之奔揚。試問烽火歲月,誰立不世奇功?敢言青史篇章,孰鑄千秋榮光?(摘自金其偉【杜義徳將軍賦】)</b></p><p class="ql-block"><b>1980年,旋風司令韓先楚卸任蘭州軍區司令員,退出了大軍區司令員的領導崗位。那么,讓誰來接替他呢?正是開國中將杜義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杜義德將軍是一員戰將,貧苦農民出身,他只上過八個月的私塾,便出來幫家里干活,給地主家放過牛,挨過地主的皮鞭和打罵。他為了反抗壓迫,參加了紅四方面軍,在紅四方面軍里,杜義德能文能武,能征善戰,很受紅四方面軍總政委陳昌浩和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的賞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1932年,國民黨大軍壓迫第四方面軍所在的鄂豫皖根據地,以30萬大軍對我紅四方面軍發起攻擊,紅四方面軍逼迫向西轉移,開辟川陜根據地,杜義德在軍中表現神勇,一路率軍開山劈路、劈荊斬棘,為全軍開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1935年,為打破國民黨軍的圍剿,紅四方面軍開始了長征,于1935年6月在四川懋功地區與中央紅軍實現會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1936年,勇敢作戰的杜義德進步很快,24歲就擔任了紅30軍第89師師政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紅軍在甘肅會寧、將臺堡會師后,紅四方面軍一部21800人渡過黃河向河西走廊發展,準備在河西創建蘇區或到新疆去接受蘇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1936年11月,已經來到河西走廊地區的這一部分紅軍隊伍奉命組成西路軍,以陳昌浩為總政委,徐向前為總指揮,率領這三個軍的21800人的紅軍精銳奉命在河西執行創建蘇區的任務,這時候的杜義德也跟隨西路軍來到了河西,這時候他的職務是西路軍總部四局局長。?</b></p> <p class="ql-block"><b>在河西走廊,西路軍遇到了馬步芳、馬步青兄弟倆率領的馬家軍正規部隊2萬多人、民團八、九萬人,共計十幾萬人的瘋狂圍追堵截。</b></p><p class="ql-block"><b>西路軍在河西走廊的中段臨澤縣、大土圍子倪家營子、高臺縣一帶與馬家軍進行了決戰,被馬家軍打敗退入祁連山中。在祁連山中,軍政委員會召開會議,決定:西路軍軍政委員會主席兼總政委陳昌浩和總指揮徐向前回陜北向中央匯報;西路軍剩下的人馬分左中右三個支隊分頭突圍。</b></p><p class="ql-block"><b>杜義德跟隨西路軍副總指揮兼紅九軍軍長王樹聲帶領的右支隊突圍,右支隊突圍時,當時有六七百人,其中還有紅九軍的兩個騎兵連護佑,遇到馬家軍的騎兵,幾個沖鋒下來,人員都被打散了,只剩下十幾個人,沿著祁連山麓向東艱難地邁進。</b></p><p class="ql-block"><b>在一處大馬店住宿時,遇到了一伙內蒙古武裝商人的襲擊,這伙土匪喊道:“繳槍吧,我們是過路的,只要錢財、武器,不要你們的命。”王樹聲為保大家性命,冒著生命危險同這伙武裝商人談判,這幫武裝商人還算仁義,劫完錢財和武器后,還給他們每人留下一點錢,當作他們的盤纏。</b></p><p class="ql-block"><b>后來他們在走到黃河邊時,又碰上一伙馬家軍,隊伍又一次被打散,王樹聲一人孤身跑回延安,杜義德也剩下光棍一條,他渡過黃河來到鎮原縣,見到了援西軍司令員劉伯承,杜義德一見到劉伯承司令員,就跪在地上大哭:“我們的隊伍都打光了。”劉司令員安慰杜義德說:“不要難過,勝敗乃兵家常事,只要你活著回來就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嗎!馬家軍這筆血債,我們會記住的,我們一定要為西路軍死難的烈士報仇。”</b></p> <p class="ql-block"><b>杜義德被劉伯承司令員護送到了延安,毛主席親切地接見了他跟王樹聲,安排他倆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學習完成后任八路軍129師隨營學校副校長,新編第四旅副旅長,冀南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政治委員兼地委書記,冀南軍區司令員。</b></p><p class="ql-block"><b>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第六縱隊政治委員,和司令員王近山做搭檔、第三兵團副司令員兼第十軍軍長,帶領野戰軍六縱隊為劉鄧大軍南下部隊開路,掩護野戰軍、中原局機關和劉鄧首長挺進大別山,受到劉鄧首長高度贊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建國后任川南軍區司令員、第三兵團第十軍軍長兼政治委員、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三兵團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沈陽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旅大警備區政治委員、海軍副政治委員、第二政治委員、蘭州軍區司令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1955年被授予開國中將軍銜,獲得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在抗美援朝中,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國旗勛章。曾任第十一屆中共中央委員,1988年7月榮獲一級功勛榮譽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曾經是杜義德六縱16旅旅長尤太忠將軍(曾任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內蒙古軍區司令員)回憶:杜義德將軍能文能武不是吹的,在戰爭年代當政委的要會打仗,不然他的政治動員誰聽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政治干部不懂軍事,政治工作就沒有力量,1947年4月,六縱奉命圍攻豫北重鎮湯陰,打了一個月,終于啃下湯陰城,當尤太忠率領部隊攻進湯陰城的時候,看見杜政委在前邊正在指揮部隊向前沖鋒,尤太忠急忙率部緊急趕上去消滅了頑抗的殘敵。</b></p> <p class="ql-block"><b>1980年1月,杜義德將軍被任命為蘭州軍區司令員,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當年河西走廊地區西路軍戰斗過的地方去看一看。</b></p><p class="ql-block"><b>在古浪、永昌、山丹、臨澤、倪家營子、高臺,西路軍戰斗過的遺址,他駐足觀看,久久不愿離去,他對隨行人員說:“當年,西路軍就是在這些河西地方與馬家軍浴血奮戰,犧牲了我們好多紅軍優秀的官兵,我們永遠不能忘記他們。”</b></p><p class="ql-block"><b>他每到河西走廊一地,指示當地的政府要把馬家軍殘余分子深挖出來,對他們要予以嚴懲,在他的指示下,河西走廊地區對漏網的馬家軍殘余分子進行了深挖,挖出了一批當年殘害西路軍的民團成員,雖然他們已進入耄耋老年,但是罪行不能寬恕,將這伙當年殘害西路軍的犯罪分子進行了嚴懲不貸。</b></p> <p class="ql-block"><b>杜義德將軍還指示當地政府要興建西路軍紀念館,要讓后人去緬懷他們,去瞻仰他們的英雄壯舉,讓歷史記住他們戰斗的歷程。</b></p><p class="ql-block"><b>2009年9月5日,杜義德將軍走完了他的人生經歷,在他生命彌留之際,還念念不忘西路軍,他問工作人員:“西路軍的紀念館都建起來沒有啊!”當工作人員答復他說西路軍紀念館都已經建成并投入運營,他這才滿意地閉上了雙眼。</b></p><p class="ql-block"><b>杜義德將軍對西路軍的感情是真摯的,深厚的,西路軍的戰斗精神也是偉大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1980年冬,邊防四團歸屬北京軍區管轄,蘭州軍區司令員杜義德中將(右四)、政委肖華上將(右五)來邊防團看望部隊,在策克邊防哨所前合影,右一為團長高躍山(酒泉軍分區副司令員兼邊防四團團長,后任甘肅省軍區副司令員),左一為團政委吳嘉祥(首任阿拉善軍分區政治部主任)。</b></p> <p class="ql-block"><b>蕭華是開國上將,他的革命資歷和軍銜都要高于杜義德。他們工作配合得非常好。欣聞杜義德調任蘭州軍區司令員,蕭華親往北京去迎接他。雖然晚年身體不好,蕭華毅然陪同杜義德,一起視察大西北。</b></p><p class="ql-block"><b>從照片上來看,兩位首長的衣著都比較樸實,尤其是杜義德,身上穿著老式的軍大衣,腳上穿著布鞋,看上去像一位淳樸的老農,而不像一位軍區司令。</b></p><p class="ql-block"><b>1982年,杜義德離開蘭州軍區,退居二線。1983年,蕭華也離開了蘭州軍區,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1985年,蕭華病逝,享年70歲。杜義德則比較高壽。他在2009年以98歲高齡逝世。</b></p> <p class="ql-block"><b>這是杜義德陪同總參謀長楊得志在甘肅劉家峽水電站的一張合影。軍區司令員杜義德站在最右邊,顯得非常謙遜和低調。右二是王新蘭,蕭華上將的夫人,老奶奶至今健在,快100歲了。</b></p><p class="ql-block"><b>右三是楊得志,右四是蕭華。他們都是中央紅軍將領,在抗日戰爭時期,就一起搭檔過。建國后,楊得志擔任過總參謀長,蕭華擔任過總政治部主任。他們都是解放軍總部的首長。</b></p><p class="ql-block"><b>右五是楊勇上將。拍攝這張合影3年后,楊勇因患癌癥病逝。他是合影中最早去世的。最左邊是宋平,當時是蘭州軍區第二政委,也是甘肅省委第一書記。宋平后來官至正國級,1917年4月出生于山東省莒縣,至今健在,已經是108歲老人。</b></p> <p class="ql-block"><b>這是一九六〇年,中央軍委舉行擴大會議閉幕后,始終牽掛海軍發展事業的毛澤東同志,在會場外與各軍區負責同志逐一握手交流。</b></p><p class="ql-block"><b>當杜義德以海軍第二政委身份上前時,主席駐足凝視片刻后鄭重叮囑:"海軍官兵來自天南海北,團結就是根基。只有擰成一股繩,工作才能真正鋪開。"</b></p> <p class="ql-block"><b>這是1981年,杜義德陪同鄧小平視察天水市,和當地干部留下來的一張珍貴合影。當初是鄧小平親點杜義德到蘭州軍區當司令員的,對于杜義德一年多的工作,鄧小平給予了極大的肯定,對杜義德說道,有你在西北,我就放心了。</b></p> <p class="ql-block"><b>嗟乎!杜義德將軍,其一生也,是一曲鏗鏘戰歌,響徹云霄;是一幅壯麗長卷,繪盡滄桑;是一部雄渾史詩,銘刻榮光;是一座不朽豐碑,永立炎黃。其忠肝義膽,可比昆侖之峻;其赤子丹心,能同滄海之泱。問世間豪杰誰堪匹?唯將軍之風,千秋永駐;詢天下英雄孰與儔?獨將軍之范,萬代流芳,赫赫勛名,豈止江河共遠;煌煌偉業,何止日月同光?吾輩當承其志,繼其光,為華夏之復興,再譜新章!【紅星閃耀歲月】美友金其偉先生【將軍賦】節選</b></p> <p class="ql-block"><b>2005年5月,離開武威三十年后,在去往河西走廊途中,再次瞻仰了張掖高臺、武威永昌烈士陵園。</b></p><p class="ql-block"><b>敬重英雄,就是敬重歷史、敬重國家、敬重民族,也是敬重我們的先輩和自己的心靈。</b></p><p class="ql-block"><b>不懂歷史的民族沒有根,淡忘英雄的民族沒有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從英雄的精神世界里汲取養分,我們的生命才會更有張力、更加厚重。</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根據【縱談軍史】編輯整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宁县|
福泉市|
嘉定区|
苏尼特左旗|
长治市|
梧州市|
南靖县|
乐山市|
体育|
奉化市|
德保县|
伊吾县|
巴里|
抚松县|
莱西市|
马尔康县|
镇宁|
左权县|
湖州市|
莱西市|
蓬莱市|
兴山县|
灵川县|
大新县|
普安县|
合作市|
景东|
沧州市|
左云县|
土默特右旗|
平度市|
福州市|
永春县|
巴林左旗|
东丽区|
翼城县|
遵义县|
如东县|
盈江县|
铜陵市|
福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