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清代科考軼聞(5)敏而好學</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藺德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封建科舉時代能考取進士的,不管是狀元、榜眼還是探花,都是出類拔萃者,有的時候可以說很難分出高低。清順治十六年(1659)已亥科徐元文榜進士第三人葉方靄雖然是一名探花,但應該說也不一定真的比狀元差,事實證明他完全可以稱得上一個真才實學的讀書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清順治十四年(1657)葉方靄被升任為國子監司業,后來又改任翰林院侍講。有一次,順治皇帝在瀛臺大宴群臣,眾大臣酒酣耳熱之時,紛紛即興吟詩作賦,并呈獻給皇帝。葉方靄也寫了一篇題為《八箴》的詩文,順治拿到手里以后,自己欣賞了一會兒,又將詩文給大學士熊賜履看。熊賜履看了一會兒,止不住地嘖嘖贊嘆:“真的是無法相比啊!大家的連篇累牘,也不如葉方靄的片紙只字?!表樦位实勐犃怂脑?,微笑著點了點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葉方靄有如此的才華,得益于他孜孜不倦的學習,可以說,為了尋求知識,他不放過任何一次機會。清順治十八年(1661),朝廷開博學宏詞科,這時候擔任掌院院士的葉方靄同時充任閱卷官,是當時受命閱卷的四學者之一。校閱試卷,也非同小可,時稱得人。葉方靄修《四書滿漢講義》的過程中,發現“羔裘元冠不以吊”這句話中有一個“元”字,便躊躇再三拿不定主意,總覺得應該是圣諱。他在拿不太準的情況下,便與其他學者探討,結果身邊的大多數人都說不出確切的答案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唯獨翰林典簿穆維乾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大字可以仍然按照原字,以示對經書的尊重;小注就要改‘元’字以避諱了?!比~方靄窮追不舍地問道:“這是為什么呢?難道你有什么根據嗎?”穆維乾說:“《中庸》慎獨,乃原字,小注改‘謹’字”。經過穆維乾的一番點撥,葉方靄恍然大悟,并謙虛地說:“我從小就對此有疑問,今天總算弄明白了。”從此,他對穆維乾更增加了幾分敬意。</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巨野县|
额济纳旗|
平阴县|
古交市|
平果县|
石泉县|
黑河市|
邻水|
叙永县|
陇南市|
平阳县|
保康县|
习水县|
新源县|
黔西|
峨山|
永靖县|
琼海市|
深圳市|
白玉县|
什邡市|
衡山县|
云和县|
晋中市|
中宁县|
梧州市|
新密市|
扎鲁特旗|
孟村|
兴仁县|
安陆市|
望都县|
化隆|
德保县|
龙游县|
新和县|
云浮市|
东台市|
达尔|
栾川县|
临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