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潮州三部曲之三~北閣佛燈、潮州西湖、甲第巷</p> <p class="ql-block">美篇號:3452733</p><p class="ql-block">攝影:童心</p><p class="ql-block">文字:童心</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6日,是我和閨蜜到潮州的第三天。早餐后,按照導航的提示,我們步行前往“北閣佛燈”。</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潮州古城,古老的氣息撲面而來,街巷兩旁明清時期的古民居建筑鱗次櫛比,斑駁的墻壁、精美的木雕、古樸的石板路,都在訴說著往昔的繁華?。上水門城樓,是潮州古城的北門城樓,歷史上曾多次修繕。歷經歲月洗禮,依然屹立不倒,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建筑技藝。</p> <p class="ql-block">潮州府樓,又稱鎮海樓,是潮州古城的標志性建筑,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 1368 年)。潮州府樓是一座四面三層的樓閣,共有 12 條走廊,欄桿上裝飾有 108 根木樁,每根木樁上有一只木猴,這些木猴形態各異,被視為具有靈性的神物。重建后的府樓重新展現了其獨特的建筑風格和文化內涵。</p> <p class="ql-block">北閣佛燈位于潮州城北,背依金山,面臨韓江,旁邊是潮州古城墻。其始建于宋,重建于1985年。景區內有回瀾亭、韓江樓、玄天閣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北閣原是金山東面山下的一組樓閣的總稱,以樓閣之前的佛燈遠照四方而得名,為潮洲西湖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整個景區依山傍水,亭臺樓閣高低錯落,進門是回瀾亭,圓攢尖式亭體,黃琉璃瓦。</p> <p class="ql-block">經過回瀾亭,沿石級而上是韓江樓,樓背依城廓,東臨韓江,樓高二層,面闊三間,屋面裝點黃瓦片,紅柱丹墻,樓中重塑關羽、關平、周倉塑像。</p> <p class="ql-block">沿以鐵索作護欄的石級而上至玄天閣,閣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斗拱抬梁式木結構,重檐翹角,紅墻黃瓦,閣內重塑玄天上帝的立像一尊。</p> <p class="ql-block">閣北側高聳石佛燈塔,座高7米,仿唐代的石經幢造形,三層六角,四周雕飾佛像、蓮花、云紋。佛燈原為航燈,夜間燈光遠照,成為江上夜航標志。</p> <p class="ql-block">民間傳說是從前京城的皇帝夜晚熟睡,忽被佛燈照亮了龍床頭,醒后認定是潮州的北閣的桅燈。從此北閣的桅燈從航燈到神明燈,最后晉升為佛燈。北閣佛燈是嶺南一絕。</p> <p class="ql-block">過了石佛燈塔向上行,依附城廓小徑轉角處是疊翠亭。過“疊翠亭”不遠,就登上了北閣景區的頂端“觀瀾亭”。</p> <p class="ql-block">仁立“觀瀾亭”上登高眺望,頓覺心胸開闊,天地渾然一體,有“銜遠山,吞韓江”之氣勢,山川美景盡在眼下。</p> <p class="ql-block">遠遠望去,北堤上“鱷渡秋風”,隔江相望的“韓詞橡木”,韓江下游的“湘橋春漲”,“鳳凰時雨”諸多勝景歷歷在目,俯覽韓江,江流滔滔,白帆點點……</p> <p class="ql-block">與“觀瀾亭”相對的是潮州金山書院。書院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山金山之上,周邊環境優美,文化氛圍濃厚。</p> <p class="ql-block">金山書院創建于光緒三年(1877 年),由潮州總兵方耀依府署而建,旨在發展教育事業。站在書院門外,我如同一個朝圣的信徒,靜靜凝視著書院門匾。沒想到,在繁華城市里,竟然還留下了一座萬籟俱寂的“仙院”。</p> <p class="ql-block">此時,午后的陽光穿過門窗,靜靜地落在地面上。讓書院自然有了清幽氣息,隨處可見的格子窗,雕梁畫棟,有了歷史的古樸和滄桑。</p> <p class="ql-block">而最讓我沉醉的,是從書架上溢出的滿滿書香,清明之氣撲面而來,干凈的白紙黑字,仿佛讓我看見了那些潛心向學的讀書人,他們的理想豐滿而堅毅,那縷縷書香已浸潤進了他們的骨子里。</p> <p class="ql-block">淡淡清香,浸潤了整個金山書院,千百年來,金山的書香韻味悠長。至今,這里不時仍有學者講學,延續著千年傳承的深厚文脈。</p> <p class="ql-block">喧囂環境包圍著的我們,多想就在書院的幽雅中讓自己的心靈沉靜下來,浸潤書香,讓時光清淺。</p> <p class="ql-block">潺潺清溪,流連心音,靜靜地感受金山書院那一縷書香,讓根植于內心的靈魂與深入到骨髓的文化,成為心中牢不可破的精神家園。</p> <p class="ql-block">在金山書院院中,還有一口飽含歷史滄桑、被稱為“廣東第一井” 的金山古井,是1989年修建北閣過程中發掘出來的。據載:該井是清順治九年(1652年),潮州總兵郝尚久反清時鑿成,“井深百余丈,可飲萬人”,后因兵敗,與其子堯投井,所以,此井又是郝尚久的殉難遺址。</p> <p class="ql-block">北閣景區再現了鄭蘭枝當年詠嘆的景象:“城北煙林閣幾層,琉璃座上看燃燈。一痕隱射青天靜,半點長隨白日凝……。”</p> <p class="ql-block">離開北閣景區,我們順路到了“潮州西湖公園”。西湖公園可以說是潮州老城區與現代化都市間的一個分隔點。</p> <p class="ql-block">比起杭州西湖,潮州的西湖公園更顯得小巧別致,這里一派湖光山色,水榭樓臺掩映其中,并且有不少的人文遺跡。</p> <p class="ql-block">穿過正門,一座虹橋飛架于湖面,由此過橋跨過湖面,就來到了公園的核心,這里是一座紀念碑,為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方柱形,四周圍欄刻有碑文,記錄了潮汕軍民英勇抗擊鬼子的事跡。</p> <p class="ql-block">左手邊的涵碧樓十分引人注目,小樓邊還有一組群雕,名為“歡迎起義軍進城”,表現是南昌起義軍主力進占潮州城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涵碧樓是一棟兩層小樓,頂層屋檐上鑲嵌有“涵碧樓”牌匾,上方還有一個紅五星的標志。該樓始建于1922年,因依山傍水一片翠綠而得名。抗戰時被鬼子損毀,1964年按原樣復建。戰爭時期這里曾是我軍的指揮部。</p> <p class="ql-block">離開涵碧樓繼續向南,湖面上有一座湖心亭,在湖光山色的掩映下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沿山腳的石級向上,開始爬山。葫蘆山不高,很快就看到一座涼亭,名為春濤亭,再往上就是雁塔石刻群。因時間關系,我們沒有繼續前行。</p> <p class="ql-block">走進潮州西湖,仿佛踏入了一個遺世獨立的桃源。那澄澈的湖水似一塊溫潤的碧玉,在陽光的輕撫下,閃爍著粼粼波光。微風拂過,送來陣陣馥郁的花香,讓人仿佛置身于夢幻的仙境之中。</p> <p class="ql-block">4月17日,在潮州的最后一天,我們到了“甲第巷”。走在甲第巷道里,古巷的安然,況味的原始,色彩褪盡的老墻,字里行間講述著千百年風雨洗禮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猷灶義興甲,家石辜鄭庵”一句話概括了潮州十大老街巷,這幾條街巷自古以來便是官宦、豪商巨賈聚居之地,體現了古城“南富”的歷史布局特征。</p> <p class="ql-block">而甲第巷又是精華中的精華,顧名思義,“甲第”為“甲第府第”之意,標榜著這里的民居建筑,擁有城中一流品位。</p> <p class="ql-block">甲第巷不長,卻集中了數十座大大小小的明清宅院,漫步其中,你可以感受到時光的倒流,觸摸古代潮人生活的氣息,細細品味那歷史的余響。甲第巷給人第一個深刻印象是,大多數府宅都門庭開闊,正門上方都嵌有一塊石匾,或是姓氏郡望,或是身份象征。</p> <p class="ql-block">走在不足300米長的甲第巷中,我們不時見到諸如“資政第”、“大夫第”、 “外翰第”、“儒林第”等彰顯主人身份的門匾,以及“宗圣世家”、“濟陽舊家”、“高陽舊家”、“龍游衍派”等姓氏郡望。響亮的匾額,托起風光的過去。</p> <p class="ql-block">這是“濟陽舊家”,</p> <p class="ql-block">“高陽舊家”,</p> <p class="ql-block">“龍游衍派”位于甲第巷7號,始建于明代,清末重建時保留其基本布局,主體二進,占地約570平方米。2017年8月公布為潮州市第一批歷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這里的每座宅院都有歷史積淀以及背后的故事,傳承記載著潮州古城風情。比如巷頭的這座饒宅,據說是書香門第,門匾“本穩”,頗有儒風,花園名為“半園”,處處透露著謙沖謹慎和分寸。</p> <p class="ql-block">位于饒宅斜對面的這座“儒林第”,它的主人是從福建到潮州創祖的林姓大戶,匾額上“儒林第”三個大字,應該也是這種傳統的一種反映。</p> <p class="ql-block">這些建筑大多采用了磚碎墻、夯土墻。“磚碎墻”是潮州傳統建筑中大量采用的墻體砌筑方法。是一種采用廢棄的建筑碎磚和貝灰灰漿,通過合理的組砌方法而筑成的墻體。</p> <p class="ql-block">“夯土墻”潮州俗稱春土墻。潮州府城宋元以來,夯筑與青磚墻同為潮州民居的主要墻體形式,直至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仍在沿用。</p> <p class="ql-block">甲第巷9號大夫第(“大夫第” 是對古代文職官員私宅的統稱,通常用于指代明清時期五品及以上官員的住宅)始建于民國。坐西南向東北。三進布局,后樓二層,占地面積約227平方米,門處有詩書壁畫雕刻,門對面的照壁浮凸彩繪,屋梁上的木雕美輪美奐,金碧輝煌。</p> <p class="ql-block">甲第巷11號厚德堂始建于清末,為周氏大房宅邸。厚德堂坐南朝北。三進帶反照布局,占地面積約207平方米,有一定歷史研究價值。2019年12月公布為潮州市第三批歷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甲第巷外瀚第位于太平路甲第巷12號,建于清后期,坐北朝南,三進帶一后包、一后花園,面寬15米,進深44.9米,占地面積670.2平方米。夯土抹灰墻體,硬山頂灰瓦屋面,檐下裝飾木雕,主體瓜柱抬梁結構,格子、閃門裝飾精美,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甲第巷14號資政第始建于清末光緒,同屬甲第巷蔡氏宅邸。坐東北向西南,四進布局,占地面積約396平方米,有一定歷史研究價值。2019年12月公布為潮州市第三批歷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除了姓氏郡望,我們留意到,巷中還有幾處府宅嵌著“資政第”、“大夫第”的石匾,其中最為氣派的當屬16號建筑,即現在的民居文化展覽館。這里的大門不僅有“資政第”的石匾,</p> <p class="ql-block">左右偏門的上方,也分別刻有“履中”、“積正”字樣。很遺憾,我們沒能進到院里參觀。</p> <p class="ql-block">“資政第”是古代或近代以“資政”官職命名的府邸名稱。</p> <p class="ql-block">甲第巷是潮州古民居的精華,是古代潮州城仕宦商賈望族聚居之地,至今仍保留明清街巷格局和古民居。</p> <p class="ql-block">巷中間這紅欄柵門樓是甲第巷的另一種風格,看到這關得嚴嚴實實欄柵門,是不是感覺很神秘。</p> <p class="ql-block">滄桑歲月的侵蝕,使這里一切顯得斑駁老舊。雖然我們沒有進到門里參觀,但這里,依然保留著舊時的古老氣息和先人的屋居,這些古民居,積淀著深厚的傳統文化,記載著無盡的古城風情。</p> <p class="ql-block">有人說,回憶,是一種味道。無法釋去,更無法追尋。在清淺的陽光抑或霏微的細雨里晃過一段古老的巷子,青石板、舊屋檐、老街道、……愿這溫柔寧靜,許你一方角落,隨意游逛。</p> <p class="ql-block">番外:</p> <p class="ql-block">到潮州的第三天,我們住進了第一天晚上逛街發現的“大街小院”。</p> <p class="ql-block">這個三層小樓的民宿,院子不大,但裝修頗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院中的吊椅,</p> <p class="ql-block">樓里的裝修,</p> <p class="ql-block">墻外的裝飾,</p> <p class="ql-block">窗戶,</p> <p class="ql-block">花草,</p> <p class="ql-block">還有樹木,都裝點的恰到好處,感覺非常的舒適。</p> <p class="ql-block">當然,也很適合拍照哦!</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建省|
石泉县|
阿勒泰市|
和静县|
楚雄市|
垦利县|
洛扎县|
佛冈县|
清流县|
清远市|
巫溪县|
万荣县|
汶川县|
湟中县|
涞源县|
葫芦岛市|
青州市|
文山县|
鸡西市|
景德镇市|
偃师市|
惠州市|
巴南区|
台江县|
双柏县|
扶绥县|
盐边县|
田林县|
福泉市|
沂水县|
阳信县|
磐安县|
辽宁省|
彰武县|
深泽县|
南阳市|
大安市|
盐山县|
兴海县|
武宁县|
泰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