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4.27早8點50離開喀什→.沿著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南沿,途徑→莎車縣→皮山縣→和田(住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莎車縣:葉爾羌汗國</p> <p class="ql-block">到達莎車縣準備參觀葉爾羌漢國王宮,由于王宮閉園,改游葉爾羌漢國王陵。</p> <p class="ql-block"> 葉爾羌汗國是由察合臺后裔、東察合臺汗國滿速爾汗的三弟賽依德,于1514年在原察合臺汗國的舊地上創立的一個國家,維持至1680年為準噶爾汗國所滅,歷時166年。因早期統治中心在喀什噶爾(簡稱喀什),因此稱為喀什噶爾汗國;中亞則因其國是由成吉思汗的后裔建立,因此稱為蒙兀兒斯坦國。</p><p class="ql-block"> 葉爾羌汗國的首都在莎車,鼎盛時期的疆域包括吐魯番、哈密、塔里木盆地。汗國版圖的東方是嘉峪關、南方是西藏、西南是克什米爾、西方與烏茲別克布哈拉汗國為鄰,與烏茲別克以費爾干納谷地為界,北方以天山為界,與東察合臺吐魯番汗國(后被噶爾丹的準噶爾汗國所消滅)相鄰。</p> <p class="ql-block">葉爾羌汗國由維吾爾族、蒙兀兒人和柯爾克孜族組成,維吾爾族為主要民族,蒙兀兒人已伊斯蘭化并融入維吾爾族。</p> <p class="ql-block">葉爾羌汗國王陵</p> <p class="ql-block">葉爾羌汗國王陵,又稱阿勒屯麻扎,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莎車縣老城和新城之間的阿勒屯德爾瓦茲以北,是葉爾羌汗國時期的王陵,總面積約1.5萬平方米,始建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p> <p class="ql-block">葉爾羌汗國王陵及清真寺除葬有蘇里唐·賽義德汗之外還葬有阿布杜熱西德汗、阿布杜克里木汗、穆罕默德汗、艾哈邁特汗、阿布杜里提甫和他們的子孫及木卡姆學者、詩人阿曼尼莎汗。</p> <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葉爾羌汗國王陵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阿曼尼汗紀念陵</p> <p class="ql-block">阿曼尼莎汗:木卡姆之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阿曼尼莎汗</span></p><p class="ql-block"> 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阿曼尼莎汗出生在提孜那甫河畔的夏河塔塔爾村,就是今天的莎車縣喀拉蘇鄉夏甫吐魯克村。阿曼尼莎汗13歲就能寫詩、作曲。阿曼尼莎汗成為王妃后,把主要精力用來整理、規范木卡姆。她之所以致力于木卡姆的整理與規范工作,是因為維吾爾人在10世紀皈依伊斯蘭教之后,維吾爾木卡姆傳入西方,阿拉伯、伊朗音樂也進入新疆維吾爾地區,導致維吾爾木卡姆出現了從未有過的雜亂。</p><p class="ql-block"> 阿曼尼莎汗在宮廷樂官喀迪爾汗的協助下,將一批有名望的木卡姆樂師邀請到宮中,對當時散失的木卡姆進行了大規模的加工和整理。在現代維吾爾語中,“木卡姆”的意思就是“古典音樂”,而十二木卡姆其實就是十二套古典音樂大曲,每一個木卡姆都有大乃額曼、達斯坦和麥西熱甫三大部分;每一個部分又由四個主旋律和若干變奏曲組成。為木卡姆伴奏的樂器都是西域特有的薩塔爾、彈布爾、熱瓦甫、手鼓、都塔爾等。深沉緩慢的古典敘誦歌曲,流暢優美的敘事組歌,熱烈歡快的民間舞蹈音樂。</p><p class="ql-block"> 阿曼尼莎汗死于難產,離世時年方34歲。為了祭奠阿曼尼莎汗二十年來潛心整理十二木卡姆的功績,阿曼尼莎汗以葉爾羌第二代汗王王妃的身份獲準葬入葉爾羌汗國王陵。人們不忍心將她和難產而去世的女兒分離,便修建了大小兩座陵墓將她們葬在了一起。莎車人以阿曼尼莎汗為驕傲,為她又修建了紀念陵墓。十二木卡姆于2005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三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中國發射的探月衛星“嫦娥一號”向太空播放的30首中國歌曲中,就有十二木卡姆選曲。</p> <p class="ql-block">參觀完葉爾羌汗國王陵后,繞著葉爾羌汗國王宮城墻轉了一圈,拍了一些王宮和周圍民居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葉爾羌漢國1680年被準噶爾所滅,王宮也在戰火中被毀,現在看到的是根據歷史記載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中午2點多從喀什地區莎車縣出發…</p> <p class="ql-block">途徑皮山縣</p> <p class="ql-block">途徑皮山縣時發生感人一幕,皮山縣交警警車在我們大巴車前引路,一路護送我們走出皮山縣交界…,為皮山縣交警點贊!</p> <p class="ql-block">晚上8點半到達和田市</p> <p class="ql-block">在和田飯店吃晚飯,飯店里古麗們在表演,晚上在和田住宿</p> <p class="ql-block">2025.4.28早飯后從和田市出發,橫穿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瑪干沙漠→晚上到達阿拉爾市住宿。</p> <p class="ql-block">早餐后穿越的沙漠公路,也叫阿和公路,這是新疆第二條沙漠公路,于2005年6月開工建設,廣大公路建設者在被稱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干沙漠頑強拼博,迎風沙、斗酷暑,耗時兩年多,2007年9月建成,連接阿拉爾至和田沙漠公路全長424公里,總投資7.9億,建成通車后使兩地交通路程和時間縮短一半,對于加快南北疆的溝通與交流具有重要意義。現在烏魯木齊往來和田的班車基本都走這條公路。</p><p class="ql-block">我們是從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穿越到北緣,即從和田到阿拉爾。</p> <p class="ql-block">沿途窗拍</p> <p class="ql-block"> 塔克拉瑪干沙漠,位于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心,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同時亦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整個沙漠東西長約1000千米,南北寬約400千米,面積達33萬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 中國最古老的地理著作《禹貢》《山海經》都對塔克拉瑪干沙漠有記載,但是直到20世紀才有了塔克拉瑪干的稱呼。塔克拉瑪干沙漠形成于530萬年前的上新世初期,其形成演化與構造運動和古地理輪廓有關。沙漠北為天山,西為帕米爾高原,南為昆侖山,東為羅布泊洼地。</p><p class="ql-block"> 由于地處歐亞大陸的中心,四面為高山環繞,塔克拉瑪干沙漠充滿了奇幻和神秘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塔克拉瑪干沙漠,沙丘可高達200一300米,每年以10一12米的速度向四周擴散,吞噬著綠洲和村莊,威脅著無數人的家園。它浩瀚無垠,沙丘起伏仿佛是大地的一道傷痕,然而中國人沒有屈服于自然的威力。從2022年開始一項名為“塔克拉瑪干沙漠鎖邊工程”,浩大工程啟動了,數以萬計的工人和志愿者,用他們的雙手和|汗水,在沙漠邊緣種下了梭梭、紅柳、胡楊等固沙苗木,構建起一道堅實的綠色屏障,全長3046公里,環繞著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就象一條綠色長城,將沙漠牢牢地“圈”住,它不僅阻止了沙漠的無序擴散,還改善了沙漠邊緣的生態環境,讓綠洲得以重生。</p> <p class="ql-block">沙漠公路的鎖邊工程中,草方格、高立式沙障、寬林帶等技術被廣泛應用。草方格通過在沙地上扎成方格狀的“網”40X40公分沿4邊栽麥草。(多么聰明的智!),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弱風力,固定沙土;高立式沙障則像一道道屏障,阻擋著風沙的侵襲;而寬林帶則是由各種固沙苗木組成綠色長廊,為沙漠邊緣的土壤和氣候條件提供了恢復機會。</p> <p class="ql-block">這個公路兩旁方形小塊狀草根,是新疆人民治理沙漠的最新舉措,這樣能控制流沙的肆虐,另一方面也能保護公路的暢通無阻。</p> <p class="ql-block">沙塵暴過后流沙的走向與波紋</p> <p class="ql-block">在路上休息時,大家看到一望無際的沙漠非常興奮,不論年齡大小,一個個放飛自我,飛了起來…</p> <p class="ql-block">梁導為了大家能夠飛起來,爬在沙漠里為大家拍照…為梁導敬業精神,并能抓住每個人的精彩瞬間點贊</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驛站,我們在這里吃午飯:手抓飯,由于生話習慣不同,終于沒有下的去手,還是舊習慣吧,不過這個手抓飯真好吃…</p> <p class="ql-block">飯店外面有一片小樹林,這就叫沙漠中的綠洲吧,<span style="font-size:18px;">可供大家休息一下,緩解旅途的疲勞…</span></p> <p class="ql-block">大家繼續前行,沿途劉導和梁導,一路妙語連珠,給大家講故事,講人生,講笑話,在枯燥的長途旅行中增添了樂趣…</p> <p class="ql-block">下午4:50前方出現了一片胡楊林,在男左女右唱歌以后,大家又興致勃勃的拍拍照片…</p> <p class="ql-block">晚上7點多到達蘇拉爾,晚飯時梁導和劉導給我們第二個驚喜:給我們三位旅友集體過生日,吃蛋糕,吃面條,唱生日歌,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回憶…謝謝你們!并謝謝大家的祝福!祝福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生活幸福愉快!</p> <p class="ql-block">辦理入住酒店后,大家自由行動,我們幾人租車在阿拉爾去了幾個旅游點…</p> <p class="ql-block">三五九旅是模范紀念館門口拍照</p> <p class="ql-block">三五九旅從南泥灣到天山的傳奇:</p><p class="ql-block">“生在井岡山,長在南泥灣,轉戰數萬里,屯墾在天山。”這段話出自王震將軍之口,至今仍是新疆發展與穩定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塔里木大學</p> <p class="ql-block">人民英雄紀念碑</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和县|
阜城县|
紫金县|
天门市|
凌云县|
长寿区|
丹江口市|
保德县|
长葛市|
南平市|
东安县|
扎囊县|
沭阳县|
台南市|
余江县|
临漳县|
宜兴市|
白河县|
改则县|
安国市|
沙田区|
关岭|
醴陵市|
宝兴县|
海安县|
北票市|
湖南省|
东光县|
连城县|
上杭县|
新巴尔虎左旗|
蒙阴县|
漳浦县|
辽中县|
阳信县|
沙雅县|
棋牌|
南川市|
黄大仙区|
福贡县|
玛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