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提到廣州近代出名的花園式別墅住宅群,就不得不說海珠區低調的“半山豪宅區”——龍驤大街了。龍驤大街歷史文化街區共有1處文物建筑、16處歷史建筑,街區以龍驤大街、龍福路和寶龍直街為脈絡,一座座中西合璧建筑風格的花園洋房錯落有致、綠樹掩映,構成獨特的街區格局和空間肌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海珠區舊時有很多個“崗”,如赤崗、七星崗、石榴崗等,其中有一個“崗”名字不算太好聽,但卻被視為“風水寶地”,一百年前這里便雨后春筍般蓋起了一棟又一棟“花園別墅”,甚至可能是廣州最早的“半山別墅區”。這個“崗”就是如今龍驤大街所在的小山崗,舊時稱為“烏龍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龍驤大街位于廣州市海珠區西部,龍鳳街道轄內,為20 世紀 20 年代華僑所建并命名。“龍驤”意指龍抬頭,寓意雨水充盈、農田豐收。龍驤大街、龍福路一帶是民國初年規格較高的居住區,擁有20多幢保存較好的民國時期花園式洋房、私人別墅,環境幽靜。因而該街區是以“中西結合”為特色的民國建筑集中地,形成一個民國特色歷史建筑群。為最早的華僑聚居區之一,可以稱得上是廣州最早的、特色鮮明的民國豪宅別墅建筑群落,建筑大多是當時的民族實業家和歸國華僑出資建造的,是民國時期愛國華僑歸國創業的重要見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一帶的建筑風格多數兼具中式、西式與南洋等元素,彼此間相互結合著,紅磚與綠琉璃搭檔。簡言之,清水紅磚墻、灰色民國水刷石、愛奧尼式柱、水泥通花護欄、通廊陽臺、羅馬門柱、鐵鑄花窗、綠琉璃通花圍墻、琉璃瓦欄桿女兒墻等主要建筑元素,正是龍驤大街民國建筑的特色,特立獨行的氣質外殼下,是價值審美的主觀個性表達,無不體現出當時設計師將西方建筑風格融入本土建筑的巧妙構思,在一百年后的今天也絲毫不覺得過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2年,龍驤大街與廣州另外20余片歷史文化街區一起,被公布為廣州市歷史文化街區;2018年,《龍驤大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規劃》通過廣州市政府批復后正式實施。該歷史文化街區是全省最小的歷史文化街區,保護面積1.46公頃。于是乎,這一帶民國時期的老建筑,維系著獨有的格局,保留著相對完整的整體風貌,成為網紅打卡的好去處之一。對歷史古建筑有興趣的城市漫步愛好者,隨隨便便即可在這里消磨掉半天時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龍驤大街東西走向轉南北走向,呈“T”字形,西起龍福路,東止于寶崗大道,中間轉往南走向止于寶龍直街。龍驤大街雖然名為“大街”,但其實這些“龍驤大街XX號”的建筑們卻好像一個圈一樣,依次環繞在這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龍驤大街之所以被視為“風水寶地”,恐怕與附近的海幢寺脫不開關系。民國時期,一批華僑富商在龍驤大街一帶落腳安家,建造的房屋成了時光收錄冊,記載著人物生平與民國往事,也見證了民國時期愛國華僑歸國的創業史。真可謂:一幢別墅一段“故事”。龍驤大街歷史文化街區雖然是目前廣東省最小的歷史文化街區,但這里亦是臥虎藏龍。</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龍驤大街1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龍驤大街2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現為廣州市人力資源市場海珠區分市場</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龍驤大街3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典型的紅磚混合結構三層小樓,民國時期中西結合式建筑,建于1935年,坐北朝南,曲尺形平面。從外觀看,紅磚墻,西式門窗,樓的第二、三層帶有曲尺形通廊陽臺,砌紅磚水泥通花護欄。每一層的層高是逐層遞減式的,第一層高度約4米,第二層3.5米,第三層3米;天臺四周是紅磚,護欄作綠色瓦筒通透式。資料顯示,這棟樓整體建筑面積有450平方米,門前有個小花園,兩個小側門可以上二三樓,基本保持原貌。該民居由港商、臺商等七人所有。現為廣州市歷史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龍驤大街4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民居也別有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龍驤大街6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龍驤大街6號民居是兩層紅磚樓房,綠琉璃通花護欄,色彩、風格的反差帶來視覺沖擊,令人不禁贊嘆設計者的神來之筆。該樓房還有一段“番枧”故事。因為肥皂是從國外傳入,所以在粵語中亦稱之為“番枧”。該樓的第一任主人是華南地區“枧王”周寶芬的父親周憲矩。周家的事業起步于周寶芬的爺爺周在秀開設的雜貨鋪。后來,周憲矩創辦了華南地區最大的肥皂生產企業——廣州源昌枧廠(雙刀牌肥皂廠)。經過兩代人的努力,到1923年周寶芬出生時,源昌枧廠已經頗具名氣。抗日戰爭期間,剛滿18歲的周寶芬正式參與肥皂廠的經營。當時,他的父親周憲矩身體狀況不佳,便開始傳授他肥皂制作的技藝。為了保密配方,父親在教學時特意使用英語。1948年,周憲矩決定前往香港另謀發展,留下周寶芬負責源昌枧廠的生產事務,并囑托他傳承家族實業,實現“實業救國”的夢想。就這樣,25歲、尚未大學畢業的周寶芬接過了廠長的重任,成為嶺南地區著名源昌枧廠的“少帥”。該廠幾經動蕩波折改名為“廣州肥皂廠”,并推出“電車牌番枧”,因枧體軟潤、除垢力強,成為一時的搶手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周寶芬帶領家族企業率先在廣州申請公私合營,成為當地首批響應國家政策的企業之一。改革開放后,他繼續為廣州的對外開放、經濟發展以及粵港合作作出了諸多開創性貢獻,創造了多個“第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不知何故,現在還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6號門前125年的黃葛樹</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龍驤大街8、10、12、14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是龍驤大街上比較少見的早期現代式集合民居,造型簡潔,但視覺沖擊感強烈,尤其是立面保留了意大利批蕩及新藝術線條,十分耐看。這一排4棟建筑與6號的花園別墅都是當年周在秀時期興建的。</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龍驤大街12號(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龍驤大街11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為南洋華僑周憲綠建于1930年,吸引人之處在于門前的小花園和圍墻,堪稱龍驤大街上建筑群落的標志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建筑是兩層紅磚樓房,中西合璧的建筑風格,西式的門與窗,紅磚與綠色琉璃通透式圍墻吸引人的眼球,風格雅致又具韻味。據說該房屋是港劇《難兄難弟之神探李奇》的主要取景地之一,房屋外形風格與劇集情景“相得益彰”。現為廣州市歷史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龍驤大街13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與11號毗鄰</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龍驤大街15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龍驤大街16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棟建筑可以在龍驤大街的20多棟歷史建筑中以“美”而排名靠前。同樣建于民國時期,是一棟三層高的紅磚樓房,整體設計放到今天看依舊很經典,既西化,又帶傳統中式文化中講究的“對稱”。門前的臺階也被設計成半圓形,與樓宇兩旁半圓形的偏廳形成呼應,逐級而上,門前兩側對稱的紅磚柱相當于承重墻,承載二三樓和陽臺的重力。</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龍驤大街17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龍驤大街19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龍驤大街為數不多做過翻新、保養得不錯的洋房別墅,目前有人居住。原屋是由司徒炳、司徒旭出資建造于1925年,是一棟三層半的紅磚綠瓦樓房,無論從正面看還是從側面看都非常精美。大門前設小圍墻,正門可見大門前兩根羅馬柱,正廳兩側建筑呈半圓形對稱分布;轉個角來到建筑另外一側,看到的又是不同光景。現為廣州市歷史建筑。其兩人早期在國內參加學生運動,后赴美國開餐廳做生意。</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龍驤大街21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是主打“原始風貌”的一棟舊洋房,灰白的外墻在一眾別墅群獨樹一幟,一眼望過去很容易被吸引。這棟建筑有點意思,是龍驤大街上比較少見的坡屋頂風格,一坡一平,外墻也是相對比較少見的抹灰墻,建筑自身形成了高低錯落間的線條對比。</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龍驤大街22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龍驤大街23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龍驤大街24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龍驤大街26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寶龍直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寶龍直街10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寶龍直街18號↓</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現做了茶點餐廳了</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環珠龍福路↓</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龍福東一巷</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龍福東二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龍福東二巷2號(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龍福東二巷2號大門前有兩條愛奧尼式門柱,陽臺對應位置也有兩柱直通天面,天臺圍墻正面外有卷草花灰塑,別出心裁的精美裝飾,使房屋變得“與眾不同”。該房屋為澳洲僑商馬應彪所建。馬應彪是先施公司的創始人之一。廣州先施公司,是內地建成的首家現代化百貨公司,是當時中國最大的百貨零售商店,也是中國首次雇傭女售貨員的百貨公司。龍福東二巷2號民居現為廣州市歷史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龍福西一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龍福西二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永安居(街)</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下為連接龍驤大街的</span><b style="font-size:20px;">蓮花大街</b><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珠江電梯廠有辦事處在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今,行走在龍驤大街,這二十多棟花園別墅,宛如歷史的見證者,靜靜訴說著往昔的故事,見證民國時期愛國華僑歸國創業的歷史。漫步其中,如同翻開珍藏的老相冊,依然會被驚艷、被觸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龍驤大街的每一棟民國建筑,都是一段民國舊事的見證,它們像歷經歲月滄桑的百歲老人,在靜靜回憶往昔的輝煌與風雨,獨特的風貌和塵封的故事等待著你去揭曉品讀。</span></p> <p class="ql-block">鐘迺堅(西舟)拍攝編輯</p><p class="ql-block">謝謝您的瀏覽關注!</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峪关市|
潜山县|
南和县|
灵宝市|
朝阳区|
新和县|
高唐县|
平泉县|
宿松县|
缙云县|
长沙县|
盐亭县|
威远县|
太白县|
宝坻区|
朔州市|
包头市|
涟水县|
罗源县|
阳西县|
南岸区|
丹巴县|
纳雍县|
天柱县|
龙川县|
苍南县|
昌图县|
东光县|
云龙县|
香格里拉县|
宾阳县|
巴南区|
沛县|
娱乐|
九寨沟县|
津市市|
南城县|
绥滨县|
静乐县|
平果县|
安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