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飛老師《上帝之城》解讀課程回想之二<br>鄭云翔<br> 2008年暑假在北京大學宗教系,我翻開吳飛教授譯介的《上帝之城》,書頁間流淌的智慧,如同一束光穿透現代性的迷霧。在這個“向死而生”成為生存咒語的時代,奧古斯丁關于幸福與死亡的辯證思考,恰似一柄鋒利的手術刀,剖開了人類存在的根本困境——當我們在塵世幸福中沉醉,死亡的陰影始終如影隨形;當我們凝視死亡的深淵,對幸福的渴望又成為本能的掙扎。這位北非圣哲的思想,在吳飛教授的精準闡釋中,為困于必朽與永恒之間的現代人,提供了一種超越性的救贖視角。<br> <br> 一、矛盾的原點:原罪語境下的幸福悖論<br>奧古斯丁對幸福與死亡矛盾的洞察,始于對人性的深刻診斷。在《懺悔錄》中,他以亞當墮落為敘事起點,揭示人類因原罪陷入“必朽的幸福”與“永恒的渴望”的撕裂。塵世的幸福——愛情、榮譽、知識——如同陽光下的肥皂泡,絢爛卻易碎,因為它們依附于必朽的肉體與流變的時間。吳飛教授在譯解中強調,奧古斯丁眼中的“幸福悖論”本質是:“當我們用必朽的器官追逐不朽的喜樂,如同用漏杯承接活水,永遠無法填滿心靈的匱乏。”<br> <br>這種悖論在現代社會呈現出新形態:物質豐裕催生的“幸福通脹”,反而加劇了存在的空茫。我們用消費主義的狂歡對抗死亡焦慮,用“活在當下”的口號消解永恒追問,卻如同奧古斯丁批判的“飲鴆止渴”——越追逐塵世幸福,越暴露其脆弱本質。就像加繆筆下的西西弗斯,推石上山的重復勞作,恰似現代人在功利幸福中的徒勞循環。<br> <br> 二、神圣的維度:超越性幸福的雙重否定<br>面對悖論,奧古斯丁提出“雙重否定”的救贖路徑: <br>1. 否定塵世幸福的終極性:他在《上帝之城》中指出,地上之城的幸福是“殘缺的善”,如同破碎的鏡子雖映現陽光,卻非陽光本身。財富、權力、聲望的暫時性,恰如《圣經》所言“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無法抵御死亡的消解。吳飛教授在課堂上曾以羅馬帝國的興衰為例:“當圖拉真的軍團橫掃歐亞,他們以為抓住了永恒的榮耀,卻不知帝國的廢墟終將埋入時間的塵埃。” <br>2. 肯定永恒幸福的實在性:奧古斯丁將真正的幸福錨定于“上帝之城”,那里沒有死亡、沒有離別,只有靈魂與上帝的永恒共在。這種幸福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如《懺悔錄》中描述的“心靈安息”——當奧古斯丁在米蘭花園聽到孩童歌聲“拿起書來讀”,那一刻的頓悟,便是塵世幸福向永恒幸福的剎那敞開。<br> <br> 三、在世的張力:在否定中建構神圣<br>奧古斯丁的智慧,在于拒絕將“神圣幸福”與“塵世生活”對立,而是主張在張力中踐行“神圣的現實主義”。吳飛教授在譯介中捕捉到這種辯證關系:“基督徒不是逃離塵世的隱修士,而是在塵世中播種永恒的農夫。”這種生存姿態體現在: <br> 對塵世幸福的“圣化性利用”:奧古斯丁肯定家庭、友誼、藝術等“次級善”的價值,但強調它們是“指向永恒的路標”。如同他對母親莫尼卡的愛,既珍視塵世的母子溫情,又將這份愛升華為對上帝之愛的摹仿; <br> 對死亡恐懼的“創造性轉化”:他反對斯多亞派的“漠視死亡”,認為直面恐懼方能彰顯生命的超越性。在《上帝之城》中,他以殉道者為例:“他們的死亡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進入永恒幸福的凱旋門。”這種對死亡的“圣化”,將必朽的終點轉化為永恒的起點; <br> 對“望德”的實踐性堅守:奧古斯丁將“望德”定義為“對未見之事的確信”,如同農夫在寒冬等待春天,信徒在塵世苦難中堅信永恒應許。吳飛教授強調,這種“望德”不是盲目的樂觀,而是“在認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的神圣勇氣。<br> <br> 四、現代性啟示:在虛無主義中重建希望<br>在“上帝已死”的現代語境下,奧古斯丁的幸福觀呈現出驚人的當代性。當尼采宣告虛無主義降臨,當鮑德里亞揭示消費社會的“幸福假象”,奧古斯丁的“雙重否定”論轉化為一種生存策略: <br>1. 對“幸福工業”的批判:現代社會通過廣告、社交媒體制造“幸福模板”,本質是將人類的永恒渴望降維為即時滿足。奧古斯丁的警示如同警鐘:“當我們用‘打卡式幸福’替代心靈深處的永恒渴慕,便是用塑料花替換了真正的玫瑰。” <br>2. 對“向死而生”的再詮釋:海德格爾的“向死而生”強調死亡的本真性,奧古斯丁則進一步追問:“向何種‘生’而死?”在他看來,唯有朝向永恒的“生”,才能賦予死亡以意義——就像基督徒的“睡主”概念,死亡不是湮滅,而是“在基督里的暫時休憩”; <br>3. 對“共同體之愛”的重構:奧古斯丁將“鄰人之愛”視為通向永恒的橋梁,在原子化的現代社會,這種愛轉化為對陌生人的悲憫、對生態的責任、對正義的堅守。吳飛教授在譯解中強調:“當我們為敘利亞難民流淚,為氣候變化行動,便是在地上之城建造上帝之城的雛形。”<br> <br> 結語:在碎片中拼貼永恒<br>奧古斯丁的幸福觀,本質是一首寫給必朽者的希望之詩。他告訴我們:人類的悲劇不是因為追求幸福,而是因為錯將露珠當作海洋,將螢火認作星辰。在這個“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云散”的時代,我們比任何時候都需要這種“在碎片中拼貼永恒”的勇氣—— <br> 承認塵世幸福的有限性,但不否定其作為“神圣隱喻”的價值; <br> 直面死亡的必然性,但不放棄在必朽中編織永恒的意義; <br> 接受現代性的虛無困境,但不沉淪于存在的荒誕。<br> <br>愿我們在吳飛教授譯介的智慧引導下,學會像奧古斯丁那樣,用雙手接住塵世的幸福碎片,同時以心靈仰望永恒的星空。因為真正的幸福,從來不在“擁有”的終點,而在“追尋”的途中——那是一種明知必朽卻依然熱愛的神圣偏執,是一份看透虛幻卻依然投入的存在勇氣。當我們在愛中付出,在美中停留,在正義中堅持,便是在必朽的生命里,刻下了永恒的印記。<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海县|
永平县|
彩票|
平度市|
桐城市|
马尔康县|
花莲市|
云南省|
遵化市|
龙江县|
喜德县|
高雄县|
二连浩特市|
伊宁县|
越西县|
郧西县|
苍山县|
沈丘县|
西丰县|
广丰县|
濮阳市|
九江县|
齐齐哈尔市|
龙里县|
石首市|
壶关县|
泽普县|
德保县|
嘉兴市|
墨江|
黎平县|
建始县|
邮箱|
泌阳县|
阿克陶县|
桑日县|
颍上县|
循化|
林芝县|
沁阳市|
凯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