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蛙的形象最早的見于陜西臨潼姜寨半坡遺址的彩陶盆上,其紋飾以圓頭、鼓腹、彎曲四肢的具象青蛙形態呈現,在其后的馬家窯文化彩陶中得以延續和發展。玉雕蛙則最早見于良渚文化。</p><p class="ql-block"> 有學者認為蛙象征多產,開始與生殖崇拜緊密關聯,先民用以祈求生育繁衍,反映出先民對人口繁衍的強烈渴望。也有認為,蛙與農事有關,被用來祈雨禱水。也有人認為蛙的產卵特性是多子多福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涵古齋收藏有一對玉蛙,其形狀與晚商婦好墓出土的一只玉蛙相類,故定為商代。該對蛙形狀紋飾相同,大小略有差別(一只略小),長約7.8厘米,寬約5.4厘米,厚約0.7厘米,白玉質地,局部有褐色沁,片雕。蛙伏臥,前肢前外伸,后肢內屈。頭較大,呈三角形,菱形目,寬眉,肥身,短尾。背部以雙陰擠陽等工藝線條,琢刻對稱云紋,刻劃出腿、爪紋,尾部有人字紋、皿字紋,紋飾清晰,精美流暢。另一面光素無紋。蛙體中間有一較大的圓孔。蛙玉質細膩溫潤,沁色深入肌里,包漿自然,器表布桔皮紋,一對尤為難得。</p> <p class="ql-block"> 玉蛙自出現后歷代均有呈現,其寓意隨時代從生殖崇拜轉向世俗吉祥,但“生命繁衍”始終是其內核,兼具自然、財富等衍生象征。 附:國家博物館藏婦好墓出土玉蛙(圖片來自網絡):</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2udKkEsLiDUQxYzpQK7DEQ" >查看原文</a> 原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牟县|
永年县|
福建省|
诏安县|
南和县|
开阳县|
金门县|
祁东县|
华池县|
兰考县|
郯城县|
隆昌县|
渭源县|
白玉县|
志丹县|
定兴县|
吉木乃县|
晋中市|
长泰县|
邳州市|
诸暨市|
孝昌县|
周口市|
岳阳县|
漠河县|
肥西县|
肥东县|
哈巴河县|
进贤县|
府谷县|
崇州市|
弥勒县|
炎陵县|
庐江县|
梁山县|
晋州市|
中江县|
资溪县|
彰化市|
枣阳市|
志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