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懷故居小院門 2025年4月9日8:00,我離開花明樓,一路向南,前往彭家圍子。低矮的山崗、成片的稻田、竹林掩映的農戶一一閃過,當年鬧秋收起義的地方如今寧靜安詳、生機勃勃。我打開車載音響,“送君送到大路旁,君的恩情永不忘。農友鄉親心里亮,隔山隔水永相望……”壓抑、悲憤的歌聲響起,我跟著熟悉的旋律輕哼,那是電影《怒潮》插曲《送別》。 彭德懷故居 《怒潮》講的是1927年5月21日湖南“馬日事變”后,電影主人公之一引導支持農協主席發動、組織農民進行武裝斗爭,如火如荼中,卻被中央特派員撤職,隊伍解散。后主人公犧牲,農協主席重組隊伍堅持斗爭最后上了井岡山的故事。當年拷貝很金貴且少,電影上映半年后才傳到萬縣市。學校組織觀看后,老師們大紙謄抄歌譜掛在辦公室,彈著風琴學唱。我正上小學四年級,跟在一旁學。意外收獲是我由此學會識簡譜。 堂屋及神龕 彭德懷1959年被撤銷軍隊職務,1962年再被撤掉中央政治局委員。《怒潮》1963年12月上映,展現的是農民運動。彭德懷發動平江起義,是舊軍隊的脫變,與《怒潮》內容風馬牛不相及。文革中,《怒潮》被定性為為彭德懷鳴冤叫屈、翻案,遭到封禁。 彭德懷回鄉時的臥室 我9:15便到了湘潭縣烏石鎮烏石村彭家圍子。1898年10月24日,彭德懷出生在這里。據《彭德懷自述》載:“8歲時,母死父病,家貧如洗。幾間茅屋作抵押,留下兩間棲身。晴天可遮太陽,下雨室內室外一樣。”彭德懷1916年入湘軍,任營長時將積蓄400大洋給胞弟,團經會瞞著彭德懷給他二弟400元,共800元,在原房屋旁建起瓦房12間,占地400平方米,三兄弟共有,取名“三華堂”。彭德懷親撰門聯“為善最樂,見惡必除。”平江起義后,故居遭破壞,兩個弟弟相繼被害,留下8個侄男侄女。1949年,彭德懷拒絕當地政府修復,并改門聯為“吊民伐罪,繼往開來”,橫批“為人民服務”。可惜,故居現在不見此聯。 回鄉接待群眾的西橫堂屋 彭德懷故居是一個非常普通的農家小院,院門窄小。在我見過的元帥故居中,他家僅僅比賀龍那三間獨立的板壁房強。院門上懸掛著鄧小平題寫的“彭德懷同志故居”匾額。我去時已經有游客在內,于是先在黃泥小院門口請人拍全身照,還特意扣緊迷彩服以表敬意。 見群眾的后堂屋 我生長在“臭老九”家庭,適軍年紀正值文革中期,頭都抬不起,自然當不了兵。我向往軍旅生涯,即使戰死沙場馬革裹尸也不枉男兒一場。軍史戰史我都感興趣,閑聊中能隨口講一些相關情況,朋友同事都說我比當兵的還當兵的。比如,我國三個重裝集團軍之一、幾經軍改組合而成的第82集團軍追根索源就是朝鮮戰場上松骨峰阻擊戰被譽為“萬歲軍”的原第38軍,之前是東北野戰軍三大主力之一的一縱,其前身可追朔到1928年彭德懷領導的平江起義后成立的紅五軍第十三師。平江起義前是湘軍第五師第一團,彭德懷就是團長。 彭德懷回鄉與干部群眾的合影 湖南民居模式都差不多,彭德懷家正門檐廊也有兩根柱子支撐著。白墻上有金字“彭德懷同志故居”,堂屋門右邊懸掛著國務院2001年6月發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彭德懷故居”牌匾。整棟房屋呈凹型,正房一字排開,兩邊向前延伸。堂屋神龕位置供著“天地國親師”牌位。牌位旁上聯“蔬食勿忘天地德”,下聯“布衣常念祖宗恩。”真是淳樸、善良的農戶人家。堂屋兩邊通向臥室、廚房、柴房、豬圈。房前屋后大樹、竹林枝繁葉茂,就一普通的湖南農家。 <p class="ql-block">彭德懷與原配劉細妹</p> 我依次參觀每間房屋,房內陳設家什都很陳舊。文字介紹,他家的八仙桌、太師椅、雕花床等都是土改時分的勝利果實。故居右后門墻上寫著他的弟弟共產黨員“彭榮華犧牲處”。彭德懷的侄女、中央軍委紀委副書記彭鋼就是彭榮華烈士的女兒。1958年12月和1961年11月,彭德懷兩次回彭家圍子居住過一個多月,接待干部群眾2000多人,寫出四個調查報告。 存列在紀念館的元帥服 1958年12月,彭德懷寫信向中央反映自己對大躍進的看法。1959年7月和8月,廬山會議認為彭德懷的信表現出“資產階級動搖性,是向黨進攻,是右傾機會主義的綱領”。開展了對彭德懷、黃克誠、張聞天、周小舟反黨集團的斗爭。通過了《中國共產黨八屆八中全會關于以彭德懷同志為首的反黨集團的錯誤的決議》。會后,他被撤銷軍隊職務,仍保留中央政治局委員。1959年國慶前夕,彭德懷搬出中南海。1962年,被撤銷政治局委員職務。1965年11月,赴任西南三線建設第三副總指揮(總指揮是李井泉,副總指揮程子華、閆秀峰),受到很多限制,發揮作用有限。文革受到殘酷迫害,那張老態龍鐘、反剪雙臂、胸掛“三反分子彭德懷”牌子遭批斗的照片看了使人難過。1974年逝于北京,享年76歲。誰能想到,1928年12月率軍上井岡山、紅三軍團軍團長、八路軍副總指揮、志愿軍司令員兼政委、共和國元帥竟遭此大難。1935年,毛澤東還寫過《六言詩˙給彭德懷》“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埋藏萬言書的西廚房 彭德懷家西廚房很簡陋,灶臺、案板以外別無他物。灶臺前泥地上標有一個白色圓圈。文字介紹,那是“彭德懷同志八萬言書手稿和軍史論文手稿”的埋藏處。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為他平反,恢復了名譽。 故居后門,弟弟彭金華犧牲處。 我來到距故居約一公里遠的臥虎山,山上建有彭德懷紀念館。厚重的景區大門里一條寬闊的大道,直通8坡高高的石階梯上面的彭德懷銅像廣場。廣場中央,彭德懷身著元帥服,昂首挺胸,凝視前方。銅像高5.1米,連基座8.1米,基座上鐫刻著江澤明題寫的“彭德懷同志”五個金光閃閃的大字。 臥虎山 紀念館是1998年彭德懷誕辰100周年時建成的,占地160畝。馬頭墻門廊、灰白墻鑲著仿宋窗欞,既有古老的楚湘神韻,又有較強的時代感。門廳中央塑有手握望遠鏡、身披大衣的彭德懷半身像,底座上鐫刻著毛澤東那句對彭德懷斗爭意識極其贊賞的詩句“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背后是一面表現彭德懷戎馬生平的弧形黃銅色浮雕墻。我依次參觀了全部5個部分3個陳列廳。彭德懷生平介紹共20個章節,館藏300多張照片和珍貴的展品。 彭德懷銅像 2016年我自駕去過林彪故居,是他侄兒籌資自建的。此侄兒并非1988年任建設部部長的林育英之子林漢雄,而是林重安。聊了一會兒,林從安把我當成了“當兵的”。林彪故居夾在一長排黃土墻房屋中,掛了幾幅照片,沒有啥值得一提的紀念物品。不遠處有座形似堡壘、小得不能再小的“紀念館”。館里空空,那座林彪塑像令人不忍直視。唉,誰叫他摔死在溫都爾汗呢?一世英名盡毀。解放戰爭另一戰神、大將粟裕在湖南會同縣楓木村的故居也是一個侗族農家小院,我2015年去過。 彭德懷紀念館 林彪(林育容)和堂兄林育南、林育英在大革命時期都跟共產黨走。林育南是工人運動骨干、中共湖北省委代理書記、中華全國總工會秘書長,1931年在上海龍華被害。林育英(張浩)在延安時期傳達共產國際指示、解決了張國燾分列黨的問題。他是八路軍一二九師首任政委,1942年在延安病逝。毛澤東親自扶陵,并為他題詞“忠心為國,雖死猶榮”。<br> 從彭家圍子出來,我一步三回頭。彭德懷故居小院靜靜地立在樹蔭下,天陰沉沉的,沒有一絲風。<br> 我在彭德懷故居 2025.5.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法库县|
莱州市|
华坪县|
吐鲁番市|
汶川县|
嫩江县|
临湘市|
南乐县|
咸宁市|
鹤峰县|
上栗县|
金华市|
沂南县|
佳木斯市|
镇坪县|
台江县|
雅江县|
镇康县|
鲁山县|
枞阳县|
太谷县|
银川市|
南部县|
章丘市|
锦州市|
大姚县|
南漳县|
西乌珠穆沁旗|
新龙县|
章丘市|
综艺|
长乐市|
古丈县|
吐鲁番市|
田东县|
海盐县|
潞城市|
潞西市|
陈巴尔虎旗|
樟树市|
察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