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本篇片頭曲: 《想著你的好》…</p> <p>?2015年5月23日: 法國漢學家<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潘鳴嘯先生從重慶本編處前往成都并到達,受到成都知青朋友們的隆重歡迎!…</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上圖前排左一: 原云南德宏遮放農(nóng)場知青候勇(原云建三師十二團)。左二:原臨滄孟定知青邵聞(原云建二師七團)。左三:原孟定知青葉楓。左四:潘先生。左五:原保山潞江壩知青、西知網(wǎng)站長王進勇(原云建三師十五團)。右二:蘇友德(孟定知青)。右一: </span>前排右一舒志華醫(yī)生。</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后排左一: 樹人夫人。左二:原德宏盈江三師十三團知青楊躍志。左三:估計是未曾謀面的黃小斧。左四: 原云南知青陳仁德。左五:原孟定知青陳小毅。左六:原孟定知青葉楓夫人。右三:原勐臘知青王進。右二:原孟定知青張富源。右一: </span>蘇哥夫人韓東梅。</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第三排獨自一人:知青作家曲博先生。(在這里本編得著墨敲鍵多幾字: 曲博先生為人謙遜低調,仁義厚道,廣結海內外善緣,但每逢大眾場合總是把自己放在卑微的位置,令人閱后難免不心酸。今后,如遇這種情況,本編將默默地陪伴左右,說話算話…)</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以下圖文摘于中國西部知青網(wǎng)《知青文苑》欄目李軍發(fā)帖——(和法國著名漢學家潘鳴嘯教授歡聚一堂)2015/5/24 13:26:39。</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潘先生(Michel Bonnin)巴黎哲學學士,中國語言與文化學碩士及歷史學博士學位。現(xiàn)于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教授中國當代史,研究范圍包括中國當代社會民主運動、民工、就業(yè)等問題。早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他就開始進行有關中國知青上山下鄉(xiāng)運動的研究,在多種法文或中文刊物上發(fā)表論文。現(xiàn)任清華大學中法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的潘鳴嘯,并不算一位活躍度很高的漢學家,不過,他的代表作《失落的一代》靜悄悄地出版,三年來不聲不響地賣了十萬多冊(不包括早兩年在香港出的繁體字版),證明中國人對“上山下鄉(xiāng)”的歷史依然不乏熱情。與人們最熟知的“文革”景觀相比,“上山下鄉(xiāng)”這一插曲不太殘酷,不太悲慘,但足夠瘋狂;它本來就有一種狂歡的屬性,又因為狂歡的人群迅速瓦解而增加了喜劇性,然后,如潘鳴嘯所觀察到的,大量的知青不肯承認自己荒廢了光陰,反而引以為豪,而他們的兒女往往渾然不知,無法接觸到真實的體驗和記憶。</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劉小萌說:“潘明嘯是第一位用中文在中國發(fā)表知青問題論文的西方學者,是第一位深入到知青中并且從事知青研究的西方學者,同時還是唯一一位幾十年如一日始終以研究知青問題為己任的西方學者。”</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徐友漁評價說:“本書對中國的上山下鄉(xiāng)運動作了全方位研究,指出其動因不僅在經(jīng)濟人口方面,也在政治方面,論述之廣泛,分析之深入,構成了當代中國史研究重要的一章。” 席間,潘教授和我們暢所欲言,知青們也各展技能,唱歌跳舞,詩歌朗誦的,不亦樂呼!我多次問到中國知識分子的“病”,為人平和的潘教授答說,這與他們所處的特殊環(huán)境有關;他也說,這場運動帶來了一些正面的遺產(chǎn)。在那些他最早接觸到的知青身上,他也看到了一些積極的東西,研究這代人的價值,并不是為了否定他們。笑容可掬、激情豪邁的他還調侃說:“如果我在中國,我連你們都不如,我只能當回鄉(xiāng)知青,因為我的祖父是農(nóng)民。”在他發(fā)音標準而流利的”標普”面前,我們在座的知青們反倒像臨時客串的外國人,禁不住汗顏。潘教授真不愧為一個漢語言家啊!</span></p> <p>?本編不在現(xiàn)場,看圖說話編故事。人家歷史可以編,國土可以讓;本編插科打諢,增添本篇趣味可讀性又為何不可捏…你說是布?</p><p><br></p><p>參考李軍西知網(wǎng)發(fā)帖內容,故事開始了: 潘先生到達成都,由曲博、張富源分別做東為潘先生接風洗塵。接風宴上,原臨滄孟定知青葉楓夫人致歡迎詞…</p> <p class="ql-block">?葉楓夫人繼續(xù)說: 上世紀七十年代潘先生就開始進行有關中國知青上山下鄉(xiāng)運動的研究。七十年代末,云南知青大返城,潘先生卻逆向而行,去到云南邊疆,探索云南知青大返城的深層原因。為后來《失落的一代》書籍出版奠定了基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葉楓夫人還說: 潘先生閱讀《颶》書后,以其獨到的見解和洞察力,讀出了《姜案》的簽字,是云南農(nóng)墾這個龐然大物的霸王條款,是沮喪無奈、曲辱的簽字。不是令人滿意的結果…</p> <p class="ql-block">?《颶風刮過亞熱帶雨林》由云南生產(chǎn)建設兵團知青集體創(chuàng)作而成。主編: 曲博、羅小文。(2006年6月首發(fā))</p> <p>?上圖: 潘先生說: 葉楓先生,您夫人講得真好,成都話很悅耳、很動聽。嘿嘿…她是怎么知道這些的捏?</p><p><br></p><p>葉楓微微一笑回答: 呵呵…聽悠然擺談的唦。悠然還說了: 《姜案》曲辱無奈簽字,寶寶心里苦,只有潘先生讀出來了…</p><p><br></p><p>(寶寶心里苦——網(wǎng)絡語)</p> <p>?潘先生將信將疑繼續(xù)問葉楓: 是不是哦?</p><p><br></p><p>曲博見口說無憑急忙去窗臺翻書,以書為證…</p> <p>?曲博找來一本書,翻給潘先生看。曲博說: 悠然擺談的這些話已經(jīng)上書了,看嘛,白紙黑字寫著咧,有書為證,沒得錯…??????</p> <p>?旁邊的陳小毅被潘先生獨到的見解和洞察力所折服,毅然與潘先生合影一張,以示欽佩景仰…</p><p><br></p><p>上圖左一: 黃小斧。左二: 邵聞。左三: 葉楓。右二: 潘先生。右一: 陳小毅。</p> <p>?上圖右二: 曲博嫂子對潘先生說: 是嘛、豆是嘛,人家悠然豆是這么說的嘛。</p><p><br></p><p>上圖左一: 葉楓。左二: 潘先生。左三: 小毅嫂子。右一: 曲博先生。</p> <p>?紹文夫人王姐(原孟定知青)發(fā)言: 曲博曾經(jīng)說: 當年《姜案》登高一呼,全營千余知青停工響應,為知青同伴掙得了應有的合理安葬。想當年未成年,我沒有那個能力做到一呼百應,可能許多人也沒那個能力做到這一點。</p><p><br></p><p>右一: 舒醫(yī)生說: 對頭,西知網(wǎng)站長進勇也曾說過這句話…</p> <p>?曲博現(xiàn)場說: 當年《姜案》不是為了自己吃好點、穿好點,而是為知青同伴、為國家烈士的遺體能夠得到應有的尊重,及妥善安葬遭受無妄之災…</p><p><br></p><p>《姜案》未成年就敢為知青同伴說話,為共和國烈士說話而被迫害致殘;我們五十天命為啥又不敢為《姜案》說話?如是那樣,就沒有了公平公理!所以,我們聲援《姜案》義不容辭,責無旁貸!…</p> <p>?上圖中: 原孟定知青張富源對潘先生說,當年聲援《姜案》,我們堅定不移地站在曲博身邊,任憑風吹雨打,決不動搖!…</p><p><br></p><p>上圖左一:潘先生。中:張富源。右一:曲先生。</p> <p>?接風宴開始時: 原云南知青仁德面見潘先生。</p> <p>?接風宴開始時: 原云南知青老蘇面見潘先生。</p> <p>?左一: 楊躍志。左二: 黃小斧。左三: 邵聞。右二: 葉楓。右一:潘先生。</p> <p>?左一:楊躍志。中:黃小斧。右一:邵聞。</p> <p>?左一:葉楓夫人。中: 原德宏盈江三師十三團知青楊躍志夫人。右一:原德宏遮放十二團知青候勇。</p> <p>?潘先生法語放歌一曲: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span></p> <p>?潘先生放歌一曲(二)…</p> <p>?法語唱不來了,大家聽潘先生唱。</p><p><br></p><p>左一: 邵聞。左二: 葉楓。左三: 潘先生。右二: 張富源。右一: 陳仁德。</p> <p>?潘先生改用漢語唱,大家又能跟幾句了…</p> <p>?唱完潘先生坐下,感謝成都知青朋友的盛情…</p><p><br></p><p>從左到右: 邵聞、葉楓、潘先生、張富源、陳仁德。</p> <p>?潘先生與張富源。</p> <p class="ql-block">?張富源說: 曲博——云南知青翹楚,學富五車,妙語連珠,時常有驚人語句說出,令人驚嘆折服!…(張富源原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曲博: 經(jīng)幾十年知識積累,現(xiàn)以其滿腹經(jīng)綸,博學多長,學貫中西,博古通今,視野寬廣,閱歷豐富,名揚中國西部知青群體。而現(xiàn)實中的曲博,比起西部知青口碑中的形象不遑多讓。他秉性剛直,愛憎分明,嫉惡如仇,深受大家追捧。</p> <p>?潘先生說: 曲博的學識令人欽佩,為我的研究工作有很大幫助,我非常感謝他!可曲博說: 你的心情我領了,如果你能到重慶時多去看望弱勢群體中的悠然,那就是最好的感謝。</p><p><br></p><p>所以,因為曲博的善緣就有了潘先生三到重慶,三到悠然家。</p><p><br></p><p>本編語: 多么善良厚道的文化人!當本編得知這個信息時,好生感動,默默祝福好人吉祥平安!!!</p> <p>?接風宴喜慶祥和,潘先生為結識了中國知青的英雄群體——云南知青,感到由衷的高興……</p> <p>?為中國知青的朋友潘先生到訪成都干杯!…</p> <p>?為終結“上山下鄉(xiāng)”運動的英雄群體——云南孟定知青干杯!…</p> <p>?大家注意: 曲博有唱歌的架勢了…</p> <p>?看曲博唱歌…</p> <p>?曲博唱歌勁扎,聲情并茂,手舞足蹈,有種排山倒海的氣勢。但是,曲博不喝酒,那是聽不到、看不到他唱歌的哈…??????</p> <p>?氣場被逐漸帶動起來了…</p> <p>?氣場被帶動起來,曲博說: 那我就歇歇了,看你們唱嘛…</p> <p>?女士也被帶動起來,跳舞了…</p> <p>?潘先生說: 你們唱嘛、跳嘛,我把你們拍下來,留在相機里。</p> <p>?曲博還在歇,看大家唱…</p> <p>?曲博徑直坐下來看大家高興…</p> <p>?潘先生為大家的吼歌點贊…</p> <p>?潘先生這里在說什么,本編江郎才盡,書讀少了編不出來了…??????</p><p><br></p><p>左一:張富源。左二:邵聞。左三:潘先生。右一:葉楓。</p> <p>?進勇站長說:你們全部靜下來,我把你們留在手機里,免得一些高一些低,參差不齊沒美感哈…</p> <p>?原孟定七團知青陳小毅說: 我小時候與悠然一個村的,讀書時舉家遷往成都,后來支邊去了云南孟定。</p><p><br></p><p>原孟定知青葉楓夫人說: 對頭、一個村的,有那么回事,但沒上書…??????</p> <p>?潘先生最后總結說: 你們是中國知青,我是法國知青。我讀書畢業(yè)后曾經(jīng)回鄉(xiāng)從事農(nóng)業(yè),因為我的祖父是農(nóng)民…</p> <p>?2014年10月21日: 黃小斧、李忠明《戍邊夢》、曲博《喁望集》新書首發(fā)式。</p> <p>?2014年10月21日: 黃小斧、李忠明《戍邊夢》曲博《喁望集》新書首發(fā)現(xiàn)場。</p><p><br></p><p>原孟定七團知青曾曉嘉致辭…</p><p><br></p><p>曾曉嘉:小名嘉嘉,原孟定七團著名巾幗。曾記得06年昆明《颶》書首發(fā)式后轉道成都在曲博家,原七團知青金矮子提議去找虎豆聚餐請伙食。金矮子點夠了原七團墻壁上都留有腳板印的頑皮知青,特別提到一定要請到嘉嘉,非請不可!</p><p><br></p><p>本編在重慶家住附近有兩位男士名嘉嘉。此時金矮子特別提到的成都嘉嘉,肯定是他們的排頭大哥(男士),不然金矮子不會這樣言之鑿鑿!嘿嘿…本編那天就要見識一下七團的大哥,一睹其風采了。</p><p><br></p><p>成都某地“大蓉和”,曲博特為本編講解,這是成都民間最高檔去處。只見金矮子召集的七團朋友軍長、巫二娃、母羊子等,手提“五糧液”,滿面笑容道: 酒孬了不喝,餐飲處檔次低了不去,這“大蓉和”是個好地方,選址不錯…</p><p><br></p><p>本編面見了幾位七團的頑皮知青,便引頸瞭望人在途中,還未到達的七團帥哥——嘉嘉。</p><p><br></p><p>不多時,曲博拉住本編說: 我給引薦引薦,這位就是孟定七團嘉嘉,省文聯(lián)的專業(yè)知青作家。本編收回瞭望的目光,眼見一位笑容滿面的女士愣住了。一聲“幸會幸會”,把本編從狐疑中驚醒,怎么成都哥們口中念叨的嘉嘉竟是一位一笑一酒窩的知性女士。</p><p><br></p><p>本編那時沒文化,不會這樣的詞語,感覺這一聲“幸會”中,嘉嘉有文化有內涵,難怪這成都的哥們滿都尊崇她。</p><p><br></p><p>嘉嘉有一種知性美,一種從內而外流露出來的氣質,成熟而從容、自然而美麗。文化氣息的氣質和風格,在言行舉止中表現(xiàn)出來,使本編感受到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從而透出源源不斷的魅力,這就是知性美。</p><p><br></p><p>于是,尊崇、景仰,油然而生…</p><p><br></p><p>(當然,虎豆宴請的這趟伙食雀濕沒含糊,堂堂“大蓉和”坐二十來人的大圓桌,菜肴重迭了三層,本編下細數(shù)了的,服務員穿梭式地平均三五分鐘一道盤,直至賓客下席) (再當然,這是本編有生以來絕無僅有的一次,開眼界、漲姿勢)…</p> <p>?新書首發(fā)式: 原孟定知青張富源講話…</p> <p>?曲博新書《喁望集》首發(fā)…</p> <p>?曲博新書首發(fā),軍功章有曲博嫂子的一半。木有嫂子的后勤工作跟上,曲博再厲害,餓起肚子是寫不出來書的哈…呵呵??????</p> <p>?仨戰(zhàn)友新書首發(fā)式,原云建三師十團(德宏隴川)知青尹俊萍講話…</p> <p class="ql-block">?左一:原潞江壩云建三師十五團知青郝麗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左三: 原臨滄孟定知青黃軍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右一: 原孟定知青老范。</p> <p>??仨戰(zhàn)友新書首發(fā)式現(xiàn)場:</p><p><br></p><p>左一:樹人夫人。左二: 原德宏遮放三師十二團知青侯勇。右一: 原德宏盈江三師十三團知青楊躍志。</p> <p>?仨戰(zhàn)友新書首發(fā)式現(xiàn)場:</p><p><br></p><p>原孟定知青大返城總指揮葉楓。</p> <p>?仨戰(zhàn)友新書首發(fā)式現(xiàn)場:</p><p><br></p><p>李軍帖子說: 不管咋個,葉帥總是應該站中的三。</p><p><br></p><p>原孟定知青葉楓、樹人,與新書首發(fā)仨戰(zhàn)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仨戰(zhàn)友新書首發(fā)式現(xiàn)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左一: 原孟定知青老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 原孟定知青大返城總前委成員邵聞。</p> <p class="ql-block">?卲聞與老范。</p> <p>?仨戰(zhàn)友新書首發(fā)式現(xiàn)場:</p><p><br></p><p>李軍鏡頭中的西知網(wǎng)站長進勇(左一)。左二三:曲博與嫂夫人。</p> <p>?仨戰(zhàn)友新書首發(fā)式現(xiàn)場:</p><p><br></p><p>原孟定知青陳小毅宣布新書抽獎儀式開始。</p> <p>?仨戰(zhàn)友新書首發(fā)式現(xiàn)場:</p><p><br></p><p>曲博細看抽獎結果…</p> <p>?仨戰(zhàn)友新書首發(fā)式現(xiàn)場:</p><p><br></p><p>張富源幸運中獎…</p> <p>?仨戰(zhàn)友新書首發(fā)式現(xiàn)場:</p><p><br></p><p>非洲鼓手中獎獲書…</p> <p>?仨戰(zhàn)友新書首發(fā)式現(xiàn)場:</p><p><br></p><p>樹人夫人也中獎獲書。</p> <p>?仨戰(zhàn)友新書首發(fā)式現(xiàn)場:</p><p><br></p><p>尹俊萍中獎獲書。</p> <p>?仨戰(zhàn)友新書首發(fā)式現(xiàn)場:</p><p><br></p><p>新書首發(fā)作者曲博為獲書者簽名…</p> <p>?仨戰(zhàn)友新書首發(fā)式現(xiàn)場:</p><p><br></p><p>進勇書法有一手…</p> <p>?仨戰(zhàn)友新書首發(fā)式現(xiàn)場:</p><p><br></p><p>樹人書法也不錯…</p> <p>?仨戰(zhàn)友新書首發(fā)式現(xiàn)場:</p><p><br></p><p>據(jù)李軍發(fā)帖: 原八<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團宣傳隊的周學軍,純粹的百靈嗓。</span></p> <p>?仨戰(zhàn)友新書首發(fā)式現(xiàn)場:</p><p><br></p><p>到場佳賓發(fā)言。</p> <p>?仨戰(zhàn)友新書首發(fā)式現(xiàn)場:</p><p><br></p><p>到場佳賓白憲發(fā)言。可能是在朗誦,表情盡寫臉上…</p> <p>?仨戰(zhàn)友新書首發(fā)式現(xiàn)場:</p><p><br></p><p>原八團知青滿山跑,被李軍拍了個正著。</p> <p>?仨戰(zhàn)友新書首發(fā)式現(xiàn)場:</p><p><br></p><p>到場佳賓合唱一曲。</p> <p>?我們是有樂隊的哈,不是清唱、干唱的喲…??????</p> <p>?仨戰(zhàn)友新書首發(fā)式現(xiàn)場:</p><p><br></p><p>李軍發(fā)帖說:曲博今天心里比蜜甜。</p> <p>?仨戰(zhàn)友新書首發(fā)式現(xiàn)場:</p><p><br></p><p>左一:仁德夫人柴姐(十二團遮放知青)。左二三: 原孟定知青樹人與夫人。左四: 原德宏遮放知青侯勇。右二: 原德宏盈江知青楊躍志。</p> <p>?仨戰(zhàn)友新書首發(fā)式現(xiàn)場:</p><p><br></p><p>左一:原德宏知青小川。左三:原孟定知青溫揚。</p> <p>?仨戰(zhàn)友新書首發(fā)式現(xiàn)場:</p><p><br></p><p>又見平易近人的嘉嘉…</p> <p>?仨戰(zhàn)友新書首發(fā)式現(xiàn)場伙食:</p><p><br></p><p>曲博捧杯回謝到場佳賓。</p><p><br></p><p>左一: 陳仁德。左二:曲博。左三:李忠明。左四:仁德夫人。</p> <p>?2008年元月30日: 西部知青網(wǎng)重慶地區(qū)春節(jié)團拜會。</p><p><br></p><p>左一: 原云南生產(chǎn)建設兵團獨立五團(思茅地區(qū)江城)知青缺牙巴。</p><p><br></p><p>右一: 原云南生產(chǎn)建設兵團一師三團(景洪小勐養(yǎng))知青張鐮斧。</p> <p>?2008春節(jié)團拜會: 原云建獨立五團知青缺牙巴(左)應本編邀請參加團拜會。</p><p><br></p><p>本編奇遇缺牙巴: 70年代期間,思茅汽車客運站是個魚龍混雜人人自危的場所,來來往往的版納各團知青,無不畏懼思茅獨立五團重慶知青的蠻橫和野性。一次轉車去昆在思茅老車站候車,幾名重慶知青走進候車室,團團圍住孤身一人的本編發(fā)話道: “幾團的?去哪?我們弟兄幾個還沒吃午飯,拿點錢出來。”待問明他們是獨立五團知青,情知遇上了“夜襲隊”。我六神無主況且人地生疏,心想這次遭了。慌亂中想起我營朋友“小耳朵”的囑咐:“在思茅遇到問題,找地主、鴨娃、缺牙巴”。于是,我站起來底氣不足地回答:“我是六團小耳朵的朋友。只要見到地主鴨娃缺牙巴,我就照你們的辦。”這幾位知青見本編口氣不小,其中一位態(tài)度緩和道:“你稍等。”即到門外叫來一位高個頭的重慶知青,他走近本編咧嘴笑道:“你找他們哪一個?”見他態(tài)度溫和、嘴里明顯少一顆門牙,便馬上反應過來回答:“我就找你!你就是缺牙巴!小耳朵叫本編在思茅有問題找你,不知靈不靈?”缺牙巴大笑:“我就是缺牙巴,小耳朵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他的話,靈!”于是,握手寒暄,說長道短后他們離開車站,去尋覓下一個目標。幾天后,我們又在昆明回渝的列車上碰面。原來那幾天在思茅客運站,可能是在籌措回家的路費…</p><p><br></p><p>30年后的07年4月22日,缺牙巴等應小耳朵邀請,參加我營知青支邊36周年紀念。當本編走進歌樂山“山語印象”山莊就被小耳朵叫住,讓認認他身邊的一位朋友。雖然幾十年不見,望著這當年熟悉、現(xiàn)在門牙齊全的笑臉,一下就叫出他那令版納知青生畏的外號。談到當年的邂逅,感嘆沒有小耳朵與各團知青的友好往來,我將成為思茅知青的目標,一件令人遺憾、被同類洗劫的事例在本編的回憶文中出現(xiàn)。如今,為知青朋友情重逢,聽本編敘述當年的思茅奇遇,大家都沉浸在友好的往事回憶中…</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63, 163, 163);">陳丹青:知青就是草寇流氓。我從小班里要好的同學,一半是流氓,有成天打架闖禍的,有判了刑的。小時候不懂,就知道他們好玩,有勁,他們也喜歡和我玩。下鄉(xiāng)后不用說了,江湖上沒有一點流氓氣,不好自保,也不好辦事啊。</span></p><p><br></p><p>當年的頑皮知青“缺牙巴”,十處打鑼九處都有他。他在思茅名氣大,與兵團廖副司令是忘年交,獨立五團數(shù)名知青受到重刑處分,唯獨缺牙巴卻多年無事安然無恙。知青生活艱苦遇到腸胃生銹時,他常去駐扎思茅的兵團司令部找廖副司令要吃要穿。一次潑水節(jié),他找廖副司令要車去景洪,廖副司令調侃道:“你這缺牙巴,平時我好酒好肉招待穿我的軍裝,吃我穿我過節(jié)還要我派車,真難伺候”。缺牙巴回答:“誰叫你是司令!誰叫我們是朋友!”廖副司令對知青仁義厚道,之后還是安排缺牙巴搭乘兵團到師部的順風車去了景洪。在“山語印象”山莊,本編一直陪著兵團司令都買帳的缺牙巴及另一位獨立五團的知青朋友聊兵團聊當年,始終都沉浸在對往事的友好回憶中。聚會結束時合影,留下30年后的記憶,這是后話。——2007年6月1、2日記錄。</p> <p>?云南生產(chǎn)建設兵團副司令江洪洲。</p><p><br></p><p>云南生產(chǎn)建設兵團司令是云南省軍區(qū)司令黎錫福兼任(名義上的),第一副司令是蒲大義將軍(實際上的一把手,原昆明軍區(qū)炮兵司令)。還有老紅軍江洪洲、范金標也是副司令,廖開芬(昆明軍區(qū)后勤部長)也是副司令。</p> <p>?2008年11月8日15時46分拍片: 西部知青網(wǎng)友相聚簡陽三岔湖、桃花島…</p><p><br></p><p>上圖: 重慶網(wǎng)友到達時…</p> <p>?到達桃花島,先與卲聞站一張…</p> <p>?2008/11/8日: 三岔湖西知網(wǎng)友合影…(一)</p> <p>?2008/11/9: 三岔湖西知網(wǎng)友合影…(二)</p> <p>?2008/11/9: 三岔湖桃花島,仁義厚道、樂善好施的重慶板姐余遠瑾留影…</p> <p>?2008/11/9: 三岔湖桃花島,仁義厚道、樂善好施的重慶板妹王穎留影…</p> <p>?2008/11/9: 三岔湖、桃花島重慶板姐嘎灑與重慶板斧留影…</p> <p>?2008/11/9: 簡陽三岔湖、桃花島。</p><p><br></p><p>豁喲…重慶的哥們姐們都是板字輩的哈…</p><p><br></p><p>上圖: 王穎與金沙…</p> <p class="ql-block">?桃花島看書…</p> <p>?桃花島王穎看湖水…</p> <p>?桃花島金沙看鏡頭…</p> <p>?叼紙煙的木梳與張主任…</p> <p>?木老板被重慶板妹慣實得不像畫,有點拽喲…</p> <p>?2008年11月9日12時20分: 三岔湖合影…</p><p><br></p><p>上圖右三金沙漫蝶: 哎呀,咋子嘛咋子嘛?好笑人啰,合個影站這么遠咋子嘛?還不站攏來些…</p><p><br></p><p>上圖左三: 熱作所晨露: 聽到?jīng)]有聽到?jīng)]有?合影站這么遠咋子嘛?</p><p><br></p><p>上圖左一三及右二網(wǎng)友遠走不在了,特此致哀…</p> <p>??2008年11月9日12時20分: 桃花島重慶網(wǎng)友合影…</p> <p>?桃花島晚餐…</p> <p>?晚餐后的消食舞…</p> <p>?這個舞姿有點帥,樂壞一眾觀舞人…</p> <p>?不曉得、不曉得,點都不曉得,倆鎂鋁站在身后,本編也沾光燦爛了一盤…</p><p><br></p><p>這張照片么,只有斧老板級別才能拍出來的哈…</p> <p>?2008年8月2日18時20分: 云南生產(chǎn)建設兵團一師三團、景洪小勐養(yǎng)知青赴滇37周年紀實。</p><p><br></p><p>上圖: 37周年,斧老板與三團的特邀賓客合影。</p> <p>?斧老板照顧不過來,賓客自家歡喜了哈…</p> <p class="ql-block">?社保說了:</p><p class="ql-block">你點一個贊</p><p class="ql-block">本編養(yǎng)老金漲五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篇2020年11月15日編輯完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請待續(xù)篇……謝謝觀賞,來點巴巴掌!</p><p class="ql-block">上篇鏈接:</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5.cn/37i9edrz?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西部知青網(wǎng)站相冊》(三)</a></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鲁甸县|
马尔康县|
金山区|
余江县|
蒲城县|
固镇县|
上蔡县|
周至县|
邵武市|
建水县|
娱乐|
阳原县|
瑞昌市|
西充县|
洪洞县|
嘉善县|
竹溪县|
丹江口市|
浦县|
巫山县|
株洲县|
林州市|
沁阳市|
利辛县|
铜陵市|
原平市|
格尔木市|
汽车|
宁河县|
司法|
江口县|
绥阳县|
徐闻县|
淮安市|
栾城县|
苍梧县|
卢湾区|
桦甸市|
吉木萨尔县|
德阳市|
辉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