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甲午海戰多悲壯,劉公島甲午海戰陳列館和海軍公所給答案。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陳列館位于山東威海劉公島,是一座全面展示中日甲午戰爭歷史的綜合性展館。整個展館分為“序廳”、“甲午戰前的中國和日本”、“甲午戰爭”、“深淵與抗爭”、“尾廳”五個部分。該建筑構思大膽,造型獨特,創造性地將象征北洋海軍艦船的主體建筑與巍然矗立的北洋海軍將領塑像融為一體,被譽為“20世紀中華百年建筑經典”。該館以《甲午戰爭:1894—1895》為基本陳列,共展出珍貴甲午戰爭歷史圖片650多幅,復制了大量甲午戰爭時期的武器裝備,還原再現了多個超寫實人物塑像場景,如:“金州曲氏一家投井場景”、“李鴻章在馬關談判場景”等,開辟國內首個“黃海海戰”3D影視廳,聲光電與多媒體復合再現“威海衛保衛戰”震撼人心的戰爭場面,還有大量反映甲午戰爭的巨幅油畫和巨型雕塑。海軍公所,中國清代北洋海軍提督辦公的官署,中國最早的海軍指揮機構辦公的營院。根據《北洋海軍章程》規定,北洋海軍提督需要在形勢險要的威海擇地建造公所,處理日常軍機事務;總兵以下的軍官皆常年住在船上。海軍公所于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在劉公島上破土興建,1888年竣工。島上還配套建造了提督寓所、機器局和電報局用房、鐵碼頭、船塢、彈藥庫及炮臺等軍事設施。海軍公所共有房舍70余間,建筑面積約,皆為單層坡屋頂磚木結構的外廊式房屋,總體布置為三進院落。第一進的主體建筑為“禮儀廳”,用于接待官員。第二進主體建筑為“議事廳”,是北洋海軍高級將領召開軍事會議的場所。1894年8月1日,中日甲午戰爭爆發,8月8日在此廳召開了北洋海軍出洋巡擊日艦、保衛海疆的軍事會議,制定了海戰作戰計劃。第三進營房和兩側廂房供議事官員、執勤官兵休息和儲藏軍需品。營院的東南角為“演武廳”,供研討戰法和演練武藝。各進院落的營房均由東、西兩道木柱長廊相連接,形成一個完整的建筑群體。為了在旱季或戰時保障供應淡水,海軍公所在第二進院落內建有容量為的地下儲水池,承接和儲備院內的雨、雪水。水池中構筑了兩層橋券式跌槽過濾設備,可以對淡水作簡單處理,在地面上留有4個提水口供人員取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按照原貌進行了修葺,并作為歷史性建筑物進行重點保護。</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洋县|
南江县|
红原县|
如东县|
河曲县|
宁津县|
九龙县|
吐鲁番市|
淮南市|
淮阳县|
桃江县|
启东市|
濮阳市|
上栗县|
滁州市|
扬州市|
建平县|
肇州县|
容城县|
嘉义县|
普安县|
汕头市|
阆中市|
东阿县|
津南区|
临泽县|
稻城县|
德惠市|
汶川县|
阜新市|
甘德县|
枣阳市|
义乌市|
凤庆县|
土默特左旗|
子长县|
五莲县|
原平市|
和平县|
普兰店市|
安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