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天,在印度靈鷲山,佛祖為眾生說法,然而這一次佛祖卻沒有說話,他輕輕地拈花不語。正當弟子迷惑不解時,迦葉尊者破顏微笑,就在這心心相印之間,一個代表佛教無上心法的宗派禪宗誕生了。迦葉為了使法脈長留,將佛祖傳下的衣缽,以直指單傳的形式傳給阿難尊者,這是西天的第二代祖師,及至西天第二十八代祖師達摩攜佛祖親傳衣缽進入中原,法脈得以在中國延續,傳至六祖慧能,花開五葉發揚光大。</p><p class="ql-block">公元712年,與孔子老子統稱為中國三圣人的六祖慧能在南華寺講經說法,此時的慧能感到自己將不久于世,萌生了要回故里新州的念頭,于是他吩咐門人到新州的國恩寺建塔。</p><p class="ql-block">第二年夏末,年邁的慧能動身前往新州。二十天后,慧能沐浴更衣,端然靜坐。三更時分,他對弟子們說:我走了。就這樣惠能在國恩寺圓寂了,他把自己生命的起點選擇作為了自己生命的終點。</p><p class="ql-block">在慧能家鄉新州有一處山澗,是慧能年輕時,為了奉養母親砍柴的地方。24歲時,慧能去市集賣柴,聽聞客人誦讀佛經,頗有感觸的他產生了北上禮佛的念頭。他來到五祖門下,因一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得到五祖賞識,密傳袈裟衣缽于他。</p><p class="ql-block">六祖圓寂后。慧能剃度出家的光孝、弘法37年的南華寺都趕到國恩寺,爭著要將六祖的真身帶走,相持到最后,有人提議六祖慧能的真身何去何從,應聽從他本人的意愿,可以用焚香的辦法,煙飄向哪里,他的真身就送去哪里。點煙的時候是公元713年農歷11月12日,按照新歷計算是應該刮北風,那天卻刮起了南風,煙飄向了韶州南華寺。新州的僧侶、百姓因為留不住六祖真身而悲傷痛哭,就在當晚,國恩寺的僧人們做了同一個夢,六祖跟他們說:不管真身在哪里,心還在新州,而且留下了一句祝福家鄉的話,“任憑天下旱,新州一半收,任憑天下亂,此地永無憂。”</p><p class="ql-block">六祖真身回到了他弘法三十七年的南華寺。據說,六祖老家新州現在的廣東新興自他圓寂后從未見過嚴重的自然災害,這一千三百年的風調雨順是否真是因為夢中六祖一句此地永無憂的保佑,還是另有原因,我們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六祖圓寂后,他的弟子輯錄其講經要義,編撰成《壇經》一冊。《壇經》是唯一一本中國人自己創作的佛經,慧能一方面使繁瑣的佛教簡易化,一方面使佛教中國化,因此被視為禪宗真正的創始人。</p><p class="ql-block">有興趣的話翻翻這位智者留下的經書,或許您的慧根就會被打開,您的生命將開啟一片新天地。</p> <p class="ql-block">2006年12月28日,國恩寺的兩名寺內職工在開挖排水沉沙池時,挖出了一個地宮,誰也沒有想到這次普通的作業竟然引出了一個驚天發現,考古專家在塔下發現了七枚佛祖舍利。</p><p class="ql-block">公元712年,慧能突然叫門徒到新州建了兩個塔,一個是龍山報恩塔,一個是西經縣城夏院塔。《壇經》記載是“速令弟子返新州建塔“,六祖在建了兩個塔后,從寶林寺返回國恩寺,最后在國恩寺圓寂。可見六祖在圓寂之前速令門徒回新州建塔的時候,已經做出了一件足以驚天動地,足以在中國佛教史上注定的一件大事——他決定將七顆佛祖舍利帶回國恩寺,作為鎮塔之寶埋在報恩塔下。</p><p class="ql-block">七這個數字,在佛教是吉祥數字,寓七七無窮,所以持咒念經一般至少七遍。達摩祖師從印度到中國,除了隨身袈裟,還帶著七粒佛祖舍利,并將它作為一種信物傳給二祖,寓意禪宗的傳承。由此可以想見,當年慧能敢于接過五祖袈裟,其實需要極大的勇氣,因為自古以這份袈裟寶物為代表的禪宗秘寶引起過無數的紛爭。慧能得到袈裟當晚,連夜離開黃梅寺,就引來了無數的追殺。</p><p class="ql-block">在六祖慧能看來,不管是佛舍利還是袈裟和傳法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想當年世人不理解佛寶的實質,引起了那么多的腥風血雨。六祖慧能為了避免悲劇重演,也為了讓佛法能夠不分門第大片開花結果,最終決定不再傳衣缽,而將舍利子永遠埋在了塔下。</p> <p class="ql-block">帶著對慧能這個大字不識卻能深悟禪理的神奇人物的好奇,以及對慧能曾到過的嶺南三大寺院的向往,我探訪了南華寺、光孝寺、國恩寺這三個千年古寺,寫下此文,以表達對慧能六祖的敬意。</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鄢陵县|
育儿|
莒南县|
通许县|
印江|
赣州市|
江都市|
武清区|
潞西市|
东阿县|
台东县|
富阳市|
九龙坡区|
昌黎县|
固镇县|
安阳县|
平南县|
柯坪县|
牙克石市|
应城市|
绿春县|
西和县|
通道|
五原县|
青浦区|
高密市|
鲁山县|
怀宁县|
庐江县|
虞城县|
东源县|
隆回县|
安远县|
武强县|
东丽区|
嘉义县|
息烽县|
连州市|
阿拉善盟|
措勤县|
德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