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何堯森:紅色歲月里的堅守與奉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人物的故事,如閃耀的星辰,照亮我們對過去的認知,也激勵著我們對未來的追求。何堯森,便是這樣一位值得銘記的人物,他的人生軌跡,是山老區人民為中國革命勝利無私奉獻的生動縮影。</p> <p class="ql-block">五十年前,我在白瓜公社白瓜大隊站房生產駐隊工作,初次結識了大隊醫療站醫生何堯森。站房生產隊位于鳳凰山下、路西溝底,此地寂靜,人煙稀少,然而在解放前,這里卻是紅色政權經常活動的重要區域。何堯森就出生于此,早年便投身照金革命活動。他的家成為革命活動的聯絡點,淳耀縣縣長封正保,淳耀縣縣委西區區委書記杜興泉(白瓜村人),常與他往來,在他家開會、商量工作,共同為革命事業出謀劃策。據何堯森講述,他曾在淳耀縣政府工作,當時時局不穩,政權流動性大,被群眾稱為“包袱”政權,但即便環境艱苦,他依然懷著對共產黨的赤誠之心,堅守崗位,為革命事業默默付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何堯森身為醫生,常常以行醫為掩護,為黨傳遞信息文件,活躍在柳林、照金、阿子、白瓜等地區。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巧妙地穿梭于敵人的眼皮底下,將一份份重要情報安全送達,為革命事業的順利推進提供了有力支持。他工作認真負責,為陜甘邊區的經濟建設服務貢獻了自己的力量。1945年,他的努力和貢獻得到了高度認可,光榮地在延安出席了陜甘寧邊區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作為代表出席會議的他,有幸受到了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等領導的接見,這無疑是對他革命工作的最高褒獎。在他家中,掛著接見時的合影照片,那時下鄉的我親眼見過這張照片,其珍貴程度不言而喻,我叮囑他一定要妥善保管這份珍貴的資料,它不僅是何堯森個人的榮譽見證,更是那段革命歷史的有力物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然而,革命的道路充滿了艱難險阻和殘酷考驗。1947年,國民黨圍剿進攻邊區,在站房桃園溝,何堯森的妻子和母親被敵人殘忍地殺害在窯內,那窯洞至今仍在,仿佛在無聲地控訴著國民黨慘無人道的罪惡。當時,何堯森只能帶著兒子在外面躲避,無法回家。據他回憶,全家親屬中共有4口人慘遭敵人殺害,這血海深仇,成為他心中永遠的痛,但也更加堅定了他為革命奮斗到底的決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解放后,何堯森在小坵鄉工作,他的兒子何書富在耀縣人民法院工作。1951年,何堯森出席了陜西省第二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同年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典禮活動,再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的接見。他本人還收藏有毛澤東、謝覺哉、中央交際處出席參加接見宴會、觀看文藝節目的請帖,以及紀念章、搪瓷缸等紀念品,這些物品承載著他特殊的經歷和榮耀,是他人生中寶貴的財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但命運似乎對何堯森一家格外殘酷。在耀縣法院工作的兒子何書富結婚成家,并有一女何明俠,本應是幸福美滿的家庭,卻遭遇了不幸。1957年,兒子何書富病故,兒媳改嫁離家,這一系列的打擊讓何堯森悲痛欲絕。一氣之下,他背著孫女離開了工作崗位,回到了白瓜站房村桃園溝,與孫女相依為命,度過了艱難的時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即便生活困苦,何堯森依然發揮自己的專長,為群眾看病,經常出診服務。直至上世紀七十年代,他還在大隊合作醫療當赤腳醫生,守護著鄉親們的健康。孫女何明俠初中畢業后,回到隊上被安排在合作醫療站工作,爺孫倆共同負責白瓜村的醫療衛生工作。何明俠工作認真,服務態度好,經常被抽到公社衛生院到各村搞衛生防疫和計劃生育工作。她還是白瓜村的團支部委員,思想進步,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在群眾中很有威信。后來,何明俠招婿生育一兒一女,過上了平常人的生活。1984年,一家人遷居樓村鄉牛村。</p> <p class="ql-block">我在白瓜工作期間,與何堯森相識。他個子不高,當時腿有問題,拄著拐杖,背著藥箱,卻經常出診看病。他最愛向我講述淳耀縣政府的往事和革命戰爭年代的故事,那些驚心動魄的經歷和感人至深的革命精神,讓我深受觸動。他還說自己在北京觀禮時見到劉胡蘭的母親胡文秀,并讓她簽了字,我也印象深刻地記得他曾讓我看過蘭格格筆記本上簽的名字,這些細節都為他的革命經歷增添了別樣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白瓜,每個村都有參加革命和犧牲的人員,這里有著濃厚的紅色基因和豐富的革命傳統教育資源,與其他地方截然不同,是活生生的紅色教材。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我離開了白瓜,但何堯森參加陜甘邊區會議的照片,還有白瓜公社原副書記王治才參加全國青年積極分子代表大會與毛主席、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同志合影照片,始終是我心中關注的焦點,它們代表著那個特殊時代的光輝與榮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20年,為搜集白瓜有關資料,我希望對何堯森的往事做進一步了解。多方打聽后,得知他的孫女何明俠在牛村居住,我多次前往牛村、豹村尋找,卻一無所獲。直到今年,在程金貴提供的牛村東嶺具體地址,以及熟悉牛村、撰寫村史的魏學森同志帶領下,我們終于找到了何明俠的住地。當時她不在家,最后通過電話才聯系上。令人感慨的是,何明俠住在女兒家的農技公司家屬院,離我們協會辦公地址僅一墻之隔,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五十年后再次見面,我們都已變成滄桑的老人,歲月在我們臉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跡,但那些共同的回憶卻依然清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何明俠回憶,爺爺活到八十多歲才離她而去。臨終前,爺爺把他出席陜西省第二屆人民代表會議紀念章、毛主席像章,參加北京國慶典禮毛澤東、謝覺哉、國務院交際處參加會議出席證、宴會、文藝節目請帖及紀念品都交給了她,并告訴她,若日后日子實在過不下去,就拿著這些證明找政府幫忙。然而,老區類似情況眾多,政策規定只限本人享受優待,何明俠已成家成人,不在享受照顧之列。關于家中何堯森出席陜甘寧邊區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的照片,因多次搬家已找不見,實在令人十分遺憾,這也為何堯森當時參加會議的身份認定增加了難度,缺乏有力依據。據人說何堯森在柳林擔任淳耀縣領導成員,在小坵鄉也有工作職務,但我查閱耀縣組織史資料(1928.冬一1987.10),淳耀縣、耀縣黨委,政府,各區公署,政府領導成員名單中均無他的名字。何明俠還提到,她爺爺的情況原耀縣人民法院何志遠整理過材料,何志遠與何堯森兒子在耀縣人民法院工作時有合影照片,耀州區委統戰部楊義寬和樓村鄉也都整理過相關材料。但何堯森到底以什么身份參加陜甘寧邊區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的?有待進一步考證。陜西省第二屆各界代表大會,赴北京參加觀禮活動,拫據中央華北局書記,華北黨校校長劉瀾濤邀請請帖為西北革命拫據地代表之稱。并發給毛巾一條,香皂一塊,以資慰問。對何堯森,在耀縣的身份需進一步了解確定。</p> <p class="ql-block">何堯森兒子何書福在耀縣人民法院工作時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何堯森的孫女何明俠</p> <p class="ql-block">毛澤東九月三十日邀請代表在懷仁堂觀文藝節目請帖</p> <p class="ql-block">謝覺哉十月八日邀請代表出席宴會請帖(入場卷)</p> <p class="ql-block">晚餐證</p> <p class="ql-block">華北局劉瀾濤向陜西革命老區慰問信和慰問品。</p> <p class="ql-block">西北局軍政委員會請帖</p> <p class="ql-block">陜西省<span>第</span>二屆各界代表議紀念章</p> <p class="ql-block">參加1951年國慶觀禮紀念品</p> <p class="ql-block">何堯森的一生,是充滿坎坷與奮斗的一生。他見證了革命的艱難、勝利的喜悅,也經歷了家庭的悲歡離合。他不畏犧牲,為中國革命勝利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他在和平年代,依然默默奉獻,為家鄉的醫療衛生事業盡心盡力。他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建設我們美好的家園努力奮斗。他的故事,也將在這片充滿紅色記憶的土地上,代代相傳,成為人們心中永不磨滅的精神豐碑。</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首市|
逊克县|
扎囊县|
武汉市|
微博|
富阳市|
常宁市|
安义县|
喀什市|
阿坝县|
师宗县|
襄垣县|
噶尔县|
收藏|
启东市|
郑州市|
娱乐|
金寨县|
易门县|
额尔古纳市|
阳西县|
洱源县|
梧州市|
青海省|
车致|
屏东县|
开原市|
宣恩县|
曲水县|
瓦房店市|
连城县|
平邑县|
黄石市|
株洲县|
三明市|
独山县|
额敏县|
特克斯县|
伊金霍洛旗|
潮州市|
阳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