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本泛著歲月痕跡的豎版印刷《興仁里村志·墨江陳氏》靜靜地躺在案頭,深藍色的封面沉淀著時光的重量。</p> <p class="ql-block">輕輕翻開扉頁,父親親筆所寫的序言躍入眼簾,字里行間透著一股莊重與溫情,悄然在我心中點燃了一簇探尋的火苗——對他的童年往事充滿好奇。</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9日,一個陽光燦爛的春日,我約上剛退休、如今定居始興縣城的侄子陳為,一同驅車前往父親的故鄉——興仁里村。車窗外,一排青翠的杉木樹并列在小路兩旁,仿佛在迎接我們,引領我們一步步靠近那段塵封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據村志記載,興仁里村曾是一個聚居著一百三十余戶人家的古老村落。</p> <p class="ql-block">當我們踏入村莊,最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座巍峨卻滄桑的"陳氏祠堂"。</p> <p class="ql-block">祠堂占地數千平方米,青磚黛瓦的輪廓依稀可見昔日的恢宏。</p> <p class="ql-block">然而如今,外圍早已野草蔓生,枯黃的藤蔓攀附在殘垣斷壁上,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低聲訴說著歲月的無情。</p> <p class="ql-block">走進祠堂,空曠的廳堂里,唯有幾方祖先的靈位靜靜陳列,香爐里的灰燼早已冷透。祠堂旁的圍墻早已坍塌,經年累月的泥石堆積如山,荒蕪中透著一絲悲涼。</p> <p class="ql-block">然而,即便破敗至此,這座祠堂仍是村民們心中不可替代的精神歸宿。每逢紅白喜事,村人依舊會來此祭拜,虔誠地點燃香燭,祈求祖先庇佑。</p> <p class="ql-block">因此,祠堂門楣上的紅對聯雖歷經風雨剝蝕,卻總會被新的鮮艷對聯覆蓋,那一抹抹朱紅,像是時光洪流中倔強不肯褪色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父親、弟妹以及侄子方昌、方剛等人的出生地。然而,數十載光陰流轉,舊日生活的痕跡早已湮沒在塵埃里,唯余零星的碎片,供后人拼湊想象。父親能為村志執筆作"序",不僅因為他是村中最為顯赫的家族后裔,更因為他是村里唯一考入中山大學的學子——當年正是這位青年振臂一呼,帶領方疇、干才等十余名熱血青年投身革命;新中國成立后,他又成長為黨的領導干部。站在祠堂門口斑駁的石階上,望著眼前荒蕪的院落和爬滿苔痕的墻壁,我不禁想起父親生前留下的回憶錄。字里行間,仿佛能聽見他低沉而溫和的嗓音,正娓娓道來那段遙遠的歲月。</p> <p class="ql-block">父親生于1926年,那是一個風云激蕩的年代。祖父曾任始興縣參議會副議長,而大伯父則是清末的貢生,一生清貧自守,潛心于教育事業,晚年主持編纂了厚重的《始興縣志》,為后世留下了珍貴的地方史料。父親幼年時,大伯父年邁居家,便親自執起戒尺(盡管從未真正落下),教他識字、誦詩。在那些靜謐的午后,稚嫩的童聲與蒼老的吟誦交織,墨香與茶香氤氳。父親不僅學業精進,更在潛移默化中養成了對文化的終生熱愛。由于他天資聰穎且勤勉好學,大伯父從未責罰過他,反而常因他的優異表現,摸出幾顆糖果作為獎勵。1933年至1940年,父親先后就讀于學哲小學、始興縣立第一小學、始興縣立初級中學;1941年,考入國立中山大學附中。</p> <p class="ql-block">我坐在祠堂前斑駁的石墩上,想起家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父親留下的那本被時光染黃的舊相冊,照片上</span>每一道折痕都訴說著歲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相冊第一張的全家福格外醒目。照片應是在這座祠堂的前庭拍攝的,隱約可見背景是一片青翠野蔓的草樹。畫面中的父親約莫十五歲,身著挺括的長衫唐裝,面容清秀而堅毅,腳上的新皮鞋锃亮奪目,在黑白照片中顯得格外耀眼。我猜想,那是全家人齊聚于此,為即將遠赴國立中山大學附中求學的他送行時拍下的。快門按下的一瞬,定格的不只是一張照片,更是一段家族的記憶,一個時代的剪影。</p> <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及官(父親)、及時(伯父)</p><p class="ql-block">中排左起:遐瓚、方昌、素巢</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遐瑩、方剛(陳為父親)</p> <p class="ql-block">左起:饒紀漢、陳方昌、陳遐瓚</p> <p class="ql-block">左起:饒紀寰、陳遐瓚、饒振文</p><p class="ql-block">攝于:1941一1944年之間</p> <p class="ql-block">父親生前與眾親戚在“陳氏祠堂”前合照。</p> <p class="ql-block">而今,我和侄子陳為站在同一片土地上,祠堂依舊,草木依舊,只是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早已化作歷史長河中的一抹倒影。唯有風過時,沙沙作響的野草,仿佛還在輕聲呼喚著那些被時光帶走的名字……</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治县|
望江县|
绍兴县|
鹤壁市|
九江县|
鲁甸县|
长治县|
延吉市|
镇江市|
荔波县|
南平市|
嵩明县|
石林|
岚皋县|
兴海县|
湘潭县|
岢岚县|
河东区|
姚安县|
郯城县|
北碚区|
绥中县|
霍邱县|
章丘市|
陕西省|
大关县|
襄垣县|
会理县|
桂平市|
喀喇沁旗|
郧西县|
封开县|
南江县|
临沭县|
南宁市|
西青区|
山西省|
建水县|
彰武县|
安图县|
石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