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帛書老子是《德道經?》,又稱《道德經》,是1973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老子》帛書版本。與傳世的《道德經》不同,帛書本的順序是“德經”在前,“道經”在后,因此被稱為《德道經》。盡管其內容與通行本基本相同,但在文字、章節次序、句序等方面存在諸多不一致,為研究老子思想提供了更接近原貌的資料??。</p><p class="ql-block">主要內容包括兩部分:《德篇》和《道篇》。《德篇》強調了德的層次和道德的演變過程,從“上德”到“下禮”,揭示了社會道德逐漸形式化、虛偽化的過程。老子認為,真正的德是不刻意彰顯德性,而是自然無為的真實流露。而越是強調仁義禮法等外在規則,越是說明人背離了純粹的道?。</p><p class="ql-block">帛書老子德道經體現了老子的哲學思想,強調“無為而治”,認為道生萬物而不主宰,貴以賤為根,高以下為基。老子主張摒棄虛華,回歸本真,守住道與德的根基。這種思想不僅對古代哲學有重要影響,也對現代社會的道德建設和文化傳承有著深遠的意義??。</p><p class="ql-block">今起用簡隸書的形式,分期逐一呈現,請美友們賜教!??</p> <p class="ql-block">帛書老子《徳經》(甲本)第十七章:</p><p class="ql-block">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絕。脩之身,亓德乃真。脩之家,亓德有餘。脩之鄉,亓德乃長。脩之邦,亓德乃夆。脩之天下,亓德乃博。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茲?以此。</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修=脩與攸</p><p class="ql-block">(甲本用:脩,乙本用:脩,西漢竹簡用:脩,楚簡用:攸)</p> <p class="ql-block">帛書老子《徳經》(甲本)第十八章:</p><p class="ql-block">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逢刺煨地弗螫,擢鳥猛獸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會而脧怒,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發,和之至也。和日常,知和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胃之不道,不道蚤已。</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刺=蝲=蟲</p><p class="ql-block">煨=虺=蛇</p><p class="ql-block">發=嗄=愛</p><p class="ql-block">物壯則老</p><p class="ql-block">甲本用:)(即老乙本用:物()則老西漢竹簡用:物壯則老</p><p class="ql-block">楚簡用:勿壓則老</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萨迦县|
榆社县|
宜丰县|
巴林右旗|
鹤庆县|
赤城县|
商丘市|
莱阳市|
博爱县|
阿尔山市|
揭东县|
勃利县|
威海市|
玉环县|
陆川县|
鄄城县|
会同县|
澄江县|
临沂市|
科技|
象山县|
辛集市|
武乡县|
邵阳市|
贞丰县|
册亨县|
昆山市|
丹江口市|
泊头市|
夏邑县|
天镇县|
兴国县|
台东市|
海阳市|
襄汾县|
广灵县|
梨树县|
海阳市|
清涧县|
恩施市|
西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