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然烏湖,位于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八宿縣境內西南角,地處念青唐古拉山脈與橫斷山脈伯舒拉嶺結合部,距離縣城白馬鎮約90千米的然烏鄉。東起然烏湖濕地東側邊緣,南以然烏湖南側山腳為界,西抵然烏湖出水口,北以318國道為界,是雅魯藏布江左岸支流帕隆藏布的主要源頭。然烏湖由三個上下相連的湖泊組成,它們分別是陽措湖、傍措湖和冷安佳布湖。然烏湖湖面海拔3850米,湖盆經冰川塑造呈狹長河谷狀,長約29千米,平均寬約0.8千米,平均水深約10米,湖周長約58千米,湖水面積約22平方千米,流域面積約1988平方千米,是西藏東部最著名的淡水湖。地處東經96°34′~96°51′,北緯29°17′~29°31′之間。</p><p class="ql-block">然烏湖藏語稱然烏措,意為“羊奶湖”,因其湖水呈乳白色,似羊奶而得名。傳說格薩爾王為捕捉獨足魃,在此地安放了角弓,所以然烏湖附近山的形狀就像角弓。然烏湖是藏東地區第一大湖,因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地理位置而聞名,素有“西南瑤池”“高原九寨”之美譽。然烏湖流域以生態旅游為主要經濟來源,附近有著名景點然烏湖國家森林公園。</p> <p class="ql-block">形成演變</p><p class="ql-block">然烏湖是典型的由造山運動而形成的堰塞湖,處于喜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和橫斷山的對撞處。然烏湖流域是經過不同時期冰川作用形成的一個巨大冰川谷地,湖體狹長,由上湖、中湖、下湖三個有河道相連的湖泊組成,湖區兩岸有大量的冰殘丘分布。山上是呈“馬鬃狀”分布的森林,森林沿山脊像馬鬃一樣呈帶狀縱向分布,山頂則是終年不化、重疊起伏的雪山。</p><p class="ql-block">在清嘉慶五年(1800年)左右,然烏湖出口處右岸82道班溝內曾發生高位崩滑碎屑形成堰塞壩,阻塞帕隆藏布壩前水位壅高,因堆積物堵塞河道形成然烏湖。每當冰雪融化,雪水便注入湖中,使然烏湖經常保有豐富的水源。</p> <p class="ql-block">位置境域</p><p class="ql-block">然烏湖位于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八宿縣境西南角,距離縣城白馬鎮約90千米的然烏鄉,是雅魯藏布江一級支流——帕隆藏布流域上游,是藏東南外流湖區的第二大湖泊。湖畔西南有崗日嘎布雪山,南有阿扎貢拉冰川,東北方向有伯舒拉嶺。然烏湖湖體狹長,長約26千米,寬1~2千米,由三個上下相連的湖泊組成,它們分別是陽措湖、傍措湖和冷安佳布湖。然烏湖的湖水總面積約22平方千米,流域面積達1988平方千米,地處東經96°34′~96°51′,北緯29°17′~29°31′之間。</p> <p class="ql-block">水文特征</p><p class="ql-block">2019年,然烏湖水質均保持在Ⅱ~Ⅲ類,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相關標準限值要求。</p><p class="ql-block">根據西藏水文區劃,然烏湖水文屬于藏東南水文區東喜馬拉雅北緣地帶波密窄谷片。然烏湖是著名河流雅魯藏布江重要反向支流帕隆藏布河的主要源頭。湖面海拔3850米,年蓄水量約1.4億立方米,長29千米,平均寬約0.8千米,平均水深約10米,湖周長約58千米。入湖河道主要有曲尺河、真空弄巴、然弄巴三條。然烏湖出口處,最大水深為3.55米;在康薩附近,湖寬為1566米,該橫斷面上最大水深僅1.60米,平均水深約1.0米;自然烏村往下約2千米處,水深超過6米,再往下游數千米,湖水深可達50米以上。然烏湖流域范圍的平均徑流深約1000毫米,年平均入湖徑流量約18億立方米。每年冬季,位于入湖河口處地段的右岸湖灘地大部分坦露,湖面僅剩30~40米寬。一般年份,然烏湖洪、枯水位差2~3米。然烏湖屬于凍湖,每年11月底開始結冰,湖面冰厚可達2米,第二年3月底解凍。</p> <p class="ql-block">流域特征</p><p class="ql-block">地質地貌</p><p class="ql-block">然烏湖流域地處念青唐古拉山脈向橫斷山脈轉折地帶,位于帕隆藏布水系的源頭地區。在喜馬拉雅構造運動的內營力作用下,在高原隆升過程中,隨著地勢差異的加大,南來水氣造成的降水使以流水侵蝕為主的外營力作用加強,形成然烏湖一帶高山斷裂河谷與湖泊相間,嶺谷相差較大,呈高山侵蝕地貌景觀,其地層組成主要為石炭至二疊紀的板巖、千玫巖和石灰巖,火成巖則以燕山時期的花崗巖為主。</p> <p class="ql-block">氣候特點</p><p class="ql-block">然烏湖一帶屬高原寒溫帶氣候類型,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2℃,年平均降雨量500毫米,年平均蒸發量1800毫米,年日照時數2200小時,年平均地面溫度6℃,年降雪日數30天,年積雪日數40天,年霜日數100天左右。1月份平均氣溫0℃,7月份平均氣溫19.2℃。無霜期162天。日均氣溫5℃以上持續時間244天,0℃以上持續時間321天。平均年降水量僅為233毫米。</p> <p class="ql-block">土壤類型</p><p class="ql-block">然烏湖濕地自然保護區土壤主要為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亞高山草甸土。森林土壤主要以暗棕壤為主。河谷湖濱主要為草甸土、沼澤土。</p><p class="ql-block">高山寒漠土分布區的氣候嚴寒,屬于濕潤、半濕潤型氣候。分布地形為高山峰脊、流石灘、古冰斗等。成土母質為寒凍風化物。在此嚴酷的生態環境中分布的高等植物主要為耐寒、耐旱的多年生墊狀植物,如風毛菊、景天、墊狀點地梅等。</p><p class="ql-block">高山草甸土植被類型主要為高寒草甸,優勢植物為低矮嵩草,此外有苔草和圓橞蓼、委陵菜、火絨草等雜類草。草皮層和腐殖層較發育,生物積累過程較強。主要分布于濕地兩邊的階地、谷坡及高山坡地等,一般石礫多而質地粗。</p><p class="ql-block">亞高山草甸土植被仍以嵩草草甸為主,擔憂多種禾草和雜類草成分,構成所謂“五花草甸”,一般草層高度10~45厘米,覆蓋度70~90%。亞高山草甸土壤土質復雜,成土過程與高山草甸土相似,但因氣候變暖,有機質的積累和腐殖化過程有所加強。主要分布于山坡地帶。</p><p class="ql-block">暗棕壤是高山針葉林下發育的具有明顯有機質積累和弱酸性淋溶土壤類型,主要依賴森林和林下灌叢枯枝落葉積累有機質,有機質和腐殖質積累較高。</p><p class="ql-block">草甸土屬半水成的隱城性土壤,主要分布于河流、湖泊沿岸河漫灘地、低階地和洪積扇緣洼地等地下水位較高的濕潤地段。主要植被成分有多種嵩草、苔草、早熟禾、委陵菜、馬先蒿等,覆蓋度可達80~90%,形成過程主要包括生草腐殖質積累過程和季節性氧化還原過程。</p><p class="ql-block">沼澤土是隱城性水成土,土壤中水分持久穩定地處于飽和或過飽和狀態。植被由濕中生和部分沼生植物組成的沼澤草甸植被,主要的植物成分有大嵩草、小嵩草、苔草、衫葉藻、眼子菜、燈心草、蘆葦、香蒲、水蔥等,主要分布在湖泊兩岸的河漫灘地與低階地。</p> <p class="ql-block">資源狀況</p><p class="ql-block">植物資源</p><p class="ql-block">然烏湖流域分布的植物有58科153屬312種。其中苔蘚類3科6屬9種,蕨類植物3科3屬4種,裸子植物有3科3屬6種,被子植物49科141屬293種。</p><p class="ql-block">然烏湖的植被類型大致分為針葉林、灌叢和灌草叢、草甸、沼澤與水生植被等5個植被類型組;寒溫性針葉林、常綠針葉灌叢、常綠革葉灌叢、落葉闊葉灌叢、叢生嵩草草甸、沼澤化草甸、鹽生草甸、雜類草沼澤、水生植被等9個植被型;云杉林、圓柏林、高寒常綠灌叢、高寒落葉灌叢、嵩草高寒草甸、嵩草沼澤化草甸、叢生禾草鹽生草甸、雜類草沼澤、沉水水生植被等9個群系組;包括川西云杉群系(Form.Picealikiangensis var.balfouriana)、雪層杜鵑群系(Form.Rhododendron nivale)、金露梅群系(Form.PotentiUa fruticosa)、絹毛薔薇群系(Form.Rosa sericea)、矮生嵩草群系(Form.Kobresia humilis)、杉葉藻群系(Form.Hippuris vulgaris)、竹葉眼子菜群落(Form.Potamogeton malainus)等的l7個群系。</p> <p class="ql-block">動物資源</p><p class="ql-block">然烏湖流域分布的動物有古北界成分、東洋界成分、廣布類、特有類動物等,以東洋界和古北界動物為主,東洋界成分稍高于古北界,其余為廣布類、特有類動物。據調查,保護區內脊椎動物有112種22目47科。其中哺乳綱7目13科26種,鳥綱l3目28科75種,兩棲綱1目3科5種,魚綱1目3科6種。</p><p class="ql-block">然烏湖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25種。其中:國家I級保護動物有8種,即黑頸鶴(Grus nigricollis)、金雕(Aquila chrysaetos)、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雪鶉(Lerwa lerwa)、棕尾虹雉(Lophophorus impejanas)、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黑麝(Moschus fuscus)和赤斑羚(Naemorhedus cranbrooki);國家Ⅱ級保護動物17種,即鳶(Milvus korschun),松雀鷹(Accipiter virgatus),棕尾鵟(Buteo rufinus),大鵟(Buteo hemilasius),普通鵟(Buteo buteo),禿鷲(Aegypius monachus),高山兀鷲(Gyps himalayensis),獵隼(Falco cherrug),紅隼(Falco tinnunculus),藏雪雞(Tetraogallus tibitanus),血雉(Ithaginis cruentus),藏馬雞(Crossoptilon crossoptikon),獼猴(Macaca mulatta),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水獺(Lutra lutra(Linnaeus)),馬鹿(Cervus elaphus),巖羊(Pseudois nayaur(Hodgson))等。</p><p class="ql-block">魚類</p><p class="ql-block">然烏湖內魚類資源較少,主要為尖裸鯉等冷水魚。</p> <p class="ql-block">旅游資源</p><p class="ql-block">上游—陽措湖</p><p class="ql-block">陽措湖是然烏湖的上游,的藏語意思是無底之湖。至今陽措湖的湖水深度仍是一個謎,早些年,當地居民曾用十根12米長的線索相連吊上石頭放入水中測量湖深,但石頭仍未到底,由此專家推定該湖下可能是一個巨大的峽谷裂縫,湖水深度達百米之上。陽措湖湖水清澈碧綠,猶如一塊巨大的翡翠鑲嵌在藍天白云與群山之間。每天早晚起風前后,湖水平整如鏡,兩岸的倒影在水中清晰可見,湖畔山岳的五彩斑斕與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輝,渾然一體,游客會有“魚在天上游,鳥在水底飛”的視覺。陽措湖的倒影的美會給游人一種意想不到的驚奇。冬季整個湖面結冰后,當地人踏著湖冰來往于然烏湖兩岸,車輛可橫穿然烏湖,但唯獨陽措湖段禁止通行,就是因為它的神圣。陽措湖還有關于湖牛的傳聞。當地有多位村民稱曾經目睹過有類似牛的動物從湖中現身并游到湖邊吃草,該動物外形似牛,全身黑色,毛短、尾細,當地人稱湖牛。最近一次目睹湖牛的傳聞發生在1997年。當時幾名村名在湖邊勞作時曾目睹了湖牛上岸吃草的情景。湖牛的傳聞不禁讓人想起了尼斯湖水怪的故事,更為陽措湖增添了幾份神秘的色彩。</p><p class="ql-block">陽措湖湖邊的多吉珍珠山,山頂多年積雪,嶙峋的巨石經長年累月的冰川之水的沖蝕而成褶皺溝壑。山峰高聳挺拔,直入云霄。此山乃藏族同胞心目中的神山,乃梅里雪山的四大守護神之一。山峰常年隱沒在云霧之中,若隱若現,神秘萬分。傳說在遠古時代,多吉珍珠山不停地向上長,眼看就要刺破天空,天河之水即將傾斜而下,美麗的人間即將變成一片汪洋,在這危急之際,格薩爾王騎著寶馬來到山下,揮馬鞭截去了山頂,落下的山頂掉在了如今的冷安佳布湖形成了湖中的小島。可多吉珍珠山不但沒有停止生長反而越長越快,格薩爾王見此情景縱身躍上山頂將馬鞭插進了山頂才終于鎮住該山,使其停止增長,避免了生靈涂炭。如今在山頂上據說仍能看到一根巨大的木樁,傳說就是當年格薩爾王馬鞭的遺跡。</p> <p class="ql-block">中游—傍措湖</p><p class="ql-block">傍措湖是然烏湖的中游,位于然烏鎮附近,湖水碧綠,湖面平靜,湖邊綠蔭相連,牛羊成群,藏式民居鱗次櫛比相應成趣,是欣賞田園牧歌和藏族風情的絕佳去處,湖邊有藏傳佛教格魯派的白塔一座,周圍有經堂一排,每到佛教節日,附近村民都會在這里舉行盛大的佛教活動。然烏鎮屬康巴藏區,這里的藏族民居獨具特色,清一色的平房,原木結構。屋頂由木頭搭成,再鋪上松柏枝,用泥土夯實做頂,可以保持冬暖夏涼。進入他們的客廳,屋中央設有火塘,這里是全家人的活動中心。客人來了圍火塘而坐,好客的康巴人會為你獻上甘甜的青稞酒,清香的酥油茶。家里的陳設也很簡單,沒有復雜的家具。十分有趣的是每家每戶的墻壁上都掛有不同材質的,大小不同的水瓢,掛在一起像湖北隨縣的編鐘,很是醒目,當地人以瓢的多少來象征富裕程度,瓢越多說明家境越好。</p> <p class="ql-block">下游—冷安佳布湖</p><p class="ql-block">冷安佳布湖既具有青山綠水的精巧雅致又具有高山雪峰的雄壯瑰麗,尤其是在金秋時節,景色層次分明,湖水是清澈碧藍,山腳是綠色,山腰呈金黃色,而山頂則是白雪覆蓋,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姿的立體圖畫,使人恍若進入了仙境。</p><p class="ql-block">在這勝似仙境的圖畫中,湖心島—冷安佳布島無疑是畫龍點睛之筆。冷安佳布島的來歷有一種說法是格薩爾王揮鞭截下的多吉珍珠山山頂所形成,是一方神圣之地。傳說當年此島形成后該處水患不斷,生靈涂炭,后來上天派來島主冷安佳布來鎮島治水才恢復了冷安佳布湖的太平與安寧。島主冷安佳布身材魁梧,眉清目秀,但頭發卻是細長的毒蛇。據說在如今冷安佳布島上的小廟中還供有他的畫像。另一種傳說源自藏族經典經書《丹珠爾》,該書記載:為治天下水患,上天派下天神三兄弟來到人間化成三座小島鎮妖治水,一座便是冷安佳布島,另外兩座分別在阿里地區和青海省境內。</p><p class="ql-block">冷安佳布島上樹木蔥蘢,植物種類繁多。當地百姓說,凡是八宿縣境內有的各種草木在島上都能找到。島上的綠蔭叢中有一小廟,據說是島主冷安佳布的寢宮遺跡。以前,村里人劃著小船前往小島上的小廟燒香祭祀。天旱時去祈雨,雨大時去求晴,在島主冷安佳布的保佑之下,當地五谷豐登,風調雨順,居民安居樂業。每年的藏歷6月5日,當地居民都要洗凈自己的身體,誦經叩拜,生火煨桑之后蹬島行祭祀之儀,女性則不能上島。在湖邊當地居民還要舉行大型的祭湖活動,一般每個村抽出13人進行賽馬活動,村民們聚集于如畫的湖邊草地載歌載舞以祭神湖。</p> <p class="ql-block">歷史文化</p><p class="ql-block">傳說故事</p><p class="ql-block">關于然烏湖,當地流傳著這么一個傳說。很久以前湖里面住了一頭水牛,湖岸邊住著一頭黃牛,它們互相較量角力,想爭奪對方的地盤,后來蓮花生大師來到此地要懲罰它們,兩頭牛慌忙逃竄,一翻身化成了湖邊的兩座大山。</p> <p class="ql-block">社會生活</p><p class="ql-block">人口民族</p><p class="ql-block">2016年,然烏湖流域周邊地區常住人口3926人。其中,農牧業人口3871人,城鎮居民55人。常住人口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0%以上,另有少量漢族、回族等。</p> <p class="ql-block">治理</p><p class="ql-block">2010年,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然烏湖濕地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p><p class="ql-block">2023年,然烏鎮常態化組織生態崗位人員清理河湖、河道、冰川垃圾60余次,開展森林草原防火、野生動植物保護等巡邏3000余次,持續推進“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有效防范化解道路交通風險隱患。</p><p class="ql-block">2023年5月,然烏鎮積極協調相關部門,投入1949萬元用于污水管網改造、污水處理廠增容。已鋪設戶外污水管道5000米、入戶污水管道2000米,修建化糞池31座、污水井145口,新建日處理500立方米污水處理廠1座、維修污水處理池2座,現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徹底解決了然烏鎮部分商戶污水直排問題,有效保護了然烏湖生態環境。</p> <p class="ql-block">開發</p><p class="ql-block">2022年,西藏自治區建立然烏湖國家4A級景區。</p><p class="ql-block">2024年,然烏湖所在來古村黨支部積極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助力高原生態旅游,不斷助推黨建融合文旅新發展。堅持“游客在哪里,服務就到哪里”的原則,成立旅游合作社,設置“黨建+文旅”志愿服務站,全體黨員變身“紅色家園衛士”,規范文旅服務行為,凝聚來古發展力量。農特產品銷售及志愿服務點5個,人均服務游客約200人次,帳篷10余個,年均銷售額30余萬元。同時,籌資60余萬元購買6輛觀光車參與景區運營,至今已為群眾增收70余萬元。2023年,充分利用生態崗位人員,定期開展環境衛生清理、巡山巡湖、保護森林、保護冰川等活動20余次,累計行程達1200余千米,覆蓋面積4000余平方千米。多措并舉,切實提升游客體驗感、提高游客滿意率,牢牢抓住冰川旅游“金飯碗”,群眾家家戶戶吃上了“旅游飯”,每戶年均增收超10萬元。</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凌源市|
盖州市|
蒙山县|
东明县|
革吉县|
平江县|
永登县|
奎屯市|
彰化市|
九江县|
徐水县|
安康市|
玛曲县|
隆子县|
厦门市|
本溪|
宁陵县|
逊克县|
黎城县|
镇雄县|
芷江|
扶绥县|
涞水县|
咸丰县|
津南区|
萝北县|
民县|
胶南市|
内丘县|
洛南县|
博兴县|
嘉义县|
佛冈县|
从化市|
定远县|
漳平市|
土默特右旗|
武义县|
昂仁县|
公安县|
蒲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