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軋神仙”為蘇州方言,意思是人多擁擠,軋,相當于擠。該詞最早起源于四月十四日是八仙之一的呂洞賓生日,據說呂洞賓生日那天要化身乞丐、小販,混在人群中濟世度人,因而逢此日每個人都可能是他的化身,軋到他身邊,就會得到仙氣,交上好運,這樣你擠我擠的,叫“軋神仙”。</h3> <h3>幾年沒去軋神仙,也去湊熱鬧嘍!</h3> <h3>平時少見的工藝品,這天會擺滿“南浩街”。</h3> <h3>什么時候冒出來個亭子?</h3> <h3>阿要買葫蘆?</h3> <h3>一捧清香茉莉花。</h3> <h3>金枝玉葉</h3> <h3>愛吃棉花糖</h3> <h3>街邊枇杷熟了</h3> <h3>金銀手飾擺滿攤頭。</h3> <h3>神仙廟<br>軋神仙廟會起源于南宋,歷經元、明,到清代尤為興盛。自宋朝以來,傳說道教八仙中的呂洞賓每年在生日那天——農歷四月十四,都會喬裝打扮成普通人,來人間為百姓治病消災。呂洞賓在江南民間幾乎家喻戶曉,傳說頗多。相傳呂仙發誓要救度天下眾生,方始升天。他不僅浪跡人間,樂為百姓治病解難,滅妖除害,而且為人隨和,性格幽默,是世人心目中見義勇為的神仙救世主形象。所以,在他生日前后這3天,人們都到神仙廟去祭拜,希望遇到他,因為人多,“軋來軋去”,這個民間宗教活動逐漸演變成一個大廟會。<br>福濟觀本在小巷深處路窄處很清靜,一下來得人多了,顯得擁擠熱鬧,于是不小心就有了人擠到人了。蘇州人天性溫和,也不乏幽默,加上都是鄉里鄉親的,即使被擠了,也不過笑一笑,再說恰逢神仙生日,也就打趣說“就算被神仙軋到了”討個口彩。因為蘇州方言里擁擠稱為“軋”,因此形容這種擁擠的現象,也就有了“軋神仙”的說法。</h3> <h3>八仙過海,各顯神通。</h3> <h3>河邊街景</h3> <h3>泥捏小玩意</h3> <h3>鉤針編物</h3> <h3>走累了,坐在賣叫嘓嘓旁邊,看著小時候的玩物,多眼饞呀!<br>可惜的是,再回不到童年!</h3> <h3>泰伯神像。泰伯為吳國始祖,是商末周族領袖古公亶父的長子。<br> <br>讓位南奔<br> <br>古公亶父欲傳位給幼子季歷及其子姬昌(即周文王),泰伯為順父意,與二弟仲雍一起避居江南,定居梅里(今江蘇無錫梅村)。<br> <br>建立吳國<br> <br>泰伯到江南后,斷發文身,融入當地習俗,得到當地百姓的擁戴,被奉為首領,建立“句吳”國,成為吳國的始祖。<br> <br>文化貢獻<br> <br>泰伯帶來了中原先進的文化和生產技術,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和發展。他還推行德政,讓百姓安居樂業,其“至德”精神為后人所敬仰和傳頌,對吳地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br> <br>泰伯被尊為吳文化的先驅,在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后世有許多紀念他的祠廟和遺跡。</h3> <h3>軋呀軋,軋神仙……<br><br> <br>四月十四日,<br>南浩笑語傳。<br>眾人爭一軋,<br>祈愿得仙緣。</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都市|
马山县|
江达县|
共和县|
星子县|
安顺市|
开远市|
当涂县|
临湘市|
柞水县|
馆陶县|
新安县|
千阳县|
嘉义市|
平泉县|
鞍山市|
邛崃市|
沅江市|
封开县|
宜宾县|
谢通门县|
邢台县|
临西县|
平山县|
万全县|
迁西县|
黄大仙区|
平和县|
如东县|
团风县|
石城县|
宜阳县|
右玉县|
剑河县|
长寿区|
益阳市|
金坛市|
镶黄旗|
尼勒克县|
同德县|
永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