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來國博,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觀賞石藝術</p> <p class="ql-block">5月13日,石韻天成·2025年中國觀賞石藝術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拉開帷幕。</p> <p class="ql-block">展覽由中國觀賞石協會、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共同主辦,匯集從全國各地征集遴選出的精美觀賞石160余方,通過“形生雅韻”“趣覽萬物”“意會春秋”“境觀江山”四個單元分類展示,從視覺形象的角度將賞石“形、質、色、紋、韻”鑒賞五要素融為一體,全面展現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賞石藝術的天工意蘊、文化底蘊、藝術風韻。</p> <p class="ql-block">展覽對賞石藝術的歷史發展脈絡、觀賞石的主要分類等進行了科普,展示了巖石、礦物晶體、古生物化石、隕石等主要類別。其中多件珍貴觀賞石令人大飽眼福,如:被譽為“中國皇后”的巨型錳礦標本、珍貴的三疊紀海生脊椎動物化石“盤縣混魚龍”等。更為難得一見的則是由各種天然寶石打磨鑲嵌而成的《千里江山圖》(局部)——以色彩艷麗的畫面和明顯的立體感,還原了這幅存世青綠山水畫代表作的恢宏氣勢。</p> <p class="ql-block">在“形生雅韻”單元里,自然天成的“中華名石”成為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物化對象和文人雅士托物言志的物質載體,靈璧石之嶙峋、太湖石之通透、金紋石之富貴、彩陶石之潤澤,每一方,都折射出中華文化中富于哲思理趣的傳統審美。</p> <p class="ql-block">“趣覽萬物”中的觀賞石,以形喻物,既有“龍騰盛世”“鳳鳴東方”等寓意吉祥的傳統圖騰,又有充滿了生活的氣息的鳥獸魚蟲,映射了中國“萬物有靈”的生命義理,讓人們在感嘆自然神奇的同時,也能從中感受著濃郁的民俗風情。</p> <p class="ql-block">“意會春秋”單元中,“貴妃出浴”“帝王封禪”“米芾拜石”“將相和”……生動的歷史場景與神奇的自然造物交相輝映,以石印記,碰撞出對歷史的追尋、想象、向往和唏噓。</p> <p class="ql-block">在“境觀江山”單元駐足,賞石即賞景,山川的宏偉、水流的靈動、云霞的飄逸,將宏大風光微縮于盈尺,更能激活記憶深處古代山水名句的情致和意趣。</p> <p class="ql-block">本次展覽還以簡潔的文字展現了觀賞石如何以畫面之美、體態之美、色彩之美、內涵之美,多方位、多元化表現了中華文明與大自然依存融合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淵源,詮釋了賞石藝術不僅是難得的高雅自然藝術品,而且是融會歷史、文學、哲學、美學、宗教等豐富內涵的非物質文化遺產。</p> <p class="ql-block">1.45億年前古果化石,小米微書法作品《師說》</p><p class="ql-block">據中國觀賞石協會創會會長壽嘉華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里獨立的藝術門類,觀賞石文化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今年是中國觀賞石協會創會20周年,值此重要時間節點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高規格藝術展覽,一方面旨在推動高雅的賞石藝術躋身“國家級”文化殿堂,回歸漫長歷史中的“高端”形象;另一方面則是希望這種極具“中國特色”和文明精華的自然藝術品,能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的當下,成為傳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地球科學知識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先進理念的載體,走入更多人的生活和內心。</p> <p class="ql-block">硨磲古生物化石,小米微書法作品《道德經》</p><p class="ql-block">展覽由北京觀賞石協會、中國觀賞石協會賞石場館傳承發展專業委員會協辦,內蒙古自然博物館、秋醒樓文傳發展有限公司、巴彥淖爾市觀賞石珠寶玉石協會、中國觀賞石協會礦物晶體專業委員會、武漢市觀賞石協會等承辦,同時獲得了福建萬安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內蒙古石峰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觀賞石協會靈璧石專業委員會等單位的大力支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瑪瑙湖瑪瑙,《牙好胃口就好》</p><p class="ql-block">展覽將持續到6月4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徽省|
萨迦县|
库尔勒市|
阜阳市|
高阳县|
唐河县|
余庆县|
彭阳县|
垣曲县|
光泽县|
察隅县|
凉山|
鄂托克前旗|
竹溪县|
保靖县|
佛坪县|
阜康市|
称多县|
若羌县|
乐都县|
共和县|
黔江区|
沙洋县|
新安县|
远安县|
北碚区|
沛县|
兴城市|
廊坊市|
河津市|
太保市|
镇原县|
施甸县|
逊克县|
清徐县|
三台县|
安达市|
荔波县|
武汉市|
侯马市|
米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