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詞牌》簡介1667卷大全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值得收藏</span></p><p class="ql-block">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詞的格式和律詩的格式不同:律詩只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這些格式稱為詞譜)。詞,又稱長短句。人們為了便于記憶和使用,所以給它們起了一些名字。這些名字就是詞牌。有時候,因為它們是同一個格式的若干變體,幾個格式合用一個詞牌;有時候,因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個格式又有幾個詞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詞牌 ,也稱為詞格,是填詞用的曲調名。所以叫詞牌也叫詞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詞典,興于元初,清·李漁著《閑情偶寄》所述,唐則詩人濟濟,宋有文士蹌蹌。</span></p><p class="ql-block">詞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節奏。這些旋律、節唐則詩人濟濟,宋有文士蹌蹌。詞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節奏。這些旋律、節奏的總和就是詞調。詞與調之間,或按詞制調,或依調填詞,曲調即稱為詞牌,其通常根據詞的內容而定。宋后,詞經過不斷的發展產生變化,主要是根據曲調來填詞,詞牌與詞的內容并不相關。當詞完全脫離曲之后,詞牌便僅作為文字、音韻結構的一種定式。詞牌是一首詞詞調的名稱,例如《沁園春 雪》這首詞,“沁園春”是詞牌,“雪”是詞的標題?!恫匪阕?詠梅》這首詞,“卜算子”是詞牌名,“詠梅”是詞的標題。詞牌通常也決定詞的平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來源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現代人所謂的"詩""詞"都是古時人們的歌曲,每一種詞牌都代表一支曲子,一般的詞人只負責“填詞”就行了。樂曲名字的來歷,例如《菩薩蠻》,據說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蠻國進貢,她們梳著高髻,戴著金冠,滿身瓔珞(瓔珞是身上佩掛的珠寶),像菩薩,《菩薩蠻》因此得名。當時教坊因此譜成《菩薩蠻》曲。據說唐玄宗愛唱《菩薩蠻》詞,可見是當時風行一時的曲子。《西江月》、《卜算子》《風入松》、《蝶戀花》等,都是屬于這一類來自民間的曲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來源之二</span></p><p class="ql-block">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最初一首詞開頭兩句是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所以詞牌就叫《憶秦娥》,又叫《秦樓月》。《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謝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后一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詞牌又叫《憶江南》。《如夢令》原名《憶仙姿》,改名《如夢令》,這是因為后唐莊宗所寫的《憶仙姿》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等句?!赌钆珛伞酚纸小洞蠼瓥|去》,這是由于蘇軾有一首《念奴嬌》,第一句是“大江東去”。又叫《酹江月》,因為蘇軾這首詞最后三個字是“酹江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來源之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 本來就是詞的題目</span></p><p class="ql-block">《踏歌詞》詠的是舞蹈,《舞馬詞》詠的是舞馬,《欸乃曲》詠的是泛舟,《漁歌子》詠的是打漁,《浪淘沙》詠的是浪淘沙,《拋球樂》詠的是拋繡球,《更漏子》詠的是夜。這種情況是最普遍的。凡是詞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說,詞牌同時也是詞題,不另有題目了。</p><p class="ql-block"> 但是,絕大多數的詞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詞牌之外還有詞題。一般是在詞牌下面用較小的字注出詞題。在這種情況下,詞題和詞牌不發生任何關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講到浪,也不講到沙;一首《憶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講到江南,這樣,詞牌只不過是詞譜的代號罷了,例如《菩薩蠻》不代表什么,只是詞譜的代號。</p><p class="ql-block"> 為了方便填詞,人們常把詞牌收錄成冊。古代著名的詞譜有欽定詞譜、白香詞譜、詩韻新編等。有了這些詞譜,大大提高了人們的填詞效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字詞數量</span></p><p class="ql-block"> 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為中調,九十一字以外為長調。</p><p class="ql-block">十六字令16字,搗練子27字,憶江南27字,漁歌子27字,西樓月27字,壽陽曲27字?! ?lt;/p><p class="ql-block"> 憶王孫31字,調笑令32字,如夢令33字,相見歡(亦稱烏夜啼)36字,長相思36字?! ?lt;/p><p class="ql-block"> 生查子40字,減字木蘭花44字,點絳唇41字,浣溪沙42字,菩薩蠻44字,卜算子44字?! ?lt;/p><p class="ql-block"> 采桑子44字,謁金門45字,九回腸(又名好女兒)45字,訴衷情45字,憶秦娥46字。 </p><p class="ql-block"> 清平樂46字,更漏子46字,夜歸 46字,阮郎歸47字,畫堂春 47字,桃源憶故人48字?! ?lt;/p><p class="ql-block"> 攤破浣溪沙48字,賀圣朝49字,太常引49字,西江月50字,南歌子52字,醉花陰52字。 </p><p class="ql-block"> 浪淘沙54字,鷓鴣天55字,鵲橋仙56字,虞美人56字,南鄉子56字,玉樓春56字。</p><p class="ql-block"> 一斛珠57字,踏莎行58字,小重山58字蝶戀花60字,一剪梅60字,臨江仙60字,釵頭鳳(亦稱折紅英)60字,唐多令60字?! ?lt;/p><p class="ql-block"> 河傳61字,漁家傲62字,蘇幕遮62字,定風波62字,破陣子62字,錦纏道 66字,謝池春66字,青玉案67字,天仙子68字,江城子70字,離亭燕72字,何滿子74字,一叢花78字,御街行78字驀山溪82字 洞仙歌83字。</p><p class="ql-block"> 滿江紅93字,水調歌頭95字,滿庭芳95字,八聲甘州97字,鳳凰臺上憶吹簫97字。 </p><p class="ql-block"> 鳳求凰98字,晝夜樂98字,雙雙燕98字,念奴嬌100字,桂枝香101字,翠樓吟101字, </p><p class="ql-block"> 石州慢102字,水龍吟102字,雨霖鈴103字,永遇樂104字,望海潮107字,沁園春114字。 </p><p class="ql-block"> 賀新郎116字,摸魚兒116字,邁陂塘116字,六洲歌頭143字,鶯啼序240字。</p><p class="ql-block"> 1.浣溪沙 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紗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沙》或《浣沙溪》。1600篇</p><p class="ql-block"> 2.水調歌頭 又名《元會曲》、《凱歌》、《臺城游》、《水調歌頭》1670篇。</p> <p class="ql-block"> 3、菩薩蠻 本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薩鬘”,又名“子夜歌”“重疊金”“花間意”“梅花句”“花溪碧”“晚云烘日”等。1390篇</p><p class="ql-block"> 4.鷓鴣天 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等 1490篇</p><p class="ql-block"> 5.滿江紅 又名《上江虹》、《念良游》、《傷春曲》。唐人小說《冥音錄》載曲名《上江虹》,后更名《滿江紅》1240篇</p><p class="ql-block"> 6.臨江仙 原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謝新恩”“雁后歸”“畫屏春”“庭院深深”“采蓮回”“想娉婷”“瑞鶴仙令”“鴛鴦夢”“玉連環”。 1220篇</p><p class="ql-block"> 7.蝶戀花 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詞牌,本名“鵲踏枝”,又名“黃金縷”“卷珠簾”“鳳棲梧”“明月生南浦”“細雨吹池沼”“一籮金”“魚水同歡”“轉調蝶戀花”等。990篇</p><p class="ql-block"> 8.西江月 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又名“白蘋香”“步虛詞”“江月令”等。 1160篇</p><p class="ql-block"> 9.念奴嬌 著名詞牌名之一,得名于唐代天寶年間的一個名叫念奴的歌伎,名篇有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念奴嬌·中秋》等 940篇</p><p class="ql-block"> 10.減字木蘭花 又名“減蘭”“木蘭香”“天下樂令”“玉樓春”“偷聲木蘭花”“木蘭花慢”等。定格為歐陽修《減字木蘭花·歌檀斂袂》 920篇</p><p class="ql-block"> 11.沁園春 又名“東仙”“壽星明”“洞庭春色”等。以蘇軾詞《沁園春·孤館燈青》為正體 990篇</p><p class="ql-block"> 12.點絳唇 又名“點櫻桃”“十八香”“南浦月”“沙頭雨”“尋瑤草”等。以馮延巳詞《點絳唇·蔭綠圍紅》為正體 870篇</p><p class="ql-block"> 13.賀新郎 又名“金縷曲”、“乳燕飛”、“貂裘換酒”、“金縷詞”、“金縷歌”、“風敲竹”、“賀新涼”等。傳作以《東坡樂府》所收為最早 790篇</p><p class="ql-block"> 14.清平樂 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為宋詞常用詞牌。晏殊,晏幾道,黃庭堅,辛棄疾等著名詞人均用過此調,其中晏幾道尤多。 910篇</p><p class="ql-block"> 15.虞美人 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以李煜詞毛文錫詞為正體 700篇</p> <p class="ql-block"> 16.滿庭芳 又名《鎖陽臺》、《滿庭霜》、《瀟湘夜雨》、《話桐鄉》、《滿庭花》等。 950篇</p><p class="ql-block"> 17.水龍吟 出自李白詩句“笛奏水龍吟”。水龍吟又名《龍吟曲》、《莊椿歲》、《小樓連苑》。780篇</p><p class="ql-block"> 18.好事近 又名《釣船笛》,《張子野詞》入“仙呂宮”。 620篇</p><p class="ql-block"> 19.木蘭花 唐教坊曲,《金奩集》入“林鐘商調”?!痘ㄩg集》所錄三首各不相同,茲以韋莊詞為準。 790篇</p><p class="ql-block"> 20.漁家傲 又名“漁歌子”“漁父詞”等。以晏殊詞《漁家傲·畫鼓聲中昏又曉》為正體 620篇</p><p class="ql-block"> 21.朝中措 又名“照江梅”“芙蓉曲”“梅月圓”等。以歐陽修詞《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為正體 590篇 </p><p class="ql-block"> 22.卜算子 又名《百尺樓》、《眉峰碧》、《楚天遙》等。相傳是借用唐代詩人駱賓王的綽號。駱賓王寫詩好用數字取名,人稱“卜算子”。 北宋時盛行此曲。萬樹撰《詞律》以為取義于“賣卜算命之人”。530篇</p><p class="ql-block"> 23.謁金門 原為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雙調,仄韻四十五字。代表作有馮延巳的《謁金門·風乍起》李好古的《謁金門·花過雨》等。490篇</p><p class="ql-block"> 24.南鄉子 又名“好離鄉”“蕉葉怨”,原為唐教坊曲名。原為單調,始自后蜀歐陽炯,直至南唐馮延巳始增為雙調。以歐陽炯《南鄉子·畫舸停橈》為正體 570篇</p><p class="ql-block"> 25.玉樓春 又名“歸朝歡令”“呈纖手”“春曉曲”“惜春容”“歸朝歡令”等。以顧夐詞《玉樓春·拂水雙飛來去燕》為正體 390篇</p><p class="ql-block"> 26.浪淘沙 唐教坊曲。劉禹錫、白居易并作七言絕句體,五代時始流行長短句雙調小令,又名《賣花聲》。 28字,前后片各四平韻,多作激越凄壯之音?!稑氛录访独颂陨沉睢?470篇</p><p class="ql-block"> 27.踏莎行 踏(音ta,去聲)莎(音suo,陰平,莎草)行,是詞牌名?!短ど小酚置读L春》《喜朝天》等。雙調五十八字,仄韻。又有《轉調踏莎行》,雙調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仄韻。490篇</p><p class="ql-block"> 28.南歌子 又名“南柯子”“怕春歸”“”春宵曲”“碧窗夢”“風蝶令”等。以溫庭筠《南歌子·手里金鸚鵡》為正體。420篇</p> <p class="ql-block"> 29.生查子 又名“相和柳”“梅溪渡”“陌上郎”“遇仙楂”“愁風月”“綠羅裙”“楚云深”“梅和柳”“晴色入青山”等。310篇</p><p class="ql-block"> 30.柳梢青 又名“隴頭月”“玉水明沙”“早春怨”云淡秋空”“雨洗元宵”等。以秦觀詞《柳梢青·吳中》為正體 410篇</p><p class="ql-block"> 31.望江南 又名《憶江南》、《夢江南》、《江南好》。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金奩集》入“南呂宮”。段安節《樂府雜錄》:“《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后改此名。”廿七字,三平韻。中間七言兩句,以對偶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襯字者。宋人多用雙調。代表作有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等。 330篇</p><p class="ql-block"> 32.鵲橋仙 又名《鵲橋仙令》、《金風玉露相逢曲》、《廣寒秋》等,雙調五十六字,前后闋各兩仄韻,一韻到底。前后闋首兩句要求對仗。 430篇</p><p class="ql-block"> 33.驀山溪 又名《上陽春》、《驀溪山》?!肚逭婕啡搿按笫{”。雙片八十二字,前片六仄韻,后片四仄韻。亦有前片四仄韻,后片三仄韻者,列為別格。 400篇</p><p class="ql-block"> 34.如夢令 又名“憶仙姿”“宴桃源”“無夢令”等。以李存勗《憶仙姿·曾宴桃源深洞》為正體 410篇</p><p class="ql-block"> 35.訴衷情 又名“桃花水”“訴衷情令”“漁父家風”等。以溫庭筠《訴衷情·鶯語》為正體 350篇</p><p class="ql-block"> 36.木蘭花慢 原為唐教坊曲。《金奩集》入“林鐘商調”,五十五字,前后片各三仄韻,不同部換葉。代表作有辛棄疾詞《木蘭花慢·席上送張仲固帥興元》等。 500篇</p><p class="ql-block"> 37.洞仙歌 原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原用以詠洞府神仙。敦煌曲中有此調,但與宋人所作此詞體式不同。有中調和長調兩體?!冻R浴稏|坡樂府》之《洞仙歌令》為準?!抖聪筛琛饭舶耸?350篇</p><p class="ql-block"> 38.九日 670篇</p><p class="ql-block"> 39.阮郎歸 又名“碧桃春”“宴桃源”“濯纓曲”等。以李煜詞《阮郎歸·呈鄭王十二弟》為正體 310篇</p><p class="ql-block"> 40.江城子 又名“村意遠”“江神子”“水晶簾”。興起于晚唐,來源于唐著詞曲調,由文人韋莊最早依調創作,此后所作均為單調,直至北宋蘇軾時始變單調為雙調。有單調四體,字數有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三種 360篇</p> <p class="ql-block"> .41、青玉案 取于東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一詩。又名《橫塘路》、《西湖路》,雙調六十七字,前后闋各五仄韻,上去通押。 310篇</p><p class="ql-block"> 42.醉落魄 南唐李煜詞有此調,載《尊前集》。又名《一斛珠》、《怨春風》、《章臺月》等。雙調五十七字,仄韻。 280篇</p><p class="ql-block"> 43.摸魚兒 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一名《摸魚子》,又名《買陂塘》、《邁陂塘》、《雙蕖怨》等。宋詞以晁補之《琴趣外篇》所收為最早。 300篇</p><p class="ql-block"> 44.長相思 又名“吳山青”“山漸青”“相思令”“長思仙”“越山青”等。以白居易詞《長相思·汴水流》為正體 270篇</p><p class="ql-block"> 45.漁父 《漁歌子》,又名《漁父》《漁父樂》《漁夫辭》,原唐教坊曲名,后來人們根據它填詞,又成為詞牌名。入“黃鐘宮”。原為單調廿七字,四平韻。中間三言兩句,例用對偶。后來此調多用為雙調?!白印奔础扒?,《漁歌子》即《漁歌曲》。 390篇</p><p class="ql-block"> 46.瑞鶴仙 瑞鶴仙,詞牌名?!肚逭婕?、《夢窗詞集》并入“高平調” 270篇</p><p class="ql-block"> 47.小重山 又名《小重山令》?!督饖Y集》入“雙調”。唐人例用以寫“宮怨”,故其調悲。五十八字,前后片各四平韻。 260篇</p><p class="ql-block"> 48.八聲甘州 既是詞牌名也是曲牌名。詞牌《八聲甘州》又名《甘州》、《瀟瀟雨》、《宴瑤池》,是從唐教坊大曲《甘州》截取一段改制的。后用為詞牌。 250篇</p><p class="ql-block"> 49.喜遷鶯 又名《鶴沖天》、《萬年枝》、《春光好》等,詞牌名。雙片一百零三字,前后片各五仄韻。另有平仄韻轉換變格。 250篇</p><p class="ql-block"> 50.感皇恩 唐教坊曲名。感皇恩:雙調六十七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韻。陳旸《樂書》:祥符中,諸工請增龜茲部如教坊,其曲有雙調《感皇恩》?!督鹪~》注:大石調;《中原音韻》注:南呂宮。黨懷英詞,名《疊蘿花》。 280篇</p><p class="ql-block"> 51.采桑子 又名“丑奴兒令”“丑奴兒”“羅敷媚歌”“羅敷媚”等。以和凝《采桑子·蝤蠐領上訶梨子》為正體 270篇</p> <p class="ql-block"> 52.定風波 又名“卷春空”“定風波令”“”醉瓊枝”“定風流”等。以歐陽炯詞《定風波·暖日閑窗映碧紗》為正體 220篇</p><p class="ql-block"> 53.醉蓬萊 又名《雪月交光》、《冰玉風月》?!稑氛录啡搿傲昼娚獭?。雙片九十七字,前片十一句,后片十二句;前后片各四仄韻;前片第一、第五、第八三句,后片第六、第九兩句,皆上一、下四句法。 210篇</p><p class="ql-block"> 54.憶秦娥 雙調,共四十六字,有仄韻、平韻兩體。仄韻格為定格,多用入聲韻,上下片各三仄韻一疊韻。世傳唐代偉大詩人李白首制此詞,中有“秦娥夢斷秦樓月”句,故名。別名甚多,有“秦樓月”“碧云深”“雙荷葉”等。代表作品除《憶秦娥·簫聲咽》外,尚有李清照《憶秦娥·臨高閣》與賀鑄《憶秦娥·映朦朧》等。 220篇</p><p class="ql-block"> 55.齊天樂 又名“臺城路”、“五福降中天”、“如此江山”?!肚逭婕?、《白石道人歌曲》、《夢窗詞集》并入“正宮”( 即“黃鐘宮”)。茲以姜詞為準 220篇</p><p class="ql-block"> 56.霜天曉 200篇</p><p class="ql-block"> 57.少年游 始見于晏同叔《珠玉詞》。又名少年游令、小闌干、玉臘梅枝。《詞譜》卷八“調見《珠玉詞》,因詞有‘長似少年時’句,取以為名。 180篇</p><p class="ql-block"> 58.眼兒媚 又名《秋波媚》。雙調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韻,后片兩平韻。 190篇</p><p class="ql-block"> 59.霜天曉角 又名“月當窗”、“長橋月”、“踏月”。越調,仄韻格。各家頗不一致,通常以辛棄疾《稼軒長短句》為準。雙調四十三字,前后片各三仄韻。別有平韻格一體。 200篇</p><p class="ql-block"> 60.丑奴兒 又名《采桑子》、《丑奴兒令》、《羅敷媚》、《羅敷艷歌》。唐教坊大曲有《楊下采桑》,是兼有歌舞的大曲。南卓《羯鼓錄》作《涼下采?!罚瑢佟疤亟恰??!冻笈珒骸窞殡p調小令,殆就大曲中截取一遍為之。 150篇</p><p class="ql-block"> 61.祝英臺 170篇</p><p class="ql-block"> 62.永遇樂 始創于柳永,分上下兩闕,共一百零四字。蘇軾、李清照、辛棄疾、劉辰翁等均用此詞牌創作過,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名篇。 170篇</p><p class="ql-block"> 63.千秋歲 著名詞牌名之一,此調有平仄韻二體,常見的為仄韻?!对~譜》以蘇軾“憑空眺遠”詞為仄體正格。 170篇</p> <p class="ql-block"> 64.風入松 古琴曲有《風入松》,傳為晉嵇康所作,見《樂府詩集》卷五十九。唐·釋皎然有《風入松歌》,又名《風入松慢》、《松風吟》。 190篇</p><p class="ql-block"> 65.漢宮春 《高麗史·樂志》名《漢宮春慢》?!秹舸霸~集》入“夾鐘商”。各家句讀多有出入,通常以《稼軒長短句》為準。九十六字,前后片各四平韻。 160篇</p><p class="ql-block"> 66.江神子 原為唐詞單調,始見《花間集》韋莊詞,單調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韻。后演化為雙調七十字,前后闋格式相同,各五平韻,一韻到底。衰落于金元,金元時這一詞調表現范圍進一步擴大,有近三分之一《江神子》詞是道士所創作,內容與道教有關。 180篇</p><p class="ql-block"> 67.更漏子 又名《付金釵》《獨倚樓》《翻翠袖》等。此調有兩體,四十六字者始于溫庭筠,唐宋詞最多?!蹲鹎凹纷ⅲ捍笫{。又屬商調。一百四字者,止杜安世詞,無別首可錄。 比較著名的有《更漏子·玉爐香》、《更漏子·柳絲長》等。 140篇</p><p class="ql-block"> 68.烏夜啼 150篇</p><p class="ql-block"> 69.祝英臺近 詞牌名。又名《月底修簫譜》。始見《東坡樂府》。元高栻詞入“越調”,殆是唐宋以來民間流傳歌曲。 140篇</p><p class="ql-block"> 70.聲聲慢 據傳蔣捷作此慢詞俱用“聲”字入韻,故稱此名。亦稱《勝勝慢》、《鳳示凰》、《寒松嘆》、《人在樓上》,最早見于北宋晁補之筆下。雙調,上片十句,押四平韻,四十九字;下片九句,押四平韻,四十八字,共九十七字。又有仄韻體(一般押入聲)。用“仙呂調”。 160篇</p><p class="ql-block"> 71.行香子 又名《爇心香》。雙調小令,六十六字。有前段八句四平韻,后段八句三平韻;前段八句五平韻,后段八句三平韻;前段八句五平韻,后段八句四平韻三種。 200篇</p><p class="ql-block"> 72.雨中花 雨中花是詞牌名之一,雙調五十一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韻。代表作有宋代晏殊的《雨中花·夜行船》。130篇</p><p class="ql-block"> 73.瑞鷓鴣 又名《五拍》、《天下樂》、《太平樂》、《桃花落》、《舞春風》、《鷓鴣詞》、《拾菜娘》、《報師思》等。據《詞譜》說,《瑞鷓鴣》原本七言律詩,因唐人用來歌唱</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乌珠穆沁旗|
大足县|
石河子市|
中超|
玉屏|
齐河县|
丰县|
会宁县|
华坪县|
平湖市|
额尔古纳市|
同心县|
西畴县|
诸城市|
莱西市|
吐鲁番市|
乌拉特前旗|
蓬莱市|
长治市|
抚松县|
岳西县|
英山县|
禹城市|
凤城市|
探索|
姚安县|
道孚县|
布拖县|
龙州县|
当阳市|
肥东县|
南乐县|
洪湖市|
荆州市|
嘉定区|
廊坊市|
西乌珠穆沁旗|
手游|
永仁县|
哈尔滨市|
石河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