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結(jié)束篇)</h3> 3月30日,我們驅(qū)車來到了西雙版納一個被大山包圍著的平壩,東西兩座山脈圍著,在山與山之間出現(xiàn)了一片平地,也就有了鳳尾竹,有了大榕樹環(huán)抱著的傣家寨子。開發(fā)旅游的傣族村寨位于西雙版納傣族園景區(qū),距州府景洪市28公里。傣族村寨主景區(qū)由曼將(篾套寨)、曼春滿(花園寨)、曼乍(廚師寨)、曼嘎(趕集寨)、曼聽(宮廷花園寨)五個保存最完好的傣族自然村寨組成,屬于勐罕鎮(zhèn)曼聽辦事處管轄,村寨為典型的傣族村寨,房屋建筑為“干欄”式竹樓,戶與戶之間竹籬為欄,自成院落,我們?nèi)サ氖且粋€比較原始的村寨——曼導(dǎo),基本差不多的民風民俗。 西雙版納是一個以傣族為主的民族自治州,全州有漢族、傣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諾族、瑤族、回族、苗族、佤族、壯族、景頗族等13個民族,其中基諾族和布朗族是除傣族外的另外兩個主要的民族。傣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也有自己的歷法。傣醫(yī)不僅具有較豐富的臨床實踐經(jīng)驗,還有自己的醫(yī)學典籍。傣家竹樓也具有美觀和實用的特點,傣族的服飾、織布、民族風俗都是別具一格的,傣族歌舞在云南民族歌舞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傣族自己織布) 數(shù)百年前,小乘佛教傳入云南省西雙版納,成為傣族全民信仰的宗教。這里佛寺建筑隨處可見,幾乎每個村寨都有佛寺,有的佛寺旁還建有佛塔。佛寺、佛塔成了傣族群眾生活的中心場地,成為他們心目中的圣殿,佛教建筑藝術(shù)也成了傣族人民寶貴的文化藝術(shù)財富。西雙版納傣族佛寺建筑,以重檐多坡面平瓦建筑為主。佛寺大多成方形,坐西朝東,屋頂坡面由三層相疊而成,中堂較高,東西兩側(cè)遞減,交錯起落。屋頂使用長方形片瓦,瓦尾鉤在平形的竹制橫椽之上,屋頂正脊及檐面之間的戧脊,用石灰抹平,上面排列各種瓦飾,正脊上的那瓦飾呈火焰狀,戧脊首端大多豎有鳳的形象,風格獨特。 <p class="ql-block"> 導(dǎo)游巖彬給我們介紹了一位傣族寨子里的哨多哩做地導(dǎo),漢名姓玉,一位年青漂亮的傣族哨多哩,左手玉,右手銀,頭插一把銀梳,見面熱情地接待我們,用傣族語給我們打招呼,“哨得力”、“貓得力”、“叔早利”,歡迎到西雙版納作客,我們異口同聲回答“貓貓好”,一片執(zhí)鬧的氣氛,游客們高興得合不攏嘴。她帶著我們參觀寨子里一片村莊式的建筑,一路參觀、介紹寨子院落里種植的觀賞花草、醫(yī)用藥草、各種水果等,一路給我們講解傣民族的相關(guān)禁忌,讓我們遵守民族風俗,因我們游覽的村寨——曼導(dǎo)村寨開發(fā)的較晚,傣族人不喜歡別人拍照,所以拍攝的照片有限。</p> 傣族的禁忌有:水在傣族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他們十分在意保持水源的清潔,傣家寨子里都會有一口裝飾得十分漂亮的水井,從水井邊經(jīng)過,一定不能往里面扔?xùn)|西。 西雙版納小乘佛教規(guī)定,男人一生中要過一段脫離家庭的宗教生活,以后在社會生活中遇到難事,才能解除苦難,從降生到成人后才會有社會地位。傣族凡是男孩在七、八歲時都要去佛寺里當一段時期的和尚,俗稱為“小和尚”,“小和尚”在佛寺里生活要自理,要勞動,要學習佛教經(jīng)書,要學習傣醫(yī)文化等,還要進行嚴格的修身教育,兩三年后就可以“還俗”,還俗過的男子才可以結(jié)婚成家,若未當過“和尚”的男人,被視為生人或野人,在社會中就沒有地位,被人看不起。“小和尚”在寺院修身時,不準與女人談笑,不準外人撫摸小和尚的頭,(這和漢族喜愛兒童撫摸兒童頭的習慣完全相反),若被外人(特別是女性)摸過頭,被視為仇人,“小和尚”以前“修身”記錄的時間一切作廢,必須從頭開始,所以,外來游客,若到寺院參觀千萬記住此習俗。 傣家人都習慣住在樓上,而樓上臥室只有一塊隔板與客廳相分,臥室中沒有隔板分成小間,幾代人都住在里面,是用蚊帳分開,中間有一定間隔,分門進出。傣家人的臥室是不容外人窺看的,過去的習俗規(guī)定,若主人發(fā)現(xiàn)外人窺看主人的臥室,男人就要做主人的上門女婿,或到主人家做三年苦工,即使是女客人也要到主人家服役三年,因此,游客無論到傣家參觀或做客,千萬不要因神秘感而窺看主人的臥室,雖然現(xiàn)在打破了過去的俗規(guī),但窺看傣家臥室始終是不受歡迎的。 傣家樓上客廳中有三根柱子,兩根是臥室與客廳并排分開的,一根是火塘旁邊的。臥室中的兩根,靠外的一根叫“吉祥柱”可以靠著休息,靠里的一根是人死后用的,稱為“升天柱”,家中的人死了,家人把死去的人靠在這根柱子上(不分男女)沐浴、穿衣、裹尸體,等候火葬。火塘邊的一根是絕對不許靠的,那是傣家的“頂天柱”,若靠了這根柱子意味著不尊重主人,視為不受歡迎的人。<br> 到傣家做客,上竹樓和進佛寺都必須要脫鞋。進門后要按照輩份大小、資歷深淺,依次而坐;傣族認為門檻是人、鬼必經(jīng)之道,千萬不能踩踏和蹬坐;傣家不能用凳子作枕頭,因為凳子只供人坐;不能用腳跨過火塘,不能隨意移動火塘里支鍋用的鐵“三角架”;在街上買菜時,不能用腳指菜來討價還價;走路時不能踩和尚的影子,更不能摸他們的頭。 投宿在傣族人家,上樓腳步要輕,晚上不能吹口哨,會引來不干凈的東西;大庭廣眾面前不能說別人的壞話;如果看到人家竹樓門口有用竹子編成“米”字形的標志,說明這家有產(chǎn)婦,這種時候,是不歡迎外人到家里來做客的,另外婦女產(chǎn)后不滿月不能到別人家去玩;如果看到竹樓門口掛著一個裝水的竹桶,而且在水中放有樹葉,說明這家新喪,家中有喪事,未出喪不準到任何人家去,進去的客人出門時,主人會往你頭上灑水,這是為了驅(qū)走邪魔。 在傣族山寨,有親朋好友或賓客來訪,家里大小主人會主動出門熱情相迎,并幫助客人取下挎包等東西。當客人坐定后,主人如果遞給你滿滿一杯或一碗酒,表示受到歡迎。如果主人第一次給客人倒?jié)M茶水,就意味著他不受歡迎;如果主人第一次只給客人倒半杯或半碗酒,顯得主人很小氣,主人在給客人倒酒時,自己也必須倒上一杯,并先喝一口,然后再勸客人喝。傣族的禁忌還有很多,不能一一記錄。<div> 好客的玉姑娘還拿出傣族自己家特有的泡水茶果、自制的米酒用銀壺、銀缽盂等招待我們,對我們進行傣族人家的養(yǎng)生、用藥介紹。</div> 參觀傣家手工藝文化展示廳,基本都是出售99.99%純雪花銀銀器制品,有銀碗、銀茶杯、銀梳、銀筷子、銀壺、銀腰帶、銀元寶、銀手鐲、銀項圈等等,品種繁多。 西雙版納原始森林公園,位于西雙版納景洪城區(qū)以東, 瀾滄江以北一處叫萊陽河的山谷內(nèi),距西雙版納州府所在地約8公里,是距西雙版納州府所在地最近的一處森林公園,園內(nèi)森林覆蓋率超過98.6%,是北回歸線以南保存最完好的一片原始森林,這里尤如一個天然的大氧吧。園內(nèi)有溝谷雨林、孔雀飛舞、民俗歌舞、美食、潑水狂歡表演等項目,是西雙版納最大的綜合性生態(tài)旅游景點之一。(西雙版納潑水節(jié),其實相當于漢族的過年,通常在每年的陽歷4月13日至15日舉行,這是傣族一年一度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云南少數(shù)民族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shù)最多的節(jié)日。這個節(jié)日被認為是傣族最隆重的節(jié)日,標志著新的一年的開始,因此被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現(xiàn)學現(xiàn)賣(云南孔雀舞的一個動作,賺三塊花五塊) 1961年4月13日一15日,傣歷1323年,周總理與緬甸吳努總理在景洪參加了傣歷新年潑水節(jié)盛大慶祝活動。圖為周總理參觀曼聽公園紀念。 孔雀山莊位于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西雙版納森林公園內(nèi),金湖里有水和表演的竹排圍繞,清如明鏡,我們是看10點鐘的孔雀放飛,還好孔雀放飛就在入園后的第一個點孔雀山莊,不太遠,很快就到了,我們找了個觀看位置坐好,演員已經(jīng)在表演舞蹈了,等待孔雀放飛的時刻。 孔雀分為白孔雀、綠孔雀、藍孔雀三種,一般棲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開闊稀樹草地或生長于灌木叢、竹叢或針葉、闊葉林等樹木的開闊高原地帶,尤其喜歡在靠近溪河沿岸和樹中空曠地帶活動。 孔雀開屏真的很美 金湖中建有兩座別致的亭閣,一座叫王子亭,一座叫公主閣,傳說這是召樹屯與孔雀公主喃木諾娜在金湖邊相遇、定情的動人場地。而今成群的孔雀在金湖上空飛翔、在湖邊覓食嬉戲,好似演繹著古老、浪漫的愛情故事。 金湖碧波蕩漾,典型的傣式建筑掩映在茂密的森林之中,孔雀爭相開屏、鴕鳥歡唱迎賓,梅花鹿湖畔戲水,充分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主題特色。 隨著飼養(yǎng)員的哨子吹響,孔雀一批批地從左面的山頭上飛過來,那場面,很是壯觀。放飛持續(xù)了好長一段時間,目測有上百只孔雀依次飛過,飼養(yǎng)員往地上潑撒食物,落地后的孔雀爭相進食。此處游客也可以有償喂孔雀,有幾位家長帶著孩子一起進去體驗。 看完孔雀放飛后往上走一段就到了電瓶車乘車點,坐二站下車,也就是終點站了。這里有餐廳,還有一些小吃飲品店,還有個鸚鵡表演在這里,這里可以讓鸚鵡停留在游客手上合影留念。 很快,我們就繼續(xù)出發(fā)了,穿過商店可以進入原始森林步道,步道邊有一些調(diào)皮的猴子在向游人討要吃食。沿著步道往里走,人漸漸變少,雨林中樹木很高大,見不到太陽,感覺冷嗖嗖的。走了一段路看到A和B路段的分叉口,我們沿著B段路邊走邊看各種熱帶雨林的植物。 雨林中樹木很高大、也很奇特 看完原始森林回到售票的大門口,觀看景區(qū)的潑水節(jié)表演。 水域風光瀾滄江,瀾滄江發(fā)源于青海高原的唐古拉山,經(jīng)西雙版納流出境外。在西雙版納的流程為158公里。古時傣族稱瀾滄江為“南蘭章”,意為“百萬大象繁衍的河流”。這里三江并流,金沙江、瀾滄江與怒江在云南省境內(nèi)并行奔流170多公里,形成世界上罕見的三江并行奔流的自然景觀。 游覽瀾滄江可分上下兩段。上段游覽線從景洪出發(fā),逆水而上至虎跳石,到了虎跳石,江面已漸漸收縮,最窄處僅20米左右。兩岸是參差不齊的大巖石,江水洶涌澎湃。我們是游覽下段線,從景洪乘船而下,江水清澈豐滿,經(jīng)橄欖壩至中、老、緬3國交界處的大橋界,出了我國境內(nèi)就叫湄公河了,到此可以站在六國交會的瀾滄江邊邊境碼頭留影紀念。 船游瀾滄江后,景區(qū)還安排了水果宴,免費提供各種水果,同時安排了四位進行人妖表演,也不知道是不是真人妖,觀看的人不是太多。 <p class="ql-block"> 云南之旅,每天聽著各地不同民族的語言,導(dǎo)游給我們介紹的最簡單的語言就是對男女稱謂的不同叫法,游客常常在丈二和尚摸不著腦袋中找樂子度過,時不時的冒出一句“哨哆哩”,逗得大家哄堂大笑。藏族的男人叫“扎西”,女人叫“卓瑪”;傣族一般稱年輕女人叫“哨哆哩”,年輕男人叫“貓哆哩”;小女孩叫“小龍英”,小男孩叫“小龍崽”;老年女子叫“老咩桃”,老年男子叫“老波桃”;白族的姑娘叫“金花”,小伙子叫“阿鵬”;納西族可以稱納西姑娘為“胖金妹”,男人為“胖金哥”;彝族的男人叫“阿黑哥”或“阿都”,女人稱“阿詩瑪”或“阿咪子”;哈尼族的男人叫“然古”,女人叫“然咪”等稱呼,這些都泛指年青男女。現(xiàn)在這些少數(shù)民族的年青男女在穿戴上已經(jīng)很難分辯,幾乎與普通正常人一樣,只有在農(nóng)村和景點中的老年人,特別是女性的老年人身上才有自己民族的著裝,但我們是分不清哪是哪個民族的。</p><p class="ql-block"> 云南的鮮花宴令人贊嘆,他們將可食用的鮮花制作成各種美味佳肴;野生菌是大自然的饋贈,種類繁多,味道鮮美。普洱茶、大理石貢茶等是云南獨有的茶葉品種,具有獨特的香氣和口感。另外在中國80多個大中城市中占據(jù)70%的市場份額、出口46個國家和地區(qū),有“中國10枝鮮切花7枝產(chǎn)自云南”之說的花卉市場等人文歷史景觀,云南無愧為人杰地靈之境。</p> 在天時、地利、人和的云南走上一趟,無不使人對她贊美和眷戀。云南人悠閑愜意的生活節(jié)奏相對緩慢,他們更加注重的是生活質(zhì)量和心靈平靜,他們可以在美麗的自然環(huán)境中步行、騎行或在咖啡館靜坐,享受著溫暖陽光和新鮮空氣。<br> 30日晚上19點55分,我們乘坐西雙版納∽昆明南C294次列車到達昆明南站,由昆明旅行社安排的駕駛員接送至昆明,入住在昆明的恒億酒店,同車還有幾位從臺灣省來云南旅游的客人。 31日早上8:40分,旅行社安排我們進入游客聚散中心,然后根據(jù)我們乘坐昆明航空KY8225航班時間送到機場,13:55分從云南長水國際機場返回南京祿口國際機場(中間經(jīng)停湘陽機場),順利結(jié)束了這次云南八日難忘而有意義的旅游。 籍此感謝同行的6位好友的理解和互助友好的團結(jié)氛圍,并感謝云南導(dǎo)游阿蔓,同時鳴謝關(guān)注我們云南一行的親朋好友們,今天的結(jié)束是明天追求新生活、新目標的開始,讓我們攜起手來繼續(xù)為美好的明天去追求!去努力!衷心期待下一次的美好旅途。(整理完成於2025年4月28日晚) <b>攝影、文字、編輯:</b>張永勝<br><b>網(wǎng)名:</b>佛 緣 <b>美篇號:</b>17317369<br> 感謝朋友們一直以來的關(guān)注和鼓勵(有些照片用手機拍攝,像素有限,聊作到此一游以記錄為主吧)!喜歡我的作品請在下方點贊、點評、關(guān)注,歡迎欣賞、收藏和分亨!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謝謝!!!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密市|
蒲江县|
谷城县|
偃师市|
南开区|
大足县|
鞍山市|
上思县|
襄汾县|
金沙县|
虹口区|
贺州市|
邢台县|
临湘市|
丰原市|
金沙县|
扶风县|
盐山县|
威海市|
潼南县|
申扎县|
探索|
潜山县|
县级市|
讷河市|
桃江县|
三亚市|
三门峡市|
玛沁县|
读书|
沧源|
青龙|
门头沟区|
汾阳市|
海淀区|
衡水市|
盘山县|
呼伦贝尔市|
延边|
泽普县|
新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