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50年前的記憶,1975年7月2日青島同泰橡膠廠。第2批下鄉(xiāng)知青。今天離開青島去莒縣下鄉(xiāng)

船歌

<h3>  1975年下鄉(xiāng)的前幾天,在青島東海飯店附近的留念。</h3> <p class="ql-block">1975年4月27日青島市在匯泉廣場召開1975年第1批下鄉(xiāng)知青歡送大會。歡送 大會上。青島二中71屆同學袁群作為知青代表,在大會發(fā)言表決心</p> <p class="ql-block">會后舉行了盛大的知青游行。這是歡送第1批知識下鄉(xiāng)的車隊行駛在青島市革委門前。 當時我被安排在歡送的人群當中</p><p class="ql-block">71年底在二中畢業(yè)后因為55年出生的不分配工作,我被學校 安排在海洋學院撿石頭(海洋學院硬化路面)一個月后去了海水試驗養(yǎng)殖場學工勞動,每天4毛錢的生活補助費 干了兩年。73年底我們街道 成立了服務站,在 江蘇路8號開始給外貿包出口蒸餃。干了不到一年蒸餃不出口了我們又改為青島市飲食服務公司面食加工廠服務站飯店做火燒 餛飩 我是炸油條的。每天8毛錢的工資。第1批歡送大會后的4月30日。接到 上級通知。適令下鄉(xiāng)的青年全部回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回工后。同學朋友一起玩兒了 十來天 在于同學爸爸(是派出所的所長)的開導下,我們4個人響應毛主席的號召,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我們也有兩只手,不在城市吃點飯,在5月16日報了名,到農村插隊落戶。</p><p class="ql-block">我報名。家里老母親是不同意的。因為我們 姊妹4人。上面三人都 有正式工作。我是家里的老小。所以老母親不同意我下鄉(xiāng)</p><p class="ql-block">17日。街道通知我。可以再回去炸油條 掙點生活費。我又回去干到6月30日。7月1日收拾一下。7月2日離開青島,離開了母親的懷抱。到莒縣 嶠山公社插隊</p> <p class="ql-block">  1975年5月23日我的好友,分別前的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我們四人都報了名,下鄉(xiāng)插隊。1975年5月25日,青島市第2批歡送知青下鄉(xiāng)大會后。我們四個人就要分別到山東的四個不同的縣農村插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照片是北海艦隊知青的車行駛在膠州路上</span></p><p class="ql-block">1975年5月25日。(與第一批知青歡送大會相隔不到1個月)青島市在匯泉廣場,舉行了(第二批知青)盛大的歡送儀式。</p><p class="ql-block">會后舉行了知青游行,一萬多名的知青,在幾百輛大卡車上,帶著大紅花背著黃書包,沿著萊陽路,太平路,市政府,中山路,膠州路等,市南區(qū),市北區(qū),四方區(qū),滄口區(qū)的主要街道,一直到大寨路的流亭橋。市區(qū)內的單位 到小水清溝附近(今重慶路) 。有20多萬群眾,打鼓敲鑼載歌載舞夾道歡送。</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30年前的青島同泰橡膠廠</p><p class="ql-block"> 1975年7月2日早上六點,知青集合點。青島同泰橡膠廠門口(那時牌子上是 青島紅衛(wèi)橡膠廠)。來了很多送行的人,父親母親,兄弟姐妹,同學朋友。早上七點,車要出發(fā)的那一刻,記憶猶新,歷歷在目。 車半天沒有從人群中開出,車上車下親戚朋友,抱頭大哭……。女知青車上的哭聲一直持續(xù)到膠州。</p><p class="ql-block">告別了父母鄉(xiāng)親十個小時一路顛波,下午五點左右到了莒縣,墩頭學校附近。路邊有學生打鼓敲鑼歡迎。帶隊領導說再有幾里路就到了。</p><p class="ql-block">短暫休息后,汽車繼續(xù)行駛,路很窄,車跑得很慢,到了前面的一個小十字路口。旁邊聚集了很多貧下中農社員,還有推車等。帶隊干部說這地方有三個知青組,前緒密大隊在左面(北面),離這5里路,大辛莊在路左邊,大崖頭在右邊(南面)離這三里路。還有一個組在離公社駐地不遠前集大隊(在東面離這十里路左右)因進村的路很窄,汽車進不去。只能在這卸車(后來聽村民講,這條路是墩頭通往牛莊的路,寬度只能跑開一輛大卡車聽村民說,這條路叫,咕嚕馬道。現在叫利民路),把你們的行李箱,有各大隊派人用推車給推進村里,下面開始點名下車分組,提行李 。沒點到名的繼續(xù)向前。</p><p class="ql-block">我被分在大崖頭大隊,一陣忙亂,晚上7點左右,終于到了我們插隊的家。天黑了,屋里點起了小油燈。男生房間是三間屋,擺了五張床,床是四條腿,沒有床頭,床面是用苞米桿兒做的。</p><p class="ql-block">我 把帶來的席子鋪在床上,被褥拿出來鋪好。箱子放在床頭的地上。找出帶的工具和釘子,把蚊帳掛上,這里的蚊子很多,又幫助知青們,把蚊帳全部掛好。這就算安下家了。</p><p class="ql-block">晚上九點多鐘,支書來說,一天了快先吃飯吧,院子里點起了汽燈,擺了幾張小桌子,每桌擺了八碗菜。還有幾蓋墊煮好了的(青島人叫混飩)大皮餃子。幫忙的老鄉(xiāng)很多,有位老鄉(xiāng)告訴我,村里這是第一次擺這么大的宴席。當地請客最頂級的菜是八大碗。(一走,二飛,三鋪龍……豬肉,雞 ,魚…)我當晚不太舒服吃了幾個餃子,就離開了桌子。</p> <p class="ql-block">這張照片是我把相機放在地上自拍的,1975年8月在中山公園的兒童樂園。下鄉(xiāng)一個月后。集體回青探親。</p><p class="ql-block">我們組五男五女一共十人,相片上還有一人是濟南知青李栗,68年下鄉(xiāng)插隊的,聽說他一個人在這,生活很苦,有時分了麥子不夠吃,還要用麥子換地瓜干兒,(一斤麥子換1斤8兩地瓜干兒)自己推磨,攤煎餅,等等。聽說在我們來的前幾天,為給我們倒房子,他搬到大隊院子里去住了。</p><p class="ql-block">75年的10月份,他被莒縣飲食服務公司。招工啦,在縣城一個水餃店全是濟南知青,他整整在大崖頭村呆了七年。</p><p class="ql-block">7月3日,大隊支部在我們知青組,舉行了歡迎會,給我們講村史,大隊現狀等。大隊有八個生產小隊, 271戶,1300來人。一個副業(yè)隊,一個果園,還有一個實驗隊。</p><p class="ql-block">我們十個知青分在八個生產小隊,我分在六隊,目前男生先到果園,女生到實驗隊。帶隊干部來給我們開了會,講了這次青島市的政策,給我們知青每人每月45斤糧票,11元錢,一年時間,并發(fā)了糧證。第二年用第一年的工分,分糧吃。</p><p class="ql-block">前五天有大隊安排人給我們辦飯,以后每兩人一組輪流做五天飯。包括挑水買菜等等。還選了組長男女各一人。我被選為生活管理員,負責生活,管理賬目。</p> <h3>知青陳秀珍。</h3> <h3>五名女知青。</h3> <p class="ql-block">我深知生活管理員的任務很重。用了幾天工余的時間把當地的物價了解清楚,供用的糧食50%是粗糧,(黑面,苞米面,瓜干)50%是細糧(面粉),糧食粗細搭配,做了生活計劃。</p><p class="ql-block">每月把糧食,燒的煤,點燈的煤油,炒菜花生油火柴等等,計劃內的生活必需品買完后,剩下的錢買菜等等。全部安排計劃好。并通過知青組開會一致討論通過。(因當時也不懂賬目,也不知紅色筆的用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3>原始記錄。這是每月的生活費用計劃表。</h3> <h3>原始記錄。這是每天的用量,每兩人五天的糧食用量計劃。</h3> <p class="ql-block">這是75年7月我們插隊的第一個月,因為大隊里給我們做了五天飯,還有知青來的時候從家里帶了一些好吃的。7月份我們的生活費和糧食有些結余。</p> <h3>原始記錄。8月份的生活費用。</h3> <p class="ql-block">原始記錄,9月份的生活費用。9月份生活費有幾項超標,因為有三位知青回青島,要把回青天數的生活費和糧票發(fā)給他們。</p><p class="ql-block">9月初,嶠山公社知青辦和帶隊領導,檢查知青工作時。 聽完匯報后,對我做的生活計劃安排等,表示很滿意,提出表揚。并向全公社知青推廣…</p> <p class="ql-block">這是下鄉(xiāng)插隊時我工具箱里的,部分工具。</p><p class="ql-block">剛到大崖頭時,知青組的門鎖只有兩把鑰匙,每次放工回來都要等拿鑰匙的開門。很不方便。我給大家配了鑰匙,每人一把。</p><p class="ql-block">知青組的鍋灶太矮,兩個鍋只有一個風箱,要坐在地上燒火。因為爐灶是燒草的。我們燒煤,鍋底離著爐底太高。有時做不熟飯。當地每家有個小鍋屋做飯,煙筒是從墻上打了一個洞,做飯時屋里院子里全是煙,很嗆人。</p><p class="ql-block">我利用我做飯的時候。把爐灶進行了改造。磊了一個大鍋臺,有三個灶,一個燒煤蒸饅頭窩頭,一個燒草的自來風。兩個鍋灶走煙的地方燒水,還買了個小鍋做個病號飯等,把墻上挖了煙道,通到房頂,房頂磊了煙筒。做飯沒有煙了,煙從房頂冒走了。社員來參觀都說好。個別人也說,按當地風俗,房頂壘煙筒透了氣了。對家庭不好。</p><p class="ql-block">我的工具派上了用場。利用業(yè)余時間給社員貧下中農修理打火機,手電筒,修鎖配鑰匙,有線小喇叭兒,眼鏡等等。在大隊修理農具,噴霧器,汽燈,水泵,等等。受到了貧下中農的好評。經常有社員叫我到他們家吃飯,用當地口音叫我,小吳來(今天新做的動(豆)沫子(小豆腐),今天換的豆腐,炒的豆腐條子,今天上河里網的小魚,今天剛攤的煎餅。等)這些都屬于改善生活的飯。當時 在河里網的小魚回家沾上一層面在鍋里炒一炒,有的放很少一點油炒,就是很高檔的菜了。老鄉(xiāng)給我包餃子,沒有肉,沒有油,用一點炒好的花生米趕一趕,放在餡里這餃子當時很好吃。</p> <h3>手電筒</h3> <p class="ql-block">70年代的打火機火石。</p><p class="ql-block">二分錢一塊,在莒縣一個雞蛋能換兩塊火石。一天,老鄉(xiāng)在我那里玩兒點煙的時候,打火石從火機里蹦出來。他滿地找到火石一看,還有近1/3的打火石,這塊火石還值七八厘錢呢。他抱怨這個火機太浪費,我告訴老鄉(xiāng)把打火機放這,我給你研究一下。</p><p class="ql-block">通過觀察,我發(fā)現裝打火石的管子離砂輪太遠。 那砂輪和打火石管都是用錫焊上去的,我把它焊下來,再把管子靠到砂輪焊好。打火機修好了。這樣又能節(jié)約五六厘錢。通過老鄉(xiāng)一宣傳,這樣的打火機也不知修了多少個。</p><p class="ql-block">我到大崖頭村的時候。老鄉(xiāng)告訴我這里流傳著一句話,叫做地瓜干兒是主糧,雞腚門子是銀行。小學生買本子,鉛筆,橡皮,家里用的油鹽醬醋等,多數用雞蛋來換。一天,在代銷店一個小學生拿著一個雞蛋說,要買本子 代銷員把雞蛋一稱,說錢不夠再回家要一分錢……</p> <h3>風箱</h3> <p class="ql-block">這是大崖頭副業(yè)隊的木工師傅,給我做的工具箱。還請書法家給我寫了字。</p><p class="ql-block">他看見我的工具箱太小,每次找工具都要翻出來。他給我做了兩個,現在只保留了一個。</p><p class="ql-block">75年的冬天很冷大隊磨房的柴油機型號是2105,兩個缸,缸的直徑是105毫米。每天磨煎餅運行起來都發(fā)出,慶,慶,窮的聲音。社員們都說,哪會兒有了電就不用聽,窮,的聲音了。</p><p class="ql-block">一天早上5點來鐘,有人找我到磨坊看看,磨坊的機器真的沒有出聲音。門口磨煎餅糊糊的社員排著長隊。我看到柴油機循環(huán)水泵的泵殼凍裂了。有十來公分的口子,泵殼很薄。如果到拖拉機站用電焊機燒焊,一燒就是一個窟窿。副業(yè)主任提出來,趕緊把機子卸下來,推著到城里修。看到這情況,我向副業(yè)主任提出。我先用我的火烙鐵,焊錫給焊一焊試試,不行的話再去城里。如果換水泵,機體和泵是一體的,還不一定配不上。副業(yè),主任同意了我的想法。我拿了工具,大家伙找了木柴點起了火,開始修理。開始因為烙鐵小焊錫到了機殼上就定了。焊不上,因機體冰涼,這時有人說再多弄點柴火,把機體也燒熱。就這樣用了很多焊錫還加了固,忙活了兩個多小時,總算吧泵殼修理好了。機器又發(fā)出了慶,慶,慶的聲音。我這火烙鐵幫了大忙。 </p><p class="ql-block"><br></p> <h3>  工具箱上的字是大崖頭村,張風信大哥左手寫的,(其父親是莒縣名人張約,生前任莒北區(qū)區(qū)長等職。死于抗日戰(zhàn)爭年代) </h3><h3>莒縣冬天比青島冷的多。我上身穿著大棉襖,腿上就穿了兩條褲子凍得我直叫冷。這些都叫張鳳信家嫂子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一天,她叫我,吳來,看你腿上穿的單薄,快到我家暖和一下吧。我給你準備好了新的棉花。把你的兩條褲子脫下來,我給你把兩條褲子中間給絮上棉花。很快就弄好。你和你哥在這吃個煎餅,動沫子。…她給了我一個大襖,蓋著腿。我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嫂子會做衣服,吃完飯沒過多長時間,嫂子就把棉褲做好了,我穿上棉褲說了一聲,嫂子我管幾忘不了你。后來每次到大崖頭我都去看她。2015年我去他家沒有看到嫂子,哥告訴我說她走了。…</h3> <h3>前排張風信大哥</h3> <h3>2017年5月9日在大崖頭照的。張風信大哥80歲</h3> <h3>復制的小油燈</h3><h3>剛來的時候,我們屋里就兩個油燈。知青們學習寫信都要把油燈拿到自己的床前。看到這情況,我到衛(wèi)生室要了些小藥瓶。在城里撿了幾個罐頭盒。把罐頭盒的鐵皮卷成油燈芯子管。把管縫焊好。(管縫不焊好,從縫里滲油著火)做了幾個小油燈知青們每人一個。有的老鄉(xiāng)看好了也來要。后來要的人多了,我沒有瓶子材料,我就叫他們拿瓶子或鐵片兒來換。</h3> <h3>汽燈。</h3><h3>每到村里開大會,村里都會點上汽燈。照得周圍很亮。</h3> <h3>這是我們晚上娛樂的口琴。</h3><div>從青島來到這里,路途不算遙遠,離別了母親,離別了朋友,我們又來到了集中點。……</div><div>這是知青的內部歌曲</div><div>1</div> <p class="ql-block">老式噴霧器。</p><p class="ql-block"> 這種噴霧器在當時,也是有計劃的,有錢也買不到。在棉花打藥的季節(jié),由于農藥腐蝕,噴霧器去年是新的,今年也要爛幾個小孔漏氣漏藥。隊里往年修這些噴霧器都要到公社的鐵木業(yè)社去修,來回要走近20里路。人工費就要半個工。到了那里,還要排隊。最少也要花兩三毛錢。</p><p class="ql-block">到了打藥的時候,農時不等人。大隊領導就安排我在大隊里隨來隨修,焊一個孔一分工。還有氣磅皮圈噴嘴等。給哪個小隊修哪個小隊給我工分。我修過一個最多的噴霧器43個眼,就掙了四天工。在這五六天的時間里,我能掙到200多工分,可大隊里很多活都沒有給我記工分。</p> <h3>76年年后決心書底稿。</h3> <p>新型195柴油機。</p><p>76年的春天,天旱沒雨。田地里缺水,公社里批給大崖頭大隊一臺195,12馬力的柴油機。澆水。因機房的人手不夠,村里缺少會開機器的人,大隊支書把我叫去負責一臺柴油機澆水的任務。負責給各小隊澆水。</p><p>到了麥收的季節(jié),我們都投入到了三夏搶收。連下了幾天雨,麥子都沒法曬,有的麥子都長了芽小隊里把麥子都分到了各家個戶。社員家里,炕頭上,都晾滿了麥子。大崖頭村東有條河,河水平時到腰間深,一下子漲高了五六米,把村中的大汪。都灌滿了。村里一片汪洋。</p><p>不知從哪里傳來了一陣風,說要地震了。臨沂地區(qū)有一次大的地震(某某預言家說的。)社員家里都扎起了地震棚。還有木排。晚上大家都搬在地震棚里睡。|有人看見嶠山上的黃鼠狼都成群結隊的跑了。后緒密附近有一個大汪一夜間水全干了,還有很寬的裂縫,十幾米深。莒縣地震局都去看過,等等,很是驚人!</p><p>青島的知青家長們,又是電報又是信都催著趕快回青島避一避。有知青拿著電報,信,找支書請假,當時為穩(wěn)定民心。知青辦也不批準回去。大家也都沒有心干活了。整天在地震棚里吃住。到了7月中旬,支書終于開口了。你們要輪換著回家,不能一起走,這里要留有看門的。上級不讓……。等等</p> <p class="ql-block">這是76年大崖頭組部分知青回家,發(fā)糧票的原始記錄。</p><p class="ql-block">年底結算分完糧食我欠了小隊6元7角幾分錢,我在的六小隊每天工分,兩毛六分錢。最好的小隊每天三毛二。最差的小隊一毛九。在大隊支委的研究決定下。(因為我在大隊里和社員家干了很多活,有些都沒有記工分。)大隊里給我補上了這6.7元錢。</p> <p class="ql-block">繼承毛主席遺志,將革命進行到底。底稿</p><p class="ql-block">76年秋季,唐山大地震,偉大的領袖毛主席永遠離開了我們。</p><p class="ql-block">76年10月在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積極努力下,在大堐頭團支部的幫助下,我們知青四人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我成為一名共青團員。(因家庭出身不好)我比別人倍加付出努力才得來。</p><p class="ql-block">76年11月,知青辦給了40%的回城指標。條件是,在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表現好的,家里長子長女的等等。開始我也在這40%名額里,在村里的評議中,因貧下中農需要我,大隊小隊需要我,還有其他原因等等。我被留下了,組里共回城了六個人。為了宣傳典型我上了公社和莒縣廣播站的廣播里。</p><p class="ql-block">青島 的老母親在家盼著我回城,卻盼來了青島人民廣播電臺的下鄉(xiāng)欄目,廣播我要扎根農村干革命。和貧下中農達成一片。過年回家的時候,老母親還說我,貧下中農叫你回來,你還要扎根農村。……</p><p class="ql-block">76年回城的知青走后,我們組還剩下四人,嶠山公社知青辦和帶隊領導,把嶠山公社剩余的知青,合并了幾個組。選了幾個比較富裕村。我們四人合并到嶠山公社前緒密大隊。</p><p class="ql-block"><br></p> <h3>這是大崖頭村好友杜成,在知青40%回城的時候,安慰我的贈詞。</h3><h3><br></h3> <h3>杜成2017年5月9日,照</h3><h3>當年大崖頭村為數不多的高中生。</h3><h3>現任村委委員。</h3><h3><br></h3> <h3>76年12月24日,鄰居張廷玉(大崖頭村會計)想為我們送行,包個餃子吃,嫂子在家里撈了麥子去磨了白面,可買不到豬肉,大哥把家里養(yǎng)的兩個小公雞給殺啦,做了餃子餡。我們4名知青都落了淚,懷著感激的心情,吃了一頓雞肉的離別餃子。為了報答張大哥和嫂子,我們把組里僅有的,快要下蛋的幾只母雞,留給了大哥。25日早上,大崖頭村支書,在知青院子里說了簡短的歡送詞,我們含著眼淚離開啦,生活了一年半的大崖頭村。村里派了幾個社員和幾輛小推車把我們送到了前緒密大隊知青組。</h3><h3>前緒密知青合并組一共九個人,還有一名帶隊干部,裴師傅住在我門組。和我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前緒密村比較富,每天的工分五六毛錢。一百多戶500多口人。(大崖頭村271戶,1300多口人)村里三口吃水的井。離我們最近的也有七八十米遠。大隊支書安伯山。還有副書記高玉山,對我們知青很好。經常到知青組問寒問暖。關心我們的生活學習。到了這里我還被選為知青組長和團小組長,村里團支部委員。</h3> <h3>這是合并到嶠山公社,前緒密組的知青九人照,77年春天莒縣照像館留影</h3> <h3>這是七七年春,在前緒密田間地頭的照片。</h3> <h3>這是在前緒密知青院子里,女知青的照片。左面的房子就是知青的宿舍。</h3> <p class="ql-block">我的入黨申請書底稿</p><p class="ql-block">前緒密的支書,知道我的思想顧慮,經常幫助我,找我談心。并要我積極向黨組織靠攏。要有個表示。要我寫個入黨申請書。</p><p class="ql-block">在我的腦海里只有好好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和老母親的教誨:老實做人,好好表現,出力干活,不談戀愛,早日和家人團聚。</p><p class="ql-block">后來在支書的幫助下,轉變了思想,寫了入黨申請書。</p> <h3>70年代的壓水井,照片。</h3><h3>77年的春天。天氣比較旱。我們吃水的這口井水位經常很低,做飯的,負責挑水,因早上起來比較晚,挑回的水就比較渾。水缸經常見底,刷牙洗臉都成了問題。組里經常為挑水打嘰嘰。</h3><h3>在這情況下,我想在知青組院子里打一口壓水井,這樣的壓水井60年代,在青島我家附近有一個,德國人建的一個壓水井,(那個壓水井,是在一個水井上加了一個手動壓水泵)為節(jié)約自來水,我們經常到這個壓水井洗衣服等。(文革期間已沒有了)</h3><h3>我把這個想法向大隊支書和帶隊干部提出來。得到了他們的大力支持。憑我的想象,簡單勾畫了設計圖紙,直接把井管打到地下有水的地方去,壓出水來我還是第一次,心里也是不確定。還是要求裴師傅向青島的廠子申請解決一根鐵管子。直徑約50毫米。五米左右長。廠里領導也大力支持,同意了申請,并回信下次來車時給捎來。</h3><h3>這期間,我還找了大崖頭大隊的張鳳信大哥。他認識的人比較多。他領我找了一些當地有打井經驗的師傅。了解一些打井的地質等情況。說起用管子插到地里打水井,他們還是第一次聽說。我從他們那里學到地底下有水道,水道上面還有一叢石蓋子。水井打到蓋子以下,才能泉水。如果水井打不到水河里是不出水的。我還和裴師傅研究,水管子插到石蓋以下要多長,要多少進水的孔,孔要多大,大了進泥沙子,小了不進水。等等…</h3><div><br></div><div><br></div> <h3>日記77年6月割麥子期間</h3><h3>5月的一天,廠里來車了,把鋼管給捎來了。村支書給了我們幾天時間假打井。我拿著井的設計圖,和管子到牛莊公社鐵木業(yè)社加工。壓水井頭,杠桿兒,法蘭,活塞,等等,鐵木業(yè)社的活比較多,底部進水口五毫米的眼乘120個是我個人鉆的。還鍛打了一個井底尖頭。兩三天的時間總算加工好了,家里裴師傅領著人刨地挖坑,一米乘三米的坑,兩三天才挖了一米多深。第四天挖到兩米。開始下管子。幾個人抱起管子,往下使勁一撞。再舉起來再往下撞。這樣的動作重復了一上午,井管下了不到半米。地下的土叢太硬,我們又往坑里挑水。把地泡軟。架起打井的架子。用錘打。一上午打了不到30公分。施工現場圍了不少人在看,說什么的都有。(這就叫打井嗎?就這么個管子打到地里去就能出水?等等)趕集回來的安延召(音)大哥。看見我打錘的樣子說,吳來打錘不是這個打法。要這樣打,幾天也打不下去。來,我給打幾錘你們看看。他上了井架拿起大錘,從底下,身后,繞了一圈一錘打在管子上,就下一兩公分。嗓子里發(fā)出嗨的聲音。 做完示范,他告訴我找一下支書,安排幾個打錘的人。很快就打下去了。支書來看到后馬上同意,裴師傅接著說。我們三個知青換你一個打錘的。我們去幫你們干活。支書笑著說不用了,你們在家一塊干吧。大隊里給他們記工分。一天多的時間,井管終于打下去了。5米多深。我趕快按上井頭。挑水的,灌引水的,壓水的。忙活了半天。就是不出水。這時風涼話又出來了。我看不治吧。 那個知青尋思出個法來就能打井,等等。知青們也都泄了氣。帶隊干部裴師傅說,再想想辦法,可能哪個地方還是沒想到。…</h3><h3> 天剛亮,我就跑到水井邊,測量一下滿水的時候。水位離地面有多高。到社員們打完水后再去看看水面離地面有多高。了解了一些一手資料。開始割麥子,打麥子。種莊稼了。打井的工作暫時告一段落。</h3> <h3>莒縣知青檢查評比安排。檢查組組成人員,縣知青辦,每個公社一名帶隊干部,一名知青。全縣分三個片區(qū)。嶠山公社分在東北區(qū)片,從招賢到龍山這一片區(qū)。在知青組吃飯,每頓飯交半斤糧票,兩毛五分錢。最后在龍山公社總結。</h3> <h3>3</h3> <h3>4</h3> <p class="ql-block">  麥子曬好了,莊稼也種上了。又開始研究井的事情了。</p><p class="ql-block"> 知青打井不出水的新聞,村里村外也都傳出去了。管子打進地里,就是不出水。快了愁死人了。</p><p class="ql-block"> 晚上,我們三個人又去了大崖頭大隊,找張風信大哥。他有點文化,十里八鄉(xiāng)的人都認識,他還找了明白人(縣水利局的),我告訴他前緒蜜的井水,液面離地面滿水時,三米半左右,低水位時接近四米多。我們管子都下去五米多了不見水。他告訴我地下石蓋子打開,水是往上泉的。我們一起研究了半天,結論是一沒有打到地下的水區(qū)里。有沒有碰到石蓋子,再是深度不夠。最后決定再加上兩米半鐵管子。回知青組后,我告訴裴師傅研究的結果。決定在加管子。我落畫了井頭法蘭的圖紙。又到了公社鐵木業(yè)社。找到領導說明情況。領導領著我。把廠子快找遍了。好不容易找到了1根2米3長的鐵管。又到了加工車間交代給師傅們,找鐵板做法蘭,鉆眼,燒焊,配螺絲,兩天多的時間終于加工好了。交完錢,馬不停蹄的扛著管子往回趕。</p><p class="ql-block"> 下午,打錘的師傅又來啦。把加工好的管子接上。再往下打,打下有一米左右的時候。管子就下的很慢了。這時我想這可能就是遇上石蓋子了吧。天也黑了,大家都休息了。第二天接著打,大約又下去四五十公分。再打錘的時候一錘就能下去兩三公分。又是一上午的時間,管道終于打到底了。吃完飯裝上井頭。不斷的地加著引水。快壓!快壓!出水啦!出水啦!大家都高興的叫了起來。有社員說這知青還有點辦法叫他鼓搗出水來了。</p><p class="ql-block"> 看見出水了心里又激動又高興。我卻躲到一邊卻掉下了眼淚,這淚水包含著多少……。出來的水是黃泥湯子。張風信大哥也在現場。他告訴我們,這叫洗井,繼續(xù)壓。得壓個一天兩天的。半天過后,水漸漸的清了。水井成功啦。也不用為吃水的事打嘰嘰了,閑話自然也沒了,附近的鄰居也都到我們這里挑水了……。</p><p class="ql-block"> 后來我回青島上班的第一件事,在廠里給張風信大哥做了一個井頭,是上夜班偷著干的,(那時叫干私活,抓住就麻煩大了)買了鐵管,給張偉也買了鐵管,并找車給捎回去…。張風信自豪的說。大崖頭村我是第一個用上壓水井的。</p><p class="ql-block"> 在79年秋冬的一天下午。我在廠里上班,傳達室的師傅來找我。說門口有個老鄉(xiāng)來找你。我到廠門口一看,是前緒密村支書,安伯山。他看見我的第一句話就說。吳來。我這次來是代表全村的貧下中農來感謝你的。我笑著問,謝什么。村支書說:你們走了這兩年。特別是今年。村里三個井都干的沒有水了。全村都吃你打的那個井的水。特意來謝謝你,吃水不忘打井人嗎!來時村里也沒有什么東西,我磨了倆新大米給你捎來別嫌棄。晚上我請他吃了飯,拉了半天。他說這兩年都去學著打你那個樣的井。就是鐵管不好弄,你幫我想辦法弄一根。地里農活忙完了,我想在青島玩幾天。臨走時我給他把廠里倒下來還能用的鐵管子。用廢鐵的價。買了150多斤。帶回村里去打井。</p><p class="ql-block">我們在知青院子里,打的這眼壓水井,當時在嶠山公社是第一眼 壓水井。可能在莒縣也是第一眼 壓水井吧?</p> <h3>6</h3> <h3>7</h3> <h3>8</h3> <h3>  井有水了。莊稼也種上了。院子里的菜地也都出苗了。每天早上我把廁所的糞便都埋在菜苗的旁邊。蕓豆,黃瓜,西紅柿都支上了架子。 每天壓水澆地。到了結果實的時候。蕓豆黃瓜摘不完。鄰居也幫我們吃。</h3><h3>農閑的時候,村民們打墻蓋屋,圈院墻,蓋門樓,我在大崖頭學會了打土墻,扇房頂(麥秸草)。壘房檐壘磚,垛門樓,抹墻皮這些,</h3><div>我可是大老師。村里安延召大哥家套院墻。蓋門樓。我第一個先到。今年5月9日我去他家看他時。79歲的老人。從臉面上看也就60多歲。他自己說,人家問他多大了,他和人家說58。他指著他家的門樓,這是你當年幫我蓋的,到了中午吃飯的時候還找不到人了。窗上的玻璃還是你回青島托人幫我買的……</div><h3>幫助社員支炕,支鍋灶,我支的鍋灶,全鍋都熱,屋里沒有煙,鍋灶3個排煙口,鍋后一個,爐門兩側各一個。煙從爐門往外冒的時候,從爐門兩側的,煙道就吸走了,屋里不嗆人。村民們都說:你除了不會生孩子,沒有不會干的活兒。</h3> <p>10</p><p>77年的夏秋季,天氣還是干旱,我又被大隊調去抽水澆地。我和機房里的安延聚(音)經常在一起維修水泵,柴油機,一起到城里去買件。我問過他,村里的(伯)字輩和(延)字輩那個大,他告訴我這兩個字是一個輩分。</p><p>看水泵澆地,這個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隨時要聽著柴油機運行的聲音,看著出水管的水量。 水量小了,要看看龍頭堵了沒有。 皮帶是不是沒有臘了?柴油機加油是不是適量了?水泵是不是漏氣?泵軸處要不要加盤根?抽水龍頭處是不是沒水了?為了節(jié)約柴油,要用最少的油抽最多的水。 還要經常跳到河里扒草,清淤泥。聽著機器運行的聲音。謹慎操作。給那個小隊抽水。哪個小隊送飯,送柴油,機油。有時候要白天干完,接著晚上干。從河底到水泵出水口有五六米高,整天上躥下跳。上夜班的時候。安延聚大哥經常過來看看我。怕我出現安全問題。有時候還拿一把老豆角。放在那個泥水壺里加點水再加點鹽。用三塊石頭支起來。點把火煮熟。當時吃著真好吃。現在找不到那個口味兒了。</p><p>今年我去看他。他認不出我了,他耳朵也聽不見了。他跑到屋里拿出一支筆,一本本子。遞給我,讓我寫。一陣溝通。他認出了我,抓住我的手半天不放開。還找出了當年我回青島時給他留下的,一些工具給我看。臨走的時候他送我。我叫他留步。他不肯,一直送到村頭。我車都走很遠了,他還在那站著。</p> <h3>  這是在知青組記得工時和我個人在大隊里的工時</h3> <h3>  要秋收秋種了,刨地瓜,割稻子,掰苞米,種麥子。和往常一樣我們又投入了緊張的秋收秋種工作中。<br></h3><div>麥子種完了,地里的活基本結束了。11月17日下午帶隊干部裴師傅從城里開會回來,到地里找到我說:告訴你個好消息,你們就要回城了,青島在莒縣的知青要拔點。我問什么時候?就這幾天,趕快去找找知青回組里開會,我去找大隊支書。我當時愣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當時的心情,……</div><div>到了組里,裴師傅給我們傳達了會議精神,這次回城,青島市…11月初開始落實招工單位,11月20日以后陸續(xù)把招工的通知送到你們的家,從今天開始不干活了,我們公社的知青11月19日早上8點到招賢衛(wèi)生院體檢,這是招工體檢。20日下午廠里來車把箱子行李送到公社裝車,留出睡覺的被。廠里同時向家長通報21日下午到廠里接你們。…大家準備吧,我還要到別的組去傳達。</div><div>晚飯也沒有做的。大家都拿出從家里帶來剩余的錢買煙買酒,各自都跑到自己相好的社員家去和老鄉(xiāng)話別。</div><div>18日,我去了大崖頭,和老鄉(xiāng)們告了別,吃完飯下午我回到了村里,要了些稻草搓了些繩,準備打箱包用。11月19日早上4點起床,步行20多里路,不到七點,我們就到了招賢衛(wèi)生院。門口已經排起了長隊,十點多鐘,我們組體檢結束,大夫說這些表過后都要轉到青島的廠子里。</div><div>20日早上起床后大家都忙著裝箱打包。把睡覺的被褥也都裝進了箱子。大家激動的說晚上不睡覺了。坐到天亮。下午日頭西門。(當地口語)廠里來車。把我們的箱子行李拿走。…</div><div>晚上9點多鐘,知青們陸續(xù)回到組里,屋里空蕩蕩的,就剩下幾張床和小油燈,就像剛來的時候那樣,院子里多了口壓水井,這一夜過的很慢,我們坐了一夜。想想明天就要和家人團聚……。</div><div>77年11月21日早上6點橋山公社大院,四輛解放牌大卡車,前半車廂裝滿了箱子行李。帶隊干部說,你們就坐在車廂的后面能擠點。我坐的那個車20多號人,大家一起先上去站好一起坐下。好擠呀!八點左右,車開了,回家了。嶠山公社再見,大崖頭大隊再見,前緒密再見。老鄉(xiāng)們再見,全體貧下中農,再見!</div><div>兩年五個月的知青生活,多少汗水,淚水留在了這里,也嘗到了酸甜苦辣的滋味……。</div><div>77年的11月29日我到了新的工作崗位報道。</div><div><br></div><h3><br></h3> <h3>莒縣革命委員會。發(fā)的紀念冊</h3> <h3>回青后的第二年。我和我們組的陳,1979年。確立了戀愛關系。</h3> <h3>1981年。共同走上了婚姻的殿堂。</h3><h3><br></h3><h3>下接(二)為第二故鄉(xiāng) 鄉(xiāng)親們辦點實事。</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屯门区| 尼木县| 博客| 资阳市| 墨脱县| 大丰市| 仲巴县| 乌兰县| 辽中县| 丰城市| 新乡县| 崇州市| 浦北县| 南川市| 渝中区| 巫山县| 夏邑县| 罗山县| 临泉县| 东海县| 张家口市| 永济市| 游戏| 巴马| 陇南市| 兴业县| 永康市| 闻喜县| 华坪县| 禹城市| 宁安市| 乌鲁木齐市| 左贡县| 台前县| 锡林浩特市| 板桥市| 晴隆县| 芜湖县| 玉龙| 筠连县| 遂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