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鏡頭定格時代 鍵盤閃存思想</p><p class="ql-block">圖文留住記憶 感悟朋友分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閑人寫心】來到北京十多年,第一次連續幾個月吃岔河大米,第一次寫出岔河大米在我心目中的味道——清香型奶香味。這種味道,不僅是岔河大米的味道,還是老家泥土的味道;也是老家親情、友情、鄉情的味道;更是我兒時母親熬煮大米粥飄出的帶著母親奶香的味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題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岔河大米飄奶香</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字:朱寶樹</p><p class="ql-block">圖片:網 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打春節從老家帶回來幾袋大米,煮第一頓米飯時,就被那熟悉而獨特的飯香迷住了,下決心要用文字把那種特有的味道記錄下來。轉眼間幾個月過去了,每天聞到從廚房飄出來的飯香,總會搜腸刮肚想一陣子,也總是無果而終。不是沒用心思考,也不是沒空去想,而是一直沒找到合適的詞語描摹那獨特的味道。眼看帶來的大米快吃完了,越感飯香濃郁、時間緊迫。前幾天孫子放學回來,喊肚子餓了,又要喝牛奶。我沖好一杯牛奶,又打開電飯鍋,一股濃郁的飯香和著淡淡的奶香撲面而來。我突然腦洞大開,仿佛嗅到了五六十多年前的一種特殊的味道,又覺得終于找到了幾個月來一直在尋找的那個獨特的味道——清香型奶香味,于是拿出手機寫下本文標題:岔河大米飄奶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家岔河,魚米之鄉,岔河大米,美名遠揚。我是喝潯河水,吃岔河米長大的。過去幾十年生活在老家,岔河大米是我們深愛的主食。來北京十多年,岔河米飯已經成了餐桌上的稀客。今年春節回老家為父母上墳,中午老姊妹在老街飯店吃了頓年前團圓飯。當再次吃到老家大米飯,聞到那熟悉的米飯香,我和老伴感嘆:已經很久沒吃到正宗的岔河大米飯了。飯后小妹買了幾袋塘圩大米帶到縣城,我們請開車回家過年的侄兒帶到北京來。這幾個月我們都在吃著岔河大米,享受著老家飯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來到北京,吃岔河大米少了,可品嘗全國各地大米多了。不同產地的大米,粒狀、色質、口感不同,香型也不一樣。有清香型、甜香型、濃香型、淡香型等。“清香型”大米,以黑龍江五常大米為主,色澤清澄,顆粒飽滿,口感香糯甘甜,香味濃郁,香氣持久。?“甜香型”以新疆米泉大米為主,米粒潔白如珠,質地細膩,米飯油亮生輝,香氣四溢,帶有自然的甜香。“濃香型”,以江西萬年貢米為主,米色似玉,顆粒細長如梭,米飯味道濃香。“淡香型”,以廣州增城絲苗米為主,米粒長細窄小,顏色瑩白亮麗,米飯爽滑可口,香味淡雅。說來也怪,吃了這么多口感不同,米香個異的大米十多年了,就是改變不了味蕾印象和嗅覺記憶,還是覺得岔河大米最好,岔河米飯最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岔河大米,米粒圓長,顆粒飽滿;色質一半透明如玉,一半潔白如乳;淘洗米水,濃厚如漿,色如乳奶;米飯油光可鑒,晶瑩剔透,口感綿軟柔糯,微粘甘甜。最為醉人的是大米在電飯鍋里蒸煮時飄出來、縈繞在廚房客廳、直沖鼻腔的那股味道:濃香、清香、奶香混合在一起,既有濃郁噴香,也有淡雅清香,更有隱隱的奶香。這種清香型奶香味,在大米家族是絕無僅有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岔河大米之所以有如此特殊的色質、口感、香味,是因為它生長在特殊的環境、土壤,肥料,水質的地方。老家淮安,祖國南北分界線上,岔河地處白馬邊,水稻是種植在白馬湖畔。那里數百年前還是湖底、幾十年前還是湖灘。幾千年淤積在湖底、湖灘肥沃的淤泥,成了現在種植水稻的萬畝良田。古老的潯河貫穿岔河全境,把上游洪澤湖,下游白馬湖連到一起。岔河水稻就是喝著純凈水般的湖水,從育苗到抽穗,最后躍到千家萬戶餐桌上。岔河種植水稻的肥料更不一般,我年少時期,農民種地肥料是用小船從白馬湖攬起淤泥草渣,再運回岸邊攪拌青草發酵以后均勻地鋪到水田里。后來除了雞鴨豬糞等有機肥,還用豆餅、菜籽餅發酵和其他東西混成高效有機肥,再加上選擇優良稻種,改進植技藝,成就了岔河大米久負盛名,特有的口感,特殊的米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岔河大米香味雖然獨特,到底屬于什么香型?是什么味道?有沒有權威專家“鑒定”?我不知道。岔河大米有沒有奶香味,不同的人品嘗有不同的感受。我之所以感受到岔河大米有奶香味,把它“命名”為“奶香型”,可能與我幼年時對米湯的記憶有關。過去一位母親生育六七個子女很正常。大人沒飯吃,孩子沒奶喝,嬰兒餓死也不罕見。一把米熬一碗粥湯,嗷嗷待哺的嬰兒把米粥湯當奶喝,也算是過上了天堂生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出生后肯定喝過米粥湯,只是記不住而已。我有兩個妹妹,一個是60年早期出出生,一個是60年代后期出生。那個時候母親連青菜米糠都難吃飽,年歲又大點,做月子哪里還有奶水。我幾歲的時候多次看到母親抓一把米放到碗里泡一會,然后倒進鍋里加點水,大火燒開后再小火慢煮。等粥湯粘稠以后,再慢慢地把粥湯舀出來,再加一點水繼續熬,熬粘稠了,再舀出米湯。鍋里還剩小半碗米渣,母親自己從來不吃,總是給站在一旁眼巴巴看著的、就等著吃那一口的我吃。到母親生最小的妹妹的時候,剩下的米渣就給比我小一點的妹妹吃了。那個時候,熬出來的兩小碗米湯,就像現在人家備著的兩罐進口奶粉,就是妹妹一兩天口糧。那個時候大米熬粥湯的香味,那個熬過二次以后米渣的口感,已經滲透到我的骨髓,滲透到我的嗅覺和味蕾每一個神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來到北京十多年,很少吃到老家大米,這一次連續幾個月吃岔河大米,也連續幾個月想寫出大米的味道。前幾天當偶遇米香奶香混合在一起的特殊味道,瞬間激活了塵封的記憶,找到了描摹岔河大米香味的詞語——清香型奶香味。其實這種味道,不僅是岔河大米的味道,還是老家泥土的味道;是老家稻谷、麥浪、菜花的味道;是老家親情、鄉情、友情的味道;更是我兒時母親用岔河大米熬煮米粥湯飄出的帶著母親奶香的味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幸福方圓(朱寶樹)</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12日</p><p class="ql-block"> 北京 寬心居</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邹平县|
民乐县|
新建县|
施甸县|
南宫市|
汪清县|
旬阳县|
阜平县|
木兰县|
荥经县|
积石山|
濉溪县|
炎陵县|
固始县|
昭觉县|
牡丹江市|
彭州市|
乐业县|
四川省|
常宁市|
当阳市|
泸溪县|
江安县|
柳江县|
饶平县|
左云县|
福贡县|
清新县|
嘉定区|
阿坝|
高台县|
岳池县|
即墨市|
宝应县|
延吉市|
莱芜市|
扬州市|
托克逊县|
云浮市|
文安县|
宁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