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鷓鴣天·岷江吟</p><p class="ql-block"> 岷江清波逐云程,跌宕奔流鐵橋橫。怒浪奔馳千里闊,夕陽映處萬峰凝。</p><p class="ql-block"> 瓊臺峙,翠嶺擎,一川激浪半肩盈。水拍峽壁云飄絮,雁銜鄉思寄萱庭。</p> <p class="ql-block"> 岷江,古稱"汶水",宛如一條碧玉綬帶蜿蜒于巴蜀腹地,其清波自川西北高原岷山南麓奔涌而下。這條四川的母親河,不僅以"天府之源"滋養著成都平原的沃野,更以千里山水畫廊串聯起都江堰、青城山、樂山大佛等文化瑰寶,其激流在龍門山斷裂帶,猶如神筆在華夏版圖上揮灑出舉世聞名的九寨、黃龍等奇觀,將自然偉力與人文精魄熔鑄成一部流動的史詩。</p> <p class="ql-block"> 在岷江下游,距離敘府約二十公里的南岸,先前隱匿著一座毫不起眼的村落。不知從何時起,它有一個土得掉渣又近乎粗俗不堪的名字:牛屎土扁!往昔,岷江兩岸阡陌縱橫的農田、敘府城內萬家餐桌上的佳肴,都離不開牛兒。那時的這片土地上,起初僅有幾間草屋與一家小雜貨店,而每日耕牛與菜牛交易絡繹不絕。雖滿壩子盡是牛屎與牛蹄印,還混淆著牛糞味與人的吆喝聲,<span style="font-size:18px;">卻牢牢系住了敘府地區牛兒的貿易往來,</span>“牛屎土扁”之名便由此而來。</p> <p class="ql-block"> 時光流轉至清代,當年以牛貿易為主的小村已發展成為初具規模的集鎮。因"牛屎"之名確實難聽,與日益繁榮的市鎮風貌格格不入,當地居民便取其諧音,將地名雅化為"牛喜"。這一字之變,不僅巧妙化解了稱謂上的尷尬,更寄托著人們對故土的深情眷戀,也繪就了人們心中對美好生活的無限憧憬。</p> <p class="ql-block"> 1916年1月,“護國戰爭”的烽火燃至敘府,牛喜也卷入了戰事。敘府保衛戰在此激烈展開,當地軍民奮勇投入戰斗,不懼槍林彈雨,手持簡陋武器沖鋒?陣,或利用地形與敵周旋;經艱苦戰斗,以兩千人擊敗了北洋軍一萬多人,保衛戰于牛喜終獲大捷。這場勝利,如同一束光照亮了那個動蕩的年代,讓牛喜的名字載入了史冊。為了紀念這來之不易的勝利,蔡鍔將軍決定將牛喜改名為喜捷。從此,喜捷便帶著那段榮耀的歷史,在岷江邊代代相傳。</p> <p class="ql-block"> 自那以后的百余載光陰悄然流逝,喜捷重歸寧靜祥和,煙火日常在歲月里緩緩鋪展。每當晨曦初露,江面薄霧未散,漁夫便已搖櫓而行,撒出銀色的漁網在晨光中閃爍;田壟之上,耕者荷鋤踏露,將辛勤的汗水播撒進沃土;街巷深處,牛販牽著牛兒穿梭其中,討價還價的聲音此起彼伏;暮色降臨,結束一天勞作的人們,紛紛來到江邊納涼休憩,江風輕拂,吹散了滿身疲憊。夜幕深沉,江畔人家伴著悠悠江水聲安然入眠,這份遠離喧囂、與世無爭的靜謐,歷經歲月更迭,始終未被打破,<span style="font-size:18px;">再沒有被世事的波瀾驚擾。</span></p> <p class="ql-block"> 然而,房地產商敏銳的觸角已然延伸到了這片寧靜之地。在風光旖旎的岷江邊,一幢幢別墅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我的朋友便是被這獨特的景致與寧靜氛圍所吸引,在這里購置了一套面積達400平方米的別墅。我也正是沾了朋友的光,才有這般難得的機會認識喜捷……。</p> <p class="ql-block"> 昔日的喜捷,為岷江要津的商貿重鎮。有上渡口、下渡口兩個碼頭為證,吞吐著不息的商機與活力。滿載貨物的商船溯流可抵樂山,順流直下敘府與金沙江交匯,號稱是哪吒的故鄉,再駛入萬里長江……。在陸路交通不發達的年代,江面上檣櫓相接,絡繹不絕;擺渡的扁舟則在南北兩岸間輕盈穿梭,槳聲欸乃。碼頭處人聲鼎沸,身著粗布短褐的農人挑著時鮮蔬果,長衫綸巾的商賈執籌握算,婦孺老幼往來如織。此起彼伏的鄉音俚語混著牛馬的嘶鳴,與江風中的魚腥、茶香交織,氤氳出一幅濃墨重彩的川南水碼頭風情。</p> <p class="ql-block"> 在渡口那寬闊的大石板上,很多老人,至今仍清晰地記得,以前還能隱約可見“舟楫往來之處”幾個凹陷的隸書大字。憑借老人們的指點,我懷著對那段歷史的好奇與敬仰,沿著渡口仔細尋覓。目光在每一塊石板上逡巡,不放過任何一絲可能的痕跡。然而,最終我只能空手而歸,仿佛錯過了一段珍貴的記憶……。那些曾經清晰可見的隸書痕跡,終究沒能抵擋住時間的磨礪,早已被歲月徹底磨平。如今,當人們再踏上這片石板,想要尋覓當年的蹤跡時,卻只能去想象曾經的繁華盛景。</p> <p class="ql-block"> 如今,上渡口拜拜了,下渡口的擺渡船還在,從渡口到喜捷鎮上,還殘留著原有的整整三十六級青石臺階,錯落有致地分布其間。要抵達鎮里,必須拾級而上,它們表面早己不平整,那是一代又一代行人腳步反復摩擦的結果。而負重的村民或者年邁的老人,步履蹣跚地攀爬。他們的腳步里,每一步飽含著生活的艱辛與無奈,也沉淀著對未來生活執著的期許與感慨。</p> <p class="ql-block"> 如今,中國龐大的公路網已延伸到這個小小鎮的江邊,瀝青公路如黑色緞帶纏繞江岸,己沒有人再去爬長滿青笞又濕又滑的臺階了。擺渡的木船也早己換成了機動船,渡船雖還不能渡汽車,但摩托車等現代交通工具得以暢行過江。農村時髦小伙騎著摩托車載著同樣時髦的姑娘,轟鳴著駛進甲板,渡船的柴油發動機"突突"震顫著江面,刺鼻的尾氣升騰彌漫。機動船固然更快?安全,然而不經意間,往昔在過江時,也能嗅到岸邊那縈繞鼻尖的溫潤桔香,卻被一寸寸地悄然置換,消失得無影無蹤了。</p> <p class="ql-block"> 從碼頭緩緩走上沿江公路,公路邊穩穩地坐著幾位頭發花白的大爺,他們神態安詳。在大爺們身旁的小桌上,擺放著一杯杯冒著熱氣的茶水,旁邊居然還有幾杯白酒,隱隱飄出醇厚濃烈的酒香,地上還有剝了的花生殼。大爺們的話題時而圍繞著家常瑣事、天氣變化或是山里的趣事,時而目光又望著江上的渡船,思緒或許飄回到了過去的歲月;<span style="font-size:18px;">沙啞的嗓音混著酒香:“話說當年漕運鼎盛時,老子在鎮上當纖夫,能把南華宮門前的石獅子拉進江心......”。</span></p> <p class="ql-block"> 他們的膝頭旁放置著竹筐,深褐色的篾條間,鮮嫩的苦筍堆得冒尖。沾著的泥土還裹著山霧的濕潤,葉片間縈繞著翠竹與蕨類植物的清冽氣息。這些剛從林間采挖的時令鮮貨,承載著家中老太婆對生活的盤算:“委派”他們來指望換些油鹽錢,添補家用。老人們好像并不急于出手,趁此機會幾個難得相見老友聚在一起,喝茶品酒。當有人詢價時,才挺直佝僂的脊背,帶著濃重鄉音的話語里,滿是對山中珍饈的自豪,絮絮叨叨講述著苦筍特有的鮮脆口感,以及那股先苦后甘的奇妙韻味。據說這苦筍還清熱解毒,是當地的特產。</p> <p class="ql-block"> 再往里走,鎮口有家“正式”的老茶鋪,己滿八十的老船工陳老幺領著社保已經退休了,他每天也都來江邊的這家茶鋪喝茶。自從公路修通后,<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就“失業”了,但總還是來茶鋪凝望岷江浩渺,都</span>說他是來懷舊的……。老人都曉得,喜捷有一段關于當年鎮上第一“帥哥”陳老幺的傳說:以前,陳老幺的烏篷船每天需要給敘府的酒樓送新鮮牛肉,天還沒亮,就可以看得見岷江上船頭兩盞玻璃風燈在薄霧中晃蕩。老幺那個時候年青力壯,木槳總在寅時三刻準時劃破水面,載著滿艙鮮牛肉送到敘府,再由其他挑夫要在天亮前送往各大酒樓。</p> <p class="ql-block"> 每當老幺經過這家望江茶鋪時,二樓雕花木窗"吱呀"一聲,從內向外被推開,老掌柜家的小寡婦李三姑,照舊用紅綢繩系著竹籃垂下來,里頭裝著熱騰騰的清茶和香噴噴的芝麻餅,從陳老幺十八延續了二十八,連岸邊的石頭都記住了竹籃搖晃的聲音。后來,都說老掌柜為了錢把李三姑嫁給了重慶的一家有錢人。從此,只余岷江悠悠,載著未說出口的情愫,流向遠方……。</p> <p class="ql-block"> 喜捷錯落有致的民居,都是面向岷江,背靠層巒疊嶂的青山,如屏風般綿延,四季皆被蓊郁的植被覆蓋,春日新葉初綻,嫩綠欲滴;秋冬時節,松柏長青,云霧繚繞其間;門前的竹林隨風輕搖,簌簌作響,枝葉婆娑起舞,更是為這片景致增添了幾分靈動與雅致;石板小徑沿著山勢蜿蜒其間。過去的老屋采用的是傳統木、石結構;現在是小青磚大瓦房,卻處處彰顯著簡潔古樸的韻味,老房子沒有了,但那些美好故事還在。</p> <p class="ql-block"> 鎮上過去只有一條正街,街道狹窄。后來國家修了沿江公路,趕場時就成為最繁華熱鬧的所在地,也成就了喜捷成為岷江邊為數不多的沿江集市。每當逢2、5、8趕場,晨光微熹,就開始熱鬧起來了。專門到處趕場的商家們早早趕來,在沿江公路用木板、竹竿搭起臨時攤位,塑料筐、塑料布齊上陣,衣帽鞋襪、布頭針線以及各種糕點零食,將公路兩側裝點得紅紅綠綠、滿滿當當。沿江公路瞬間被阻斷,人流如織,摩肩接踵。此起彼伏的吆喝聲、討價還價聲、孩童的歡笑聲,藍牙擴音器的廣告聲,與江水拍岸聲交織。</p> <p class="ql-block"> 村民們也頭頂朝露,背筐打傘,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要買個針頭線腦的去沿江公路,要賣自家的農副產品,按照祖輩的“慣性思維”,還是喜歡去正街,將自家新鮮采摘的蔬菜、紅彤彤的辣椒、紫瑩瑩的茄子、水靈靈的黃瓜沿街擺成一排,散發著陣陣泥巴的清香;還有吃著野食兼糧食喂大的家禽……,引得主婦們圍聚挑選,七嘴八舌地“評頭品足”,討價還價……。隨著日頭升高,集市愈發喧鬧。</p> <p class="ql-block"> 正街老屋門前的青石臺階上,也有位賣竹<span style="font-size:18px;">編</span>不急不躁的中年漢子,穩坐老屋的臺階上,旁邊隨意碼放著三五個竹編籮筐、篩子、簸箕、背簍,篾條交錯的紋路泛著溫潤又誘人的光澤。他垂眸盯著手機屏幕,指尖機械滑動,不吆喝,不“打望(四川話:東張西望)”。偶有行人駐足打量,他只等對方開口詢問,才淡淡報個價,像極了穩坐渭水畔的姜太公,賣的不是貨,而是與懂竹編之人的一場緣分。</p> <p class="ql-block"> 正街上,固定攤販星羅棋布。賣小吃的攤位前,一片熱氣騰騰之景。蒸籠里不斷騰起裊裊白霧,那白霧仿若輕紗,如夢如幻地飄散在空中。包子白白胖胖,散發著小麥粉發酵后的香甜氣息;燒麥晶瑩剔透。與此同時,一旁現炸油條的油鍋“滋滋”作響,新鮮出爐的油條泛著誘人的金黃色,散發著令人垂涎的酥脆香味。這幾種香味交織在一起,不由分說地直往人的鼻子里鉆,撩撥著每一個路人的味蕾 。</p> <p class="ql-block"> 整個敘俯地區的燃面,在美食界頗有名氣,鎮上有家沒有招牌的小面館,老板兼伙計正在為游客做燃面:他系著圍裙鉆進了廚房,案板上擺著備好的食材:宜賓堿水面還帶著麥香,碎米芽菜在碗里泡著清水,旁邊是炒酥的花生碎、酥黃豆,還有炒得金黃的豬后腿肉末。老板很健談,說他的燃面,是他父親傳下來的配方,執勺三十多年不知重復了多少次,次次都得到食客們點贊收藏。鐵鍋燒開水時,他還特意往水里撒了把鹽又說:“堿水面要吃得筋道,水得寬,火得猛;面芯要留一線白,八分熟;撈起后還要迅速過兩道涼水,再淋上一勺煉好的熟菜籽油;這樣才香而不燥”。</p> <p class="ql-block"> 面煮好后,他開始碼料:底層是紅色瑪瑙般的紅油,自家榨的二荊條辣椒面混著漢源花椒,用滾燙的菜籽油分三次潑出,辣香里帶著微麻;接著是炒好的肉末芽菜,堆成小山;花生碎和酥黃豆要撒在尖尖上,增加咀嚼時的脆感;再淋一勺熬了數小時的豬筒子骨湯作味精。最后一步是拌面,要讓每根面條都沾著料,筷子順時針、逆時針各轉三圈,讓紅油漸漸爬上面條,原本淡黃色的面條變成誘人的棗紅色,紅油、花椒油、芽菜、肉沫混著炸花生米、酥黃豆以及面香鉆進鼻腔,入口<span style="font-size:18px;">舌尖上呈現出不同層次的麻辣鮮香,能讓你也立馬飛了起來。</span></p> <p class="ql-block"> 據說來喜捷鎮,要是沒嘗過砂仁糕,那可真是白來了!作為本地傳承多年的"糕界頂流",靠一手"酥砂香甜、軟乎到心"的絕活,也早就火出省圈。這手藝有講究:優質秈稻米先洗個清水澡,晾到半干就進鐵鍋玩小火慢炒,直到顆顆金黃,再進磨盤里化作細膩雪粉。再加上白糖、茶油、清水當"粘合劑",成軟乎乎的面團,進烤爐來一場"美拉德之旅"。滋味酥松香甜,回味悠長,分分鐘征服你的胃。</p> <p class="ql-block"> 一碗麻辣鮮香的燃面、一包精致小巧的砂仁糕、一個個清香的桐葉粑……,這些保留著那份原汁原味的家鄉味道,看似普通的美食,實則都是川南飲食文化的生動注腳,是鮮活而珍貴的文化載體。它們不僅僅是一道道美味佳肴,更深深承載著川南地區悠久的歷史記憶與獨特的地域精神,并持續在傳承與創新中煥發活力。</p> <p class="ql-block"> 在這條充滿煙火氣的街上,竟然還藏著位在城市里早已難覓蹤跡的補鍋匠,而且令人意外的是,這位補鍋匠還十分年輕。回想起我最后一次見到補鍋匠,那應該是在中學時期了……。只見他鐵剪翻飛,利落地裁下鋁鍋壞底,旋即剪出適配鋁片,將兩者邊緣折疊相扣,手錘一陣敲擊,合二為一。聲音清脆利落,手法嫻熟自然,隨后抹上桐油膏灰填補縫隙,最后浸鍋試水,待確認滴水不漏,他見我們在圍觀,<span style="font-size:18px;">臉上露出了略帶得意的笑容,一聲干脆的“成了!”又拿起下一個壞鍋……。那些漸漸遠去的傳統技藝,在這一刻又鮮活地呈現在眼前 。</span></p> <p class="ql-block"> 在不遠的墻角,空氣中飄散著廉價發油與青草混合的味道,兩根竹竿撐起的“招牌”,歪歪扭扭寫著“剃頭”,便是“理發店”。這個“理發店”,簡陋得木凳也只有三張,一張放著理發工具;另一張板凳上正在理發的老漢瞇著眼打瞌睡,很多的老人都是趕場天才來理個發;還有一張板凳上有個坐立不安的小孩,應該是老人的孫子。理發<span style="font-size:18px;">師傅一邊手腕翻轉間,理發推子貼著老人白色的鬢角嗡嗡作響,細碎的頭發簌簌落在鮮紅的塑料布上;一邊還時不時抬頭張望路過的行人,看還有沒有下一位客人落座……。這些,都</span>是最質樸的鄉村日常寫照。</p> <p class="ql-block"> 我在一條略顯偏僻的街道上,意想不到還“發現”了一家棺材鋪。鋪子的門面不大,卻透著一種古樸而又神秘的氣息。據說以前鎮上有過幾家,如今僅存這一家了。這里的人都熟,所以鋪子也沒有招牌,屋里頭飄著杉木與桐油裹著陳年木脂的香氣,一位老人正佝僂的上身,用骨節嶙峋的手蘸著琥珀色的桐油,在棺木的木紋間非常認真細致地來回摩挲,他面前的棺木泛著光澤,每一道榫卯都嚴絲合縫。現在火葬己經普及,難得一見還有棺材鋪的存在,于是便與老人攀談起來……。</p> <p class="ql-block"> 老人講,自己<span style="font-size:18px;">沒讀過書,這輩子</span>跟著父親學的只會這門手藝。在我們這個山旮旯里頭,還有些老人信這個,我就守著這個鋪子掙口飯吃。我夸他不僅木工手藝好,而且功夫也用得深。他說父親臨終前將店鋪托付給他說過:“娃兒啊,棺材是后人對老人的孝敬和寄托,一定要“把細”認真,桐油要刷七遍,才能鎖住木頭的魂;活人有活人的規矩,死人有死人的講究……”。從那以后,他便成了這條巷子里最沉默也是最較真的匠人。雖然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火葬場的青煙取代了送葬的白幡,可老人仍守著這方天地,將生死的敬畏細細抹進每一寸木紋,早已超越了器物本身,在時光深處靜靜訴說著中國古老的喪葬文明。</p> <p class="ql-block"> 正街上還有所衛生院,它上方那塊寫著“公社衛生院”的老招牌,字跡雖已有些斑駁,但依舊醒目,宛如一段凝固的歷史。從這招牌不難推斷,這棟房子大概率是大躍進時期修建起來的,承載著那個特殊年代的集體記憶與奮斗精神。走進屋內,一股陳舊的氣息撲面而來。里面漆黑一片;空蕩蕩的房間里,陳設寥寥無幾,越發顯得冷清寂寥。遙想當年,這里或許也曾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在那個物資相對匱乏、醫療資源并不充裕的年代,公社衛生院承擔著守護一方百姓健康的重任……。</p> <p class="ql-block"> 然而,人們的就醫選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喜捷不到20公里的宜賓第一人民醫院,配備著先進的設施設備。嶄新的電梯平穩運行;醫生們身著整潔的白大褂,專業而自信;手術室里,亮堂堂的無影燈將每一個角落都照得通明……。現在,哪怕只是頭疼腦熱這樣的小毛病,人們也更愿意開著私家車風馳電掣般趕往大醫院,或是騎著摩托、擠上半小時的公交車,只為在那里尋得一份安心。畢竟,大醫院的醫療技術和服務水平,讓人們覺得更有保障。如此一來,這所曾經輝煌一時的公社衛生院,漸漸被人們冷落。</p> <p class="ql-block"> 喜捷鎮上還屹立著一座南華宮,它是川南地區宗廟會館建筑風格的典型代表,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四川省,曾經分布著大量的南華宮,這些建筑見證了一段特殊的移民歷史和文化交融的過程,是極為珍貴的文化遺產。然而,在十年文革的“破四舊”浪潮中,眾多南華宮未能幸免于難,紛紛被拆除,如今保留下來的已是寥寥無幾。喜捷的這座南華宮,采用四合院式布局,由大山門、戲樓、正殿、廂房構成,還建有殿堂布局之外的附屬庭舍以及一口古井。由于年久失修,缺乏必要的維護和修繕,如今這些建筑均已淪為遺跡,只留下斷壁殘垣。</p> <p class="ql-block"> 在斑駁的歲月中,喜捷南華宮僅存的木雕戲樓宛如時光的琥珀,還可以看出昔日的風華。其上曾經栩栩如生精美的雕花,歷經風雨后只有留下的刻痕,似在訴說往昔的繁華。不難想象,以前這里一定是人聲鼎沸、熱鬧非凡。逢年過節,四方鄉鄰齊聚于此,在香煙裊裊中虔誠祭祀,于鼓樂喧天里觀賞戲曲,宮外孩童嬉笑奔跑,小販說唱叫賣,戲臺上下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勾勒出一幅鮮活生動的民俗畫卷。如今,這座戲樓獨守寂靜,以凝固的姿態,封存著一段段鮮活的歲月。</p> <p class="ql-block"> 岷江水悠悠淌過幾千年,喜捷偏安一隅,像被時光遺落的角落。它沒有網紅打卡點的喧囂霓虹,不見奇峰秀水的驚鴻之貌,亦未孕育可歌可泣的傳世佳話,在外人眼中,似乎尋不到半分游覽的價值。可若你渴望觸摸最鮮活的川南鄉土肌理,這里便是一方未經雕琢的璞玉:晨霧里升起的裊裊炊煙,青石板路上此起彼伏的吆喝,每一寸光陰都裹著人間煙火的醇厚,在歲月里慢慢釀成了最本真的生活味道。</p> <p class="ql-block"> 穿行在喜捷逼仄的街巷,指尖撫過苔痕斑駁的磚墻,抬眼觸目垂暮的飛檐。岷江裹挾著千年濤聲奔涌而過,那些被晨鐘暮鼓浸潤的家長里短,終究化作粼粼波光,消散在滔滔洪流里。每當月華漫過江面,江風悄然掀起時光的褶皺,將沉睡的往事重新又推上堤岸。唯有"牛屎土扁"蛻變為"牛喜大捷",再化作今日"喜捷"之名的傳奇,始終如江上不滅的燈塔,在歲月長河里閃耀著獨屬于小鎮的榮耀之光。</p> <p class="ql-block"> 2025.05</p><p class="ql-block"> (部分照片來自網絡,在此致謝)</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安市|
年辖:市辖区|
和林格尔县|
资阳市|
手游|
仪陇县|
达拉特旗|
革吉县|
宁安市|
青冈县|
桐柏县|
邵阳县|
衡东县|
富锦市|
湛江市|
商水县|
邵武市|
汉川市|
屯留县|
庆元县|
贵南县|
孙吴县|
利川市|
申扎县|
台湾省|
醴陵市|
铁岭县|
绍兴市|
东辽县|
城固县|
定结县|
亳州市|
南和县|
栖霞市|
玉溪市|
顺昌县|
克什克腾旗|
永安市|
秀山|
邳州市|
甘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