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5月1日·陜西省咸陽市三原縣三原柏社村 地坑院</p><p class="ql-block"> 從波浪谷出來我們就打算返程。因“五一”黃金周到了,預想各個景區定會是人滿為患,老胳膊老腿了不敢去湊那個熱鬧,以至晚上就在安塞縣城歇了下來。</p><p class="ql-block"> 安塞,以前來過但沒有逛過,今天同樣。在政府大院的附近找了旅館,晚飯后在附近的街道上走了走就算是打卡了。小縣城的廣場人還不少,跳廣場舞的都是大媽,也有一些老漢在旁邊溜達,臨近的學校操場上有不少的年輕人在打球,在健身器材上伸胳膊拉腿的戲耍打鬧,也算是鍛煉身體吧。我們沒做功課不知道安塞這個陜北小縣城有啥好去處,只知道安塞的腰鼓很出名,但因時間不對不知道何處去欣賞,空留遺憾。一夜無話,第二天就往咸陽的三原縣趕去。</p> <p class="ql-block"> 位于陜西省咸陽市三原縣柏社村的地坑院是中國黃土高原地區獨特的傳統民居形式,其歷史淵源和傳說故事融合了自然環境、社會變遷與民間智慧。</p> <p class="ql-block">三原縣位于關中平原北部,地處黃土高原南緣,土層深厚、土質密實,適合挖掘地下窯洞。地坑院(又稱“天井院”“地窖院”)是當地居民為適應干旱少雨、冬季寒冷的氣候特點而創造的半地下式居住形式,具有冬暖夏涼、防風避沙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 關中地區作為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窯洞歷史可追溯至秦漢時期。地坑院可能由早期穴居演變而來。柏社村地坑院在明清時期達到鼎盛,因三原縣是西北商貿重鎮(“旱碼頭”),村落人口增加,地坑院成為經濟實用的居住選擇。</p> <p class="ql-block"> 地坑院的隱蔽結構(地面僅見樹木不見房屋)在戰亂頻發的歷史時期(如清末回民起義)為村民提供了天然庇護。</p><p class="ql-block"> 地坑院布局講究風水,通常呈方形或長方形,四面窯洞分別用于居住、倉儲、畜養等,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柏社村現存200余座地坑院,部分有上百年歷史,被譽為“中國地坑窯第一村”。</p> <p class="ql-block"> 關于地坑院的作用和來歷在當地也有許多傳說流傳甚廣,相傳唐代一位隱士為躲避戰亂,率族人遷至柏社村,受獾類動物挖洞棲身的啟發,開鑿地坑院定居。后人將其奉為村落始祖,每年祭祀。村中有很多的柏樹長的枝繁葉茂,傳說柏社村位于一條“土龍”脊背上,地坑院順應龍脈走向修建,可保風調雨順。村中古柏樹被視為龍鱗化身,隨意砍伐會招致災禍。</p> <p class="ql-block"> 柏社村地坑院多采用“四合院”布局,入口設斜坡門洞,院內種植果樹(如梨樹、柿樹),兼具實用與審美功能。排水系統巧妙,利用滲井解決雨水問題。</p> <p class="ql-block">這里的柴火灶燉雞味道不錯,柴火灶排成一排,很吸引游客的目光,燉出的雞肉很爛,很受游客的歡迎,也是來此小院吃飯的食客必點的一道菜。</p> <p class="ql-block">游逛完了這個地坑村我們就打道回古城西安了。五一假期的第一天,下午進西安城的車輛還不算多,一路順利的回到家,算是為這次八天的旅行畫上完美的句號。</p> <p class="ql-block"> 《地坑院札記》</p><p class="ql-block"> —雨寒—</p><p class="ql-block">有人將村落種進黃土深處 </p><p class="ql-block">向下扎根的姿勢</p><p class="ql-block">讓風霜與歲月 </p><p class="ql-block">都成為頭頂掠過的塵埃 </p><p class="ql-block">先人栽種的古柏</p><p class="ql-block">年輪里藏著蠻獸掙扎的爪痕 </p><p class="ql-block">前來幫忙的后生</p><p class="ql-block">一鋤頭便挖出了唐朝的月光 </p><p class="ql-block">散落的陶罐盛滿了不解的詞卦</p><p class="ql-block">不知是哪位高僧曾在此坐化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雨水在斜坡上拐了九道彎 </p><p class="ql-block">滲進陶甕時已把方言鋪灑 </p><p class="ql-block">古窯洞的褶皺里</p><p class="ql-block">紡車的聲音依稀可聞</p><p class="ql-block">它把黎明拉伸成一根銀線—— </p><p class="ql-block">拴住了撒歡的毛驢</p><p class="ql-block">拴住了地窖里 </p><p class="ql-block">發酵的麥子與苦澀的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們說龍脊在土層下游動 </p><p class="ql-block">它的每片鱗都化作梨樹</p><p class="ql-block">春天開滿白花 </p><p class="ql-block">秋天結出褐色的疤痕</p><p class="ql-block">有人用剪紙 </p><p class="ql-block">補上門楣的裂縫</p><p class="ql-block">但卻補不上 </p><p class="ql-block">年輕人在水泥地上走失的腳印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北方的夜空中呈現出一瓢星斗 </p><p class="ql-block">地下的四合院卻把呼吸交給了蟋蟀戲弄</p><p class="ql-block">當祖先的咳嗽卡在排水道</p><p class="ql-block">悲蒼震耳的秦腔</p><p class="ql-block">此刻已在遼闊廣沃的關中平原上吼響</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文字資料來自網絡搜索</p><p class="ql-block">圖片攝影/雨 寒</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娄底市|
双牌县|
弋阳县|
黑山县|
成武县|
南川市|
兰考县|
丁青县|
云龙县|
台湾省|
牙克石市|
湟源县|
镇赉县|
吕梁市|
林州市|
古浪县|
依安县|
神木县|
侯马市|
彭州市|
荥经县|
衡东县|
肃宁县|
长春市|
望城县|
澄迈县|
剑阁县|
呼图壁县|
潜江市|
保定市|
石屏县|
江口县|
江陵县|
烟台市|
威信县|
新泰市|
科尔|
芷江|
海兴县|
信宜市|
乐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