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福建省長汀縣博物館,位于福建省,據2024年11月國家文物局信息顯示,現有藏品4775件/套、珍貴文物1541件/套,舉辦展覽1541個,開展教育活動8次,年參觀量20.09萬人次。</p> <p class="ql-block">在各舊址均設有復原陳列、專題展覽及輔助展覽,主要有:《汀州客家歷史陳列》、《中央蘇區紅色小上海陳列》、《共和國閩籍將軍陳列》、《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群眾教育路線展》等;總展陳面積2800平方米。展出各類革命文物408件/套、革命歷史方面的珍貴圖片800多幅。 我館館藏豐富,現有各類文物資料5000多件、圖書2000余冊,其中珍貴文物1541件,館藏文物級別高、類別多,且基本品相完整,保存較好。</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汀州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哺育了中華漢民族的優秀民系客家,被稱之為客家祖地。汀州作為客家民系的形成中心和走向世界的重要起點,在千年客家文明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p><p class="ql-block">回望千年歷程,汀州客家人自強不息,開拓進取,堅韌不拔,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開發汀江,建設家園,將汀州建設成為享譽海內外的客家首府和商貿重鎮,創造了舉世聞名的"不減江浙、中州"的繁榮。他們傳承優秀的中原文化并將土著文化融合,創造了獨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在汀州,生生不息的客家精神,源遠流長的客家藝術,淳樸厚重的客家民風,滲透在人們的血脈之中,成為近億海內外客家兒女心中永遠守望的精神家園。</p><p class="ql-block">汀州,曾經托起中華民族的華彩樂章。在新的歷史時期,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去領悟客家人那不朽的詩篇,為重振汀州雄風、建設海西西部名城書寫新的輝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原先民第一、二次南遷。</span></p><p class="ql-block">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是華夏文明的搖籃。</p><p class="ql-block">炎黃二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也是客家人的祖先。</p><p class="ql-block">位于陜西的黃帝陵,每年都舉行盛大的祭祖大典。</p> <p class="ql-block">中原先民第三、四次南遷。</p><p class="ql-block">八王之亂:西晉,北方爆發八王混戰以及連年的天災,黃河流域百姓流離失所,紛紛遷徙南方。</p><p class="ql-block">數不清的難民沿著秦關古道往南逃難。</p><p class="ql-block">據史料記載,晉代,河南光州(固始)就有數十個姓氏居民,移居福建。</p><p class="ql-block">流民圖生動地刻畫了中原漢人南遷的情景。</p><p class="ql-block">中原漢人舉家南遷,首先來到鄱陽湖地區休養生息。</p> <p class="ql-block">唐代,大批南遷的中原漢民從鄱陽湖地區溯贛江而上,在贛南這塊土地建設新的家園,贛南成為孕育客家民系的搖籃。</p><p class="ql-block">位于贛江之濱的客家人南遷紀念鼎</p> <p class="ql-block">汀州長汀河田烏石崇新石器文化遺址。</p><p class="ql-block">古文化遺址﹣﹣策田村</p><p class="ql-block">位于長汀城郊的馬盤棟新石器遺址</p><p class="ql-block">古文化遺址﹣﹣南山村</p> <p class="ql-block">蛇王像</p><p class="ql-block">閩越族以蛇為圖騰,這是汀州城西門外蛇王宮的蛇王菩薩。</p> <p class="ql-block">唐末宋初,大批客家先民從贛南翻越武夷山脈進入閩西,聚居于汀州寧化石壁。圖為客家先民南遷中轉站﹣﹣寧化石壁村全景。</p><p class="ql-block">位于汀州長汀古城鎮的閩贛兩省交界處的隘嶺及千年古道。當年大批客家先民從贛南經此進入閩西。</p><p class="ql-block">客家先民在汀江流域與土著居民相互融合,拓星蠻荒,繁衍生息。</p><p class="ql-block">唐大歷四年(769),汀州刺史陳劍遷州,將汀州城由東坊口遷至白石村(今汀州城)從此至清末,汀州均為州、郡、路、府治所,閩西政治、經濟、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陳劍遷州白石村后,唐代三位著名才子元自虛、韓曄、蔣防分別于唐元和二年(807)、唐元和十年(815)唐長慶三年(823)由朝廷派往汀州任刺史。他們重視發展生產,傳播中原文化,促進了汀州的發展。</p><p class="ql-block">唐大歷年間,汀州刺史陳劍遷州白石村后,汀州府衙設于此地,宋、元、明、清的汀州府衙地址均沿襲唐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明代,汀州由州、郡、路改府,轄長汀、寧化、清流、明溪、上杭、武平、連城、永定八縣。汀州作為閩西的中心演繹著輝煌的歷史。</p><p class="ql-block">懸掛于汀州寶珠門城樓上的清代牌匾,上書"邦家之基"四個大字。</p><p class="ql-block">汀州古街巷﹣﹣南大街、店頭街、烏石巷</p> <p class="ql-block">汀江運輸繁忙,號稱“上河三千.下河八百”汀州古城成為閩粵贛三省邊界物資集散的重鎮和福建古代六大轉口貿易中心之一。</p><p class="ql-block">宋慈(1186-1249年)是南宋著名法醫學家,被譽為世界法醫學鼻祖,其與福建長汀的關系主要體現在他擔任長汀知縣期間的政績,尤其是開辟汀江航運、改革鹽政等惠民舉措。</p> <p class="ql-block">宋慈,字惠父,號自牧,福建路建寧府建陽縣(今屬福建南平)人,生于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或稍晚,逝世于淳祐九年(1249年)或淳祐十年(1250年),是中國南宋時期的官員與法醫學家。</p><p class="ql-block">一、生平事跡</p><p class="ql-block">宋慈自幼受學于父,后相繼受學于朱熹弟子吳稚及名儒真德秀等。嘉定十年(1217年),他中乙科進士,補授贛州信豐主簿。因在鎮壓南安軍峒民起義及撫定汀州兵變中表現突出,受舉薦知長汀縣。此后,他歷任廣東、江西、廣西等地提點刑獄,為官清廉,執法嚴明,聽訟清明,決事果斷。在地方上,他制定辦案規約,清整積案,理清曲直,雪冤禁暴,深受百姓愛戴。同時,他還整頓鹽運,賑災濟困,實行“濟糶法”,接濟饑民,展現了卓越的治國才能。</p><p class="ql-block">二、主要成就</p><p class="ql-block">宋慈在法醫學領域有著舉世矚目的成就。他總結了宋代及以前法醫方面的經驗,并結合自己四任法官期間檢驗的心得,于淳祐七年(1247年)撰成《洗冤集錄》五卷。該書詳細記載了驗傷、驗尸、血型鑒定、檢骨、死傷鑒別、毒物分辨以及急救法、治服毒藥方等內容,是中國第一部系統的、世界上最早的法醫學專著。該書對宋元明清各代的司法檢驗工作產生了重要影響,后被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國廣泛流傳,對法醫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因此,宋慈也被尊稱為“世界法醫學鼻祖”。</p> <p class="ql-block">三、人物評價</p><p class="ql-block">宋慈為官清廉,剛直有為,他慎重獄事,重視現場勘驗,主張通過檢驗取得案件證據,探明案件真相,強調司法審判不輕信口供。他的這些思想和做法在當時具有極大的進步意義,也為后世的司法實踐提供了寶貴的借鑒。同時,他在法醫學領域的卓越成就也為世界法醫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p><p class="ql-block">綜上所述,宋慈是一位杰出的南宋官員和法醫學家,他的事跡和成就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于宋慈的信息或需要進一步的了解,請隨時提問。</p> <p class="ql-block">《大宋提刑官》是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出品,由闞衛平執導,錢林森、廉聲編劇,何冰、羅海瓊、范偉、沈傲君、郭達、苗圃領銜主演,凌峰特邀出演的古裝懸疑推理劇。</p><p class="ql-block">該劇取材自世界法醫學鼻祖宋慈所著的中國古代法醫學著作《洗冤集錄》,主要講述了提刑官宋慈在審理案件的過程中,運用自己的醫學知識、推理能力和正義感,揭露真相、懲治邪惡。</p> <p class="ql-block">汀江發源于汀州長汀境內。圖為汀江源頭龍門。</p><p class="ql-block">宋紹興三五年(1193-1194)辛棄疾任福建提點刑獄、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撫使期間經常來汀州視察。</p><p class="ql-block">了解到汀州"有稅者未必有田,而有田者未必有稅",建議朝廷在汀州推行"經界",重新清理土地所有權,按地畝分派賦役,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在建議推行"經界"的同時,了解到汀州百姓食鹽難,上奏朝廷在汀州由"官運官賣法"改行"鈔鹽法",并獲恩準,從而造福了汀州百姓。</p> <p class="ql-block">宋代汀州紡織發展很快,產品銷售兩旺,是汀州的主要手工業產品。</p><p class="ql-block">始于唐宋的汀州造紙在北宋已相當發達,造紙作坊遍布城鄉,成為汀州主要手工業之一。</p><p class="ql-block">宋代汀州燒瓷技術發達,瓷器繪色均勻,光澤度強,成為福建主要產瓷基地。</p><p class="ql-block">汀州雕板印刷在中國科技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汀州與杭州,成都為北宋三大印刷業中心。汀州長汀四堡的版印"獨占江南,發版半天下",為中國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p><p class="ql-block">汀州雕板印刷書籍種類繁多,從諸子百家到歷代名家詩文、醫藥、歷法、巫卜星相等這些書籍以紙張優質、裝飾考究而行銷中國南方,享有"壟斷江南行銷海外"盛譽。</p><p class="ql-block">?汀州奇人王捷?,字叔平,是宋代著名的冶煉家,生于汀州鍛工之家,早年在家鄉煉礦熔金,潛心研磨,有所成就?。王捷的生平事跡主要記載在《夢溪筆談》、《澠水燕談錄》和《青箱雜記》等文獻中?。</p><p class="ql-block">冶煉成就</p><p class="ql-block">王捷的冶煉技術非常高超,他以鐵為原料,通過秘密的煉金術煉出了“鴉觜金”,這種金子黑里透紅、色澤光亮,成為宋代的新金屬?。相傳,皇帝用這種金子制作了數百個金龜金牌,賞賜給各大臣與道觀?</p> <p class="ql-block">明清時期汀州著名的"水東市",現為水東街。</p><p class="ql-block">明清時期汀州城的"河邊市",現為五通門沿河路。</p><p class="ql-block">汀州城傳統街區縣前街,現為南門街汀。</p><p class="ql-block">汀州城傳統街區烏石山古街區</p><p class="ql-block">汀州城傳統街區東門街</p><p class="ql-block">時清時期汀州城的“五通市”現為五通街。</p><p class="ql-block">時清時期汀州城的“店頭市”現為店頭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汀州城傳統街區南大街</span></p><p class="ql-block">汀州城由于汀江商業運輸的發達,致使萬商云集,明清時期達到鼎盛,使汀州形成了專門商品交易的"市"和大規模的商業街區,展現出汀城商業繁華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詩歌一首</p><p class="ql-block">盈盈江水向南流,</p><p class="ql-block">鐵鑄艄公紙作舟。</p><p class="ql-block">三畝灘頭風浪惡,</p><p class="ql-block">鷓鴣聲里到潮洲。</p><p class="ql-block">清代至民國時期,汀城有糧商162家,其中專門從事收購運銷到廣東的有近百家,全年船運至廣東大米約14000噸,大豆約1500噸,雜糧約600噸。</p><p class="ql-block">汀州造紙業始于唐宋,其玉扣紙和毛邊紙遠銷山東與東南亞,是中國的名牌產品。</p><p class="ql-block">土紙、大米、木材是汀州運銷到廣東的三大宗商品,清代至民國時期汀城有紙行、紙莊128家,每年銷往廣東的土紙達20余萬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宋代汀州農業有了很大發展,耕地增加,豐收喜人,北宋著名詩人黃庭堅以詩贊道:"平生所聞陳汀州,蝗不入境屢豐收。"(注:詩中陳汀州指宋元豐六年汀州知州陳軒。)</p><p class="ql-block">汀州長汀定光陂位于汀州城東十里鋪,以攔汀江筑堰灌溉大片土地。設計者為北宋末年定光禪師。</p><p class="ql-block">汀州教育發達,都市學院林立,讀書蔚然成風。宋咸豐二年就興辦書院,江西、廣東等省也紛紛在汀州開辦書院,培養學子。圖為朱子書院氣勢恢宏,吸引了眾多學子。</p><p class="ql-block">建于宋代的汀州府學</p><p class="ql-block">建于宋代的汀州長汀縣學</p><p class="ql-block">這是為紀念中國古代四大圣人之一曾子而建的曾子祠。</p> <p class="ql-block">汀州學子凡在科舉考試中考取功名者,均有在姓氏宗祠、家族大門兩側樹立石龍旗,以弘揚崇尚讀書之風。圖為汀州城進士第羅宅石龍旗。</p><p class="ql-block">汀州經濟、文化的繁榮,也促進了宗教的發展,寺廟星羅棋布。圖為汀州平原山廣福寺,建于南唐,已有1000多年歷史,是迄今為止汀州發現的最古老寺廟。</p><p class="ql-block">建于宋代的汀州北極樓之巔汀州八大寺之一的金沙寺</p> <p class="ql-block">建于明代的汀州城內的汀州八大寺之一南廨寺。</p><p class="ql-block">上官周(1665-1750),汀州長汀人,清代著名畫家,其傳世之作《晚笑堂竹莊畫傳》在中國畫壇占有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華嵒(1682-1756),汀州上杭人,清代著名畫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黃慎(1687-1772),汀州寧化人,從師上官周,清代著名畫家,"揚州八怪"</span>代表人物,以詩書畫名震大江南北,"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曾詩贊其山水花鳥畫的"神似":愛看古廟破苔痕,慣寫荒崖亂樹根;畫到情神飄沒處,更無真相有真魂。</p><p class="ql-block">伊秉綬,汀州寧化人,清代著名書法家,其書法稱雄江南,與北方書法家鄧石如并稱"南伊北鄧"。</p><p class="ql-block">李燦,汀州武平人,清代著名畫家,其畫有"黃慎第二"之美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唐朝宰相張九齡視察汀州,在汀江邊上的謝公樓開懷暢飲。</p><p class="ql-block">建于汀州城的王文成公祠</p><p class="ql-block">清代著名大學者紀曉嵐于乾耀二十八年(1763)敬汀主考,在汀州試院唐代雙柏園漫步,忽見古柏樹銷兩個紅衣人,甚為驚訝,題詩道:"參天雁色常如此,點首朱衣成是君。</p><p class="ql-block">抗日戰爭時期,廈門大學在汀州辦學八年,在客家兒女支持下,為中華民族培養了大批的棟梁之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丁丑二月征漳寇進兵長汀道中有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王陽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將略平生非所長,也提戎馬入汀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數峰斜日底旗遠,一道春風鼓角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莫倚貳師能出塞,極知充國善平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瘡痍到處曾無補、翻憶鐘山舊草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龍潭夜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王陽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何處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幽人月出每孤往,棲鳥山空時一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草露不辭芒覆濕,松風偏與葛衣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臨流欲寫猗蘭意,江北江南無限情。</span></p><p class="ql-block">王陽明,明代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和軍事家,在平叛福建叛亂時在汀州留下不少詩篇。</p> <p class="ql-block">著名國際友人路易·艾黎的足跡踏遍中國的山山水水,他說:"中國有二個最美小城,一個是湖南的鳳凰,一個是福建的長汀。</p> <p class="ql-block">汀州文廟是著名的文物古跡,是汀州八縣推崇儒家代表性建筑,始建于宋代,占地3140平方米,建筑精巧,氣勢恢宏。</p><p class="ql-block">汀州試院是汀州著名文物古跡,始建于宋代,為古代汀屬八縣科舉考試的場所。</p> <p class="ql-block">汀州朱子祠為汀州著名文物古跡,明代為紀念程朱理學大師朱熹而建,是古代汀屬八縣講授程朱理學的場所。</p><p class="ql-block">汀州城隍廟始建于唐大歷四年(769年),是福建省歷史最為悠久的府城隍廟之一和我省現存規模最大的城隍廟,也是古代汀州八縣城隍信仰的代表性建筑。</p><p class="ql-block">汀州天后宮是中國內河規模最大的天后宮,是客家文化與海洋文化相互交融的代表性建筑。始建于宋代,建筑風格雄偉壯觀。</p> <p class="ql-block">云驤閣始建于宋代,是汀州著名的文物古跡,具有典型的江南樓閣風格,是汀州古代文人雅士聚會和吟詩作賦的場所。</p><p class="ql-block">汀州如意宮始建于宋代,是汀州八縣供奉財神爺的場所,其建筑宏偉壯觀,也是汀州眾多古建筑中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石門樓。</p><p class="ql-block">汀州古城墻是汀城歷史的見證,始建于唐代、宋、明、清均有擴建。</p> <p class="ql-block">汀州的如意宮始建于宋代, 是汀州八縣供奉財神爺的場所,其建筑宏偉壯觀,也是汀州眾多古建筑保留最為完整的一座石門樓。</p><p class="ql-block">汀州古城墻是汀城歷史的見證,始建于唐代、宋、明、清均有擴建。</p> <p class="ql-block">牛角屋是汀州傳統民居的瑰寶,它與福建土樓、梅州圍龍屋構成客家民居建筑奇葩。牛角屋分布在長汀十幾個鄉鎮。因其屋如牛頭,圍屋如牛角,因此得名。牛角屋由主體前中后三廳及半弧形的數十個房間組成。牛角屋的正廳是家族祭祀和婚喪喜慶活動的場所,門前為半月形池塘,屋后面為花臺,弧形屋環抱著花臺。圖為位于長汀鐘屋村的鐘氏牛角屋。</p><p class="ql-block">分布于汀州長汀涂坊的客家圍屋,是在牛角屋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整座圍屋為橢圓形全封閉,里面生活設施、池塘、曬谷坪一應俱全,規模十分宏大,是汀州客家民居的奇觀。</p><p class="ql-block">九廳十八井是汀州客家民居中極具建筑藝術價值的典型代表,它是在府第式民居的基礎發展而來。整座房屋有九個廳堂,十八個天井,依中軸線兩邊分開,相互對稱,走進九廳十八井處處別有洞天,宏大的建筑群體,令人振撼!</p> <p class="ql-block">汀州永定客家土樓始建于清代和民國初期,是世界建筑歷上一顆燦爛名珠,是客家人家族而居的家,客家土樓現已列為世界文化遺產。</p> <p class="ql-block">汀州雙陰塔,建于唐宋期間。八封龍泉,上寬下窄,如倒置地下的八角石塔。府學陰塔,如深埋地層的圓形磚塔、陰塔古并與地面的陽塔相對應,用于鎮文風,意在百州多出人才。</p><p class="ql-block">汀州培田古民居明清時期的客家村落。</p> <p class="ql-block">汀州屋橋亦稱郡橋,又稱風雨橋。圖為位于長汀策武當坑村的水隆橋,整個橋全部由杉圓木疊架面成,造型別致,工藝精湛,體現了客家人高超的建橋技術。</p><p class="ql-block">宣成長橋</p><p class="ql-block">羅坊云龍橋</p><p class="ql-block">四堡玉沙橋</p><p class="ql-block">汀州婚俗送嫁妝往往有長長的隊伍,表示女方的慷慨和對女兒女婿的關心。</p> <p class="ql-block">木??</p> <p class="ql-block">流傳在汀州北部的走古事,由兒童裝扮各種人物,用鐵架固定在成人的肩脖上,十分精彩。</p><p class="ql-block">汀州打花鼓由三人表演,一男兩女,男的拿折扇,女的分別拿小鼓和小鑼,表演時且歌且舞,詼諧有趣。</p> <p class="ql-block">踩船燈是汀州客家傳統藝術中深受人們喜愛的娛樂形式,由三人表演,分別是拉纖的船公、船心女和手持蒲扇的船婆組成。踩船燈時,隨著音樂起伏、迎風書魂的情景,十分引人入勝。</p><p class="ql-block">汀州打錢棍亦稱九連環,是以一男一女或更多人員的群舞身著客家服飾,男的拿折扇,女的拿九連環,邊歌邊舞,深受人們喜愛。</p> <p class="ql-block">汀州客家的手龍表演</p><p class="ql-block">兒童表演龍燈</p><p class="ql-block">抬閣是汀州非常流行的客家傳統藝術,由兒童裝扮成戲曲人物,坐在精心布置的抬閣里,由大人抬著游街串村。</p> <p class="ql-block">南宋至清末,由于人口膨脹、社會動亂以及外出經營等原因,大批汀州客家人沿著汀江遷居廣東,走向海洋,圖為汀州城碼頭。</p><p class="ql-block">當年汀州的客人就是乘坐這種木蓬船南遷廣東,走向世界。</p><p class="ql-block">南宋未年致清代,汀江畔的長汀三洲是客家人南遷的主要驛站。</p> <p class="ql-block">大批汀州客家人遷居梅州,建設新的家園。</p><p class="ql-block">當年汀州客家商人以潮州為經商中轉站,商船運到潮州后,再經潮州轉口廣州、香港、佛山、上海等地和東南亞。圖為潮州城景。</p> <p class="ql-block">汀州客家人走出大山,走向全國,走向海洋,尋求發展。圖為汀州人在北京及福州設立的會館。</p><p class="ql-block">宋代,孫氏祖先孫有敬攜家從贛入閩,在汀州長汀河田居住四代。明代永樂期間,孫有敬的第四代孫友松舉家遷移廣東紫金縣。出生于廣東香山的孫中山是孫友松的第18代孫、圖為汀州長汀河田鎮和廣東中山孫中山故居。</p> <p class="ql-block">明清時期的汀州長汀河田古街、座落邱、李、陳、葉、廖、劉、俞、吳、韓等23個姓氏宗祠,被譽稱為中國宗祠一條街。其后裔從這遷出,遷播臺灣和東南亞。圖為河田宗祠一條街。</p><p class="ql-block">汀州劉氏家廟是閩粵贛邊十幾縣劉氏總祠,始建于宋代,劉姓客家人在汀州生衍生息,后又走出汀州,走向世界,其后裔遍布世界,每年的清明節,大批海內外的氏鄉親紛紛回汀州尋根調祖。</p> <p class="ql-block">祖籍湖南湘潭的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是客家后裔,祖先營在汀州居住了五代。汀州城羅漢寺背后山崗有其37世祖馬微衣冠啄遭址,童坊鎮馬羅圍村有其42世祖馬允衡之幕。馬允衡之子馬殷從汀州遷往江西永新,再遷湖南湘潭。圖為馬英九的先祖家鄉﹣汀州童坊馬羅圍村。</p><p class="ql-block">唐末鐘全幕(847-915)入汀為官,孫鐘翱(888-967),祖孫兩代任汀州刺史四十載,勤政愛民,功勛卓著,譽滿人間,元明兩代,鐘氏后裔遷移各地,遠渡南洋,新建家園,其子孫30多萬,遍布世界各地。圖為汀州淑田同睦坑鐘翱墓。</p> <p class="ql-block">汀州李氏宗祠是汀州八縣李姓鄉親為紀念李氏入閩始祖李珠而建,始建于宋代,李珠生金、木、水、火、土五子,他們為建設汀州作出了巨大貢獻。其后窗走出汀江,繁街各個國家,涌現出了李家仁、李光耀、李嘉誠等一批杰出代表。</p><p class="ql-block">打州上官氏宗建于明代,為汀州八縣上官氏總祠,其后會遍市海峽兩岸,涌現出了清代著名畫家上官周等批歷史名人。</p> <p class="ql-block">明未清初朝廷組織“潮廣鎮四川”的大規模移民,不少汀州客家人遷移到巴蜀,一代文豪出生在四川的郭沫若在《我的童年》一書中說我的祖先是從福建移來,原來是福建汀州府。</p><p class="ql-block">明清以來,汀州客家從起航汀江,中轉廈門,橫跨海峽,來到臺灣墾荒種植,繁衍生息。廈門成為汀州客家人前往臺灣的主要碼頭。</p><p class="ql-block">清代或豐三年(1853),汀州才子進士江懷廷被朝廷授四川壁山縣知縣,他攜妻遷移四川,為官清廉、受人愛戴。受傳統客家家訓影響,其子江瀚成為我國著名教授和文學家,其孫江庸為我國著名愛國人士、大法官和詩人,詩文受到毛澤東、陳毅好評。圖為江庸的故鄉汀州古城鎮丁黃村石公寨。</p> <p class="ql-block">劉國軒故居</p><p class="ql-block">清順液于八年(1668年),汀州長汀四部人劉國軒隨鄭成動入臺征討初寇,為收復臺灣立下大功。隨后,豐命駐屯臺灣北部,倡導拓地墾荒,廣種甘蔗,以興鋤政,其聲名傳遍臺灣全島,汀州客家人聞訊,隨之紛紛入臺量荒,圖為劉國軒故鄉長汀四樓的散居和臺灣新竹市城景。</p><p class="ql-block">臺灣新竹市城景</p><p class="ql-block">清代乾隆年間,汀州永定人胡焯猷率眾入臺,定居淡水。他大力倡導星荒,大興水利,并創辦了明志學院,組織鄉村孩子入學,為臺灣的經濟社會事業作出了貢獻。</p><p class="ql-block">圖為臺灣淡水</p> <p class="ql-block">臺灣定光寺是清代傳入臺灣的汀州客家人的守護神。在臺灣中南部、北部客家人聚居地,都建有定光寺,豐富了臺灣文化的內涵。圖為臺灣定光寺、定光大佛、武平定光寺、定光大佛。</p><p class="ql-block">臺灣定光寺</p><p class="ql-block">武平定光寺</p><p class="ql-block">湯氏宗海重建落成暨祭祖典禮</p><p class="ql-block">汀州湯姓客家人于明洪武年間走出山寨,遷居焦嶺,其后裔又闖蕩南洋,在印尼建設新的家園。圖為印尼著名客家僑領湯錫林回汀州童坊尋根謁祖,興建湯氏宗祠和中、小學校。</p><p class="ql-block">宋元明清時期,汀州客家人乘航船,渡南洋,在馬來西亞柔佛州沙翁河繁衍生息,建設家園。他們時刻不忘根在鄞江(即汀江),每年舉辦秋祭。圖為馬來西亞沙翁河流域。</p> <p class="ql-block">馬來西亞居鑾客家人源于汀州、梅州。馬來西亞太平紳士姚森良風趣地說:"汀州是我們客家人的父親、母親"。圖為馬來西亞居鑾客家公會。</p><p class="ql-block">汀州客家人遷徙馬來西亞檳城,為聯誼鄉情,建設新的家園,與廣東客家人一起建造廣東暨汀州會館。</p><p class="ql-block">汀州和梅州客家人傳承客家優良傳統,闖蕩香港,成績斐然。圖為于1921年倡導建立并由賴際熙后由胡文虎任會長的香港崇正總會。</p><p class="ql-block">汀州客家人南遷粵東,遠渡南洋,在新加坡創業謀生,在異國他鄉打造了一片新天地。圖為于1929年興建并由胡文虎任第一任會長的新加坡南洋客屬總會。</p> <p class="ql-block">1995年起,每年一屆的世界客屬公祭客家母親河大典在汀州長汀舉行。</p><p class="ql-block">泰國客家人源于汀州,梅州,他們在異國它鄉開荒種植繁衍生息,建功立業。他們身在它鄉,心系故里。</p><p class="ql-block">海內外客家鄉不忘桑梓,心系汀州共有28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十萬海外客家兒女回到汀州尋根問祖旅游觀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01年10月13日,習近平同志(時任福建省省長)考察河田水土流失治理工作。</p><p class="ql-block">1999年6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胡錦濤視察長汀。</p> <p class="ql-block">①②</p><p class="ql-block">③④</p><p class="ql-block">①1996年,中共福建省委書記賈慶林視察長汀。</p><p class="ql-block">②2019年7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宣傳部部長黃坤明視察長汀。</p><p class="ql-block">③2011年6月27日、中共福建省委書記孫春蘭視察長汀。</p><p class="ql-block">④2013年3月27日,中共福建省委書記尤權視察長汀。</p> <p class="ql-block">①②</p><p class="ql-block">③④</p><p class="ql-block">①2021年5月,中共福建省委書記尹力視察長汀。</p><p class="ql-block">②2021年8月,中共福建省委書記周祖翼視察長廳。</p><p class="ql-block">③2019年6月11日,中共福建省委書記于偉國視察長汀。</p><p class="ql-block">④2020年1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長趙龍視察長汀(時任常務副省長)</p> <p class="ql-block">福建省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概況</p><p class="ql-block">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革命根據地日益鞏固和壯大,長汀成為了中央蘇區的中心城市。為使福建的革命斗爭有更大的發展,根據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指示,福建省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定于3月18日即巴黎公社紀念日在長汀開幕。</p><p class="ql-block">1932年3月18日﹣21日,福建省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這里隆重舉行。出席大會的有福建蘇區各縣、區蘇維埃政府的中堅干部,中共福建省委、團省委和工農群眾團體的代表共100多人。大會開幕盛況空前,軍樂大作,爆竹四起,全場熱烈歡呼,繼而高唱《國際歌》。大會由張鼎丞致開幕詞,宣讀了中央政府給大會的指示信并作工作報告。中央政府代表任弼時到會致詞并作了重要講話。大會討論通過了《實行勞動法令》、《土地問題》、《軍事工作》、《經濟財政問題》和《蘇維埃建設問題》等一系列重要決議:發出了《擁護全國工農紅軍通電》、《致上海罷工工友電》、《擁護中國共產黨通電》、《擁護蘇聯通電》等宣言電文。</p><p class="ql-block">大會宣布成立"福建省蘇維埃政府",選舉產生了35人為大會執行委員,13人為候補委員,9人為主席團執行委員會委員,張鼎丞當選主席。"省蘇"下設土地部、勞動部、工農檢察部、財政部、內務部、文化部、糧食部和裁判部等八個部(后又增設國民經濟部、婦女部)。</p><p class="ql-block">福建省蘇維埃政府的成立,標志著蘇區的革命斗爭和建設進入了全盛時期,長汀縣成為福建紅色區域的首府,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中心。</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津县|
绍兴县|
高雄县|
杭锦后旗|
台东市|
黎川县|
清原|
莲花县|
吉林省|
湘乡市|
图木舒克市|
巍山|
姜堰市|
深圳市|
聂荣县|
安远县|
成都市|
兴海县|
高平市|
灌云县|
清丰县|
万州区|
靖边县|
教育|
瓦房店市|
华亭县|
玛纳斯县|
海淀区|
邳州市|
三门县|
平阴县|
永丰县|
龙江县|
阜新市|
东乌珠穆沁旗|
容城县|
巴林右旗|
淮安市|
沧源|
邛崃市|
宁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