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華夏大地上,有一片古老而深沉的土地:聚集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簡單樸素的生活代代相傳,生生不息……在這里,沒有怨天尤人的悲觀情緒,而是以豁達的心態直面人生;在這里,久久難以尋覓驚天動地的英雄壯舉,只有熱愛生活、憨厚樸實、辛勤勞作、樂意助人的品格和堅韌不拔、積極進取、無私奉獻的精神,將這里的人們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并形成了根植于這片土地上的精神內核。歲月不居,時代變遷,這種中華傳統美德的基本精神以及宏大的格局,在這里卻不曾發生改變,且日益豐滿、充實。這里雖是一個無依山傍水、無礦產資源、也無背景的普通村莊,卻悄無聲息的、又轟轟烈烈地誕生出一個中國最大、世界第二的西管弦樂器制造基地,繼而精心打造出的“音樂小鎮”走上了全國“魅力新農村十佳鄉村”的大舞臺,猶如一顆鑲嵌在華北平原腹地上的璀璨明珠,熠熠生輝,光照四方,名揚海外。沒錯,這片土地,正是河北武強“千年古縣”孕育的周窩村,如今的“中國·周窩音樂小鎮”。</p><p class="ql-block">在小鎮內長長的槐蔭大道上放眼望去,街巷橫平豎直,古樸老屋,立磚鋪地,布局整齊。往里走,一座酷似鋼琴形狀的建筑映入眼簾,那便是“世界·樂器博物館”。走進館內,可見1300余件西洋樂器精彩紛呈,可在觀覽千姿百態的樂器中洞悉古人的獨具匠心與樂之靈動,感悟源遠流長的西方音樂文化脈絡之精髓,體驗“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智慧和意義,曼妙的音樂給人以愉悅、愜意和驚喜的感覺。沿街的店鋪、音樂吧、咖啡屋、音樂飾品屋、音樂制作室、樂器體驗館、娛樂休閑館室及各式各樣的民宿、別墅顯露出別樣的情調。從街頭到街尾遍布音符,獨具特色的音樂裝飾、藝術涂鴉、個性張揚,美不勝收。每日里,全國各地研學團體、科普學生、熱愛藝術的游客踏歌而來,國內外藝術家、音樂人睦名而至,流連忘返。更為可喜的是,這具有鮮活、生動、脫胎于鄉村又區別于都市的特殊氣質,凝聚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氛圍和生活方式。幾十年來,這村里沒有發生過刑事案件,沒有打官司告狀的,沒有離婚的,沒有賭博的、沒有打架斗毆的,就連爭吵喊叫的也很少見,河北的“幫大哥”從未涉足此地。村支書、村主任,婦聯主任、治安員等雖重視社會治安、家庭和睦,卻從未為此分心,而是齊心協力謀發展。在辛勤勞作之余,人們開始追求有品位的生活和高雅的休閑娛樂方式。村莊里學習和演奏樂器的人越來越多,人稱外號“琴小姐”、“彈大嫂”、“管大叔”、“吹老伯”、“夕陽紅”、“老來俏”等演奏者隨處可見,“薩克斯公社”、“高粱花樂隊”、“農民樂隊”、“吉他兄弟”、“姐妹組合”等業余文藝團體紅紅火火,每逢節假日或閑暇之時,便不約而同或相邀而聚,登臺演奏,爭相獻藝。與此同時,涌現出的“致富帶頭人”“幫扶先進工作者”“優秀志愿者”、“五好家庭”、“美麗庭院”、“模范夫妻”、“好媳婦好婆婆”等道德文明之花在美麗鄉村競相綻放!</p><p class="ql-block">心滿意足的人們聊天時笑容滿面:這日子過的安穩,心里踏實,出氣勻實,甜沫拉索、美滋滋……斯文的老先生感嘆:難得此地此景,不是“東籬”,勝似“桃園”啊!此生足矣!足矣!</p> <p class="ql-block">小鎮如今的這一切,浸透著幾代人的心血和汗水,確實來之不易。村人們念舊,不忘來路,時常想起村里的老支書和老周與老陳。</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周窩村,原名周家窩棚,以明代山西移民周氏命名。見字面便可想到村莊初立時的模樣:一幫扶老攜幼的移民,流離失所,舉步維艱,無依無靠,四顧茫然,在一片荒蕪田野里搭建起簡易窩棚,以遮風擋雨,瑟縮安身,艱難度日……如今的周窩人離開風雨搖蕩的窩棚遠矣,很難與窩棚這個詞產生聯想,可是歷經千年,仍然保留了周窩二字。</p><p class="ql-block">周窩村位于武強縣城與街關鎮之間,南側是石黃高速公路,北側是307國道,向西連接省會石家莊,向東通向渤海之濱黃驊市。作為鄉政府駐地的周窩村,從整齊的街道和貼著瓷磚的門樓,街道一旁停放的車輛,就能看出這個村過去不窮,村人的日子過得還不錯。</p><p class="ql-block">人們說到周窩村的發展時,無不提到周窩村的老支書。老支書的稱謂,一般指的是第一任村支部書記周文樂和第二任支書周二元。他們是新中國成立后周窩村的老一代領路人,為周窩村的發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貢獻,奠定了精神的和物質的基礎,周窩村受益至今。</p><p class="ql-block">周文樂,1923年出生,他十幾歲到東北謀生,1947年10月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參加了解放東北的數次戰役,1950年入朝參戰,同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某炮兵三連擔任炮長時的一次戰斗中,雙耳被震聾,在部隊多次立功受獎,直到1952年戰爭結束。上級考慮到他的身體狀況和曾經的立功表現,數次想安排他到管理部門工作,都被他婉言謝絕。1956年復員返鄉,擔任了周窩村黨支部書記。從此,這位少年時代闖關東,戰場上沖鋒陷陣的漢子,在這片他熱愛的鄉土上,傾注了全部心血。</p><p class="ql-block">黃河故道,滹沱河沿岸,自古多水患,1963年,一場百年不遇的洪水淹沒摧毀了周窩村。洪水退去之后,為了盡快恢復生產,修整房舍,“讓人們不挨餓受凍,吃得飽穿得暖,過年能吃上餃子”是黨支部考慮的頭等大事。在以老支書周文樂為首的黨支部的帶領下,全村干部群眾齊心協力,爭先恐后,夜以繼日,連續奮戰,“頭等大事”如期圓滿完成。接著,黨支部提出村里要干兩項工程,一是興修水利。要打深井,把村里的耕地都變成水澆地,同時要挖排澇溝,從根本上解決農田旱澇困擾。村里雖然地不多,但都變成水澆地,那在當時,幾乎是個難以完成的夢想,既然黨支部對村民們許了愿,下了承諾,就要干。那時還沒有打井機械,全靠人力上,村里先后試了木頭管道,藤編管道,粗竹管道,水泥管道,打了六眼土井,全部宣告失敗。直到1975年,縣里有了打井隊,村里終于打深井成功,一鼓作氣打了八眼,全村所有農田全部變成了水澆地。從此,周窩村年年都是豐收年,糧食畝產上《剛要》過《黃河》跨《長江》,捷報頻傳。村黨支部組織生產隊帶頭交公糧,集體足額提留,社員分糧分紅時喜笑顏開。外村人眼瞅著周窩村人全年都能吃上細糧,心里發酸犯嘀咕。二是要建高標準的房屋。房子要結實寬敞,讓每一家每個人都不挨凍,每座房屋都不漏雨。吃飽,穿暖,住著安穩的房子,實現祖祖輩輩的農民最簡單的夢想。從1963年到1975年,村莊集中整修房屋30多家。當先期搬入新房的家人歡天喜地時,才發現老支書還住在那簡陋的土坯房里,留下了佳話與美談。</p> <p class="ql-block">1975年后,村里慢慢有了積蓄,在時任支書周二元帶領下,重新規劃整個村莊,精準測量測繪地基,翻蓋所有房屋,每家四間北屋,兩間旁房,全部為青磚紅瓦。這項暖心工程,一直延續到1985年,實現了家家住進新房的夢想。在人們的印象中,平原上村民的房子多為平頂,僅有學堂和舊社會的財主家才會把房子建造成紅瓦尖頂,這周窩村的青磚紅瓦房無疑是個審美異類,一下子占領了鄉村風景的高點,奪人眼目,這樣一座街道規整,房屋美觀的嶄新村莊凸起在平原之上,立刻成了全縣的標桿村,受到社會各界矚目,周窩村受到了省里的表彰。</p><p class="ql-block">對農民們來說,紅白事都是大事,那時候有許多鄉俗,比如新婚媳婦過年節要“躲燈”,舊話說“不躲燈死公公”,其實是舊社會人家都窮,吃不起,找個理由把新媳婦打發回娘家吃住幾天。村黨支部在“破四舊”時期就定下規矩:咱周窩村不興這個!這一項好辦,還有一項不好辦的——關于喪事簡辦的問題。村里推平了老墳,統一劃出公墓,村里有人去世,不再使用棺材,就在墓地挖個四方坑,砌上磚套,全村凡去世的人使用同一口薄木棺,這個棺底的木板是活動的,像抽屜一樣,把棺材架在墓坑上,抽掉底板,逝者就安息在墓坑里。這樣做無疑既節約了土地,也節省了錢財。這樣一種喪葬方式,村民們從開始的抗拒,到逐漸接受,并一直延續到今天,竟成了一個傳統。</p><p class="ql-block">見到的人,都說周窩村民風好,是多年的“文明村”。在老支書們心里,周窩村就是要成為一個文明村莊,富裕的村莊。今天,人們談起老一輩人建設村莊的豪情,仍不禁唏噓感嘆。</p><p class="ql-block">農村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那會兒,老支書一時轉不過彎來,遲遲不接受,上級領導反復來村里做工作,最后還是按照群眾的意愿,把地分了,但老支書并未“撒手不管”,集體家底兒在,村民心沒散,黨支部仍是全村的“壓艙石”,村民們的主心骨。</p><p class="ql-block">村里實行“大包干”后,農民想種啥就種啥,也有了出工的主動權,生產積極性極為高漲。勞動效率提高了,經濟政策也放寬了,村里的人們有了空余時間,便放開了手腳,施展身手,各顯其能:有的做變壓器配件,有的制作橡膠鑄件,還有的發明了小吹風機等;產銷兩旺,收入可觀;有幾家靠養狐貍的也發了財。“要說厲害、成大氣候的,還是老周與老陳”,村里人如是說。</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人們說的老周,是周國芳;老陳,是陳學孔。他倆是河北金音樂器集團的創始人,一起創業,說陳不離周,講周離不開陳。</p><p class="ql-block">陳學孔的老家并不是周窩村,而是縣城北邊的北牌村。提起他與周國芳的相識、相知、相伴、同心同力、相向而行、攜手并肩、艱苦奮斗走向輝煌的經歷,那得從1989年的春天說起。</p><p class="ql-block">當時,正在為天津管樂廠制作零配件、小打小鬧的陳學孔與周窩鄉辦廠廠長周國芳不期而遇。在路邊的鄉村小酒店內,一瓶衡水老白干快要見底。推杯換盞中,兩個人互吐衷腸。周國芳仰望著天花板,憂郁地說:“干企業,難找個好項目啊”。陳學孔放下手中的酒杯,深深呼出腹中的酒氣:“我想把樂器配件作坊干大,可就是受資金、場地、設備的限制。”;“搞配件小打小鬧有啥意思,我這兒有現成的廠房,咱們能不能合伙干個樂器廠?”周國芳一個念頭冒出來。“西洋樂器在國際市場大,零部件需求量更大,而且大都是手工操作,屬于勞力密集型行業,干這一行收入大利潤高,還能多安排一些人就業。”陳學孔眼睛一亮。雖然一個家在周窩鄉,一個住在小范鎮,但共同的志向和共同的宏愿把兩顆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陳學孔興奮地站了起來:“我這個人犟,認準的事兒,傾家蕩產也要干成。”周國芳一輪胳膊說:“人在世上這幾十年,不干成點事兒,豈不是白活一場!”陳學孔興奮之中陷憂慮“在周窩這地兒行嗎?”周國芳拍著胸脯打包票:“行!錯不了;我在這兒長大的,周窩村民風淳樸,勤勞善良,村干部說事兒,響當當,都不排外,你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吧!”當場,兩雙大手緊緊握在了一起,端起最后一杯酒,鄭重約定:創辦一個樂器廠,生產西洋樂器.</p><p class="ql-block">就在這年的夏天,武強縣通達樂器廠在周窩鄉掛牌成立。周國芳當廠長,陳學孔當生產技術廠長。這就是現在的河北金音樂器集團的前身。生產西洋樂器,對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莊稼人來說是個新鮮事兒,許多人認為這是異想天開瞎胡鬧。“握鋤把子的粗手造樂器,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瓷器活是攬上了,就怕沒有金鋼鉆,到頭來落個蜥虎戴草帽——不露臉!”更有人斷言“這是鄉辦企業啊,有房子賠不了地,等著秋后多征公糧給他們堵‘窟窿’吧!”</p><p class="ql-block">當時樂器生產企業的現狀是一窮二白,典型的“六無”企業:無設備、無技術、無工人、無銷路、無資金、無品牌。開弓沒有回頭箭。周國芳和陳學孔愣是咬著牙,使出渾身解數,埋頭一路走下去。當時沒錢買設備,陳學孔帶著幾個人,精打細算,因陋就簡,靠著四級鉗工的技術,憑著“偷來的手藝”,在一個廢棄的破廠房里,照葫蘆畫瓢,用手工摸索著生產樂器零件。別人買細鐵絲論斤稱,而陳學孔買細鐵絲卻論根買,量好尺寸在廠家裁好,數好根數買回來,錢是省下了,但回來在機床上兩邊一固定,尺寸不夠。眼看著省吃儉用買回的材料要作廢,陳學孔這個五尺高的漢子,竟然急得蹲在墻</p> <p class="ql-block">企業接到訂單,大家欣喜萬分,當周國芳和陳學孔把一支成品單簧管拆開,把一個個零部件擺在桌子上,每一個都用數字標好,竟然密密麻麻從1排到了100多!不少零部件呈“S”“Z”形,極不規則……剛才還處于興奮狀態的人們立馬傻了眼。</p><p class="ql-block">“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周國芳和陳學孔帶著農民員工依葫蘆畫瓢,沒有模具,他們就用銼刀銼,用砂輪磨,用鋸子鋸……莊稼人要想用握鋤把子的粗手來制作精致的西洋樂器,其困難可想而知。陳學孔他們到大城市的樂器廠去請教,在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出高薪聘請技術人來傳授技術。經過幾十個日夜的鉆研和奮戰,終于掌握了成套的產品生產技術,提前完成了訂單任務。初戰告捷,周國芳和陳學孔信心更足,干勁倍增,企業發展前景一片光明。</p><p class="ql-block">進入上世紀9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日益深化,國家一系列鼓勵和支持招商引資的政策相繼出臺,優良的環境使得外商來華投資的浪潮一波高過一波。此時的樂器廠,已經發展成為擁有300多名員工,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產品暢銷京、津、滬等大城市。但周國芳和陳學孔并沒有滿足,他倆心有靈犀,不言而喻:“國家出臺了利好政策,我們就要好好利用,甩開膀子大干一場,干出個名堂來。”不約而同地豎起了大拇指,兩雙大手又緊緊握在了一起,憨笑起來!</p><p class="ql-block">1994年,企業迎來了一個打入國際市場的機遇——美國錦泰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慕名遠渡重洋前來訂貨,如果產品達到標準,馬上就簽合同。面對一場關系到產品能否打入國際市場的挑戰,周國芳和陳學孔帶領企業一班人潛心研究,在原材料上精挑細選,不斷改進生產工藝,嚴把產品質量關口,使一件件精美的樣品如期造出。錦泰公司老板美籍華人許成師前來驗貨時,大吃一驚——中國普通鄉鎮企業的一幫“土老帽兒”竟能制造出這樣高品質的洋樂器,簡直是個奇跡!</p><p class="ql-block">產品過關了,外商叫好了,意想不到的是美商又提出一月之內必須提供400支單簧管的要求。以當時的企業實力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全廠滿負荷生產,一個月也只能生產130多支,超過生產能力的兩倍多,如何才能完成呢?放棄這次打入國際市場的機遇,影響到企業的發展和騰飛,也影響了中國人在國外的形象。咋辦?周國芳和陳學孔悶在辦公室內整整一個上午沒有露面。</p><p class="ql-block">經過周密的考慮,精心的安排,兩顆決戰決勝的心凝聚成了一套超常規的攻堅方案。充分利用現有設備,以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奮戰,上下一股勁,拼搏一個月,400支質量上乘的單簧管如期交貨了,美商連連發出“OK,OK”的稱贊。就是這次成功的業務,美國錦泰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不僅與金音簽訂了長期的定貨合同,而且注入了12萬美元的資金。</p><p class="ql-block">12萬美元對現在的金音集團來說不算什么,但對企業當時的狀況來說,這筆資金猶如旱地里下了一場及時雨。“那時的周國芳和陳學孔被指名道姓開始接收一些出口海外的大單子,企業發展也越來越快,品牌的知名度大大提升,產品更是成為國內第一家打入沃爾瑪超市的西洋管樂器廠。”周國芳拍著陳學孔的肩膀說,“引入外資這步棋,為企業改進生產技術,打造高端產品,撬開國際市場奠定了堅實基礎。當初為兄錯怪了你……”陳學孔嗔怪地說道:“咱哥倆是草木之人,只能說沒有周哪有陳?”周國芳拿起酒杯“干嘍”,陳學孔擁抱拍打:“哥哥,你休息,我去應對……”</p><p class="ql-block">群策群力,不斷開發新產品,從黑管到單簧管,從薩克斯到貝斯和各種小提琴,產品發展到4大系列、30多個品種近百個型號。</p><p class="ql-block">隨著產品質量的不斷提高、新產品的不斷開發,國內外客商接踵而至,英國的、荷蘭的、法國的、意大利的、日本的、韓國的……金音樂器成為30多個國家的搶手貨。</p><p class="ql-block">2000年3月,河北金音樂器制造有限公司由鄉辦改制為股份制民營企業,在發展中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p><p class="ql-block">2009年4月,河北金音樂器制造有限公司實現華麗轉身,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批準注冊更名為河北金音樂器集團有限公司,成為擁有8家子公司、2300多名員工的大型樂器龍頭企業。</p><p class="ql-block">企業不斷在發展壯大,鮮花和掌聲紛至沓來……面對這些,陳學孔又有了新的打算。初春的一個深夜,職工們都已進入夢鄉,陳學孔和周國芳守著一壺茶水仍在海闊天空地探討金音的發展,像當年在路邊小店那樣推心置腹。周國芳說:“這幾年咱在國內、國外轉了不少地方,看了不少企業,總覺得咱雖然生意做得紅火,但還是‘土豹子’的印象,咱公司要想長遠發展,還得有新人、新法、新招,請高人來幫忙了。”陳學孔說:“我國加入世貿,企業必須實行現代化管理,叫我說咱不僅要聘技術人員,還要聘高檔次的管理人員,打造咱們公司的不敗金身。”</p> <p class="ql-block">說干就干,他們通過方方面面的關系尋找合作伙伴和合作項目:花重金從德國、日本、美國等地引進多位外國專家長期提供技術服務,堅持每年拿出不低于總收入30%的資金投入產品研發,并投資3.4億元新建了科技研發中心;先后與美國康—塞爾瑪樂器、施坦威鋼琴等國際名牌以及中國樂器協會、北京樂器研究所等30余家科研院所機構建立了長期的產品開發合作關系;聘請北京中新管理學院教授夏廣仁為公司顧問,又高薪從天津、營口聘請了兩名業務經理,成立了適應我國加入WTO后新形勢的內貿、外貿兩個營銷部;對標日本雅馬哈樂器公司的專業管理標準,對生產、銷售、服務等各個環節強化管理考核;投資400萬元引進國際上最先進的拋光設備、焊接設備、除塵設備和激光打標設備,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產效益和技術水平;通過IS09002認證,開通國際互聯網,建起金音網頁,與國際薩克斯網站、國際黑管網站和國際提琴網站鏈接,開展網上營銷;投資100萬元從美國引進BKP網絡化管理新模式,通過計算機網絡對質量控制、成本核算和提供優質服務等方式進行有效管理,全面提高核心競爭力。為進一步擴大國際市場占有份額,陳學孔走南闖北,在國內外尋找了30個代理商,在實行區域代理制度的同時,又在歐美、東南亞設立了7個直銷公司,在加拿大投資10萬美元注冊了自己的分公司,從而全方位與國際市場接軌,形成了新的、有序的營銷體系。不僅如此,金音集團還以國際標準要求自己,面對歐美國家的“低碳”、“綠考”等標準的考驗,積極應對,先后通過了SGS、CE、RoHS等認證,為出口歐盟提供了通行證。</p><p class="ql-block">從最初的用銼刀銼,用砂輪磨,到1分37秒能同時加工6塊小提琴面板、30秒鐘生產一個小號立鍵;從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箱包產品,到百臺具有國際先進樂器科技的CNC數控機床,再到提琴靜電油漆噴涂流水線,都標志著金音樂器已徹底脫胎換骨,躋身現代化管理樂器企業行列。陳學孔和周國芳二人聯手創辦的小作坊,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扶搖直上,一躍成為中國樂器產業中的“老大”。現在,金音集團已經擁有100多項專利,是12項行業標準的主要起草單位。無論是在2014年巴西足球世界杯的賽場上,還是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軍樂團的演出現場,都能在樂器上看到熠熠發光的“JY”商標。</p><p class="ql-block">有組數據令“金音人”自豪:年產各類西管樂器110多萬支,西管樂器產量位居世界第二、全國第一,產品80%以上出口,銷售到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p><p class="ql-block">金音樂器集團不但是多年利稅大戶,也帶動了當地就業。樂器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分蘗式成長,目前已經有三十多家樂器生產企業聚集于此,形成了產業集群。</p><p class="ql-block">企業壯大了,但也有無奈,因為周窩村畢竟是鄉下,首先一個衛生條件就比城里差,村東的大坑扔滿垃圾,老百姓排水還走明溝,夏天蒼蠅蚊子亂飛。金音集團的國內外客戶群2010年時達到了700多家,每天都有客戶來廠子參觀、洽談,可是村子里無法留住人,許多客戶驗完貨就走人,想深入交流下都沒有機會,這是個很大的遺憾,2002年美國公司撤股,也許跟這個也有關系。這個問題成為陳學孔和周國芳心里最大的隱痛,然而靠一己之力是無法改變的,那時候,改造周窩,建一個音樂小鎮的想法就已經悄然萌生。企業老總幾乎每年都去德國、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參加國際樂器展,通過這些年走南闖北,老陳也見識了國外音樂產業和音樂小鎮的樣子。在德國阿道夫地區,他看到一個小村擁有好幾家樂器廠,乍一看跟周窩有幾分相似,后來發現,這里的人們已經將音樂當作了生活的一部分,這是它與周窩最大的區別之一,也是它的魅力所在,而周窩能夠制造樂器,卻很少有人可以演奏,而人家的樂器制造與音樂文化是相融合的發展,互相促進。老陳真是眼熱著急,所以,他幾乎逢人就說,特別是對縣里領導,有機會就吹風,而機遇和決心,也最終促成了音樂小鎮的建設。</p><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周窩村人從來就有堅韌不拔、積極進取的精神,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在“百年目標”、“中國夢”的感召下,這種前進動力更強大,奮斗精神更昂揚,“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入人心,激勵著每個人。</p><p class="ql-block">2010年,推土機、鉤機開進了平靜的村莊,周窩村兩委班子配合鎮政府,挨家挨戶宣傳政策,描畫美好藍圖。首先將金音樂器集團董事長周國芳家的舊房子,按照改善民居的思路,重新設計裝修,做了一個樣板,得到大家的認可后,小鎮建設就以此為思路,將先期摸排出的20多套閑置民房,以責任制方式發包給縣里各部門來改造。村莊周邊破舊的廠房、臨建被拆除,街道上的排水溝改造成排水暗管,村東的污水坑改造成了荷花池,村莊內外的十幾處樂器與藝術雕塑陸續完成,基礎和框架得到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經過開臉、描眉、施粉、涂唇,一個嶄新的音樂小鎮芙蓉出水,姿彩初綻。2011年10月衡水市委在周窩召開了小城鎮建設現場會,進一步推動了小鎮的改造升級。2012年周窩音樂小鎮被評為河北十大文化產業項目之一。</p> <p class="ql-block">時在北京主編音樂雜志的董玉戈,才三十多歲,就已經成了音樂圈里的風云人物。當她與老陳、老周,談到建設音樂小鎮的大膽設想,雙方一拍即合,并很快得到了當地黨委、政府的認可。市縣領導帶隊,先后到北京798、周莊等多處文化創意園區考察,董玉戈也在縣領導熱情邀約下,下決心將璐德文化公司遷到了武強。璐德公司依托當地雄厚的樂器產業基礎,將多元的文化創意與之有機結合,尊重歷史積淀、注重中西融合、突出音樂文化特色,為小鎮注入了新的發展理念,助推了音樂小鎮發展、升級。</p><p class="ql-block">從音樂小鎮的創建,到音樂小鎮的經營,周窩村的村民和金音集團的員工參與度非常高,還有國內外藝術家、大學教授、音樂人、熱愛藝術的、外來務工的人慕名而來,先后加入其中。每天在小鎮街口演奏薩克斯的郭玉管,成了網紅人物,她過去是薩克斯生產線上的一位普通職工,每天打磨薩克斯配件,音樂小鎮改變了她的生活,六十多歲的她,不但學會了薩克斯演奏,還帶動了不少親戚朋友練習薩克斯;她精力充沛,演奏之余,負責向游客介紹民宿,并經管著小鎮上的年畫體驗館。在金音集團上班的老職工張煥迎,愛好文藝,有吹奏功底,班后自愿教樂隊學員吹薩克斯,還兼任復興小學的老師,西裝革履,精神閃爍。留著時髦發型的音樂人韓強,曾是一個走南闖北的泥瓦匠,從小愛好音樂,多忙也沒有放下過,如今在璐德音樂學校做輔導老師,在音樂小鎮經營著一家音樂館,同時兼任兩個民間樂隊的鍵盤手,周末還要教村里的幾個娃娃架子鼓,家里還有四畝農田要打理,他的身份也像架子鼓般,忙中有序,切換著節奏。村民食堂系著圍裙的賈曉燕,過去就是個單純的農民,現在不單是食堂大廚,還是村里樂隊的指揮。街角咖啡館打磨咖啡的姑娘孫盼盼,高挑漂亮,烏黑的頭發,剪著劉海,她喜歡這個已經脫胎換骨的音樂小鎮,喜歡這里的安逸和美好。河北師大音樂學院教授張躍進先生,老家就在距離周窩不遠的深州市,他退休后,把周窩當成了第二故鄉。他為周窩小學建立了薩克斯、單簧管、小號小樂隊、吉他小樂隊、學生合唱團等,還主動掏錢為孩子們購買了演出服,向武強二中贈送了十個葫蘆絲。他說:周窩老百姓樸實、真誠、好客、上進,村里的環境越來越漂亮,空氣也好,村子里隨時隨地可以聽到美妙的音樂聲,音樂的普及,音樂小鎮的建設,對于一個多年從事音樂教學的人來說,心里很有成就感,在這樣的地方住著,做自己喜歡的事,我感覺很幸福!過去村民去外地城市打工的人回來了,他們除了在金音樂器上班,大多服務于小鎮運營,從事餐飲、民宿等行業,上崗之前經過統一培訓,成為了音樂小鎮的主力軍。</p><p class="ql-block">在小鎮的建設和日常運營中,周窩村的農民正在經歷自我身份的轉變。不僅如此,小鎮的常住人口結構也在慢慢改變,烏克蘭的音樂家、四川的手工吉他制造師、唐山的追夢歌手、北京尋找鄉村詩意的美女……他們都發現了周窩之美,成為了小鎮一員。</p> <p class="ql-block">目前,小鎮民宿和音樂家工作室可以一次接待上千人食宿。民宿家庭旅館,既保留了周窩村的鄉村記憶,又加以現代化元素與音樂元素的包裝,中西結合,相得益彰。地熱供暖, WIFI覆蓋,24小時上下水,基礎設施配備齊全。寬敞的廚房,應有盡有的炊具,可以自己動手做一桌美味,體會農家院里的別樣風情。如果圖省事,可以去小鎮食堂,簡單衛生,也很方便。如果想來點情調,烏克蘭餐廳、街角咖啡館等等,任由你選。</p><p class="ql-block">人們說:經濟改變生活,文化改變人;因為文化,一個人的處事方式,世界觀就不一樣了,城市的人和鄉村的人差別在文化上;如今,周窩音樂小鎮的人走出去,無論男人和女人,跟別的村子的人一比,都不一樣了。周窩雖然還叫小鎮,其實從內到外,從皮到瓤都在改變。</p><p class="ql-block">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文化的參與激發持久的推動力和想象力。這個二百多戶人家的村莊,是夢想的激勵,不停的奮斗,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它既是生于斯長于斯的農民夢想的延續,也跳蕩著新一代周窩音樂小鎮人的時代夢想。</p><p class="ql-block">時值冬日,音樂小鎮不“冷”卻“熱”,全天候開放,回蕩著柔美的音樂,伴奏著感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世界·樂器博物館”內,紛至沓來的國內外藝術家、音樂人、熱愛藝術的游客,驚嘆不止,流連忘返;全國各地研學團體、科普學生,接連不斷,爭相觀賞、研習;</p><p class="ql-block">——那方,為周窩音樂小鎮提檔升級的工程技術人員細心察看圖紙,施工人員在寒風中揮汗如雨,他們要在原有“水樂坊”水上樂園項目的基礎上進行升級改造,使之能實現四季常玩、隨季更換且不破壞原有功能,在指定范圍內根據原有游樂設備進科學合理的改建,并以此范圍為爆點,做到以點帶面,逐步拉爆整個周窩音樂小鎮的文旅板塊,起到引擎的核心作用;在小鎮原有的民宿、餐飲、觀光、度假的基礎上,進一步打造集戶外運動、親子郊游、團建拓展為一體的四季新亮點,使得周窩音樂小鎮在原有特色產業小鎮的基礎上,品牌形象更加豐滿、立體,打造綜合性文旅產業的新形象;升級不同視覺效果及游玩體驗的游樂設備,動靜結合、相得益彰,能適應不同年齡段、不同體驗感的廣大受眾;以音樂IP的篝火廣場為主要樞紐和核心,配備各類中型、小型游樂設備,既有主要產品又有配套支撐,形成科學合理的游樂綜合體;實現整個項目業態布局多功能化,靜態與動態完美結合,進一步完善吃住行游購娛的全產業鏈</p><p class="ql-block">——河北省教育廳關于支持部分中小學加快建成管樂團的通知發到各市(含定州、辛集市)教育局、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由金音集團捐贈支持,在全省遴選100所左右的中小學開展管樂團建設的工作緊張有序的進行;</p><p class="ql-block">—— 中央電視臺農業農村頻道(央視十七套)在周窩音樂小鎮開拍“榜樣的力量”節目的籌備、制作人員,目前正在緊張忙碌中。</p><p class="ql-block">冬去春來,春華秋實,歲物豐成。華北平原這片古老而深沉的土地生機盎然,走過艱難歷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小鎮煥發出火紅的青春:新開的“星光大舞臺”盛大啟幕!聞訊前來的眾多明星網紅閃亮登場,紛紛獻藝,歡聲陣陣,經久不息;由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組織開展的“‘雙爭’有我”河北群眾文化賽事大篷車活動在這里舉辦,為群眾帶來豐富的“文化盛宴”,共享文化成果,圓滿成功,影響深遠。周窩快樂大集,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當夜幕降臨,歌聲繚繞,樂韻飛揚,霓虹與煙火交織,這里獨有的“秘制”、“祖傳”、“特色”,顏值與美味俱佳,直擊味蕾,不忍離去。央視新聞再次點贊武強,熱播“從西安.大唐不夜城到武強周窩音樂小鎮,‘五一假期’,文旅市場旺。”聲名遠揚。據悉,由北京群星偉業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主辦的《音為有樂》近日光臨周窩音樂小鎮。屆時,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賽選手齊聚一堂,登臺獻藝,一展歌喉。活動現場由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聲音氣息導師、知名音樂人、影視著名演員、導演等擔任評委,為選手現場評分點評。喜訊傳來,人們奔走相告,拭目以待,尤其是廣大文藝愛好者,更是日夜排練,懸懸而望。</p><p class="ql-block">周窩音樂小鎮的明天一定會更好,因為趕上了好時代!</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枣庄市|
罗山县|
泰州市|
宜川县|
葵青区|
娱乐|
乳源|
安图县|
马边|
启东市|
盐源县|
闽清县|
且末县|
富平县|
永新县|
武定县|
韶山市|
县级市|
广平县|
汝南县|
临沂市|
德阳市|
潮州市|
双城市|
太仓市|
邢台市|
岳阳县|
东乌珠穆沁旗|
原平市|
宕昌县|
马鞍山市|
临澧县|
渭源县|
吉隆县|
宁海县|
彭水|
原平市|
封丘县|
洱源县|
庐江县|
江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