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六腑,是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的總稱。它們的生理功能主要是:接受、容納、消化、吸收以及傳化水谷。</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食物進入身體后經(jīng)歷了什么</b></p><p class="ql-block">口腔對食物進行咀嚼,加上唾液中酶的作用,這是消化的開始。</p><p class="ql-block">食物通過食道下送到胃。胃中的胃酸與消化酶一起參與對食物的消化,這是化學(xué)性質(zhì)的;</p><p class="ql-block">而胃的平滑肌蠕動,也促進食物的消化,這是機械性的。</p><p class="ql-block">之后,這些食糜(mí)下傳到小腸,小腸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與此同時,胰臟分泌的消化液,膽分泌、排泄的膽汁,也參與了消化過程。</p><p class="ql-block">食物殘渣下達到大腸,大腸吸收剩余水分,形成糞便,排出體外。</p> <p class="ql-block">因為六腑的功能主要是傳導(dǎo)、消化食物,并將糟粕排出體外,所以,六腑宜通暢不宜停滯,故而有「六腑以通為用」「以降為順」的說法。</p><p class="ql-block">脾胃就像儲存糧食的倉庫,包容五谷,糧食輸送出去,就可以營養(yǎng)全身,所以說「五味出焉」。</p><p class="ql-block">胃的功能是受納、腐熟:受納,指的是吃的食物進到胃里,由胃接受和容納;腐熟,腐是腐爛的腐,熟是飯煮熟的熟,腐熟就好像煮飯的過程,胃氣對吃進去的食物進行初步消化,形成食糜。</p><p class="ql-block">因為飲食經(jīng)胃腐熟之后,必須下傳到小腸,對食物進一步消化吸收。所以,關(guān)于它的功能特性,又有了「胃主通降」這么一說。</p><p class="ql-block">胃腐熟水谷的功能如果正常,就表現(xiàn)為食入能化;如果腐熟功能減弱,則表現(xiàn)為胃脘脹滿、不思飲食。</p><p class="ql-block">如果腐熟功能亢進,比如,有胃火的時候,有火代表陽氣過旺,陽氣代表功能,那么有胃火就是胃的腐熟功能亢進,就容易表現(xiàn)為吃得多,但不長肉,教材里一般叫做「消谷善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p><p class="ql-block">這里的受盛化物,包括受盛和化物兩個方面:從胃腑傳來的食糜,小腸接受并且盛納,也就是受盛;食糜在小腸內(nèi)停留一定的時間,在脾氣與小腸的共同作用下,進一步消化,使食糜化為精微物質(zhì),也就是化物。</p><p class="ql-block">清者,指的是水谷精微和津液,這部分由小腸吸收,再經(jīng)由脾氣轉(zhuǎn)輸?shù)饺?,為全身所用;濁者,食物殘渣,下傳到大腸;其中的部分水液,則通過三焦,傳到腎,進入腎主水的環(huán)節(jié)。</p><p class="ql-block">小腸受盛和別濁的功能,視為胃受納和通降的延續(xù);小腸的化物和泌清功能,則又屬于脾運化升清的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因此小腸的消化吸收功能失常,多從脾胃論治。</p> <p class="ql-block">大腸接受由小腸下傳的食物殘渣,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形成糞便,然后排出體外。</p><p class="ql-block">這里說到了大便的問題,現(xiàn)代人大便的問題太多了。我們看看,判斷大便是否正常要從哪些方面來看。</p><p class="ql-block">一般如果大便顏色偏淡,是偏寒的多;顏色比較深的,是偏熱的多。</p><p class="ql-block">如果長期偏軟或偏爛的,多半是脾虛,用藥的話多半用參苓白術(shù)散,或者附子理中丸。</p><p class="ql-block">如果是急性起病的大便清稀,一般是寒濕下注,用藿香正氣丸就好了;如果是大便爛的,又偏黃臭,拉完又想拉,拉不干凈,那是大腸濕熱,就用葛根芩連丸。</p><p class="ql-block">大便偏硬的,大多是實熱傷津,或者大腸陰虛,這種可以通過清熱,或者滋陰通便的方法來解決。</p><p class="ql-block">大便偏硬,也不全是因為缺少津液。比如有些病人伸個舌頭出來,你看那舌頭淡胖,邊有齒印,舌苔粘膩。</p><p class="ql-block">那么這種情況就有點復(fù)雜,不是單純體內(nèi)缺津液,而是他脾虛不能運化水濕,水濕去不到腸道導(dǎo)致的。也就是說,體內(nèi)的水液分布不均勻。</p><p class="ql-block">這種情況,其中不少是因為吃減 肥藥,或者是吃了所謂的清腸排 毒的通便藥,而且形成了依賴,不吃這些藥還排不出大便。</p><p class="ql-block">比如有些老年人,幾天拉一次。但如果排便的時候很費勁,拉得全身乏力才排出來,排出來的又是軟的,這說明氣虛了,不能推動。這個也是便 秘。</p><p class="ql-block">看伴隨癥狀的話,一般會看大便有沒有伴隨粘液,有沒有出血,或者有沒有膿,有沒有腸道里面的一些剝落物,還有,有沒有拉完又想拉、拉不干凈的感覺,這是伴隨狀況。</p> <p class="ql-block">中正之官,決斷出焉</p><p class="ql-block">下來就是膽了,《靈蘭秘典論》說:「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lt;/p><p class="ql-block">我們先來看看結(jié)構(gòu)上的膽。它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貯藏、排泄膽汁,適時適量地把膽汁注入腸中,膽汁可以促進水谷中脂肪物質(zhì)的消化和吸收。</p><p class="ql-block">所以,如果膽汁分泌、排泄受阻,就會出現(xiàn)右脅下脹滿疼痛、厭食油膩,這是因為消化不了脂肪類食物,所以怕油膩。</p><p class="ql-block">但如果膽汁外溢到肌膚,就會發(fā)為黃疸;如果膽氣上逆,則會出現(xiàn)口苦、嘔吐黃綠苦水這樣的表現(xiàn)。</p><p class="ql-block">膽汁本來應(yīng)該排泄到小腸,但假如膽汁下不到小腸,卻去到了胃,我們一般叫膽汁反流,這種情況下容易出現(xiàn)燒心感,這種燒心感,有時可以上延到食道。</p><p class="ql-block">但《靈蘭秘典論》里所說的「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要表達的并不是這個結(jié)構(gòu)的膽,這里說的膽,更接近平時講的膽大膽小的膽的意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潘毅:醫(yī)家不傳的秘密!</p><p class="ql-block">十二臟腑功能多樣,如何準(zhǔn)確把握其角色與秩序,從而判斷臟腑功能的好壞呢?幾千年前,黃帝也有此一問。</p><p class="ql-block">六腑,是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的總稱。它們的生理功能主要是:接受、容納、消化、吸收以及傳化水谷。</p><p class="ql-block">在具體了解中醫(yī)六腑的功能前,我?guī)Т蠹蚁群唵蔚厥崂硪幌轮袑W(xué)學(xué)過的消化過程的知識。</p><p class="ql-block">食物進入身體后經(jīng)歷了什么</p><p class="ql-block">首先,口腔對食物進行咀嚼,加上唾液中酶的作用,這是消化的開始。</p><p class="ql-block">然后,這些食物通過食道下送到胃。胃中的胃酸與消化酶一起參與對食物的消化,這是化學(xué)性質(zhì)的;而胃的平滑肌蠕動,也促進食物的消化,這是機械性的。</p><p class="ql-block">之后,這些食糜(mí)下傳到小腸,小腸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與此同時,胰臟分泌的消化液,膽分泌、排泄的膽汁,也參與了消化過程。</p><p class="ql-block">末尾,食物殘渣下達到大腸,大腸吸收剩余水分,形成糞便,排出體外。</p><p class="ql-block">因為六腑的功能主要是傳導(dǎo)、消化食物,并將糟粕排出體外,所以,六腑宜通暢不宜停滯,故而有「六腑以通為用」「以降為順」的說法。</p><p class="ql-block">倉廩之官,五味出焉</p><p class="ql-block">那么首先就是胃,在《靈蘭秘典論》之中,胃是跟脾是連在一起論述的:「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lt;/p><p class="ql-block">它的意思是,脾胃就像儲存糧食的倉庫,包容五谷,糧食輸送出去,就可以營養(yǎng)全身,所以說「五味出焉」。</p><p class="ql-block">這里胃的功能并沒有講得很詳細,我們細化一下,看看胃有什么功能。</p><p class="ql-block">胃的功能是受納、腐熟:受納,指的是吃的食物進到胃里,由胃接受和容納;腐熟,腐是腐爛的腐,熟是飯煮熟的熟,腐熟就好像煮飯的過程,胃氣對吃進去的食物進行初步消化,形成食糜。</p><p class="ql-block">因為飲食經(jīng)胃腐熟之后,必須下傳到小腸,對食物進一步消化吸收。所以,關(guān)于它的功能特性,又有了「胃主通降」這么一說。</p><p class="ql-block">胃腐熟水谷的功能如果正常,就表現(xiàn)為食入能化;如果腐熟功能減弱,則表現(xiàn)為胃脘脹滿、不思飲食。</p><p class="ql-block">如果腐熟功能亢進,比如,有胃火的時候,有火代表陽氣過旺,陽氣代表功能,那么有胃火就是胃的腐熟功能亢進,就容易表現(xiàn)為吃得多,但不長肉,教材里一般叫做「消谷善饑」。</p><p class="ql-block">那是不是說,從食欲上看,就可以判斷胃功能的好壞呢?不一定!因為跟食欲有關(guān)的,除了胃,還有脾。</p><p class="ql-block">脾跟胃的功能,區(qū)別就在于:脾的功能特點是主上升,所以脾有病,就容易不升,出現(xiàn)水谷往下走、大便溏瀉之類的降的表現(xiàn);而胃的功能是主通降,胃有病就容易不降,常常表現(xiàn)為:惡心、噯氣、嘔吐、呃逆等往上升的癥狀。</p><p class="ql-block">所以,胃以降為和。那么臨床治胃病,常以「和胃」加「降胃」為原則。</p><p class="ql-block">受盛之官,化物出焉</p><p class="ql-block">再來說小腸,《靈蘭秘典論》說:「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p><p class="ql-block">這里的受盛化物,包括受盛和化物兩個方面:從胃腑傳來的食糜,小腸接受并且盛納,也就是受盛;食糜在小腸內(nèi)停留一定的時間,在脾氣與小腸的共同作用下,進一步消化,使食糜化為精微物質(zhì),也就是化物。</p><p class="ql-block">受盛化物的同時,還要泌別清濁,就是指小腸對食糜消化后,將其分別為清跟濁兩部分。</p><p class="ql-block">清者,指的是水谷精微和津液,這部分由小腸吸收,再經(jīng)由脾氣轉(zhuǎn)輸?shù)饺恚瑸槿硭茫粷嵴?,食物殘渣,下傳到大腸;其中的部分水液,則通過三焦,傳到腎,進入腎主水的環(huán)節(jié)。</p><p class="ql-block">到這里,懂點中醫(yī)的人,可能會有疑問,怎么會沒有小腸氣虛、小腸陽虛這些說法?</p><p class="ql-block">這是因為,脾主運化的這個「化」字,內(nèi)涵太大,基本上把小腸的化物功能涵蓋了,所以脾氣虛、脾陽虛,實際上就包括了小腸氣虛、小腸陽虛。</p><p class="ql-block">另外,中醫(yī)藏象學(xué)也習(xí)慣把小腸的功能歸納到脾胃升清降濁的作用當(dāng)中去。</p><p class="ql-block">其中小腸受盛和別濁的功能,視為胃受納和通降的延續(xù);小腸的化物和泌清功能,則又屬于脾運化升清的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因此小腸的消化吸收功能失常,多從脾胃論治。</p><p class="ql-block">傳道之官,變化出焉</p><p class="ql-block">下來就是大腸,《靈蘭秘典論》說:「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p><p class="ql-block">傳道,說的是傳不潔物之道,就是大腸接受由小腸下傳的食物殘渣,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形成糞便,然后排出體外。</p><p class="ql-block">這里說到了大便的問題,現(xiàn)代人大便的問題太多了。我們看看,判斷大便是否正常要從哪些方面來看。</p><p class="ql-block">(預(yù)警:下方是一段有味道的中醫(yī)課)</p><p class="ql-block">一般要觀察的是,大便的量、色、質(zhì),還有次數(shù)、伴隨的癥狀等。</p><p class="ql-block">比如說顏色,一般如果大便顏色偏淡,是偏寒的多;顏色比較深的,是偏熱的多。</p><p class="ql-block">再比如說質(zhì)地,指的是質(zhì)地是正常,還是偏硬,或是偏軟、偏爛、偏水樣。如果長期偏軟或偏爛的,多半是脾虛,用藥的話多半用參苓白術(shù)散,或者附子理中丸。</p><p class="ql-block">如果是急性起病的大便清稀,一般是寒濕下注,用藿香正氣丸就好了;如果是大便爛的,又偏黃臭,拉完又想拉,拉不干凈,那是大腸濕熱,就用葛根芩連丸。</p><p class="ql-block">大便偏硬的,大多是實熱傷津,或者大腸陰虛,這種可以通過清熱,或者滋陰通便的方法來解決。</p><p class="ql-block">大便偏硬,也不全是因為缺少津液。比如有些病人伸個舌頭出來,你看那舌頭淡胖,邊有齒印,舌苔粘膩。</p><p class="ql-block">那么這種情況就有點復(fù)雜,不是單純體內(nèi)缺津液,而是他脾虛不能運化水濕,水濕去不到腸道導(dǎo)致的。也就是說,體內(nèi)的水液分布不均勻。</p><p class="ql-block">這種情況,其中不少是因為吃減 肥藥,或者是吃了所謂的清腸排 毒的通便藥,而且形成了依賴,不吃這些藥還排不出大便。</p><p class="ql-block">這時候施治就不是一般的潤腸通便能夠解決的,蕞好找專業(yè)醫(yī)師來看。</p><p class="ql-block">下來就是次數(shù)。次數(shù)偏多的,假如是慢性的,多半是脾虛;假如是急性,多半是因為寒濕,或者濕熱,治法上我們可以參照上面所講的。</p><p class="ql-block">我們很多人對便 秘這個詞恐怕有點誤解,以為大便干硬就是便 秘,其實便 秘診斷的關(guān)鍵是次數(shù)。</p><p class="ql-block">大便次數(shù)比平常減少了,就是便 秘。比如有些老年人,幾天拉一次。但如果排便的時候很費勁,拉得全身乏力才排出來,排出來的又是軟的,這說明氣虛了,不能推動。這個也是便 秘。</p><p class="ql-block">看伴隨癥狀的話,一般會看大便有沒有伴隨粘液,有沒有出血,或者有沒有膿,有沒有腸道里面的一些剝落物,還有,有沒有拉完又想拉、拉不干凈的感覺,這是伴隨狀況。</p><p class="ql-block">中正之官,決斷出焉</p><p class="ql-block">下來就是膽了,《靈蘭秘典論》說:「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p><p class="ql-block">我們先來看看結(jié)構(gòu)上的膽。它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貯藏、排泄膽汁,適時適量地把膽汁注入腸中,膽汁可以促進水谷中脂肪物質(zhì)的消化和吸收。</p><p class="ql-block">所以,如果膽汁分泌、排泄受阻,就會出現(xiàn)右脅下脹滿疼痛、厭食油膩,這是因為消化不了脂肪類食物,所以怕油膩。</p><p class="ql-block">但如果膽汁外溢到肌膚,就會發(fā)為黃疸;如果膽氣上逆,則會出現(xiàn)口苦、嘔吐黃綠苦水這樣的表現(xiàn)。</p><p class="ql-block">膽汁本來應(yīng)該排泄到小腸,但假如膽汁下不到小腸,卻去到了胃,我們一般叫膽汁反流,這種情況下容易出現(xiàn)燒心感,這種燒心感,有時可以上延到食道。</p><p class="ql-block">但《靈蘭秘典論》里所說的「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要表達的并不是這個結(jié)構(gòu)的膽,這里說的膽,更接近平時講的膽大膽小的膽的意象。</p><p class="ql-block">膽主決斷,也包括主勇怯。</p><p class="ql-block">決斷,就是決定判斷,主要表現(xiàn)為,在精神意識方面具有不偏不倚地判斷事物、做出決斷的能力。</p><p class="ql-block">一個人膽氣足,功能正常,他的決斷力就強;一個人膽氣虛,則膽小怯懦、優(yōu)柔寡斷,或者稍微遇到刺激就魂魄不寧,睡眠也容易受驚,有的不敢自己一個人獨處。</p><p class="ql-block">但是,膽為什么叫作中正之官呢?</p><p class="ql-block">首先,膽是屬于六腑的。其次,雖然它的形態(tài)是中空的,像腑,但是里面卻藏有「膽汁」,具有五臟藏精氣的特性。對這種形態(tài)像六腑、功能像五臟的臟器,在中醫(yī)分類上,就叫做奇恒之腑。</p><p class="ql-block">說回來,由于膽藏「膽汁」,具有五臟藏精氣的特性,所以,膽與臟,可以說相親性較高。</p> <p class="ql-block">另外,膽在貯藏、排泄膽汁這個功能外,還多了一個主決斷與主勇怯的意象功能,這與五臟的構(gòu)象方法一致。</p><p class="ql-block">因此,膽雖然屬于腑,在功能上,可以說與臟互相勾連。「中正之官」的功能,近似于臟腑體系內(nèi)的法官,法官處事必須中正不偏。</p><p class="ql-block">人體臟器分類為五臟和六腑,還有奇恒之腑三方,膽本屬于六腑與奇恒之腑,又與臟暗通勾連。實際上,膽作為法官的身份,具有了被三方認可接納的身份優(yōu)勢。</p><p class="ql-block">在所有臟腑中,具備這個條件的,就只有膽。</p><p class="ql-block">那么,由膽作出的「決斷」各方都可信服了。如此一來,守中、持正合一,體現(xiàn)出儒家「執(zhí)中行、守中道、達中和」的觀念,也是執(zhí)法者必須具備的素質(zhì)。</p><p class="ql-block">還有,決斷,屬于思維、精神、氣質(zhì)范疇,與心神關(guān)系密切。</p><p class="ql-block">而驚恐、不能獨處、睡不著、易被驚嚇這些精神情志癥狀,臨床上,雖然診斷為膽氣虛,但施治上,實際是心跟膽并治,這說明膽與主神明的「君主之官」心的關(guān)系密切。</p><p class="ql-block">有這樣一個既得「君主」信任,又得諸方認可,「中」「正」兼?zhèn)涞呐K器(用現(xiàn)代的話說就是德才兼?zhèn)洌敲矗懖蛔龃蠓ü?,誰能做?</p><p class="ql-block">另外,再說說膽的決斷功能。決斷功能影響到對人性格勇敢還是怯懦的判斷。比如,決斷果敢、準(zhǔn)確,我們經(jīng)常說,有膽識、有膽量,這個人就叫做勇。</p><p class="ql-block">有個詞叫「殺伐決斷」,決斷與殺伐有關(guān),這需多大的勇氣!反過來,假如猶豫、遲疑,謀而不決,就是無膽識、無膽量,這人就叫怯。</p><p class="ql-block">在治病上,膽氣豪強之人,對不良的精神因素刺激,防御力較強,恢復(fù)也快;膽氣怯弱的人,在不良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往往容易成病。</p><p class="ql-block">可見,膽主決斷與勇怯,是維持心君統(tǒng)治下,政官體系運作的保證,對于防御和消 除某些不良精神因素影響、維持氣血的正常運行、確保臟器功能正常以及互相協(xié)調(diào)有著重要意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州都之官,津液藏焉</b></p><p class="ql-block">再下來一句,就是「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p><p class="ql-block">什么叫州都?張景岳注解說:「膀胱位居蕞下,三焦水液所歸,是同都會之地,故曰州都之官?!?lt;/p><p class="ql-block">膀胱的功能,就是貯尿和排尿。<b style="color:rgb(237, 35, 8);">膀胱貯尿和排尿的功能,主要依賴于腎的氣化功能。</b></p><p class="ql-block">什么叫氣化?我們可以這樣理解:腎中陽氣就像一把火,人體代謝后下到腎的水液,借由這把火,重新蒸騰為水蒸氣,供人體再利用。</p><p class="ql-block">而確實沒有用的部分,則化成尿液,貯存在膀胱。然后,再通過腎氣對膀胱開合的控制,有度地排出體外。</p><p class="ql-block">腎氣充足,氣化與控制正常,那么膀胱就開合有度,表現(xiàn)為貯尿、排尿正常。這就是「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p><p class="ql-block">如果腎氣不足,既可以是膀胱開多合少,表現(xiàn)為尿頻、尿多、小便余瀝不盡,甚至遺尿、尿失禁等病癥。也可以是膀胱合多開少,表現(xiàn)為尿少、尿閉、水腫這些病癥。</p><p class="ql-block">下來就是「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這句。</p><p class="ql-block">三焦是我們特別不熟悉,也不容易理解的腑,所以我們在后面專門另辟一講來談它。</p><p class="ql-block">好,今天我們講到這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宾市|
洛隆县|
阜阳市|
巴彦淖尔市|
高唐县|
东兰县|
漠河县|
吴川市|
塔城市|
定远县|
横峰县|
蓝山县|
成武县|
隆安县|
从江县|
哈密市|
青河县|
舒城县|
嘉祥县|
武汉市|
通山县|
龙川县|
贵阳市|
平昌县|
大新县|
济南市|
乌拉特中旗|
潼南县|
揭阳市|
安溪县|
虹口区|
镶黄旗|
墨江|
玛多县|
仲巴县|
砚山县|
上思县|
瑞昌市|
呼玛县|
沽源县|
金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