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帛書老子是《德道經?》,又稱《道德經》,是1973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老子》帛書版本。與傳世的《道德經》不同,帛書本的順序是“德經”在前,“道經”在后,因此被稱為《德道經》。盡管其內容與通行本基本相同,但在文字、章節次序、句序等方面存在諸多不一致,為研究老子思想提供了更接近原貌的資料??。</p><p class="ql-block">主要內容包括兩部分:《德篇》和《道篇》。《德篇》強調了德的層次和道德的演變過程,從“上德”到“下禮”,揭示了社會道德逐漸形式化、虛偽化的過程。老子認為,真正的德是不刻意彰顯德性,而是自然無為的真實流露。而越是強調仁義禮法等外在規則,越是說明人背離了純粹的道?。</p><p class="ql-block">帛書老子德道經體現了老子的哲學思想,強調“無為而治”,認為道生萬物而不主宰,貴以賤為根,高以下為基。老子主張摒棄虛華,回歸本真,守住道與德的根基。這種思想不僅對古代哲學有重要影響,也對現代社會的道德建設和文化傳承有著深遠的意義??。</p><p class="ql-block">今起用簡隸書的形式,分期逐一呈現,請美友們賜教!??</p> <p class="ql-block">帛書老子《徳經》(甲本)第十三章:</p><p class="ql-block">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勤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亓生生也。蓋聞善執生者,陵行不辟矢虎,入軍不被甲兵。矢無所揣亓角,虎無所昔亓蚤,兵無所容亓刃。夫何故也? 以亓無死地焉。</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勤與僮與動</p><p class="ql-block">(甲本用:勤,乙本用:僮,西漢竹簡用:動)</p> <p class="ql-block">帛書老子《徳經》(甲本)第十四章:</p><p class="ql-block">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刑之而器成之,是以萬物奠道而貴德。道之奠,德之貴也,夫莫之時,而恒自然也。道生之畜之、長之遂之、亭之毒之、養之復之。生而弗有也,為而弗寺也,長而弗宰也,此之謂玄德。</p><p class="ql-block">奠與尊(甲本用:奠,乙本用:尊,西漢竹簡用:奠)</p><p class="ql-block">時與爵(甲本用:時,乙本用:爵,西漢竹簡用:爵)</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乡城县|
金湖县|
瓮安县|
天津市|
集安市|
沁水县|
工布江达县|
乐安县|
芮城县|
郁南县|
靖宇县|
大足县|
广平县|
萨嘎县|
达尔|
集贤县|
东阿县|
新邵县|
慈利县|
丹巴县|
宁陕县|
丹凤县|
得荣县|
兴山县|
郯城县|
开封市|
镇平县|
潢川县|
大余县|
屏南县|
集贤县|
嘉义县|
墨脱县|
辉县市|
临湘市|
清水河县|
溧阳市|
射洪县|
罗田县|
隆林|
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