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老家,天下大同。山西,一個擁有眾多人文歷史和自然文化遺產的大省,有著五千年歷史看山西之說。繁雜、精妙、豐富的眾多古跡迎接著每一位蒞臨山西的游客,與遠古溝通、融合,令人大飽眼福,心靈震顫!<br> 參與戶外為期四天的短程,主要在山西大同及周邊,安排滿滿,妥當精準。震撼級的古城、石窟、雁門關是一道雄渾的風景;世界級的土林、木塔、懸空寺是珍貴的人類遺留;北岳恒山,無人古堡,每一處都訴說著古今時代的血雨腥風與勞動人民的智慧創造,歷史的滄桑留給后人不僅是財富,還有無盡的遐想……<br> 大同游記有點牽強,只是想粗略的記述行程,給自己留一個回味與念想兒。<br> 大同土林(3A)。大同土林位于大同縣杜莊鄉,處在桑干河畔大同盆地的邊緣,方圓一公里,南北綿延3公里。在附近河流的侵蝕和風化作用下,形成千姿百態的土臺、土柱、土崖、土嶺等地貌,行走其中,仿佛置身“魔鬼城”中。<br><div> 2025.4.24開始4天的行程,這是大同周邊景點的第一站。</div> 一組土林照片。大同土林是華北唯一的土林景觀,以奇特地貌和豐富自然景觀吸引著眾多游客,具有藝術和科學價值。為維護土林的持久,工人們需要做些保護措施。<br> 土林游記 大同古城(4A)。古城內魁星樓,位于大同古城區以北武定街街口中心的景點。魁星樓,與城東太平樓、城南鼓樓、城西鐘樓相應。該樓始建于明代,2012年啟動復建,歷經明清重建與修繕,見證大同文化變遷,2012年復建后成為古城新地標,彰顯歷史文化底蘊與保護成效。 大同古城,面積約為327公頃。古城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明洪武五年(1372年),大同古城墻始建。<div> 上圖為華嚴寺(4A)。始建于遼清寧八年(1062年),是中國現存年代較早、保存較完整的一座遼金寺廟建筑群,也是中國現存三大遼代寺院之一。</div> 大同鼓樓在城南,與城北的魁星樓遙遙相望。 大同純陽宮,又稱呂祖觀,位于大同市鼓樓西北隅,地處大同古城中心鬧市區,是大同市現存的唯一一座道教全真教宮觀,稱為山西三大純陽宮的“北宮”,與芮城永樂宮為“南宮”,太原純陽宮為“中宮”。三宮處在一條中軸線上,南北呼應,各有千秋。大同純陽宮創建年代已無確切金石文字可考,據說為金末元初西京道宮長劉道寧創建。 華嚴廣場,與華嚴寺共同構成了大同古城中占地最廣的佛教建筑群。廣場東西綿延,占據了大西街三分之二的長度;南北寬闊,接近西南隅三分之一的面積。廣場布局對稱且富有層次感,融合了傳統遼代建筑風格與現代規劃?。 大同古城,古城墻、古城門、古城墻上古建照片。1982年,大同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為第一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夜幕下艷麗多彩的大同古城。 四牌樓。大同古城的四條主要街道分別是和陽街、清遠街、永泰街和武定街,它們以四牌樓為中心,構成了大同古城的棋盤式格局???。<br> <div> 大同古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北魏時期,經過多次修繕和擴建,形成了今天所見的高大雄偉的城墻。城墻高達14米,上寬12米,下寬18米,四周設有54座望樓、96座窩鋪和580對垛子,代表了當時大同所轄村莊數。城墻四角建有角樓,四門之上分別建有城樓,布防嚴密,是中國古代軍事建筑史上的重要遺產??。</div> 大同五龍壁?。曾是明代大同縣文廟的照壁,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原本文廟建筑群規模宏大,但歷經朝代更迭與城市變遷,僅剩這座影壁獨存??,現為善化寺照壁。五龍寓意:中央為坐龍,兩側為降龍與升龍,姿態各異,暗含禮制密碼。朵壁兩側還有“魚龍之變”與“魚躍龍門”磚雕,呼應文廟的教育功能??。<div> 大同九龍壁?,為明代代王府的唯一遺存,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代王府在崇禎十七年(1644年)的大火中被毀,僅存這座琉璃影壁??。等級象征:居中金龍為四爪,暗明代王朱桂的親王身份(低于皇帝的五爪龍)。龍鱗紋樣、無尾鰭設計均隱喻森嚴的皇權等級??。</div> 善化寺(4A)。俗稱南寺,據廟碑記載:始建于唐開元年間,稱開元寺。五代后晉更名大普恩寺。金代圓滿和尚主持重修重建。正統十年(1445年)明英宗賜名善化寺,一直沿用至今。善化寺建筑高低錯落,主次分明,左右對稱,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最為完整的遼金時期建筑。<br> 1961年3月,善化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r> 關帝廟,俗稱大廟,因專祀關羽而得名。始建于元代,仍完整保留著元代的大殿,是大同古城內唯一一處元代建筑,彌足珍貴,2013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沿街的特色飯店。 云岡石窟(5A)。位于中國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約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是中國第一座開鑿于首都附近的封建帝國皇家佛教石窟寺院,也是世界佛教石窟雕刻藝術的巔峰之作。石窟依山開鑿,規模恢弘、氣勢雄渾,東西綿延約1公里,窟區自東而西依自然山勢分為東、中、西三區。現存主要洞窟45個,附屬洞窟209個,雕刻面積達18000余平方米。造像最高為17米,最小為2厘米,佛龕約計1100多個,大小造像59000余尊。云岡石窟藝術以規模宏大、題材多樣、雕刻精美、內涵豐富為世人矚目。<br> 云岡石窟,原名靈巖寺、石佛寺。是中國著名的石窟群之一。云岡石窟的開鑿始于北魏時期,北魏皇始三年(398年),道武帝拓跋珪將都城從盛樂(今和林格爾縣)遷至平城(今大同市),武州山成為盛樂與平城之間的交通要沖。文成帝拓跋濬即位后,令沙門統曇曜主持復法大業。在文成帝的支持下,曇曜選擇了鐘靈毓秀的武州山,"鑿山石壁,開窟五所,鐫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飾奇偉,冠于一世"。云岡的大部分洞窟在孝文帝元宏遷都洛陽前完工,但是造像工程則一直延續到正光年間(520~525年)。云岡石窟的開鑿歷時約150年,歷經北魏、東魏、西魏、北齊、隋、唐等朝代,是中國石窟藝術寶庫中的瑰寶。 云岡石窟山上一座獨立的龍王廟(未開放)。 云岡石窟作為中國第一個皇家授權開鑿的石窟,反映了北魏王朝的政治雄心。與我國諸多石窟寺比較,云岡石窟最具西來樣式,即胡風胡韻最為濃郁。其中既有印度、中西亞藝術元素,也有希臘、羅馬建筑造型、裝飾紋樣、像貌特征等等,反映出與世界各大文明之間的淵源關系,這在中華藝術寶庫中是獨一無二的,對后世中國文化藝術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云岡石窟與中國諸多石窟寺比較,最具西來樣式,即胡風胡韻濃郁。其中既有印度、中西亞藝術元素,也有希臘、羅馬建筑造型、裝飾紋樣、像貌特征等等。<br> 精美石窟 偌大的博物館還未啟用。 云岡石窟對面一列正行駛的雙機牽引重載列車,是大秦線嗎? 洞中開鑿出的石塔。 彩繪使石佛熠熠生輝! 這僅是石窟中的一面,艷麗奢華! 與佛結緣。 由此邁向大唐! 娘倆配合默契。 應縣木塔(4A),不同位置的組照。應縣木塔全名佛宮寺釋迦塔,與比薩斜塔、埃菲爾鐵塔并稱“世界三大奇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始建于公元1056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1961年成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釋迦塔塔身高度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塔基高度5米,平面呈八角形,全塔完全由木材建成。它是我國現存最高、最古老的一座純木結構塔式建筑,堪稱我國古建筑中的瑰寶,也是世界木結構建筑的典范。作為世界上最高、最古老的木結構佛塔,經歷千年不倒,并且經歷了多次強烈地震襲擊,木塔仍巍然屹立,本身就是世界奇跡。<div><br></div> 2016 年 9 月,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為 “世界上最高的木塔”。梁思成曾評價它 “獨具匠心,舉世無雙,洵為吾國建筑之藝術與技術之結晶,亦為世界建筑史中最卓越寶物之一”。 木塔從外觀看穩重端莊、比例得當、輪廓優美,塔身呈八角形,外觀五層六檐,實為明五暗四九層塔,塔剎由基座、仰蓮、相輪、圓光、仰目、寶蓋、寶珠組成,制作巧妙與塔身融為一體。總重量約 7400 多噸,整體架構全為木材,沒有使用一根鐵釘。全塔上下有 59 種不同形式、成百上千朵斗拱,有 “斗拱博物館” 之稱。圖為應縣木塔山門。 應縣木塔東門外的凈土寺,“應縣三寶”中占二。凈土寺,又名北寺,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內東北隅,是金代建筑的珍貴遺存,以?天宮樓閣藻井?和?清代壁畫?聞名,2006年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div> 凈土寺石獅?:遼代遺存,造型獨特的披發石獅,高0.96米,雕工罕見,梁思成考證其全國稀有?(這是一寶)。</div> 凈土寺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單檐歇山頂,深廣各三間,斗拱疏朗,側角升起顯著,保留金代建筑風貌。<div><div><br></div></div> ? 藻井與天宮樓閣?(這是一寶):殿內九格藻井以木雕天宮樓閣為核心,構思繁復,工藝精湛,為?金代小木作巔峰之作?,正中藻井雕有瀝粉貼金雙龍。清代壁畫?:內容為佛教故事,技法具民間畫風。另一寶為應縣木塔。 雁門關(5A),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與寧武關、偏頭關合稱為“外三關”。 2001年,雁門關作為“長城”的組成部分,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雁門關風景區榮獲“中國最佳文化旅游觀光目的地”稱號。 古驛道,斑駁油滑,磨缺的石塊訴說著歲月的滄桑...... 雁門關其歷史可追溯至戰國時期,作為中原與塞外的軍事咽喉,曾見證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李牧大破匈奴、楊家將抗遼等重大歷史事件。現存關城以明代洪武年間擴建的防御體系為核心,兼具軍事工程價值與人文積淀。 長城與雁塔,相互成就,彼此攙扶。 雁門關雁塔,是雁門關景區的重要歷史建筑,坐落于雁門關東城過雁峰上,是景區的標志性建筑之一。2010年復建后的雁塔為方形九層磚塔,高21米,形似西安大雁塔。 雁門關攬勝 懸空寺(4A),原叫“玄空閣”。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城東南4千米恒山磁窯峽(亦稱金龍峽) 翠屏峰西側,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寺廟建筑群。懸空寺距地面高約60米,文物建筑物面積472平方米,寺前平臺面積726平方米,占地面積約921平方米,文物保護區總占地面積約8.83公頃。<br> 懸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它以奇、懸、巧的建筑風格聞名,是佛教、道教和儒教三教合一的寺廟,被譽為“世界十大奇險建筑”之一。? 留個影 景區工作人員長年駐守,維護古文物和游人的安全,成為一尊佛了! 抓拍的獨特姿式。 這一根根支柱顯得很單細,它們卻承載著千年古剎的風風雨雨與歷史記憶。 懸空寺里的暗道。 前方是恒山水庫,位于北岳恒山腳下,地處金龍峽中,緊鄰懸空寺(直線距離約四五百米)。水庫橫跨唐峪河,是桑干河上游渾河水系的重要水利工程,以防洪為主,兼有灌溉功能,總庫容1330萬立方米,設計防洪標準為100年一遇。水庫涵洞的出水也給景區帶來山水相依的意境。 身后的懸空寺顯得渺小。 徐霞客贊譽懸空寺的“天下巨觀”。 我也來一張紀念照。 打卡點恒山(4A), 五岳之一。 恒山留影 恒山寢宮?位于恒山主峰天峰嶺的東南峭壁上,是一處隱藏在峭壁凹陷處的神秘建筑。寢宮始建于北魏時期,最初是恒山的主建筑群,用于祭山。明代以后,恒宗殿建筑群成為祭山的主廟,寢宮之名便沿用至今??。 信心滿滿,頂峰相見。 第三次來恒山,遇見好時光。 第三次登頂恒山天峰嶺,海拔2016.1米。下山時間緊,匆匆自拍,效果太差。 天鎮,山西省大同市轄縣,位于晉冀蒙三省交界處,以“雞鳴一聲聞三省”著稱,2023年GDP為55.44億元,常住人口15.5萬人。縣城整潔,綠化多姿多彩。 天鎮保平堡?(3A),位于天鎮縣新平堡鎮南約2公里處。是明代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修建的軍事堡壘,屬于明大同鎮的一部分??。保平堡建在一塊臺地之上,四面城墻基本完整,周長一里七分,城墻高3.6丈,筑有東門,門高5米,寬3米,進深11米,磚券門洞,門上有石額“鎮云”??。<br> 保平堡在明代曾是重要的軍事防御設施,駐有大量士兵。據記載,保平堡曾駐軍321名,守護7里5分的邊墻、邊墩18座、火路墩11座??。然而,在明嘉靖三十七年,蒙古軍隊曾從保平堡進犯中原,幸得附近各戍堡增援才擊退了敵人??。到了清代,保平堡的軍事功能逐漸消失,變成了村民居住的民堡??。<br> 家人們合個影。 如今,保平堡已失去軍事功能,城墻的包磚被逐漸拆掉,堡內建筑基本損毀殆盡,只剩下幾段殘垣斷壁??。盡管如此,保平堡仍然保留了一些歷史遺跡,如磚券門洞和石質匾額“鎮云”??。保平堡的歷史變遷見證了該地區豐富的歷史變遷,成為研究明代軍事防御體系的重要實物資料??。 還能看出昔日的城堡。 我們戶外群主的英姿! 姐倆古堡合影。 這里有通向堡外的暗道和籌備食糧的石碾。 保平堡寨門,門上方書有“鎮云”字樣。 遺存的城墻僅剩夯土了,外掛磚墻已蕩然無存。 右方公路為長城一號公路。 新平堡鎮(3A)。明代九街十八巷仍存23處明清商鋪原址,2025年修復的玉皇閣藻井暗合北斗七星方位,成為古建筑研究的重要樣本。古鎮保留鐵匠鋪手工技藝與咖啡文化融合的獨特景觀,每周六“邊關早市”可體驗莜面栲栳栳等晉北傳統美食。??新平堡 位于三省交界處,被譽為“雞鳴聽三省”之地,新平堡鎮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 新平堡馬芳府邸?是明代大同鎮新平堡總兵馬芳的官邸。馬芳府邸建于明嘉靖年間,占地面積540平方米,建筑面積300平方米,為一進兩通四合院結構,大門居中,作硬山式頂?。馬芳府邸的建筑風格獨特,內外充滿了磚雕和木雕裝飾。府邸的大門和照壁上有精美的雕刻,如鯉魚躍龍門、福祿壽三星宴樂圖等,展示了高超的工藝水平?。這些雕刻不僅具有藝術價值,也是研究明代建筑藝術的重要實物資料。<br> 馬芳是明代著名的邊疆名將,生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曾多次與蒙古部落交戰并取得勝利,最終成為總兵,威名震邊陲?。他的傳奇經歷和軍事成就使得他的府邸在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目前,馬芳府邸作為新平堡的重要歷史遺跡,不僅展示了明代建筑的藝術魅力,也反映了當時的歷史文化背景。 都想嘗嘗這鎮上的熟肉制品。 唐山快樂戶外團隊的大合影,結束大同4日行,留下一段美好的記憶!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柱|
思南县|
济阳县|
甘孜|
陇川县|
淮南市|
九寨沟县|
景洪市|
韶关市|
平舆县|
堆龙德庆县|
广汉市|
砚山县|
天津市|
昭通市|
吴忠市|
乌鲁木齐县|
马公市|
杭锦后旗|
南汇区|
齐齐哈尔市|
桂平市|
惠州市|
灵山县|
华安县|
鄂伦春自治旗|
博兴县|
岳西县|
彰武县|
清水河县|
饶阳县|
高邑县|
花莲县|
若尔盖县|
庐江县|
太康县|
桓台县|
航空|
西林县|
武安市|
美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