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蕩口水鎮,歲月的詩箋》</p><p class="ql-block"> 山 澗</p><p class="ql-block"> 江南多古鎮,而蕩口,恰似一幀被歲月珍藏的詩箋,靜靜鋪展在無錫的東南一隅。</p><p class="ql-block"> 踏入蕩口,仿若步入一幅淡墨的山水畫。鎮內河道縱橫,水巷悠悠,如同一脈脈靈動的血脈,滋養著這片古老的土地。河水清澈,倒映著岸邊的粉墻黛瓦、綠樹繁花,偶有微風拂過,漣漪輕漾,畫面便在波光粼粼中暈染開來,美得如夢似幻。</p><p class="ql-block"> 沿著河岸漫步,腳下是青石板路,被歲月打磨得光滑而溫潤,每一步都似踏在歷史的鼓點上。抬眼望去,古橋如虹,橫跨在河道之上,連接著兩岸的煙火人家。這些橋,有的古樸厚重,條石砌筑,默默承載著數百年的往來足跡;有的精巧雅致,雕花欄桿,在光影交錯中訴說著往昔的故事。站在橋上,俯瞰橋下烏篷船緩緩劃過,船槳輕搖,欸乃聲聲,那是水鄉獨有的韻律,將時光拉得悠長。</p><p class="ql-block"> 蕩口的歷史,可追溯到東漢,相傳是孝子丁蘭故里,因位于鵝肫蕩口而得名。歷經千年風雨,它沉淀下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小蘇州”“銀蕩口”。這里,走出過諸多名人,他們的故事,為蕩口增添了一抹別樣的亮色。</p><p class="ql-block"> 明代的華察,便是蕩口的驕傲。這位民間俗稱的華太師,嘉靖五年中進士,歷任要職。他出使朝鮮時,憑借敏捷文才贏得贊譽;在朝為官,拒絕與奸相嚴嵩為伍,秉持著“五不欺”的原則,剛正不阿。回到故鄉,他捐田濟民,出資建造橋梁25座,造福桑梓 。如今,走進華氏義莊,這座始建于清乾隆十年的建筑,規模宏大,保存完好,仍能感受到當年華氏家族的昌盛以及他們“孝義為本”“義善天下”的精神傳承。義莊內,那些陳列的物件、記載的事跡,無不訴說著華氏家族樂善好施、重視教育、扶助貧弱的高尚品德。</p><p class="ql-block"> 還有那發明銅活字印刷術的華燧,一生淡泊名利,專注于藏書、刻印,在家中開辟“會通館”,讓知識得以更廣泛地傳播,為文化發展立下不朽功勛;近代著名數學家華蘅芳,與胞弟華世芳在數學領域成就斐然,他們的鉆研精神激勵著無數后人。</p><p class="ql-block"> 在蕩口,時光仿佛放慢了腳步。古鎮的每一處角落,都彌漫著寧靜與祥和的氣息,小橋流水,名人軼事,歷史與自然在此交融,共同繪就了蕩口這方迷人的水鄉畫卷,令人沉醉,流連忘返。</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来凤县|
自贡市|
普兰县|
全州县|
新巴尔虎左旗|
柞水县|
清镇市|
阿拉善左旗|
镇巴县|
马边|
徐汇区|
商河县|
南城县|
公安县|
鄢陵县|
广宁县|
陆丰市|
舞钢市|
宁都县|
诏安县|
虎林市|
多伦县|
凌海市|
平山县|
甘德县|
大荔县|
永川市|
威海市|
延寿县|
中宁县|
宝兴县|
阜新市|
白玉县|
靖宇县|
永登县|
宁阳县|
额敏县|
安化县|
澳门|
白城市|
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