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想我媽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是母親節,特別的想我媽,想得掉眼淚。我不知道怎么排解這種情緒,就在電視回放里找了個電影看。可巧看的是《我是李煥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電影中賈玲問自己:我這輩子做的哪件事能讓我媽高興?這句話直擊我心。我一邊看電影一邊掉眼淚一邊問自己,我做的哪件事讓我媽高興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媽走得早。1975年我媽才48歲就在遼寧省黑山縣病逝了。那時候我爸爸剛剛平反脫離了黑幫隊伍,我大妹下鄉,小弟還在上初中。而我已經在農村結婚生孩子,估計這輩子也離不開農村了。所以我媽死不瞑目,她有太多的牽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我處于人生的最低谷時我媽病死了?;叵朐谒钪臅r候,我做的唯一能讓她高興的事情就是1964年以雙百的成績考上了清華附中吧。在我們部隊大院,我是唯一一個考了雙百的孩子,當時我爸我媽可高興了??忌锨迦A附中,那就意味著一只腳已經踩進了大學呀??煽忌狭擞衷趺礃??后來還不是下鄉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78年我考上了大學。這是能讓我媽高興的事兒,可是我媽不會知道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82年我畢業留校,并很快入黨提干分了新房子。后來我當了編輯,又當了報紙和雜志的主編,編了很多書,也寫了很多書。這也是能讓我媽高興的事兒,可我媽也不會知道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90年我兒子考上了西安交大,后來又念了碩士,后來成了企業的高管,再后來他成家立業,還有了兒子。這些都是能讓我媽高興的事兒。可是我媽永遠不會知道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很多事情都想告訴我媽,讓媽高興。可我只能在母親節這一天或者在我媽的忌日給她上炷香。滿肚子想和媽說的話都只能變成了一縷裊裊香煙和我的兩行清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因為我的再婚,幾乎所有的母親節都沒有和兒子在一起過。主要是因為我們有各自的家庭。今年是我老伴走的第四年,也是我獨居生活的第四年。因為孫子必須回原籍高考,今年我兒子一家從北京回到西安和我同城居。我挺想母親節這一天和兒子一塊過的??梢幌氲轿覍O子也想給他媽過母親節呀,就放棄了打電話叫兒子回家的念頭。明年吧,明年我和兒子一起過母親節。</b></p> <p class="ql-block">我母親工作證上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1952年我母親在沈陽汽車修配廠當工人時候的照片。(前排左一)</p> <p class="ql-block">我六七歲時,母親帶我去北京北海公園玩。</p> <p class="ql-block">文革前父母和弟弟妹妹在北京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母親病逝前我們全家合影。父親剛剛平反,我媽就病逝了。</p> <p class="ql-block">附【懷 念 母 親】</p><p class="ql-block">(我的母親孟素云出生于1927年,病逝于1975年7月25日去世,享年48歲。)</p><p class="ql-block"> 見我穿了一身黑色的裙裝,一起在老年大學上鋼琴課的同桌善意地提醒我,穿一身黑衣服人顯老氣。我告訴她今天是我母親的忌日。離老家太遠不能到墳前祭奠,幾十年了,每到這一天我都用一身縞素紀念早逝的母親。</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母親逝世四十周年的日子, 大妹和小弟相約回老家給父母掃墓。我非常想念母親,但大病初愈不能遠行,就寫了下面的文字紀念她老人家。</p><p class="ql-block"> 我的母親孟素云是遼寧新民縣人,少小喪父家境赤貧。十二歲時隨姥姥改嫁到李家。李家也窮得一日三餐都難以為繼,就想把母親送出去做童養媳,母親不肯。1941年14歲的母親偷逃到沈陽在開商行的一對日本老夫婦作女傭。這對沒有兒女的日本老夫婦對母親很好,雖為女傭待若養女。也因給日本人做傭,我媽學會說一口流利的日語。母親十七歲那年,由這對日本老夫婦做媒與我父親結了婚。</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親身材魁偉一表人才,曾靠勤工儉學留學日本。母親容貌一般又沒有文化。論才論貌兩人都不般配。父親之所以娶了母親,是因為家里太窮的緣故。</p><p class="ql-block"> 我爺爺給軍閥張作霖的劉大管家做門房兼管事。沒有工錢,報酬就是白住在他們家后院的一間半房子,不用掏房錢。全家生計全靠奶奶的針黹女紅得以周全。父親是長子,下有一弟三妹。其中的二妹因患大腦炎無錢醫治啞聾又癡呆。上有公公婆婆下有小姑小叔,母親在這樣的家庭里做長媳,奉老顧小洗衣燒飯,自然又苦又累又不自由。</p><p class="ql-block"> 1950年抗美援朝,父親應征去了朝鮮,在志愿軍汽車團修理連當連長。父親入朝參戰后沒了工資收入,家里生活更加窘困。母親為掙錢養家,就進汽車修配廠當縫紉工,專司縫制汽車的帆布車蓬、座墊。</p><p class="ql-block"> 母親住女工宿舍,在工廠食堂吃飯,只有星期天才回奶奶家看我。母親雖然很辛苦但很快樂。她一身藍色列寧裝, 剪了齊肩短發。我常常聽她小聲哼唱紅梅花兒開在夜晚的小河旁等蘇聯歌曲。母親那個時候留給我的記憶是最美的。</p><p class="ql-block"> 父親從朝鮮回國探家后,母親生了大妹。沒有奶水,也沒人幫她帶孩子,母親只好把我放到奶奶家,自己帶大妹常住在工廠宿舍。1954年,父親歸國后奉調到北京部隊院校工作,母親也在部隊工作。</p><p class="ql-block"> 我從小在奶奶家長大。到北京后,從小學中學至大學又都住校,和父母共同生活的時間只有很短的幾年。也許正是因為時間短,很多事情都是第一次或者唯一的一次,印象就特別深刻。</p><p class="ql-block"> 比如我剛上小學一年級時,一個人從沈陽坐火車去北京找父母。下班回來的父親看見我,抱起就親,粗硬的胡茬扎得我臉上熱辣辣地疼。那是我記憶中和父親的第一次親熱,好象也是唯一的一次親熱。</p><p class="ql-block"> 比如父母帶我和妹妹去前門玩。路過全聚德烤鴨店時,父親看烤鴨十五元一只,覺得還不貴就帶我們進去了。吃完一算賬,這桌飯花了六十多元錢,相當母親一個月的工資。為此她心疼地嘮叨了很多天。</p><p class="ql-block"> 比如僅有的一次全家去頤和園玩。進園沒一會兒,三轉兩轉的四五歲的弟弟就不見了。星期天游園的人很多,我們從長廊這頭尋到長廊那頭。連急帶喊母親的嗓子都啞了。天過午才在排云殿旁賣刨冰的小攤床前找到垂涎欲滴的弟弟。又氣又急又累的父母游興皆無張羅回家,到仿膳吃飯和去湖上劃船的計劃就成了他們對我空許的愿。</p><p class="ql-block"> 比如我下鄉插隊時,父母去火車站送我。父親決定先去天安門廣場拍了一張背景全家福。我們三人圍在父母身邊,每個人胸前都戴著茶杯口大的毛主席紀念章。在火車站的月臺上,我接過父母手中的行李強忍眼淚上了火車。母親挺剛強的,一個眼淚瓣都沒掉。不象有些同學的父母生離死別似的哭成一團,讓人心里難受。臨下鄉前,母親給我縫了厚厚的棉襖棉褲,還做了墊肩、棉手套、棉鞋、棉帽子。臨上火車,她沒有特意囑咐我什么,她把千言萬語都縫進針線里了。</p><p class="ql-block"> 我到山西農村插隊的第二年,父親被戴上“歷史反革命”和“反動學術權威”的帽子。沒了軍籍,沒了城市戶口和工資,全家被遣返回東北農村老家。</p><p class="ql-block"> n七十年代的東北農村生活苦不堪言。農民一年的口糧標準是370斤高粱。一天工分值才五六分錢。從未在農村生活過從未干過農活的父母從挑水、碾米、燒炕、種菜學起,吃盡了苦頭。而更讓全家人在家鄉父老面前抬不起頭直不起腰的是父親“黑五類”的身份。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摧殘使母親患了胃癌。沒有得到妥善醫治的母親于1975年7月25日去世,享年48歲。</p><p class="ql-block"> 在農村時,母親常用 “三窮三富過到老”這句話寬慰自己和開導我們。這句話更象在說她自己。從一個目不識丁的窮家女到家庭主婦,到工廠女工,到軍官家屬,到“歷史反革命”和“反動學術權威”的老婆,母親的一生經歷了滿洲國、民國和解放以后的新社會。解放前父親的家雖然窮,但使母親在城市里有了立足之地。在工廠做工雖然辛苦,但那是母親走出家庭,開始了獨立自主生活的開始。父親在抗美援朝中戴上的軍功章和寄回的立功喜報讓母親感受到作為軍人妻子的榮耀。父親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的厄運又給了她所承受不了的打擊。</p><p class="ql-block"> 母親病臥在床時腕上一直戴著一塊英格牌坤表。那是父親從朝鮮帶回來的戰利品。她一直蓋著一條用金線繡著大朵牡丹和鴛鴦的織錦緞被。那是父親1960年去杭州開會時給她買的生日禮物。她想六必居的醬菜吃。父親的戰友從北京把醬黃瓜寄來時母親已經滴水不能進了。她讓父親把醬黃瓜擺在枕頭邊,說聞聞味也是好的。父親知道母親的心思。母親哪是想六必居的醬黃瓜吃啊,她是留戀在北京的生活。那十幾年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p><p class="ql-block"> 母親屬兔,生于1927年,具體哪月哪天就不知道了,因為她從未給自己做過生日。母親一生吃苦耐勞,奉老育小,侍夫持家,做在前吃在后,心里只有丈夫和兒女。</p><p class="ql-block"> 母親病逝時,父親在一縣辦小廠當技術員;我和大妹在農村插隊;小弟初中還未畢業。她是帶著對未成年兒女的牽掛,帶著對五旬老父今后生活的擔心,帶著對父親所受冤屈的不平走的。母親一生不求大富大貴,只求合家團圓吃飽穿暖??勺罱K連這一點也沒有得到,她死不瞑目。</p><p class="ql-block"> 母親活著的時候,她給我們做吃做穿,她嘮叨我們這樣不好那樣不對,她心里除了兒女沒有別人。可年青時的我卻不能完全感受這種世界上最真實最質樸最無私最天然的真愛。我自小性格倔強,又因住校寄宿在家日少,所以很少和母親親近聊天。我們母女間話語很少,不象有些人家的乖女,二十多歲了還嬌聲嗲氣地膩在媽媽身邊。</p><p class="ql-block"> 四十年過去了,如今我已為人母,為人婆,兒孫滿堂時才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母親對兒女的愛。才知道有母親的人是多么的幸福。等到真正的明白了“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的含義,自己已沒有機會回報母親天大地大的恩情了。</p><p class="ql-block"> 母親的手很巧,會裁剪縫紉和用縫紉機繡花。我結婚的時候,母親給我繡了一個門簾兒。門簾的中央是一個大花籃,里邊盛著很多鮮花。這門簾兒母親留給我的唯一的手澤,也是我最寶貴的念想。想母親時就常拿出來看看。</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住院手術。術后刀口疼痛周身不適?;杌璩脸林凶约阂恢痹诤爸裁?。翌日清醒后愛人告訴我,我一直在哭著喊媽。聽他這話,我忍了好幾天的眼淚嘩嘩地淌。我生病的時候會想念母親;生活中遇到過不去的坎時會想念母親;逢年過節合家團圓會想念母親。每到母親的忌日或是自己的生日,更是想念她老人家。心里都有許多許多話要告訴母親,可母親卻再也聽不見了。這些未出唇的話就都化成無聲的淚水在長夜里洇濕枕頭和夢。這有話有委屈無法去和母親訴說的哀痛今生無解啊。</p><p class="ql-block"> 母親并不孤單,她與二十年前病逝的父親相擁常眠在故鄉的北山坡。父親會告知她“文革”后組織平反的決定和平反后生活境遇的改變。值得告慰母親的是讓她牽腸掛肚的我們姐弟三人均成家立業兒女成行各有所成。唯念于此,我因思念母親痛楚的心才稍稍釋安。</p><p class="ql-block"> 母親終于可以瞑目了。</p><p class="ql-block"> 母親安息2015.7,2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清明節告母辭】</p><p class="ql-block"> 流水逝,難忘傷心日。野花垂頭樹凄愴,兒與親娘永訣傷,哭娘欲斷腸。</p><p class="ql-block"> 土一捧,血淚流千行。小妹哽咽弟哀號,老父老淚濕襟袍,小濤也嚎啕。</p><p class="ql-block"> 墳土新,刀攪女兒心。生離死別苦中苦,再有難處告誰憐,夢醒淚不干。</p><p class="ql-block"> 青山青,慈母今長眠。短松岡上植翠柏,姐弟三人栽三株,如兒伴身邊。</p><p class="ql-block"> 月兒園,思親愈綿綿。千里路近黃泉遠,今生難見慈母面,人后淚偷彈。 </p><p class="ql-block"> 清明節,向娘訴衷情。 濤兒乖覺我身健,算來今秋收成好,破屋要翻新。</p><p class="ql-block"> 娘勿悲,泉臺應笑慰。可喜弟妹長成人,后母善待老父親,舊鄰夸新人。</p><p class="ql-block">____寫于母親病逝后第二個清明節</p> <p class="ql-block">附:【清明節告母辭】</p><p class="ql-block"> 流水逝,難忘傷心日。野花垂頭樹凄愴,兒與親娘永訣傷,哭娘欲斷腸。</p><p class="ql-block"> 土一捧,血淚流千行。小妹哽咽弟哀號,老父老淚濕襟袍,小濤也嚎啕。</p><p class="ql-block"> 墳土新,刀攪女兒心。生離死別苦中苦,再有難處告誰憐,夢醒淚不干。</p><p class="ql-block"> 青山青,慈母今長眠。短松岡上植翠柏,姐弟三人栽三株,如兒伴身邊。</p><p class="ql-block"> 月兒園,思親愈綿綿。千里路近黃泉遠,今生難見慈母面,人后淚偷彈。 </p><p class="ql-block"> 清明節,向娘訴衷情。 濤兒乖覺我身健,算來今秋收成好,破屋要翻新。</p><p class="ql-block"> 娘勿悲,泉臺應笑慰??上驳苊瞄L成人,后母善待老父親,舊鄰夸新人。</p><p class="ql-block">____寫于母親病逝后第二個清明節</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东县|
西昌市|
简阳市|
安吉县|
额尔古纳市|
白水县|
深圳市|
华阴市|
德昌县|
福贡县|
和田市|
镇赉县|
安宁市|
西乌|
辉南县|
南城县|
浑源县|
南江县|
灌云县|
漳州市|
临漳县|
岳池县|
临洮县|
临泉县|
连云港市|
淮北市|
喀喇沁旗|
鹰潭市|
罗定市|
海门市|
白城市|
万安县|
闽侯县|
屏边|
襄垣县|
交城县|
罗甸县|
原平市|
文化|
千阳县|
瓮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