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沈陽繁華的中街背后,隱藏著一座古老的寺廟——長安寺。這座寺廟有著“先有長安寺,后有沈陽城”的美譽,歷經千年風雨,依然屹立不倒。寺廟不大,但有幾棵銀杏樹格外引人注目,與青瓦紅墻相映成趣,色彩斑斕,美不勝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先有長安寺,后有沈陽城”,這句話道出了長安寺的深厚歷史。這座寺廟的修建可追溯到唐朝,唐太宗在巡視時,被這里的樹木繁茂所吸引,于是下令建造了這座寺廟。隨著時間的推移,沈陽城逐漸圍繞著這座古寺發展起來。至于長安寺始建于何年,已不可考究了,從寺內碑刻記載曾重修于明永樂七年(1409年),爾后天順二年(1458年)、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直至清代曾多次修繕。1985年沈陽市人民政府撥款進行大力重修,經過兩年的時間已恢復了原貌,并對外開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踏入古寺之中,不為參禪,只為尋找歷史的回響,一磚一瓦,皆是時光留下的筆觸。古寺清幽,感受著歲月安然的美好,青燈古佛,轉眼千年煙飄過塵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進長安寺,映入眼簾的便是青瓦紅墻的古典廟宇,靜謐祥和的氣息撲面而來。長安寺以其古樸和靜謐而著稱,它散發著獨特的歷史韻味,晨鐘聲聲,梵音悠悠,是一處心靈的凈土。三進制的院落保存完好,造景充滿了禪意。廟宇、佛像、松樹、小徑、門庭、香爐,一切都顯得那么侘寂而幽深。在這里上一柱清香,讓人煩躁的內心逐漸平靜,融入一縷深深的禪意,留下清凈安居的片刻時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長安寺,位于遼寧省沈陽市沈河區朝陽街長安寺巷6號,在沈陽著名的商業步行街“中街”的北側,是沈陽最古老的建筑群,占地約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相傳是唐太宗李世民御駕親征高句麗時曾路過沈陽,命“門神”尉遲敬德督建的,取名長安寺,寓意“長治久安”,故民間傳言“先有長安寺,后有沈陽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長安寺,自南向北在中軸線上依次建有山門、天王殿、戲臺、拜殿、大殿和后殿等建筑。寺內現存《大正藏》兩部,明、清碑刻六通,其中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重修沈陽長安禪寺碑》有重要的文物價值。碑文不僅記述了沈陽中衛指揮曹銘的銜名。經專家考證,曹輔、曹銘都是《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上世族祖,這是曹雪芹上世“世居沈陽”的可靠證據。這塊碑是研究曹雪芹家世出身的極其重要的史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關于沈陽市和長安寺的關系,歷來就有“先有長安寺,后有沈陽城”的說法,又說:“廟在城中,城在寺里。”事實也確是如此。長安本寺和山門相距甚遠,本寺在沈陽城大北門以南、鐘樓以北,而寺的山門卻建在了15里外的渾河岸邊。相傳,唐太宗建都時,沈陽這塊地方還是一片荒原。唐太宗東巡來到這兒時,人困馬乏,就地休息,看見遠處有個土崗,雖然不高,可樹木成蔭,遮天蔽日,便臨時起意在此修建一座寺廟。于是就派尉遲敬德為監督,負責建寺諸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修建過程中,尉遲將軍得到緊急作戰命令,匆匆離寺。手下人想起了山門還沒修建,連忙追出去問,山門建在哪里?此時尉遲敬德將馬鞭隨手一指,便又匆忙上路了。于是,工匠們就在他所指的渾河北岸處建起了山門。寺廟完工后,唐太宗又在此營造了沈州城,因此就有了“先有長安寺,后有沈陽城”的說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漫步古寺,外界的喧囂紛擾被隔離于古寺之外。寺內香火繚繞,寧靜致遠,韻味悠長,古色古香。在這一方凈土捕捉超脫世俗的意境,心靈得以沉靜,凡塵俗事盡皆忘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寺廟門口矗立著一塊石碑,上而刻著“護國佑民,長安常安”八個大字,點出了長安寺保佑沈城“長治久安”之寓意。長安寺,坐北朝南,三進四合院。自南向北在中軸線上依次建有山門、天王殿、戲臺、拜殿、大殿和后殿等建筑。中軸線兩側對稱排列著配房、鐘鼓樓,歇山式,建在磚筑高臺之上;天王殿,三楹,硬山式;戲臺與天王殿緊密相連,一楹,卷棚歇山式;拜殿亦卷棚歇山式,三楹敞廳;左右兩側是配殿,各五楹,前面出檐;拜殿與配殿,配殿與戲臺,以抄手回廊銜接;大殿三楹,歇山式,與拜殿共同建在50厘米高的臺基之上,大殿是長安寺的主體建筑,體量最大,形制也最宏偉;后殿在寺院的最北端,三楹,歇山式。寺內建筑的木構件,如梁、柱、枋、額、檁、椽、飛子和斗拱等皆油飾彩畫,瀝粉貼金,金碧輝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長安寺,呈長方形,有房屋130多間。主要建筑自南向北有:山門三間,內有東西配殿和鐘鼓二樓,天王殿、大雄寶殿、比丘壇、藏經閣。天王殿主要供奉“四大天王”,大雄寶殿供奉”西方三圣”和八十八尊羅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寺內的六通古碑具有珍貴的文物價值,其中以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的《重修沈陽長安禪寺碑》最為古老。這塊鑲嵌于墻壁上的古碑,不僅記錄了重修長安寺的歷史,還記載了沈陽中衛指揮曹輔和曹銘的銜名,二人皆為曹雪芹的上世族祖,為研究曹雪芹家世出身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古碑斑駁書寫春秋,燈籠高懸傳遞著古祥如意的福音,紅墻碧瓦記錄了這座城市的歷史變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這里,您可以食一碗齋飯,請一串祈福的手串,聽風、聽雨、聽經、聽萬物悅耳之聲,落下一身禪意。您會發現,心聽萬物生,照見世界相。事來,心應;事去,心止;自省、自行、自醒,此間安心是歸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今的長安寺,是歷史與現代的交融,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它不僅是沈陽最古老的建筑群,更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城市文化的瑰寶。漫步在寺內,仿佛能聽到歷史的回聲,感受到歲月的流轉。這里不僅是沈陽的文化地標,也是游客探索歷史的絕佳去處。它在靜靜地訴說著這座古老城市的滄桑變遷,等待著后人去探索和發現。長安寺,雖處繁華的商業街,卻能感受到到一份寧靜與安祥。重瓣櫻花在春日里靜靜地綻放,為這座古剎增添了一抹別樣的色彩。</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蒙自县|
栾川县|
博野县|
广昌县|
凌海市|
建始县|
北安市|
合川市|
邯郸县|
南昌县|
云阳县|
华亭县|
珠海市|
西乡县|
滦南县|
哈尔滨市|
洛浦县|
壶关县|
永嘉县|
莱芜市|
宁远县|
宜宾县|
黑水县|
镇康县|
六盘水市|
云龙县|
常德市|
永顺县|
涟水县|
淮南市|
景宁|
共和县|
保山市|
邻水|
上饶市|
南皮县|
五峰|
耒阳市|
峡江县|
新绛县|
新龙县|